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循环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循环杂志
中国循环杂志

胡盛寿

双月刊

1000-3614

xunhuanzazhishe@sina.com

010-68331758

100037

北京市北礼士路167号(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内)

中国循环杂志/Journal Chinese Circulation Journal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1986年3月创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学科学院主办的心血管病学术刊物。以从事心血管病专业预防、医疗、科研及教学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自创刊以来,期刊质量不断提高。1993年开始被中国科学院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引文数据库》列为统计源期刊、2004年被确定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1994年被清华大学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收录为来源期刊。1995年以来一直被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确定为“内科学类核心期刊”。1997年被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列为来源期刊及统计源。 1999年被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万方数据网络中心列为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2002年被万方数据库的《中国核心期刊数据库》收录。2001年被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确定为“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2005年本刊获得卫生部首届医药卫生优秀期刊奖一等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心血管疾病患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评估与管理专家共识(2024版)

    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心血管学组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睡眠科学与技术分会老年睡眠障碍与心肺血管学组罗勤...
    417-43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心血管疾病(CVD)患病率和死亡率的不断上升,识别和管理CVD危险因素的重要性与日俱增.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是一种常见的睡眠呼吸障碍性疾病,据推算全球 30~69 岁人群中约有 9.36 亿人罹患此病,而我国患病人数高达 1.76 亿,居全球首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OSA与各种CVD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且深刻影响预后.然而,在CVD临床诊疗实践中,OSA却长期未能得到充分的认识和治疗.为此,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心血管学组、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睡眠科学与技术分会老年睡眠障碍与心肺血管学组组织多学科专家,共同制定了《心血管疾病患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评估与管理专家共识(2024版)》.本共识涵盖了CVD患者合并OSA的筛查、诊断、治疗和随访等核心临床问题,基于当前循证医学证据,经过多次讨论和投票表决,最终对常见的 17 个临床问题形成 17 条推荐意见,旨在为我国CVD患者中OSA的评估和管理提供规范性指导,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从而提高临床诊疗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

    心血管疾病睡眠呼吸暂停筛查诊断治疗随访

    2023年版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科技论文统计结果——2022年《中国循环杂志》核心影响因子4.495,在医学类期刊中排名第一,2021、2022年连续两年入选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

    《中国循环杂志》编辑部
    432页

    降胆固醇单片复方制剂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葛均波
    433-4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有效的血脂管理可显著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负担,但目前我国ASCVD患者血脂管理仍面临血脂达标率低、治疗依从性不佳的现状.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他汀和非他汀类药物组成的单片复方制剂(single-pill combination,SPC)对于提高血脂达标率、改善治疗依从性及预防不良心血管事件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规范我国降胆固醇SPC的临床应用,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组织国内心血管、脑血管、内分泌及药理学专家共同制定了《降胆固醇单片复方制剂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本共识对SPC的临床应用优势及临床研究进行了阐述,并制定了ASCVD防治血脂管理路径,对SPC的适用人群、用法用量、不良反应处理等给出了明确的指导意见.

    单片复方制剂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血脂管理胆固醇联合治疗

    累积空腹血糖水平与冠状动脉钙化的关联

    李晨阳刘芳超陈恕凤李建新...
    444-4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累积空腹血糖水平与冠状动脉钙化(CAC)的关联.方法:选取来自北京社区动脉粥样硬化队列的 1 113 例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分别于 1998 年、2008~2009 年、2013~2014 年进行人体测量和血糖等生化指标检测,并于 2013~2014 年进行冠状动脉CT检查.根据累积空腹血糖水平(至少两次空腹血糖的 10 年加权累积水平)将研究对象分为四组:<50.0 mmol/L组(n=495)、50.0~55.9 mmol/L组(n=345)、56.0~69.9 mmol/L组(n=176)及≥70.0 mmol/L组(n=97).CAC评分>0 分定义为存在CAC.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累积空腹血糖水平对CAC的影响,并根据性别、年龄等进行亚组分析.结果:1 113 例研究对象的平均年龄为(59.7±6.4)岁,其中男性 523 例(47.0%),478 例(42.9%)存在CAC.随着累积空腹血糖水平升高,CAC比例逐渐增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累积空腹血糖水平<50.0 mmol/L组相比,50.0~55.9 mmol/L组、56.0~69.9 mmol/L组及≥70.0 mmol/L组研究对象存在CAC的OR(95%CI)分别为1.43(1.04~1.98)、1.92(1.24~2.99)和 2.79(1.35~5.77)(Ptrend<0.05).累积空腹血糖水平每升高 10 mmol/L,CAC风险增加 34%(OR=1.34,95%CI:1.12~1.59,P<0.05).在各亚组中,累积空腹血糖水平每升高 10 mmol/L的CAC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累积空腹血糖水平升高是CAC的危险因素,提示长期维持健康血糖水平的重要性.

