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畜牧兽医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畜牧兽医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中国畜牧兽医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李琍

月刊

1671-7236

zgxmsy@caas.cn

010-62811226,62810371,62816020

100193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

中国畜牧兽医/Journal China Animal Husbandry & Veterinary Medicine北大核心CSTPCDCSCD
查看更多>>《中国畜牧兽医》于1974年2月创刊,是国家新闻出版行政主管部门2014年第一批资质认定的学术期刊,前身为《国外畜牧科技》,2002年更名为《中国畜牧兽医》,是“中国精品科技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农林核心期刊”和“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收录期刊。本刊设有营养与饲料、生理生化、生物技术、遗传繁育、基础兽医、预防兽医、临床兽医、质量安全、环境安全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cELISA检测的绵羊抗布鲁氏菌病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武上杰李佳佳蒋琳马月辉...
    4191-41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挖掘与绵羊布鲁氏菌病抗性或易感性相关的基因,以期为绵羊布鲁氏菌病抗病育种提供分子标记。[方法]以自然感染布鲁氏菌病并且未注射疫苗的绵羊为研究对象,采集50只绵羊的血液样本进行竞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competitive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cELISA)。对绵羊血液DNA进行全基因组重测序,以cELISA结果为数量性状表型,利用GEMMA软件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使用clusterProfiler软件包对显著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结果]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筛选到Top 1 000的位点共注释到56个基因,GO功能富集结果显示,注释基因主要富集在β选择和αβT细胞增殖和分化等条目;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注释基因主要富集在Th1/Th2/Th17细胞分化和自然杀伤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等通路,主要涉及γ-干扰素受体1(interferon gamma receptor 1,IFNGR1)、活化 T 细胞核因子 2(nuclear factor of activated T cells 2,NFATC2)、NF-κB 抑制因子 β(NF-κB inhibitor beta,NFKBIB)、脾酪氨酸激酶(spleen associated tyrosine kinase,SYK)、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2(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receptor 2,TGFBR2)和 T 细胞受体相关蛋白激酶 70 的 Zeta 链(Zeta chain of T cell receptor associated protein kinase 70,ZAP70)共6个基因,筛选到的条目、通路和基因与布鲁氏菌的感染或宿主的抗感染密切相关。[结论]本研究筛选到6个与绵羊布鲁氏菌病相关的基因,为进一步细胞或个体水平的功能验证奠定了基础,为绵羊布鲁氏菌病抗病育种分子标记提供了参考。

    绵羊布鲁氏菌病竞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cELISA)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

    鸡Caspase 3基因的克隆表达、酶活性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陈扬项燕华李宜海何秀苗...
    4200-42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构建鸡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hCaspase 3)基因表达载体,鉴定表达蛋白酶活性,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为后续研究chCaspase 3功能奠定基础。[方法]以鸡法氏囊组织c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chCaspase 3基因,构建chCaspase 3基因的原核和真核表达载体。将原核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经IPTG诱导表达重组蛋白后利用Western blotting分析chCaspase 3原核表达产物。将真核表达载体以不同剂量(0、0。5、1。0、1。5、2。0 μg)转染DF-1细胞进行表达,利用Western blotting和间接免疫荧光技术(IFA)分析chCaspase 3真核表达产物。用Caspase 3活性检测试剂盒分别检测原核和真核表达蛋白的酶活性;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chCaspase 3的相似性,并预测chCaspase 3蛋白的结构域和三级结构。[结果]chCaspase 3基因CDS区长852 bp,编码283个氨基酸。本研究成功构建了原核pET28a(+)-chCaspase 3和真核p3 × Flag-CMV7。1-chCaspase 3重组质粒,原核表达产物分子质量为36 ku,与预期相符;真核表达产物表达量随转染的真核表达载体量的增加而增加。原核和真核表达产物均具有Caspase 3酶活性。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chCaspase 3与其他物种相似性较低,且亲缘关系较远,chCaspase 3蛋白含有Caspase家族的保守五肽QACRG和经典的CASc结构域,其三维结构与人Caspase 3(hCaspase 3)十分吻合。[结论]试验成功克隆并表达了 chCaspase 3基因,重组蛋白具有Caspase 3酶活性,生物信息学预测chCaspase 3蛋白与hCaspase 3蛋白有相似的三维结构,为揭示chCaspase 3蛋白的功能及探索其抗病毒天然免疫机制奠定了基础。

