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畜牧兽医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畜牧兽医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中国畜牧兽医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李琍

月刊

1671-7236

zgxmsy@caas.cn

010-62811226,62810371,62816020

100193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

中国畜牧兽医/Journal China Animal Husbandry & Veterinary Medicine北大核心CSTPCDCSCD
查看更多>>《中国畜牧兽医》于1974年2月创刊,是国家新闻出版行政主管部门2014年第一批资质认定的学术期刊,前身为《国外畜牧科技》,2002年更名为《中国畜牧兽医》,是“中国精品科技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农林核心期刊”和“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收录期刊。本刊设有营养与饲料、生理生化、生物技术、遗传繁育、基础兽医、预防兽医、临床兽医、质量安全、环境安全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桑叶的饲用价值及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

    郭晓青汤超华陈正余彭忠宏...
    4301-43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一种非常规蛋白质饲料,桑叶具有较高的营养和经济价值。桑叶适口性好,富含蛋白质、氨基酸、黄酮、生物碱、多酚、多糖等生物活性物质。近年来,随着桑资源的开发利用,桑叶及其提取物在畜牧领域应用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作为畜禽生产中的优质饲料来源,桑叶以干燥、青贮、发酵、活性物质提取等加工方式为主。不同的加工方式对桑叶中营养成分的组成和含量产生不同的影响。在畜禽饲粮中添加桑叶或其提取物,可以提高畜禽的免疫力、成活率、生产性能和抗氧化能力,改善肠道微生态,调节代谢等,从而提高畜禽产品品质,但其在不同动物、同一物种不同发育阶段的应用不尽相同。作者综述了桑叶的饲用价值、加工方式及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旨在为桑叶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桑叶饲用价值加工方式畜禽生产

    头胎和经产围产期奶牛对25-羟基维生素D3营养效应的对比分析

    邱庆赵勐王典陈雅坤...
    4313-43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不同胎次奶牛对25-羟基维生素D3的机体反应,分析胎次对奶牛生产性能、产后疾病发生率及后代犊牛生长性能的影响,进而揭示围产期奶牛胎次对25-羟基维生素D3营养效应的具体作用。[方法]选择体况评分一致(3。25)、预产期前21 d的健康荷斯坦奶牛26头,按照胎次分配头胎组(胎次=1,n=11)和经产组(胎次≥2,n=15)。试验奶牛饲喂统一饲粮,每日补充3 mg/头25-羟基维生素D3。试验期82 d(第22天为预计产犊日)。记录产犊后奶牛日乳产量,同时采集产犊后0、7、21 d的乳样,用于检测乳成分。于产犊前21、7 d(-21、-7 d),分娩当天(0 d),产犊后7、21 d采集饲料及母牛、后代犊牛血液样品,分别用于检测饲料常规营养成分、血液免疫及抗氧化指标,以及血液骨、胶原代谢相关指标,并检测0、60日龄犊牛的体重和体尺指标。[结果]①与头胎奶牛相比,经产奶牛产后7、21 d乳产量极显著或显著升高(P<0。01;P<0。05),产后7 d非脂乳固体率显著降低(P<0。05)。②经产奶牛较头胎奶牛血液中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头胎奶牛相比,在产犊前21和7 d时经产奶牛血液中降钙素(CT)含量显著升高(P<0。05);在产犊7 d时,经产奶牛血液中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经产奶牛血液中CT和IgM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在产犊21 d时,经产奶牛血液IgM和TNF-α含量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P<0。01)。③经产奶牛后代犊牛60日龄时体高极显著高于头胎奶牛后代犊牛(P<0。01)。[结论]头胎和经产围产期奶牛对25-羟基维生素D3的营养效应具有显著差异,围产期添加25-羟基维生素D3可使头胎奶牛血液免疫能力提高;经产奶牛骨、胶原代谢能力增强,同时其后代犊牛60日龄时体高增加。

