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畜牧兽医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畜牧兽医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中国畜牧兽医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李琍

月刊

1671-7236

zgxmsy@caas.cn

010-62811226,62810371,62816020

100193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

中国畜牧兽医/Journal China Animal Husbandry & Veterinary Medicine北大核心CSTPCDCSCD
查看更多>>《中国畜牧兽医》于1974年2月创刊,是国家新闻出版行政主管部门2014年第一批资质认定的学术期刊,前身为《国外畜牧科技》,2002年更名为《中国畜牧兽医》,是“中国精品科技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农林核心期刊”和“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收录期刊。本刊设有营养与饲料、生理生化、生物技术、遗传繁育、基础兽医、预防兽医、临床兽医、质量安全、环境安全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萨湖羊、南湖羊与湖羊肉质特性比较研究

    施海娜张金霞卢曾奎徐振飞...
    5335-53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二元杂交绵羊萨湖羊、南湖羊与湖羊的肉质特性,为"中环肉羊"新品种的培育和优质羊肉产品开发提供基础数据与理论支撑。[方法]选取以湖羊为母本,采用白萨福克羊(Suffolk)、南丘羊(Southdown)冷冻精液通过腹腔镜人工授精配种所得萨湖羊、南湖羊各5只,以5只纯种湖羊为对照组,经屠宰采集背最长肌、股二头肌、臂三头肌肉样比较分析萨湖羊、南湖羊和湖羊F1代的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结果]南湖羊、萨湖羊宰前活重和胴体重较湖羊分别提高了19。92%、12。90%和24。20%、15。55%,且南湖羊和湖羊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南湖羊脂肪和能量水平显著低于湖羊(P<0。05),灰分和水分含量显著高于萨湖羊和湖羊(P<0。05);萨湖羊碳水化合物含量极显著高于南湖羊和湖羊(P<0。01);钾、磷、镁、锌含量均在南湖羊中最高,钠含量在萨湖羊中最高,烟酸含量在湖羊中最高。脂肪酸和氨基酸的组成种类相同,且总脂肪酸含量在南湖羊中最高,极显著高于萨湖羊和湖羊(P<0。01)。南湖羊饱和脂肪酸(SFA)含量显著高于湖羊(P<0。05),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极显著高于湖羊和萨湖羊(P<0。01),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极显著高于萨湖羊(P<0。01)。必需氨基酸(EAA)含量由大到小依次为南湖羊>萨湖羊>湖羊,且湖羊中EAA含量极显著低于南湖羊和萨湖羊(P<0。01)。这3组羊肉中检测到EAA/总氨基酸(TAA)为38。95%~39。65%,EAA/非必需氨基酸(NEAA)为63。79%~65。70%。除缬氨酸和蛋氨酸+胱氨酸外,其他氨基酸评分均高于FAO/WHO的推荐值。[结论]南湖羊、萨湖羊F1代生长速度快,屠宰性能好,肌肉中的氨基酸、脂肪酸和主要几种矿物质含量丰富,较符合高蛋白低脂肪的特性,更符合人们对肉质品的需求,可以在当地大规模推广。

    绵羊屠宰性能肉品质

    机器学习及其在动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周铂涵梅步俊吕琦王志英...
    5348-535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智慧畜牧研究的深入和高通量组学平台的发展,动物育种逐渐进入大数据时代的"育种3。0",而机器学习是大数据研究不可或缺的有效手段。机器学习亦称计算机自动获取知识,是一门多领域交叉学科,涉及概率论、统计学等多门学科,作为人工智能和数据挖掘中的热门算法之一,具有学习能力强、准确率高和泛化能力强等优势,已经成为生物信息分析领域处理大型数据和进行预测的重要工具。目前广泛用于基因组、转录组、蛋白组、代谢组等多组学数据的整合与分析,尤其在家畜基因组估计育种值(genomic estimated breeding value,GEBV)的计算、基因型数据的填充和蛋白质结构及功能的预测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作者介绍了几种常见的机器学习算法的概念和原理,对机器学习算法在重要家畜(猪、牛、羊)遗传育种方面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进行综述,进一步讨论了各种机器学习算法的优缺点、以及应用在动物遗传育种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对机器学习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归纳及展望,旨在提高预测准确性及效率,加快种群遗传进展,快速实现精准育种。

