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瓜菜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瓜菜
中国瓜菜

王坚

双月刊

1673-2871

zggc@163.com

0371-65330927

450009

河南省郑州市航海东路南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

中国瓜菜/Journal China Cucurbits and Vegetables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报道西瓜甜瓜科研、生产、市场新动态,交流科研成果和生产经验,介绍先进技术,推广优良品种,传递西、甜瓜行业信息。面向科研,面向基层,面向西瓜甜瓜种子及产品市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西瓜抗白粉病研究进展

    刘欣程瑞徐兵划白甜...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白粉病是西瓜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西瓜产量和品质.介绍了西瓜白粉病生理小种的分类以及白粉病发生规律和危害,统计了我国白粉病发生的地区;对近年来报道的西瓜抗白粉病种质资源进行了归类,同时对西瓜抗白粉病基因的遗传规律、分子标记开发和抗病调控网络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西瓜抗白粉病研究提出了新的思路和见解,旨在为西瓜抗白粉病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西瓜白粉病抗性基因分子标记

    马铃薯褐变机制及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曹贞菊陈明俊罗小波李标...
    10-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鲜切马铃薯加工和贮藏过程中的酶促褐变严重影响产品质量和市场价值,针对这一问题开展了很多控制褐变的相关研究.对鲜切马铃薯褐变发生机制、国内外鲜切马铃薯褐变控制技术进行综述,其中物理控制技术包括超声、低温、高压、高氧和气调包装等处理;化学制剂控制褐变技术涉及无机物、有机物、植物提取物和纳米材料;基因工程技术包括反义基因、人工microRNA(amiRNA)、基因过表达、基因编辑(CRISPR/Cas9)和RNAi技术等.总结褐变控制技术在褐变研究中的最新进展,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展望,以期为后续鲜切马铃薯褐变抑制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马铃薯酶促褐变控制技术

    夜间弱光补光对番茄生长和源库间蔗糖转运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秦艳萍国志信
    19-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夜间补光已成为设施蔬菜生产的重要手段,但多采用强光,耗能大、成本高,而夜间弱光补光对蔬菜生产的影响尚不清楚.为探讨夜间弱光补光对番茄生长和源库间蔗糖转运的影响,以Micro Tom番茄为材料,从植株4叶1心时期到果实绿熟期,以不补光为对照(CK),每天关灯1 h后进行4 h 15(SL15)和30μmol·m-2·s-1(SL30)低于光补偿点的两种补光处理.结果表明,与CK相比,SL15和SL30两个处理均显著提高番茄株高、茎粗和鲜质量;补光明显改善了根系形态,显著增加了总根长、总表面积和根尖数;补光促进开花,表现为开花株数和总开花数显著高于CK.以上生理指标SL15和SL30两个处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与CK相比,SL15处理显著降低了成熟叶片和茎(源)的蔗糖含量,提高了果实和根系(库)的蔗糖含量,促进了蔗糖转运基因SUT1、SUT4、SWEET10b、SWEET11b和SWEET14在叶片、茎、果实和根系不同程度地上调表达,但叶片、茎、果实和根系4个器官总体的蔗糖含量没有显著差异.此外,SL15处理显著提高了叶片、茎、果实和根系4个器官中与蔗糖转运相关激素脱落酸的含量及其合成和信号标志基因NCED1、AAO3和ABI5的表达量.综上所述,夜间弱光补光可促进番茄生长及源库间蔗糖转运,研究结果为推广夜间弱光补光、降低补光成本、促进设施蔬菜高效绿色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番茄夜间弱光补光生长蔗糖转运脱落酸

    茄子反向温敏雄性不育系内源激素含量及相关基因表达分析

    张敬敬李冰高秀瑞田鹏...
    27-37页
    查看更多>>摘要:雄性不育对杂交育种至关重要,挖掘茄子雄性不育关键候选基因有助于定向改良不育材料.以长茄温敏型雄性不育系05ms及其同源可育系S63为材料,对不育系05ms和可育系S63减数分裂时期(Ⅱ)的花药进行转录组测序,并对05ms春季低温不育(ML)和夏季高温可育(MH)阶段的花粉母细胞时期(Ⅰ)、减数分裂期(Ⅱ)、小孢子时期(Ⅲ)和成熟花粉粒(Ⅳ)4个花药发育时期的内源激素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戊糖和葡萄糖酸酯的转化、类胡萝卜素的生物合成和植物激素信号转导等代谢通路,Smechr0702283、Smechr0801802、Sme-chr0600105、Smechr0802213、Smechr0302844、Smechr0601316、Smechr0401804等基因为茄子温敏雄性不育的关键调控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结果表明,转录组数据可靠.激素代谢物检测结果表明,生长素类激素ICAld和乙烯前体ACC含量在4个时期中ML均显著高于MH,而ML的生长素IAA含量低于MH.从代谢水平和转录水平解析了茄子花药的败育机制,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揭示茄子温敏雄性不育调控机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茄子转录组代谢组温敏雄性不育激素

