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循环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循环杂志
中国循环杂志

胡盛寿

双月刊

1000-3614

xunhuanzazhishe@sina.com

010-68331758

100037

北京市北礼士路167号(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内)

中国循环杂志/Journal Chinese Circulation Journal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1986年3月创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学科学院主办的心血管病学术刊物。以从事心血管病专业预防、医疗、科研及教学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自创刊以来,期刊质量不断提高。1993年开始被中国科学院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引文数据库》列为统计源期刊、2004年被确定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1994年被清华大学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收录为来源期刊。1995年以来一直被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确定为“内科学类核心期刊”。1997年被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列为来源期刊及统计源。 1999年被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万方数据网络中心列为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2002年被万方数据库的《中国核心期刊数据库》收录。2001年被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确定为“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2005年本刊获得卫生部首届医药卫生优秀期刊奖一等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亚低温干预通过改善线粒体功能抑制干扰素-α2b诱导的人心肌细胞AC16凋亡

    王俊乾周灵杉朱友琦乙成成...
    75-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亚低温在Ⅰ型干扰素(干扰素-α2b)诱导的人心肌细胞AC16 凋亡过程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不同浓度的干扰素-α2b在不同时间点刺激人心肌细胞AC16,CCK-8 检测心肌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干扰素-α2b刺激心肌细胞后常温、亚低温对细胞的影响;线粒体Mito-Tracker绿色荧光探针染色激光共聚焦成像观察线粒体形态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干预条件下线粒体膜电位变化情况;通过线粒体Mito-Tracker绿色荧光探针染色激光共聚焦成像评估线粒体动力相关蛋白 1(Drp1)与线粒体的共定位情况及不同干预条件对线粒体的影响;使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不同干预条件下,磷酸化Drp1 Ser616、Drp1、核酶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 1(PARP1)、剪切型PARP1(cleaved-PARP1)蛋白表达变化.结果:CCK-8 及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干扰素-α2b抑制AC16 细胞增殖,并可诱导AC16 细胞凋亡,亚低温干预发挥心肌保护作用;不同干预条件下,AC16 细胞线粒体损伤程度不一,表现为亚低温干预细胞具有较好的线粒体形态和更高的线粒体膜电位;Mito-Tracker绿色荧光探针检测发现心肌细胞损伤时Drp1 从胞浆转移至线粒体中参与线粒体分裂,且亚低温干预发挥抑制作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发现亚低温干预后磷酸化Drp1 Ser616/Drp1 和cleaved-PARP1/PARP1 显著降低,且线粒体分裂抑制剂 1(Mdivi-1)预处理可部分逆转上述现象.结论:亚低温干预通过改善线粒体功能抑制Ⅰ型干扰素-α2b诱导的人心肌细胞AC16 凋亡.

    干扰素-α2b亚低温心肌炎线粒体功能细胞凋亡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侧支研究进展

    李泽蒙张燕搏
    83-8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中,侧支的形成是特征性的表现.侧支维持着病变远端的心肌活力,对于后续的血运重建十分重要.了解侧支的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过程,有助于理解侧支的形态学与功能学评价方法,从而及时地对CTO病变进行诊断和治疗.本文拟综述CTO病变中侧支形成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以及形态和功能的评估方法,论述侧支的临床意义.

    冠状动脉疾病慢性完全闭塞侧支血运重建

    肥胖相关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安琪尔陈燕燕
    89-94页
    查看更多>>摘要:心力衰竭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心血管疾病之一.近年来,心力衰竭患病率逐年上升,部分原因来自超重和肥胖人群的快速增长.肥胖作为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脂肪细胞释放脂肪因子、胰岛素抵抗和心外膜脂肪组织积累等机制,影响血液动力学、心脏结构与功能.目前对于减重是否能给心力衰竭患者带来直接获益,研究结果尚不一致,但体重减轻可使心力衰竭症状及合并症减轻,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重在肥胖人群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管理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具有循证证据的减重措施主要包括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和减重手术.

    心力衰竭肥胖心脏重构减重

    血管迷走性晕厥手术治疗的现状与展望

    贯玲儿张海澄
    95-99页
    查看更多>>摘要:血管迷走性晕厥作为晕厥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心脏抑制型晕厥患者经随机临床试验证实有效的药物疗法有限,可建议使用永久性起搏器治疗.本文梳理了起搏器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中曲折发展经历并总结了原因,根据指南整理了目前适用于起搏治疗的患者类型以及应用的局限性,心脏神经消融术可能成为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的另一种选择,但尚需要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证实其安全性、有效性以及适用人群.

    血管迷走性晕厥起搏器直立倾斜试验心脏神经消融术

    中国2022年度心血管病十大临床与流行病及十大基础研究

    100页

    《中国循环杂志》稿约

    102-10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