    25-羟基维生素D3围产期奶牛胎次生产性能产犊性能

    沙葱粉对安格斯肉牛胴体特征及肉品质的影响

    高会霞胡晋升何瑊瑊孙晨旭...
    4324-43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饲粮添加不同水平沙葱粉对安格斯肉牛胴体特征及肉品质的影响,以期为沙葱粉在肉牛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4头健康状况良好、月龄(14±2)、体重(271。17 kg±17。60 kg)相近的安格斯肉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头牛。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CON组),试验组在基础饲粮基础上每头牛每天分别添加沙葱粉10(低水平组,LAMR)、15(中水平组,MAMR)和20 g(高水平组,HAMR)。试验持续135 d,其中预试期为15 d,正试期为120 d。试验结束后测定各试验牛的宰前活重,屠宰后测定胴体特征、高档肉和优质肉产量,采集胴体左侧胸段背最长肌用于测定肉品质相关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①LAMR组肉牛的宰前活重显著提高(P<0。05),HAMR组肉牛的肾脏指数显著降低(P<0。05);②LAMR和MAMR组肉牛背最长肌中粗灰分含量极显著提高(P<0。01),HAMR组背最长肌中的粗脂肪含量和LAMR组背最长肌中的粗蛋白质含量分别显著和极显著提高(P<0。05和P<0。01);③随着沙葱粉添加水平的提高,优质肉中针扒的重量呈现线性下降(P<0。05),优质肉中大条的重量和优质肉占净肉重的比值呈现先降低再升高的趋势(0。05<P<0。10);④LAMR、MAMR和HAMR组肉牛背最长肌肌纤维面积和肌纤维直径分别极显著和显著降低(P<0。01和P<0。05);⑤LAMR、MAMR和HAMR组肉牛背最长肌剪切力极显著降低(P<0。01),LAMR组背最长肌蒸煮损失显著降低(P<0。05),LAMR和HAMR组背最长肌熟肉率显著提高(P<0。05)。[结论]饲粮添加10 g/d沙葱粉有利于安格斯肉牛肌肉蛋白质沉积,促进肌肉生长,增加终末体重;饲粮添加20 g/d沙葱粉有利于安格斯肉牛肌内脂肪的沉积,改善牛肉嫩度。

    沙葱粉安格斯肉牛胴体特征肌纤维直径肉品质

    维生素D3对10~12月龄梅花鹿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张婷黄姚袁伟涛郭肖兰...
    4336-43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饲粮维生素D3(VD3)添加水平对10~12月龄梅花鹿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4头10月龄、平均体重为(45。32±5。23)kg的健康雄性梅花鹿,随机分成4组,每组6头,每个重复1头,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对照组)、2 000、4 000和8 000 IU/kg VD3的试验饲粮。试验期共90 d。试验结束后统计梅花鹿体重、采食量,计算生长性能;采集血液样本,测定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碱性磷酸酶水平及丙二醛、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M、甲状腺旁素、降钙素、1,25羟基维生素D3、钙和磷含量。试验第75天起连续采集3 d粪便样本,测定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钙及磷含量。[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4 000 IU/kg VD3显著提高了梅花鹿平均日增重(P<0。05),其他各组间平均日增重差异不显著(P>0。05)。②4 000 IU/kg组梅花鹿Ca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③3个试验组梅花鹿血清T-SOD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其在3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饲粮添加8 000 IU/kg VD3显著提高了梅花鹿血清1,25羟基维生素D3水平(P<0。05),其他各组间该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饲粮添加适量VD3有利于提高梅花鹿生长性能和机体抗氧化能力,增加血清1,25羟基维生素D3含量。综合试验结果,4 000 IU/kg VD3在10~12月龄梅花鹿应用效果较好。