    117份干辣椒资源的营养指标比较分析

    朱丽张军尚迪蔡臣...
    38-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培育出营养成分含量丰富的干制辣椒品种,以117份辣椒资源的干椒为供试材料,测定其蛋白质、粗脂肪和辣椒素含量,运用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聚类分析等多元分析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17份干辣椒的辣椒素含量变异系数最大,为85.04%,在选育新品种过程中辣椒素含量的选育空间较大;蛋白质含量与粗脂肪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辣椒素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而粗脂肪含量与辣椒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基于熵权的灰色关联度分析,蛋白质、粗脂肪和辣椒素含量的权重分别为0.20、0.22和0.58,综合营养品质较优的是2021Q-141-571、2021Q-156-543和2021Q-147-543;K=5时把117份干辣资源聚为低粗脂肪低辣椒素类、高粗脂肪类、高辣椒素类、营养品质中等类、高蛋白质类等5个类群,相较系统聚类能较好地解决各营养指标之间存在关联的问题.依据灰色关联度分析和K均值聚类综合评价结果,可筛选高辣椒素、高蛋白或高粗脂肪含量的辣椒材料,研究结果为科学评价辣椒综合营养品质,对辣椒种质资源创新利用以及培育优良品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辣椒营养品质相关性灰色关联度分析聚类分析

    2种厚皮甜瓜果实不同部位氨基酸组成分析

    李莹杰张贞伟脱佳琪王艳壮...
    48-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新疆厚皮甜瓜中氨基酸的组分及含量,深度挖掘新疆厚皮甜瓜的营养价值和利用潜力,以厚皮甜瓜YG和QLG的成熟果实为试材,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果肉与果皮中氨基酸的组成及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个甜瓜品种中共检测出37种氨基酸,其中18种为蛋白氨基酸;2个甜瓜品种的果皮中蛋白氨基酸总量显著高于果肉,果肉中的鲜味、甜味、酸味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果皮;谷氨酰胺为果皮中含量最高的蛋白氨基酸,丙氨酸为果肉中含量最高的蛋白氨基酸,γ-氨基丁酸(GABA)为2个甜瓜品种各部位中含量最高的非蛋白氨基酸;2个甜瓜品种果实不同部位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各对比组间存在9种共有的差异氨基酸.研究结果为甜瓜果实中氨基酸及酯类芳香物质的研究提供参考,也为新疆厚皮甜瓜果实的综合开发提供材料和依据.

    厚皮甜瓜氨基酸果实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基于深度学习的可食用野菜种类识别

    吴玉强孙荀季呈明胡乃娟...
    57-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可食用野菜兼具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然而传统采摘可食用野菜的分辨主要依赖人为主观经验,效率低且错误风险高,因此对可食用野菜快速准确的识别对实现野菜产业开发和保障食用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以南京地区"七头一脑"共8种可食用野菜为研究对象,构建了8种野菜的2400张图像数据集,采用3种具有代表性的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模型(AlexNet、VGG16和ResNet50)和3种视觉自注意力(vision trans-former,ViT)模型(ViT、CaiT和DeiT)共6种不同的深度学习模型进行训练和验证,并通过梯度加权类激活映射(gradient-weighted class activation mapping,Grad-CAM)来分析深度学习模型的决策机制.结果表明,ResNet50在验证集上的准确率达到94.68%,精确率、召回值和F1分数分别为97.66%、97.74%和97.70%,在6个模型中表现最佳.随后,在最优模型ResNet50基础上添加卷积模块的注意力机制(convolutional block attention module,CBAM)和坐标注意力机制(coordinate attention,CA)模块进行模型优化,结果显示,CBAM-ResNet50准确率达到了97.67%,CA-ResNet50准确率达到了98.34%,分别提高了2.99个百分点和3.66个百分点.以上研究结果证实了CNN模型在数据集上能取得比ViT更好的结果,利用深度学习识别可食用野菜种类是可行的,且添加注意力模块能够实现更高的识别准确率.