    累积空腹血糖冠状动脉钙化冠状动脉钙化评分危险因素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左心室整体长轴应变损减对远期预后的影响

    王岚马玉良朱天刚靳文英...
    451-4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估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左心室整体长轴应变(GLS)损减对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 2020 年 9 月至 2023 年 8 月我院已完成罪犯血管PCI,并于住院期间完成超声心动图斑点追踪的STEMI患者 156 例.去除基线时心力衰竭(Killip心功能分级Ⅱ~Ⅳ级)患者 18 例,最终观察 138 例患者.应用斑点追踪技术检测GLS.根据约登指数将患者分为GLS>-11.7%组(n=57)及GLS≤-11.7%组(n=81).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及超声心动图特点.对患者进行 21(13,28)个月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心力衰竭事件率.结果:入院时GLS>-11.7%组患者肌钙蛋白I(TnI)峰值显著高于GLS≤-11.7%组[85 160(31 297,214 226)pg/ml vs.34 942(13 571,92 713)pg/ml,P<0.001]、罪犯血管分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01).超声心动图显示,GLS>-11.7%组患者较GLS≤-11.7%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更低[(49.2±8.3)%vs.(60.1±8.7)%,P<0.001],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比例更高(100%vs.90.1%,P=0.015).随访期间GLS>-11.7%组的LVEF及GLS均有恢复趋势,但整体仍逊于GLS≤-11.7%组(P均<0.001).中位随访 21(13,28)个月期间,校正年龄、性别、罪犯血管分布、TnI峰值后,GLS>-11.7%组患者心力衰竭风险显著增加(HR=9.123,95%CI:1.720~43.394,P=0.009).结论:STEMI患者PCI后,GLS相对损减严重的患者远期心力衰竭风险升高.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整体长轴应变心力衰竭预后

    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支架内再狭窄复发的危险因素及预测模型构建研究

    朱晨玉江吕湛朱法胜王勇...
    456-4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索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支架内再狭窄复发的危险因素,并初步构建支架内再狭窄复发的可视化风险预测模型.方法:收集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2017 年 1~12 月 1 102 例PCI后支架内再狭窄住院患者纳入分析.采用单因素Cox回归分析、LASSO回归及结合临床经验筛选支架内再狭窄复发的预测因子,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建立预测模型.结果:中位随访 1 264(1 169,1 334)d期间,111 例(10.1%)患者支架内再狭窄复发.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HR=0.98,95%CI:0.96~0.99)、总胆红素(HR=0.95,95%CI:0.91~0.99)、载脂蛋白A1(HR=0.08,95%CI:0.02~0.42)、高敏C反应蛋白(HR=1.05,95%CI:1.01~1.10)和参照血管直径(HR=0.65,95%CI:0.44~0.98)是支架内再狭窄复发的危险因素,支架内再狭窄复发风险预测模型ROC曲线的AUC为 0.70(95%CI:0.64~0.77).结论:年龄、总胆红素、载脂蛋白A1 和参照血管直径越小、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越高,支架内再狭窄复发的风险越高;可视化的支架内再狭窄复发风险预测模型预测性能较好,但仍需进一步优化和验证.