    机器学习大数据动物遗传育种遗传改良

    大宝鸽和石岐鸽二元杂交鸽的繁殖性能及后代生产性能分析

    席金泉刘世鸿顾丽红徐铁山...
    5359-53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了解大宝鸽和石岐鸽二元杂交鸽的繁殖性能和杂交后代的生产性能,为后续建立高生产性能配套系提供完善的数据支撑。[方法]试验设立了正交组(大宝鸽公鸽×石岐鸽母鸽,子代为DS鸽)和反交组(石岐鸽公鸽×大宝鸽母鸽,子代为SD鸽),测量分析种鸽繁殖性能,杂交子代0~28日龄的生长性能,28日龄乳鸽屠宰性能、肉品质及胸肌中的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及脂肪酸含量,以及乳鸽血清生化指标。[结果]DS鸽种鸽的受精率和孵化率显著高于SD鸽种鸽(P<0。05)。SD鸽14日龄体重显著高于DS鸽(P<0。05),屠宰率、半净膛率和全净膛率显著低于DS鸽(P<0。05),pH45min显著高于DS鸽(P<0。05),肉色a*值和滴水损失均显著低于DS鸽(P<0。05)。SD鸽与DS鸽相比胸肌肌纤维直径较小、胸肌肌纤维总数更多,且胸肌肌纤维密度较大(P<0。05)。SD鸽血清中总蛋白和甘油三酯水平显著低于DS鸽(P<0。05),血糖水平和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DS鸽(P<0。05)。[结论]DS鸽和SD鸽具备优秀的生产性能和屠宰性状,以及良好的肉质特征。研究结果为肉鸽高产配套系的培育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大宝鸽石岐鸽二元杂交生产性能肉品质

    绞股蓝多糖对H2O2损伤小鼠卵母细胞及线粒体的保护作用

    杜倩笙刘可可唐非台唐小川...
    5371-53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绞股蓝多糖(Gynostemma penttaphyllum polysaccharides,GPP)对过氧化氢(H2O2)损伤小鼠卵母细胞及线粒体的保护作用。[方法]用H2O2构建小鼠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氧化应激模型,并对GPP添加浓度进行筛选。将收集的小鼠MⅡ期卵母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H2O2组(在成熟培养液中添加H2O2)和H2O2+GPP组(在含H2O2的成熟培养液中添加GPP)。体外受精后统计卵母细胞的卵裂率、4-细胞率、8-细胞率、桑椹胚率和囊胚率;利用线粒体红色荧光探针(Mito Tracker Red CMXRos)检测小鼠卵母细胞线粒体分布及含量,采用Jc-1线粒体膜电位检测试剂盒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利用ATP检测试剂盒检测线粒体ATP含量,通过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小鼠卵母细胞纺锤体形态和染色体分布。[结果]H2O2+GPP组卵母细胞的卵裂率、4-细胞率、8-细胞率、桑椹胚率、囊胚率、线粒体含量、线粒体膜电位和ATP含量均显著高于H2O2组(P<0。05),纺锤体异常率和染色体异常率均显著低于H2O2组(P<0。05),与对照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GPP可提高H2O2损伤小鼠卵母细胞体外受精的卵裂率和囊胚率,增加卵母细胞内线粒体含量、线粒体正常分布、线粒体膜电位、ATP含量,降低纺锤体形态异常、染色体形态异常和排列紊乱,从而减少线粒体的功能障碍。