    鸡Caspase3基因原核表达真核表达酶活性生物信息学

    山羊miR-141靶基因预测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马建青宋鹏琰杨清芳孔建军...
    4211-42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miR-141在动物机体糖脂代谢和骨代谢中的调控机制,为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构建及相关基因表达调控机制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利用miRbase数据库获取不同物种miR-141成熟序列,通过BioEdit及WebLogo软件进行序列比对及保守性分析;利用PROMO及JASPAR在线软件对山羊miR-141启动子区转录因子结合位点进行预测;利用TargetScan和miRwalk数据平台对miR-141靶基因进行预测;利用DAVID和KOBAS在线软件对靶基因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Networkanalyst数据库建立miRNA靶基因蛋白互作网络并绘制网络调控图;通过YM500V2在线数据库分析miR-141在山羊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miR-141成熟序列在不同物种间高度保守;山羊miR-141启动子区分布有转录因子C/EBPα、MyoD、YY1和Sp1等结合位点;选用不同数据库预测到Nfatc2、Egr2和Fast等89个靶基因。GO功能富集分析发现,靶基因主要富集在RNA聚合酶Ⅱ启动子转录调控与转录DNA模板等生物过程、细胞核与细胞质等细胞组分、蛋白结合与DNA结合等分子功能。KEGG通路富集显示,靶基因主要富集在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的调节、细胞紧密连接、轴突引导、Hedgehog信号通路、cGMP-PKG信号通路与癌症中的microRNA等。miR-141靶基因蛋白互作分析显示,Nfatc2和Egr2基因由Fassl基因连接,构成与其他蛋白相对复杂的靶向关系,这些关键基因参与了与机体糖脂代谢及骨代谢相关的TGF-β、Hedgehog及Wnt/β-catenin等多条信号通路。miR-141在山羊多种组织中均有表达,其表达水平具有组织差异性。[结论]miR-141可通过靶向Nfatc2、Egr2和Fasl基因参与调节Hedgehog及Wnt/β-catenin等多条信号通路,并进一步调控山羊糖脂代谢、肌肉骨骼系统生理生化反应。