    维生素D3梅花鹿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

    饲粮营养水平对多浪羊生长性能、肉品质、血清生化指标及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

    靳亚星李璇玥李千一艾丽菲热·色提瓦力迪...
    4343-43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试验旨在研究饲粮营养水平对多浪羊生长性能、体尺性状、屠宰性能、肉品质、血清生化指标及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为多浪羊的科学饲养提供参考。[方法]选择体重相近的3~4月龄多浪羊公羊18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饲粮Ⅰ、Ⅱ、Ⅲ组羊分别饲喂精粗比为35∶65、50∶50和65∶35的全混合饲粮。试验期74 d,其中预试期14 d,正试期60 d。于第60天晨饲前对羊进行称重、测量体尺并颈静脉采血,屠宰后采集瘤胃内容物并测定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结果]①与饲粮Ⅰ相比,饲粮Ⅲ能够显著提高羊平均日增重和胸围(P<0。05)。②与饲粮Ⅰ相比,饲粮Ⅱ能够显著提高羊屠宰率(P<0。05),饲粮Ⅲ能够极显著提高羊胴体重、屠宰率和肝脏重(P<0。01)。③与饲粮Ⅱ相比,饲粮Ⅰ能够极显著或显著提高羊背最长肌a24h、pH24h及滴水损失率,以及羊股二头肌pH45min和pH24h(P<0。01;P<0。05);饲粮Ⅲ能够极显著或显著提高羊背最长肌a*24h和b*24h(P<0。01;P<0。05)。与饲粮Ⅲ相比,饲粮Ⅰ能够极显著或显著提高羊股二头肌L*24h和b*45 min(P<0。01;P<0。05)。④与饲粮Ⅱ相比,饲粮Ⅲ能够显著提高羊瘤胃中血清中尿素氮含量(P<0。05)。⑤与饲粮Ⅰ相比,饲粮Ⅲ能够极显著或显著提高羊瘤胃中戊酸、乳酸、异丁酸和异戊酸含量(P<0。01;P<0。05),显著降低乙丙比(P<0。05),饲粮Ⅱ和Ⅲ均能够显著提高羊瘤胃中氨态氮含量(P<0。05)。[结论]饲喂精粗比为65∶35饲粮可以提高多浪羊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改善肉品质,促进肝脏发育,改变瘤胃发酵类型,增加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

    多浪羊营养水平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血清生化指标瘤胃发酵参数

    凝结芽孢杆菌对感染鸡白痢沙门菌蛋雏鸡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田光明马丽蒲跃进游蕾...
    4352-43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禽源性凝结芽孢杆菌BC-362对鸡白痢沙门菌(SP)感染蛋雏鸡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50只1日龄健康、体重相近的京红1号SPF蛋雏鸡,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益生菌组(B组)、SP+益生菌组(C组)、SP+抗生素组(D组)、SP模型组(E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雏鸡。A、D和E组蛋雏鸡饲喂基础饲粮,B和C组蛋雏鸡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108 CFU/g凝结芽孢杆菌,7日龄时,C、D和E组蛋雏鸡灌胃1。0×109 CFU SP(0。5 mL),A和B组蛋雏鸡灌胃同等剂量无菌水,D组蛋雏鸡灌胃后第2天开始,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375 g/kg硫酸新霉素。试验期共14 d。14日龄时测定蛋雏鸡生长性能;采集血液、免疫器官和空肠组织,测定血清抗氧化和免疫指标、免疫器官指数、空肠组织形态、CD3免疫组化表达、炎性和抗氧化相关基因转录水平。[结果]①与A组相比,B组蛋雏鸡平均日增重(ADG)显著增加、料重比(F/G)显著下降(P<0。05),E组蛋雏鸡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ADG均显著降低(P<0。05);与E组相比,C和D组蛋雏鸡ADFI和ADG均显著增加(P<0。05);C与D组蛋雏鸡ADFI、ADG和F/R均无显著差异(P>0。05)。②与A组相比,B组蛋雏鸡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提高(P<0。05),E组蛋雏鸡血清SOD、CAT、谷胱甘肽过氧化氢酶(GSH-Px)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均显著下降(P<0。05),而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上升(P<0。05);与E组相比,C和D组蛋雏鸡血清SOD活性和T-AOC均显著上升(P<0。05),MDA含量显著下降(P<0。05);C组蛋雏鸡血清中CAT和GSH-Px活性显著高于D组(P<0。05)。③与A组相比,B组蛋雏鸡血清IgA和IgM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E组蛋雏鸡血清IgA、IgM和IgG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与E组相比,C和D组蛋雏鸡血清IgA、IgM和IgG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C组蛋雏鸡血清IgM含量显著高于D组(P<0。05)。④与A组相比,B组蛋雏鸡胸腺指数显著提高(P<0。05),E组蛋雏鸡免疫器官指数均显著降低(P<0。05);与E组相比,C和D组蛋雏鸡胸腺和法氏囊指数显著提高(P<0。05);C组蛋雏鸡脾脏指数显著高于D组(P<0。05)。⑤与A组相比,B组蛋雏鸡空肠组织杯状细胞数量和CD3表达量无显著差异(P>0。05),E组蛋雏鸡空肠组织杯状细胞数量和CD3表达量均显著减少(P<0。05);与E组相比,C和D组蛋雏鸡空肠组织CD3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C组蛋雏鸡空肠组织杯状细胞数量显著高于D组(P<0。05)。⑥与A组相比,B组蛋雏鸡空肠组织炎性相关基因Toll样受体4(TLR4)、髓分化因子88(MYD88)、核因子κB(NF-κB)和白细胞介素-6(IL-6)相对表达量显著下调(P<0。05),抗氧化相关基因Kelch样ECH关联蛋白1(Keap1)、谷胱甘肽过氧化酶1(GPX1)和谷氨酸半胱氨酸连接酶催化亚基(GCLC)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E组蛋雏鸡空肠组织炎性相关基因TLR4、MYD88、IL-1β、NF-κB及IL-6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上调(P<0。05),抗氧化相关基因NADH醌脱氢酶1(NQO1)、血红素氧合酶1(HO-1)、GCLC和核因子E2相关因子(Nrf2)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下调(P<0。05);C和D组蛋雏鸡炎性相关基因TLR4、MYD88、IL-1β、NF-κB和IL-6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低于E组(P<0。05),抗氧化相关基因NQO1和GCLC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E组(P<0。05);C组蛋雏鸡炎性相关基因TLR4、MYD88和IL-1β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D组(P<0。05),抗氧化相关基因Keap1和GCLC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D组(P<0。05)。[结论]饲粮中添加禽源性凝结芽孢杆菌BC-362可提高感染SP蛋雏鸡生长性能,增强机体抗氧化及免疫能力,从而减轻SP感染导致的蛋雏鸡肠道炎症反应。