    绞股蓝多糖(GPP)过氧化氢(H2O2)卵母细胞小鼠线粒体

    黄淮肉羊IGF1基因序列特征、组织表达及其与产肉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李君宋梦柯高福现韩万里...
    5380-53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黄淮肉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 1,IGF1)基因序列特征、组织表达规律,并对背最长肌中IGF1基因的表达量与产肉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3、9、18月龄的黄淮肉羊公羊各3只,屠宰后迅速采集半腱肌、股四头肌、臂三头肌、背最长肌、皮下脂肪、瘤胃、肾脏、脾脏、肝脏、睾丸和小肠组织样品并测定其产肉性能。对黄淮肉羊IGF1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其在黄淮肉羊同一年龄(9月龄)各组织以及不同年龄阶段(3、9、18月龄)背最长肌中的mRNA水平,利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IGF1基因的表达量与产肉性状的相关性。[结果]克隆获得黄淮肉羊IGF1基因CDS序列465 bp,编码154个氨基酸,与山羊的亲缘关系最近。黄淮肉羊IGF1蛋白为亲水性不稳定蛋白,无跨膜结构,存在信号肽,有29个潜在的磷酸化位点。黄淮肉羊IGF1蛋白二级结构主要含有无规则卷曲(54。55%)和α-螺旋(29。87%),三级结构预测结果与二级结构一致。IGF1蛋白与IGF1R、IGFBP3、IGF2等存在蛋白互作关系。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IGF1基因在黄淮肉羊各组织中均有表达,在肝脏组织中表达量最高,在臂三头肌中表达量最低。IGF1基因在3月龄黄淮肉羊背最长肌中表达量最高,显著高于9和18月龄(P<0。05),而9月龄的表达量又显著低于18月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IGF1基因表达量与生长发育和肉品质指标无显著相关(P>0。05);体高、体长、胸围、管围、体重和胴体重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P<0。05;P<0。01);屠宰率、肉色、大理石纹、眼肌面积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P<0。05;P<0。01)。[结论]本研究成功克隆了黄淮肉羊IGF1基因CDS区序列,IGF1蛋白属于亲水不稳定碱性蛋白,主要在肝脏中表达,在背最长肌中的表达趋势表现为随着月龄增长先降后升,与生长发育和肉品质指标无显著相关性。这些结果为进一步探究黄淮肉羊IGF1基因在肌肉发育与肉品质调控中的作用提供参考。

    黄淮肉羊IGF1基因组织表达相关性

    基于转录组学筛选哈萨克马泌乳量相关基因

    孟晨曾亚琦王建文姚新奎...
    5392-54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筛选影响哈萨克马泌乳量的基因,为选育乳用型哈萨克马提供数据支撑。[方法]采集12匹泌乳高峰期哈萨克马血样进行转录组测序,对测序数据质控后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DEG),对其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绘制富集通路桑基气泡图,筛选与哈萨克马泌乳量相关的基因,并构建基因互作网络。随机选择6个DEGs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验证转录组数据的准确性。[结果]在哈萨克马高、低泌乳量组中共鉴定出286个DEGs,其中上调基因198个,下调基因98个。GO功能分析共富集到27个条目,包括细胞结构、细胞酶活性及物质运输等;KEGG通路分析共富集到13条通路,包括细胞自噬、增殖、迁移相关细胞过程,以及神经信号传导、激素分泌、蛋白质代谢、环境适应及免疫疾病。通过STRING程序构建了1个由95个DEGs组成的基因互作调控网络,并筛选出了10个与泌乳量相关的Hub DEGs。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6个基因在哈萨克马高、低泌乳量组变化趋势与转录组测序结果基本一致。[结论]本研究筛选出KCNN4、CAMK2B、CACNA1D、CACNA1E、GRIA4等基因与泌乳高峰期哈萨克马泌乳量有关,这些基因可能通过复杂的互作机制参与跨膜运输、离子通道、胰岛素和皮质醇分泌、ErbB等信号通路来调控哈萨克马泌乳。