    山羊miR-141靶基因糖脂代谢骨代谢

    OXSR1活性对p53依赖和非依赖途径介导的犬肾细胞凋亡的影响

    曾红玉叶贵珊武琦张安定...
    4222-4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氧化应激反应激酶1(oxidative stress-responsive 1,OXSR1)在犬肾细胞(Madin-Darby canine kidney cell,MDCK)凋亡中的作用,为深入理解MDCK凋亡通路及研究以OXSR1基因为靶向的MDCK凋亡的干预疗法提供参考。[方法]利用CRISPR/Cas9技术在MDCK-Cas9细胞上构建OXSR1基因敲除细胞系,在OXSR1基因敲除细胞中转入OXSR1基因回补与失活质粒以构建OXSR1基因回补与失活细胞系。以刺激剂MMC、JNJ-26854165、Rotenone分别刺激野生型细胞与OXSR1基因敲除、回补、失活细胞,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激活的p53依赖和非依赖途径、ROS信号通路介导的细胞凋亡,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相关凋亡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靶序列出现明显的Indel特征,证实OXSR1基因敲除细胞系构建成功。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OXSR1基因回补与失活细胞系构建成功。流式细胞术发现,刺激剂MMC、JNJ-26854165、Rotenone均能诱导细胞发生不同程度的凋亡,其中在MMC和Rotenone刺激下,OXSR1基因敲除细胞凋亡率极显著或显著低于野生型细胞和OXSR1基因回补细胞(P<0。01;P<0。05),与OXSR1基因失活细胞无显著差别(P>0。05);在JNJ-26854165刺激下,OXSR1基因敲除细胞凋亡率极显著或显著低于野生型细胞、OXSR1基因回补和失活细胞(P<0。01;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现,当MMC和Rotenone刺激细胞时,OXSR1基因敲除细胞的BCL-XL基因表达量极显著或显著高于野生型细胞和OXSR1基因回补细胞(P<0。01;P<0。05),与OXSR1基因失活细胞无明显差别(P>0。05);当JNJ-26854165刺激细胞时,OXSR1基因敲除细胞的BCL-XL基因表达量极显著高于野生型细胞、OXSR1基因回补与失活细胞(P<0。01),NOXA基因表达量极显著低于野生型细胞、OXSR1基因回补与失活细胞(P<0。01)。[结论]OXSR1基因及其激酶活性可调节MMC、JNJ-26854165、Rotenone刺激MDCK时BCL-XL 基因转录,影响p53依赖和非依赖途径以及ROS途径介导的细胞凋亡。

    OXSR1基因p53依赖和非依赖途径ROS信号通路MDCK细胞凋亡

    草质素对巨噬细胞铁死亡效应的影响

    孙伟翔张旺李昊达张婷...
    4235-4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草质素对RAS-选择性致死小分子3(RSL-3)诱导的RAW264。7 巨噬细胞铁死亡效应的抑制作用,探究草质素对巨噬细胞铁死亡的影响。[方法]利用0、5、10、20、40、80 μmol/L草质素处理RAW264。7巨噬细胞48 h后,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将RAW264。7 巨噬细胞分为对照组(Control)、RSL-3(15 μmol/L)组、草质素(20、40、80 μmol/L)组、铁死亡抑制剂铁抑素-1(10 μmol/L Fer-1)组,草质素组和Fer-1组分别与RSL-3共孵育48 h,通过乳酸脱氢酶(LDH)试验检测各组细胞损伤效应,利用比色法检测各组细胞裂解液中铁离子、谷胱甘肽及丙二醛(MDA)含量。利用荧光探针法检测各组细胞胞浆内Fe2+荧光强度、线粒体膜电位(MMP)和脂质活性氧(ROS)水平。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细胞裂解液核因子红细胞系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4)的表达量。[结果]与0 μmol/L草质素组相比,40 μmol/L草质素可显著增强巨噬细胞活力(P<0。05);与40 μmol/L草质素组相比,80 μmol/L草质素组细胞活力显著降低(P<0。05),故5~40 μmol/L为药物安全浓度。与对照组相比,RSL-3组细胞内LDH活性、总铁离子浓度、Fe2+浓度、Fe3+浓度、Fe2+平均荧光强度、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含量、GSSG占总谷胱甘肽的百分比及MDA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细胞内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总谷胱甘肽含量、GSH占总谷胱甘肽的百分比、MMP相对百分比及脂质ROS荧光比值均显著降低(P<0。05),提示出现铁死亡效应。与RSL-3组相比,40 μmol/L草质素组细胞内LDH活性、总铁离子浓度、Fe2+浓度、Fe3+浓度、Fe2+平均荧光强度、GSSG含量、GSSG占总谷胱甘肽的百分比及MDA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GSH含量、总谷胱甘肽含量、GSH占总谷胱甘肽的百分比、MMP相对百分比及脂质ROS荧光比值均显著升高(P<0。05)。与Fer-1组相比,40 μmol/L草质素组的上述所有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Western blotting 结果表明,与 RSL-3 组相比,40 μmol/L 草质素显著升高了 Nrf-2、HO-1 和 GPX-4 的表达量(P<0。05);与Fer-1组相比,40 μmol/L草质素组的上述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草质素通过调控RSL-3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铁死亡相关分子指标,升高了 GPX-4的表达水平,并激活其Nrf-2/HO-1通路发挥抑制RAW264。7 巨噬细胞的铁死亡效应。本研究通过离体试验初步揭示了40 μmol/L草质素可显著改善巨噬细胞铁死亡损伤效应及其机制。