    可食用野菜种类识别卷积神经网络视觉自注意力注意力机制模块

    15种常见食用菌营养成分分析及评价

    刘芹闻诗歌刘阳孔维丽...
    67-7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不同种类食用菌的营养价值,对15种常见食用菌干品中的蛋白质、多糖、氨基酸以及矿质元素含量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15种食用菌蛋白质含量(w,后同)为8.49~32.30 g·100 g-1,粗多糖含量为7.76~40.21 g·100 g-1,K含量为1.12~3.58 g·100 g-1,P含量为0.28~1.44 g·100 g-1,Zn含量为0.0018~0.0123 g·100 g-1,Ca含量为0.0058~0.6240 g·100 g-1.15种食用菌中总氨基酸含量为5.81~23.76 g·100 g-1,其中羊肚菌最高;平菇的氨基酸比值系数评分为77.97,氨基酸组成最均衡;谷氨酸(Glu)和天冬氨酸(Asp)含量比较丰富,蛋氨酸(Met)含量相对不足.除牛肝菌的第一限制氨基酸为亮氨酸(Leu)外,其余食用菌的第一限制氨基酸均为Met.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表明,食用菌营养组成和含量与其种类相关.

    食用菌氨基酸组成营养评价主成分分析

    不同栽培条件对榆黄蘑生理特性及总黄酮含量的影响

    巫桂芬梁剑柳韦桥旺
    75-8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不同栽培条件对榆黄蘑生理特性及总黄酮含量的影响,以榆黄蘑为材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对13种不同栽培条件下的榆黄蘑进行总黄酮提取,并用亚硝酸钠-硝酸铝显色法进行显色分析.结果表明,在510 nm处,R2=0.9959,线性关系良好;在不同栽培条件下,榆黄蘑子实体均检测出黄酮类化合物;在不同光照处理中,自然光处理榆黄蘑总黄酮含量(w,后同)最高,为22.607 mg·g-1,红光处理总黄酮含量最低,为14.667 mg·g-1;在不同栽培料处理中,混合栽培料处理榆黄蘑总黄酮含量最高,为22.007 mg·g-1,玉米芯处理含量最低,为17.663 mg·g-1;在不同部位的总黄酮含量分析中,菌盖总黄酮含量最高,为25.154 mg·g-1,菌座总黄酮含量最低,为13.918 mg·g-1.不同栽培条件影响榆黄蘑的黄酮含量,且对其生理特性也有一定的影响,栽培条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体内黄酮的积累与转移.

    榆黄蘑生理特性黄酮超声波

    苗龄和多效唑处理对非洲角瓜砧木嫁接甜瓜接穗苗生长的影响

    王建国张浩田伴旅张学军...
    8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甜瓜是一种重要的园艺作物,生产上常采用抗性砧木嫁接解决土壤连作障碍问题.甜瓜属植物非洲角瓜具有高抗南方根结线虫的特性,但植株茎秆细小,不利于嫁接操作.研究非洲角瓜ZM4砧木苗龄和多效唑处理对甜瓜嫁接苗生长的影响,以获取最佳嫁接苗龄和多效唑浓度.结果表明,非洲角瓜ZM4砧木在3叶1心时株高、茎粗和嫁接速度均显著大于1叶1心和2叶1心处理,3叶1心时嫁接甜瓜接穗鲜质量、茎粗、株高和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在3个苗龄中均最高.采用75 mg·L-1多效唑喷施非洲角瓜ZM4砧木,嫁接甜瓜接穗的株高、茎粗和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显著高于0、50和100 mg·L-1处理.综上所述,与其他苗龄相比,砧木苗龄控制在3叶1心时,可以显著缩短嫁接时间,促进接穗生长.此外,在砧木3叶1心嫁接时,与其他浓度相比,叶片喷施75 mg·L-1的多效唑可以显著增加茎粗,既有利于嫁接操作,也可以促进接穗生长.研究结果为抗南方根结线虫的非洲角瓜砧木在甜瓜嫁接中的应用提供了技术参数.

    甜瓜非洲角瓜砧木多效唑种苗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