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循环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循环杂志
中国循环杂志

胡盛寿

双月刊

1000-3614

xunhuanzazhishe@sina.com

010-68331758

100037

北京市北礼士路167号(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内)

中国循环杂志/Journal Chinese Circulation Journal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1986年3月创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学科学院主办的心血管病学术刊物。以从事心血管病专业预防、医疗、科研及教学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自创刊以来,期刊质量不断提高。1993年开始被中国科学院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引文数据库》列为统计源期刊、2004年被确定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1994年被清华大学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收录为来源期刊。1995年以来一直被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确定为“内科学类核心期刊”。1997年被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列为来源期刊及统计源。 1999年被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万方数据网络中心列为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2002年被万方数据库的《中国核心期刊数据库》收录。2001年被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确定为“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2005年本刊获得卫生部首届医药卫生优秀期刊奖一等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中重度急性肾损伤、院内死亡及透析依赖的危险因素分析

    程兆晶卫金花陈祖君刘莉莉...
    586-5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发生中重度急性肾损伤(AKI)、院内死亡及透析依赖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 2014 年 12 月至 2016 年 12 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行升主动脉置换、全主动脉弓置换术联合支架象鼻手术、发病距就诊时间<14 d且资料完整的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 294 例.根据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2012 年标准进行AKI的诊断和分期,AKI 2 或 3 期为中重度AKI,未发生AKI及AKI 1期为非中重度AKI.根据术后是否发生AKI及AKI的严重程度分为非中重度AKI组(n=186)和中重度AKI组(n=108).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发生中重度AKI、院内死亡或出院时透析依赖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AKI 1 期、AKI 2 期、AKI 3 期的发生率分别为 42.2%(124/294)、15.3%(45/294)、21.4%(63/294),总AKI发生率为79.3%(232/294).需肾脏替代治疗(CRRT)的患者比例为9.2%(27/294).出院时透析依赖的患者比例为3.1%(9/294),院内死亡率为3.7%(11/294).与非中重度AKI组相比,中重度AKI组合并高血压(79.6%vs.88.9%,P=0.040)、术前肾灌注减低的患者比例(7.0%vs.24.1%,P<0.001)均较高,术中体外循环时间[(161.6±34.0)min vs.(192.2±61.1)min,P<0.001]、主动脉阻断时间[(90.4±22.1)min vs.(104.3±29.5)min,P<0.001]均更长,术中超滤量更多[4 000(3 000,5 000)ml vs.5 000(4 000,6 262)ml,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肾灌注减低(OR=4.95,95%Cl:1.97~12.26,P<0.001)、体外循环时间延长(OR=1.01,95%Cl:1.00~1.02,P=0.016)为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发生中重度AKI的独立危险因素.进一步分析发现,体外循环时间延长(OR=1.02,95%Cl:1.01~1.03,P=0.007)和中重度AKI(OR=10.49,95%Cl:1.22~90.62,P=0.033)是院内死亡或出院时透析依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肾灌注减低、体外循环时间延长是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发生中重度急性肾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体外循环时间延长和中重度AKI明显增加院内死亡及出院时透析依赖的风险,因此,对此类患者需要进行密切关注随访.

    急性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急性肾损伤危险因素

    我国不同地区急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诊疗情况及预后差异

    刘欢梅张丽华
    592-5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我国东、中、西部急性心力衰竭(心衰)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院内诊疗情况及出院 1 年时的预后差异.方法:基于重大慢病国家注册登记研究心衰前瞻队列,连续入选2016年8月至2018年5月全国52家医院≥18岁急性心衰住院患者共 4 875 例,根据我国地域分类分为东部地区(n=1 753)、中部地区(n=1 723)、西部地区(n=1 399)三个地区患者,比较其临床特征、院内诊疗情况及出院 1 年时的预后差异.结果:所有急性心衰住院患者的中位年龄 67(57,75)岁,其中 37.5%为女性;合并比例最高的疾病为高血压(56.0%),其次是冠心病(52.1%)、心房颤动(34.3%)和慢性肾脏病(34.3%),其中西部地区患者中高血压合并比例(60.3%)高于东部地区(53.9%)和中部地区(54.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7).在院内用药方面,中部地区患者中β受体阻滞剂、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利尿剂的使用率分别为 67.3%、79.9%和 85.2%,明显低于东部地区(分别为 79.3%、86.3%和 89.6%)和西部地区(分别为 75.3%、83.6%和 89.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7).校正年龄和性别后,三个地区患者出院 1 年时的全因死亡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东部地区患者出院 1年时的心血管死亡风险明显高于西部地区患者(HR=1.33,95%CI:1.07~1.65,P<0.017).结论:我国东、中、西部地区急性心衰住院患者在临床特征及诊疗情况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东部地区患者出院 1年时的心血管死亡风险高于西部地区患者.