    铁死亡草质素巨噬细胞脂质过氧化细胞损伤

    单宁酸缓解氟化钠诱导小鼠卵母细胞氧化应激的研究

    英提扎尔·阿不力孜郭延华艾日夏提·地里夏提艾克拜尔·艾合麦提...
    4246-42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单宁酸(TA)对氟化钠(NaF)诱导小鼠卵母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从而为开发氟中毒解毒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小鼠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液中添加0(对照)、0。25、0。50、0。75 mmol/L NaF,通过检测卵母细胞第一极体排出率,确定NaF最适作用浓度。以最佳作用浓度NaF处理小鼠卵母细胞后,通过添加不同浓度TA(0、1、10、100 μg/L),确定最佳TA作用浓度。在上述试验基础上设置对照组、毒性组(NaF)和解毒剂组(NaF+TA),利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小鼠卵母细胞内活性氧(ROS)、谷胱甘肽(GSH)以及线粒体膜电位(MMP)水平;统计各组小鼠卵母细胞受精率、卵裂率和囊胚率,测定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0。25~0。75 mmol/L NaF组卵母细胞第一极体排出率均极显著降低(P<0。01),后续以0。25 mmol/L NaF作为有效毒性剂量进行试验。小鼠卵母细胞经NaF处理后,与0 μg/L TA组相比,10 μg/L TA组卵母细胞第一极体排出率极显著升高(P<0。01)。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NaF组小鼠卵母细胞ROS水平显著上升(P<0。05),GSH、MMP水平和SOD、GSH-Px活性显著或极显著下降(P<0。05;P<0。01)。与NaF组相比,NaF+TA组小鼠卵母细胞GSH、MMP水平以及SOD和GSH-Px活性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P<0。01),ROS水平和MDA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P<0。01)。早期胚胎发育统计结果显示,NaF组小鼠卵母细胞的受精率、卵裂率和囊胚率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NaF+TA组小鼠卵母细胞受精率、卵裂率以及囊胚率均极显著高于NaF组(P<0。01),且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NaF通过提高卵母细胞内ROS和MDA水平诱导小鼠卵母细胞产生氧化应激,并降低细胞MMP水平,影响早期胚胎发育。添加10 μg/L TA可以缓解NaF诱导小鼠引起的氧化应激,提高小鼠卵母细胞成熟质量,从而促进体外受精和胚胎发育潜力。