    凝结芽孢杆菌BC-362鸡白痢沙门菌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免疫功能蛋雏鸡

    不同生长期苦豆子营养成分及不同菌种发酵效果的比较分析

    马惠茹张鹏举于浩天阴慧婷...
    4364-43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旨在比较分析不同生长期苦豆子全株、茎、叶和花的营养物质含量,确定苦豆子的最适宜收割时期,同时采用不同菌种对刈割苦豆子进行发酵处理,筛选适宜的发酵菌种。[方法]采集不同生长期苦豆子全株、茎、叶和花样品,测定其中粗蛋白质(CP)、粗脂肪(EE)、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和粗灰分(Ash)的含量;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设对照组(CK组,不添加菌剂)、EM菌液组(E组,添加2 mg/kg EM菌液)、地衣芽孢杆菌组(D组,添加31。25 mg/kg地衣芽孢杆菌菌粉)、枯草芽孢杆菌组(K组,添加31。25 mg/kg枯草芽孢杆菌菌粉)和粪肠球菌组(F组,添加25 mg/kg粪肠球菌菌粉)进行发酵试验,每组4个重复。将调制好的发酵料置于37 ℃发酵96 h,评定发酵料感官品质,测定发酵料的营养成分含量。[结果]未开花期和初花期苦豆子全株和茎中CP含量显著高于盛花期,全株ADF含量和叶中NDF含量显著低于盛花期(P<0。05),而未开花期与初花期间无显著差异(P>0。05)。未开花期苦豆子全株中NDF含量显著低于初花期和盛花期(P<0。05),而初花期与盛花期间无显著差异(P>0。05)。未开花期苦豆子茎中NDF含量显著低于盛花期(P<0。05),而初花期与未开花期、盛花期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苦豆子茎中ADF含量的变化规律是盛花期>未开花期>初花期(P<0。05)。初花期苦豆子花中CP含量显著高于盛花期,NDF和ADF含量显著低于盛花期(P<0。05)。经地衣芽孢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发酵后,苦豆子无丁酸臭味且具有芳香果味或面包香味,叶片结构良好,呈淡褐色,评分均为优良等级。苦豆子发酵料中CP含量呈现显著的变化规律:F<CK<E、D和K组(P<0。05),而E、D和K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苦豆子发酵料中EE含量呈现显著的变化规律:F<D<CK组(P<0。05)。苦豆子发酵料中NDF含量呈现显著的变化规律:D<CK、E和K<F组(P<0。05),而CK、E和K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苦豆子发酵料中ADF含量呈现显著的变化规律:D、K和F<CK和E组(P<0。05),而E和CK组相比无显著差异,D、F和K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间粗灰分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不同生长期苦豆子的营养物质含量存在一定差异,未开花期和初花期苦豆子的营养价值更高,可选择在此时期进行刈割。不同菌种对初花期苦豆子的发酵效果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枯草芽孢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的发酵效果最好。