    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复发性支架内再狭窄危险因素预测模型

    比较经导管与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联合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治疗中、高危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合并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疗效的Meta分析

    张翔宇耿巍李梦毓闫少华...
    464-4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与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AVR)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中、高危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合并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的疗效.方法:检索Embase、Medline、Cochrane图书馆、PubMed、维普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等数据库中在中、高危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合并冠状动脉疾病患者中比较TAVR联合PCI与SAVR联合CABG疗效的研究,检索时间为自建库至 2023 年 7 月 4 日.结果:共纳入 6 项研究,包括 1 项随机对照研究和 5 项观察性队列研究;共纳入 2 137 例患者,其中TAVR+PCI组 833 例,SAVR+CABG组 1 304 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SAVR+CABG组相比,TAVR+PCI组 30 d心肌梗死(OR=0.65,95%CI:0.28~1.46,P=0.29)、脑卒中(OR=0.81,95%CI:0.45~1.48,P=0.50)及随访期间急性肾损伤(OR=0.38,95%CI:0.14~1.02,P=0.05)、大出血(OR=0.66,95%CI:0.22~2.00,P=0.47)风险均未显著增加,30 d全因死亡风险(OR=0.66,95%CI:0.44~0.99,P=0.04)显著降低,但长期(≥2 年)全因死亡(OR=1.47,95%CI:1.12~1.93,P=0.005)及随访期间血管并发症(OR=11.48,95%CI:2.69~48.94,P=0.001)、起搏器植入(OR=3.09,95%CI:1.68~5.68,P<0.001)风险均显著增加.结论:在中、高危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合并冠状动脉疾病患者中,与SAVR+CABG相比,TAVR+PCI显著降低 30 d全因死亡风险,但会显著增加长期全因死亡及随访期间血管并发症和起搏器植入风险.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主动脉瓣狭窄冠状动脉疾病Meta分析

    2015~2019年中国居民脑卒中发病与死亡特征分析

    陈晓荣颜流霞厚磊蔡小宁...
    470-4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 2015~2019 年中国居民脑卒中发病、死亡特征及其变化情况.方法:利用 2014 年在全国 31 个省级行政区 100 个县(市、区)建立的中国心脑血管事件登记系统中 2015~2019年脑卒中发病和死亡数据,以监测地区常住人口为分母,计算年度脑卒中粗发病率;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为标准人口,采用直接标化法计算年龄标化发病率;运用Joinpoint模型分析脑卒中发病率的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及变化趋势;以年度脑卒中病例的死亡数量(例)与报告发病数量(例)的比值计算死亡发病比.结果:2019 年脑卒中粗发病率为 468.48/10 万,比 2015 年升高 9.41%(APC=2.12%,95%CI:1.43%~2.82%,Ptrend<0.01),且男性脑卒中粗发病率高于女性,农村高于城市.男性和女性的粗发病率分别升高 11.26%(APC=2.53%,95%CI:1.83%~3.24%,Ptrend<0.01)和 7.26%(APC=1.63%,95%CI:0.81%~2.46%,Ptrend<0.01).2019 年脑卒中年龄标化发病率为 523.82/10 万,比 2015 年下降 7.47%(APC=-1.72%,95%CI:-3.23%~-0.20%,Ptrend<0.05),女性脑卒中年龄标化发病率降低 9.56%(APC=-2.27%,95%CI:-3.99%~-0.52%,Ptrend<0.05),城市脑卒中年龄标化发病率降低13.19%(APC=-3.49%,95%CI:-5.34%~-1.61%,Ptrend<0.05),城市女性脑卒中年龄标化发病率下降幅度(15.82%,APC=-4.27%,95%CI:-6.34%~-2.15%,Ptrend<0.01)大于城市男性(11.40%,APC=-2.95%,95%CI:-4.56%~-1.31%,Ptrend<0.05).随着年龄的增长脑卒中粗发病率升高.相比 2015 年,2019 年 45~49 岁年龄段的脑卒中粗发病率升高了 12.48%(APC=3.18%,95%CI:1.67%~4.72%,Ptrend<0.01),而 80~84 岁年龄段则降低 15.76%(APC=-4.39%,95%CI:-7.63%~-1.04%,Ptrend<0.05).2015~2019 年总体脑卒中死亡发病比为 0.19.总体死亡发病比的年龄分布呈现"U"型,50~54 岁及 55~59 岁人群的死亡发病比最低(0.10),之后随年龄增长逐渐升高,≥85 岁最高(0.45),且各年龄段的城市死亡发病比均低于农村.结论:2015~2019 年间监测地区脑卒中发病形势严峻,存在城乡、年龄、性别的差异化分布.未来有必要加强脑卒中防控,并在年龄、地区广泛覆盖等方面进一步优化.