    氟化钠单宁酸小鼠卵母细胞氧化应激

    饲喂复合型营养添加剂对围产期奶牛瘤胃微生物区系及其代谢的影响

    王菲陈天宇郝科比徐一洺...
    4255-42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复合型营养添加剂(immunomodulatory and nutritional combined additive,INC)对围产期奶牛瘤胃微生物区系及其代谢的影响,以期改善奶牛围产期瘤胃健康并提高产奶量,为新型添加剂的使用与推广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14头围产期奶牛作为试验对象,依据上一胎次产奶量和体况随机分为对照组(CON)和试验组(TR),每组7头,试验期42 d。CON组奶牛饲喂基础饲粮,TR组每头奶牛在对照组基础上添加60 g/d INC。分别于产后7、14、21 d采集奶样测定乳成分,并记录日产奶量;产后21 d晨饲后使用瘤胃导管采集所有奶牛的瘤胃液,进行16S rRNA测序和代谢组学分析。[结果]①产后奶牛乳蛋白率、乳脂率、乳糖率两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TR组奶牛产后第1周产奶量极显著高于CON组(P<0。01)。②在门水平上,两组奶牛瘤胃中的优势菌门均为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在属水平上,优势菌属均为普雷沃菌属和琥珀酸菌属。③两组中共检测到19个差异菌属(线性判别分析(LDA)值≥2,P<0。05),其中理研菌科RC9肠道菌属(Rikenellaceae-RC9-gut-group)等4个菌属在CON组中显著富集(P<0。05),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等15个菌属在TR组中显著富集(P<0。05)。④代谢组学结果表示,TR组中L-犬尿氨酸(L-formylkynurenine)、吲哚-3-乙酸乙酯(1H-indole-3-acetic acid)及3-甲基吲哚(3-methylindole)的相对浓度均明显提高。⑤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在TR组中毛螺旋菌科UCG_010属(Lachnospiraceae_UCG_010)与L-犬尿氨酸、吲哚-3-乙酸乙酯及3-甲基吲哚等代谢物呈显著正相关(P<0。05),且毛螺旋菌科UCG_010属与色氨酸代谢途径、亚麻酸代谢途径呈显著正相关(P<0。05),同时与产后第1周产奶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饲粮中添加INC可以提高围产期奶牛瘤胃内相关营养物质分解菌的丰度,通过调控瘤胃微生物的菌群结构及其代谢来改善奶牛健康和瘤胃发酵,并最终提高奶牛产奶量。

    复合型营养添加剂(INC)围产期奶牛瘤胃微生物区系代谢组

    葡萄籽原花青素对饲喂高精料绵羊结肠上皮屏障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

    牟春堂魏焕谢蕴哲张建新...
    4270-42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葡萄籽原花青素(GSPs)对高精料绵羊结肠上皮屏障的影响及通过Nrf2/ARE通路保护结肠上皮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48只120日龄、体重(22。75 kg±1。20 kg)相近的杜寒F1代杂交公羔羊,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羊。各组试验羔羊基础饲粮中GSPs的添加量分别为0(对照组,CON)、10(10GSPs组)、20(20GSPs组)、40(40GSPs组)mg/kg BW。试验期60 d,其中预试期15 d,正试期45 d。正试期结束次日早晨每组屠宰6只羊,采集结肠组织进行形态学和炎性细胞浸润分析,检测结肠组织白细胞介素2(IL-2)、IL-4、前列腺素E2(PGE2)等炎症因子水平及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氧合酶1(HO-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等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量。[结果]①对照组羔羊结肠黏膜上皮细胞严重缺失,固有层裸露,肠腺排列疏松,间隙增宽,紧密连接蛋白缺失、受损,而20GSPs和40GSPs组羔羊结肠形态结构和紧密连接蛋白分布表达正常;②随着GSPs添加量的升高,羔羊结肠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酶活性及一氧化氮(NO)、PGE2、IL-2水平线性降低(P<0。05);③与对照组相比,20GSPs和40GSPs组羔羊结肠组织中Nrf2、OH-1基因和蛋白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40GSPs组结肠组织中GPx4基因表达量升高(P<0。05);④与对照组相比,20GSPs和40GSPs组羔羊结肠组织中Toll-样受体4(TLR4)基因和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40GSPs组结肠组织中核因子κB(NF-κB)P65基因和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20GSPs和40GSPs组羔羊结肠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和蛋白及IL-1β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GSPs可以通过激活Nrf2通路,抑制NF-κB炎症信号通路活化,降低结肠组织局部炎症,缓解饲喂高精料绵羊结肠上皮组织损伤。