    心力衰竭临床特征预后地区差异

    健康社会决定因素水平与脑卒中发病风险的关系——一项基于全国前瞻性队列的研究

    聂祖娇郑聪毅王馨张林峰...
    599-6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健康社会决定因素(social determinants of health,SDOH)水平对脑卒中发病风险的影响,揭示不同SDOH水平地区人群脑卒中主要危险因素.方法:入选中国高血压调查 2012~2015 年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在全国 14 个省级行政区 30 个区县中抽取的 30 036 名≥35 岁的常驻居民,调查心血管疾病患病及相关危险因素情况,并于 2018~2019 年随访脑卒中事件.使用主成分分析依据社会经济和医疗资源相关 9 个指标构建SDOH得分,并根据其三分位数将研究对象分为三组:SDOH得分在≥-2.01~<-1.14 分为低SDOH组(n=8 343),≥-1.14~<0.10 分为中SDOH组(n=7 257),≥0.10~≤5.79分为高SDOH组(n=8 457).使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SDOH水平与脑卒中发病风险的关系.采用随机生存森林方法探究不同SDOH水平地区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最终纳入 24 057 名研究对象,平均随访(4.7±0.8)年期间,669 例(2.8%)发生脑卒中.低、中和高SDOH组脑卒中的发病密度分别为 468.39/10 万人年、628.85/10 万人年和 700.39/10 万人年(Pdifference<0.05,Ptrend=0.01).与低SDOH组相比,中、高SDOH组发生脑卒中的HR(95%CI)分别为 1.91(1.54~2.36)和 1.59(1.30~1.95);随着SDOH水平升高,脑卒中发病风险呈现上升趋势(Ptrend<0.001).高龄是人群脑卒中首要危险因素,特别是高SDOH水平地区.在中SDOH水平地区,糖尿病是脑卒中的重要的可改变危险因素.低SDOH水平地区,高血压和饮酒是重要的可改变危险因素.结论:脑卒中发病风险与高SDOH水平相关联;不同SDOH水平地区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不同.建议通过实施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高不同SDOH地区人群脑卒中防治效果.

    脑卒中社会决定因素危险因素随机生存森林

    全程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引导机器人辅助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技术治疗功能性二尖瓣反流一例

    朱达欧阳文斌王首正骆志玲...
    606-60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报道全程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引导联合机器人辅助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TEER)治疗功能性二尖瓣反流(MR)病例.患者 55 岁女性,罹患慢性心力衰竭,在指南指导最优药物治疗下仍具有明显临床症状且MR重度(4+),在全程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引导及机器人辅助下行TEER,手术采用全身麻醉及全程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引导,引导导管置入左心房后,TEER系统与操控模块契合,取代手动操作,精准的将一枚二尖瓣夹置入A2/P2 区,MR降低至轻度(1+),患者术后康复顺利并出院.

    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机器人辅助全程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引导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在经皮冠状动脉血管内冲击波能量钙化碎裂术治疗冠状动脉钙化斑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罗佳一薛宇李洋
    610-6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冠状动脉钙化病变会增加介入手术的难度和并发症发生率,导致患者预后不良,在支架置入前对钙化斑块进行充分预处理将有效减少不良结局发生.经皮冠状动脉血管内冲击波能量钙化碎裂术(IVL)能有效破坏钙化斑块,从而有利于支架输送和促进支架膨胀完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可准确识别钙化病变,评估钙化斑块经IVL预处理效果,指导介入手术策略制定.本文将综合近年来此领域研究进展,总结OCT在IVL治疗冠状动脉钙化病变中的作用.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经皮冠状动脉血管内冲击波能量钙化碎裂术钙化斑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扩张研究现状

    李东瑞金晶玉佟倩
    614-6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冠状动脉扩张现象通常是在冠状动脉造影过程中被偶然发现,其作为一种较为罕见的冠状动脉表型,引起了许多研究者的兴趣.目前尽管有较多关于冠状动脉扩张的研究,但对于其病因和治疗方案仍有较大的争议.本文总结了近年来的冠状动脉扩张相关研究,从多方面阐述了冠状动脉扩张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支持和帮助.

    冠状动脉扩张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心绞痛

    《中国循环杂志》医学论文中可直接使用的英文缩略语

    《中国循环杂志》编辑部
    619页

    心血管外科手术复杂性评估系统的现状及研究进展

    朱坤徐航郑珊珊仲肇基...
    620-6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心血管外科手术仍是部分先天性或获得性心血管疾病的首选治疗方式,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不健康生活方式的流行,我国心血管疾病的负担仍在持续增加,心血管外科手术量持续处于高位,这对我国心血管疾病防治策略和医疗资源配置提出了新的需求.心血管外科手术围术期并发症多、死亡风险高,科学的手术复杂性评估系统可以帮助临床医生充分评估手术难度,进行患者手术风险分层,针对性、个性化制定诊疗方案;同时,有助于卫生管理部门准确掌握我国心血管外科整体诊疗水平,监测医疗质量,为相关医疗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提供参考.本文系统性回顾不同心血管手术复杂性评估系统的循证研究现状,并总结机器学习在心血管手术评估的应用,以期对建立适用于中国人群的心血管手术复杂性评估系统有所帮助.

    心血管外科手术复杂性评估系统传统模型机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