    苦豆子不同生长期营养成分不同菌种发酵效果

    肉桂醛在猪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赵艳丽彭卓亚徐永平李淑英...
    4373-438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全球范围内对抗生素在畜牧业中使用的严格限制,寻求安全有效的替代物成为动物生产领域的重要课题。植物源性抗菌物质因其天然、安全、环保的特点而备受关注。其中,肉桂醛作为一种来自肉桂精油的活性成分,因其显著的生物学活性而在猪生产中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文章分析了肉桂醛的抗菌、抗炎、抗氧化和免疫调节活性,回顾了肉桂醛在猪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探讨其在促进生长性能、改善肠道健康、优化生长环境和防治疾病等方面的实践效果与作用机制。在生长性能方面,添加肉桂醛的饲料能够提高猪的平均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从而为生产者带来经济效益。在改善肠道健康方面,肉桂醛能够通过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和增强肠道屏障功能,降低腹泻等肠道疾病的发生。在优化生长环境方面,肉桂醛的使用减少了有害气体的排放,改善了养殖环境的质量。在防治疾病方面,肉桂醛的应用也展现出积极的作用。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肉桂醛的作用机制,以更好地理解和利用其在猪生产中的生物学功能,并且要积极开展更多的临床试验验证其在不同养殖环境和猪品种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文章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生产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并为肉桂醛在猪生产中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肉桂醛精油饲料添加剂

    不同浓度鞣花酸对猪精液常温保存效果的影响

    屈先先舒亮孙小晶刘梅...
    4383-43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鞣花酸(ellagic acid,EA)对公猪精液常温保存过程中精子质量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以期为鞣花酸在精液保存中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采集4头2~3岁健康的成年杜洛克公猪精液,将合格精液分为5份,用添加不同浓度EA(0(对照)、5、10、15、20 μg/mL)的BTS(Beltsville thawing solution)常温保存稀释液分别稀释,在保存的第1、3、5、7天检测精子活率、平均路径速度、侧摆幅度、鞭打频率、质膜完整率、顶体完整率及抗氧化能力等指标。[结果]精液保存第1天,15 μg/mL EA组精子质膜完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指标各试验组与对照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精液保存第3天,10、15 μg/mL EA组精子平均路径速度、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精液保存第5天,15、20 μg/mL EA组精子侧摆幅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及5、10 μg/mL EA组(P<0。05),5、10、15 μg/mL EA组精子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0、15、20 μg/mL EA组精液中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T-AO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精液保存第7天,各试验组精子活率、平均路径速度、质膜完整率、顶体完整率、CAT活性、T-AOC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添加EA于BTS稀释液中,对常温保存的精液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其中10 μg/mL EA效果最好。

    鞣花酸常温保存精液品质抗氧化能力

    不同产驹数阳原驴血液转录组分析

    王茂晗苏咏梅朱文进陈亮...
    4391-43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筛选影响阳原驴产驹数的关键基因与相关通路,提高阳原驴繁殖性能。[方法]以健康产双驹和产单驹阳原驴静脉全血为样本进行转录组高通量测序,与参考基因组非洲野驴(Equus asinus(ass))比对后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并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功能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筛选与阳原驴产驹数相关的基因。随机挑选5个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结果]与产单驹组相比,产双驹组共筛选出1 336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723个上调,613个下调。GO功能富集分析显示,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在受体活性、信号转导等条目中富集;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卵巢胆固醇生成和雌激素信号通路在富集通路前20位,并筛选出IGF1、IGF1R、INSR和ADCY3共4个与阳原驴产驹数相关的候选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与转录组测序结果一致,证实转录组测序结果可靠。[结论]不同产驹数阳原驴差异表达基因富集在卵巢类固醇生成和雌激素信号通路,IGF1、IGF1R、INSR和ADCY3基因参与卵巢激素分泌且均在产双驹组中表达上调。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阐明阳原驴不同产驹数的分子机制提供参考。

    阳原驴产驹数转录组繁殖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