    哈萨克马泌乳量转录组测序差异表达基因

    不同地区长角血蜱的单倍型多样性、遗传分化及种群扩张研究

    李中波程天印
    5405-54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浏阳、信阳两地区长角血蜱的单倍型多样性(Hd)、遗传分化及种群扩张状况,为后续长角血蜱的种群遗传结构研究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方法]试验以采集于两地区的30只长角血蜱为样品,对其线粒体cox1、nad5基因进行PCR扩增及测序,运用Clustal X、Dnasp 5。0和Network 4。6软件对两地区长角血蜱的单倍型多样性进行分析;运用Dnasp 5。0和Arlequin version 3。0软件探究两地区长角血蜱的遗传分化及种群扩张状况。[结果]长角血蜱cox1基因序列(776 bp)中共存在4个碱基突变位点,含5个单倍型(A1~A5,Hd=0。3609),其基因分化系数(Gst)、遗传分化系数(Fst)、基因流(Nm)分别为-0。0154、-0。019和-26。82;长角血蜱nad5基因序列(519 bp)中共存在33个碱基突变位点,含17个单倍型(B1~B17,Hd=0。9402),Gst、Fst、Nm分别为0。0316、0。0503和9。44;长角血蜱cox1+nad5基因序列(1 295 bp)中共存在37个碱基突变位点,含20个单倍型(C1~C20,Hd=0。9563),Gst、Fst、Nm分别为0。0184、0。0451和10。59。表明两地区的长角血蜱之间尚未出现遗传分化。cox1、nad5及cox1+nad5基因的种群扩张分析结果显示,来自于浏阳、信阳两地区的长角血蜱均经历了多次种群扩张事件。[结论]来自于浏阳、信阳两地区的长角血蜱之间虽存在低水平的遗传变异和单倍型多样性,但它们之间却存在较高频率的基因交流,无明显的遗传分化,且浏阳、信阳两地区的长角血蜱经历了多次种群扩张事件。

    长角血蜱单倍型多态性遗传分化基因流种群扩张

    龙陵黄山羊及其杂交后代屠宰性能及肉质特性的比较研究

    江炎庭倪晓君匡继才杨维林...
    5416-54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龙陵黄山羊不同杂交组合的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筛选理想的杂交组合,为开发利用龙陵黄山羊品种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选择6月龄龙陵黄山羊、波尔山羊×龙陵黄山羊F1代和努比山羊×龙陵黄山羊F1代为研究对象,分为龙陵黄山羊、波龙山羊和努龙山羊3个试验组,每组12只,采用全舍饲高床饲养,试验预试期10 d,正试期180 d,试验结束时每组选择6只进行屠宰,分析其屠宰性能,并对背最长肌进行肉品质及营养成分分析。[结果]波龙山羊、努龙山羊的屠宰性能指标较龙陵黄山羊有所提高,其中杂交羊的背脂厚均极显著高于龙陵黄山羊(P<0。01);在肉品质方面,波龙山羊背最长肌的pH、滴水损失和熟肉率均极显著高于龙陵黄山羊(P<0。01),努龙山羊与龙陵黄山羊间差异不显著(P>0。05),3组试验羊的剪切力均差异不显著(P>0。05);主要营养成分检测中,龙陵黄山羊羊肉粗蛋白质含量为23。33 g/100 g,与波龙山羊差异不显著(P>0。05);粗脂肪含量为0。88 g/100 g,显著低于波龙山羊(P<0。05);胆固醇含量最高,达65。80 mg/100 g,与波龙山羊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努龙山羊(P<0。05)。3组羊肉中均检测了7种微量元素和10种脂肪酸,其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3组羊肉均检测到16种氨基酸,其中必需氨基酸7种,非必需氨基酸9种,氨基酸种类丰富,含量上表现出龙陵黄山羊更多,但波龙山羊羊肉氨基酸含量与其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杂交羊的屠宰性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在肉质及营养成分方面能够较好的保持龙陵黄山羊羊肉的风味,研究结果为龙陵黄山羊的进一步改良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龙陵黄山羊杂交屠宰性能肉品质