    脑卒中发病率死亡率流行病学

    非诺贝特酸降脂疗效和安全性评价——一项中国区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

    赵水平郑泽琪胡玲玲赵瑛...
    477-4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验证非诺贝特酸在中国人群中的降脂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双盲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不同类型的高脂血症患者分为重度、中度高甘油三酯血症(HTG)及混合型血脂异常(MD)3 个队列,1:1 随机化将不同队列患者分为非诺贝特酸组与安慰剂组,分别给予非诺贝特酸(135 mg,每天 1 次)或安慰剂治疗 12 周,主要终点为甘油三酯(TG)从基线至治疗 12 周时的变化百分比,次要终点为其他血脂成分和高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百分比,同时记录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重度(n=52)、中度(n=23)HTG和MD(n=52)三个队列患者中,非诺贝特酸组的TG水平从基线至治疗12 周分别降低(49.12±29.19)%、(47.95±25.19)%和(49.79±19.28)%,安慰剂组分别降低(18.88±40.69)%、(8.11±29.86)%和升高了(10.42±73.04)%,非诺贝特酸组TG降低幅度与安慰剂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重度HTG队列P<0.017,中度HTG和MD队列P均<0.05).非诺贝特酸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升高(25.51±21.45)%、(24.55±24.73)%和(23.60±27.38)%,安慰剂组升高(1.91±20.42)%、(2.40±9.32)%和(7.13±19.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非诺贝特酸组发生率>5%的不良事件包括上呼吸道感染(10.9%)、腹痛(6.3%)及血肌酐水平升高(6.3%),与安慰剂组比较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中国重度、中度HTG患者或已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的MD患者,非诺贝特酸可显著降低TG水平,并升高HDL-C水平,不良事件发生率与服用安慰剂相似.

    非诺贝特酸高甘油三酯血症混合型血脂异常疗效安全性

    床旁超声心动图评估不同脑死亡原因的潜在成人心脏移植供体的价值

    孙欣刘偈廖中凯徐魁...
    484-4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床旁超声心动图评估不同脑死亡原因的潜在成人心脏移植供体的价值.方法:选取 2018 年 2 月至 2020 年 12 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评估的 670 例潜在成人心脏移植供体的床旁超声心动图及临床资料.根据不同脑死亡原因将供体分为脑卒中组(包括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n=398)和非脑卒中组(包括脑外伤、脑肿瘤、缺血缺氧性脑病,n=272),比较两组供体超声心动图及临床特点.由中国人体器官分配系统分至我院且符合供体入选标准的供体 350 例,脑卒中组 195 例,非脑卒中组 155 例,我院外科行获取手术,比较两组心脏有效获取率.结果:(1)670 例潜在成人心脏移植供体中,与非脑卒中组比,脑卒中组供体的年龄更大、体重指数更高、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更大、室间隔厚度更厚、有高血压史比例更高、不符合超声心动图入选标准比例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670 例潜在成人心脏移植供体中,共检出不符合超声心动图入选标准供体 117 例(17.5%),主要原因为左心室壁增厚有 59 例(50.4%)、左心室射血分数<50%有 27 例(23.1%)、室壁运动异常有 21 例(17.9%)、左心扩大有 14 例(12.0%).(2)由中国人体器官分配系统分至我院且符合供体入选标准的 350 例供体中,心脏成功获取并移植 246 例(70.3%),其中脑卒中供体 110 例(44.7%),非脑卒中供体 136 例(55.3%).与非脑卒中组比,脑卒中组的心脏获取成功率低[87.7%(136/155)vs.56.4%(110/195),P<0.001].外科手术未能成功获取 104 例(29.7%),获取不成功的主要原因为供心的冠状动脉任何一支主干发生堵塞,为 91 例(87.5%).结论:应用床旁超声心动图筛查潜在移植供体的心脏,具有重要价值.脑死亡原因为脑卒中的潜在供体与非脑卒中供体的心脏结构有差异.即使初步供体评估合格,脑卒中供体的心脏获取成功率仍比非脑卒中供体低.

    超声心动图心脏移植供体脑死亡原因脑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