    葡萄籽原花青素高精料绵羊结肠上皮炎症损伤信号通路

    饲粮中添加辣椒素对产蛋后期长顺绿壳蛋鸡产蛋性能、蛋品质、卵泡发育及生殖激素水平的影响

    张柏林刘宁王珍梅王述柏...
    4282-42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辣椒素(capsaicin,CAP)对产蛋后期长顺绿壳蛋鸡产蛋性能、蛋品质、卵泡发育及生殖激素水平的影响,并估算CAP在产蛋后期蛋鸡饲粮中适宜的添加剂量。[方法]选取56周龄开产日龄相近且健康状况良好的长顺绿壳蛋鸡500只,随机分为5个处理组,每个处理10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其中,试验Ⅰ组鸡饲喂基础饲粮(0 mg/kg CAP),试验Ⅱ、Ⅲ、Ⅳ及Ⅴ组鸡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基础上添加100、150、200及400 mg/kg CAP的饲粮。试验期8周。试验结束后,统计蛋鸡产蛋性能和蛋品质;采集血液及卵巢组织,测定生殖器官发育指标及血清中生殖激素含量。[结果]与试验Ⅰ组相比,①试验Ⅱ~Ⅴ组蛋鸡试验期1~4、5~8及1~8周产蛋率及日产蛋重均显著升高,试验期1~4及1~8周蛋鸡的平均日采食量均显著升高(P<0。05)。②试验期第4周试验Ⅱ~Ⅴ组鸡蛋的蛋黄颜色显著提升,但试验期第8周仅试验Ⅱ、Ⅲ组鸡蛋的蛋黄颜色显著提升(P<0。05);试验期第4、8周试验Ⅱ组鸡蛋的哈氏单位显著升高,而试验期第4周试验Ⅲ组鸡蛋的哈氏单位显著升高(P<0。05)。③试验Ⅱ~Ⅴ组蛋鸡的卵巢、大黄卵泡及小黄卵泡的相对重均显著升高(P<0。05);试验Ⅱ~Ⅳ组蛋鸡的小黄卵泡数量及血清中促卵泡生成素、黄体生成素、孕酮及雌二醇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饲粮中添加CAP有利于提高产蛋后期长顺绿壳蛋鸡产蛋性能,改善蛋品质,促进蛋鸡卵泡发育,并增加生殖激素水平,且以242~281 mg/kg添加量较佳。

    辣椒素长顺绿壳蛋鸡产蛋性能卵泡发育生殖激素

    红三叶草异黄酮在奶牛瘤胃中的代谢

    卜莹郑楠王典王加启...
    4292-43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红三叶草异黄酮在瘤胃内的稳定性及其代谢规律。[方法]体内试验:选择3头安装有瘤胃瘘管的荷斯坦奶牛,于晨饲前在瘤胃内投入2 g红三叶草提取物(异黄酮含量为22。91%),分别在0、0。5、1、2、4、8、12、14 h采集瘤胃液,利用HPLC法分析异黄酮含量。体外瘤胃发酵试验:设置3个处理组,分别为添加0。1 g/120 mL(高剂量组)、0。01 g/120 mL(低剂量组)和不添加红三叶草提取物组(对照组),每组均为5个重复,在39 ℃条件下发酵,分别在0、0。5、1、2、4、8、12、14 h采集瘤胃液,利用HPLC法分析异黄酮含量。[结果]在体内试验中,刺芒柄花素和鹰嘴豆芽素A分别于14和8 h完成代谢。2 h后,瘤胃内出现代谢产物S-雌马酚。鹰嘴豆芽素A和刺芒柄花素的半衰期分别为1。02和2。25 h,大豆苷元和染料木素的半衰期分别为3。38和0。77 h。在体外试验中,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发酵液中4种异黄酮的半衰期均不同:高剂量组中,鹰嘴豆芽素A、刺芒柄花素、大豆苷元和染料木素的半衰期分别为2。45、0。70、12。62和5。74 h。低剂量组中,这4种异黄酮的半衰期分别为2。82、0。87、13。11和3。45 h。[结论]红三叶草异黄酮在奶牛瘤胃中不稳定,会被微生物分解代谢,主要异黄酮刺芒柄花素和鹰嘴豆芽素A半衰期不超过4 h,推测这两种异黄酮代谢终产物分别为S-雌马酚和对乙基苯酚。

    瘤胃红三叶草异黄酮代谢半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