    基于减法蛋白组学和反向疫苗学方法设计禽致病性大肠杆菌O1和O78血清型多表位疫苗

    陈洪吴双车业贵邱树磊...
    5425-54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设计针对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vian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APEC)O1和O78血清型的多表位疫苗(multi-epitope vaccine,MEV),为APEC新型疫苗的研制奠定基础。[方法]本研究结合减法蛋白组学和反向疫苗学进行研究。通过CD-HIT、BLASTP等工具去除APEC O1、O78蛋自序列中的冗余和不相似蛋白。将APEC O1、O78中相似蛋白与鸡参考蛋白质组进行BLASTP比对,去除同源蛋白,保留非同源蛋白。采用DEG、VFDB等数据库筛选具有毒力的必需蛋白。利用在线工具PSORTb和VaxiJenv2。0筛选候选蛋白。使用在线工具NetCTL 1。2和NetMHCⅡ pan4。0预测T淋巴细胞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和Ⅱ类分子结合表位,用在线工具IEDB预测B淋巴细胞表位。经在线工具Vaxijen v 2。0评估抗原性后,将合格的表位通过柔性linker串联成多表位疫苗。对设计的多表位疫苗进行抗原性、理化性质、N-糖基化位点、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预测。通过分子对接和免疫模拟分别评估多表位疫苗与免疫受体的结合能力及免疫效果,优化密码子便于克隆表达。[结果]经筛选后,选择12个CLT表位、12个HTL表位和12个B淋巴细胞表位构建多表位疫苗MEV-O1O78。多表位疫苗MEV-O1O78分子质量为69。81 ku,为稳定亲水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存在7个潜在的N-糖基化位点。二级结构中,a-螺旋、延长链和无规则卷曲分别占7。93%、10。81%和81。27%。三级结构拉氏图显示,优势区域中含有的残基数占95。6%。免疫模拟结果显示,多表位疫苗MEV-O1O78能引起良好的体液免疫,并提高部分细胞因子的表达,经密码子优化确保设计的多表位疫苗MEV-O1O78在大肠杆菌K12表达系统中高效、稳定地表达。[结论]本研究成功设计了含36个优势表位的APEC O1和O78多表位疫苗MEV-O1O78,可为研发禽致病性大肠杆菌病的多表位疫苗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PEC)血清型多表位疫苗

    猪伪狂犬病病毒gB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竞争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杨大为刘书怡蔺雅婷陈虎...
    5439-54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制备猪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gB蛋白单克隆抗体并建立竞争ELISA检测方法,为PRV的抗体检测及试剂盒开发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使用PRV gB蛋白作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使用PEG1500将小鼠脾细胞与SP2/0细胞进行细胞融合,用间接ELISA方法筛选出阳性杂交瘤细胞,采用有限稀释法经过2轮亚克隆,将阳性杂交瘤细胞通过体内诱生法制备腹水,并通过饱和硫酸铵法对腹水进行纯化制备单克隆抗体,用单克隆抗体建立竞争ELISA检测方法。使用棋盘法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对阴性血清进行检测,计算该方法的临界值,并进行特异性、灵敏性和重复性试验,最后与商品化试剂盒同时对临床血清样品进行检测,比较二者的符合率。[结果]获得2D6、2D8两株杂交瘤细胞均为IgG1型,轻链为κ链,建立的竞争ELISA方法单克隆抗体最佳稀释度为1∶400,蛋白最佳包被浓度为1 μg/mL,待检血清最佳稀释浓度为1∶4,最佳封闭液为1%BSA,酶标二抗的最佳稀释度为1∶4 000。与其他临床常见的猪病病原不发生交叉反应,具有良好的特异性。阳性血清稀释至1∶256仍为阳性,证明该方法灵敏性好。批内和批间的变异系数均<10%,证明建立的竞争ELISA方法具有良好的重复性。与商品化试剂盒比较,总体符合率达93。3%。[结论]本研究成功制备针对PRV gB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并应用单克隆抗体建立了PRV gB抗体竞争ELISA检测方法。

    伪狂犬病病毒(PRV)gB蛋白单克隆抗体ELI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