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畜牧兽医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畜牧兽医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中国畜牧兽医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李琍

月刊

1671-7236

zgxmsy@caas.cn

010-62811226,62810371,62816020

100193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

中国畜牧兽医/Journal China Animal Husbandry & Veterinary Medicine北大核心CSTPCDCSCD
查看更多>>《中国畜牧兽医》于1974年2月创刊,是国家新闻出版行政主管部门2014年第一批资质认定的学术期刊,前身为《国外畜牧科技》,2002年更名为《中国畜牧兽医》,是“中国精品科技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农林核心期刊”和“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收录期刊。本刊设有营养与饲料、生理生化、生物技术、遗传繁育、基础兽医、预防兽医、临床兽医、质量安全、环境安全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鹅VDR基因克隆及其多克隆抗体制备与鉴定

    秦逸飞陈蓉施振旦
    1194-12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维生素D3(vitamin D3,VD3)是一类重要的类固醇激素,参与调控动物体内多种生理活动,具有生物活性的VD3代谢物1,25(OH)2D3通过与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结合发挥生物学功能.试验旨在克隆鹅VDR基因CDS序列并制备鹅VDR多克隆抗体,为后续开展VDR介导VD3调控鹅体内多种生理活动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基础支撑.[方法]通过基因克隆方法获得鹅VDR基因CDS序列,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编码蛋白进行结构和功能预测分析.通过基因合成和亚克隆方法构建鹅VDR基因重组表达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经IPTG诱导表达和镍柱纯化后获得鹅VDR重组蛋白.以纯化的鹅VDR重组蛋白作为免疫原,制备兔抗鹅VDR多克隆抗体,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抗体效价,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抗体特异性.[结果]试验成功克隆了鹅VDR基因编码区序列,长度为1 356 bp,编码451个氨基酸残基.该编码蛋白与鸡VDR蛋白的相似性高达91.4%,无信号肽和跨膜结构域,N-端含有核定位序列,且含有DNA结合域和配体结合域2个保守结构域,属于类固醇/甲状腺激素受体超家族成员.试验成功构建了 pET-30a(+)-VDR重组质粒,并诱导表达鹅VDR重组蛋白.纯化后的重组蛋白纯度高达90%以上,且大小符合预期(52 ku).试验制备了兔抗鹅VDR多克隆抗体,其抗体效价>1∶1 093 500;除肝脏组织外,该多克隆抗体在产蛋鹅肾脏、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组织中均能够识别天然VDR蛋白的2种亚型.[结论]试验成功克隆了鹅VDR基因CDS序列,并制备了兔抗鹅VDR多克隆抗体,该多克隆抗体特异性高,可用于后续鹅体内VDR介导的生物学功能研究.

    VDR基因克隆多克隆抗体

    雾化疫苗研究进展

    吴伟郝飞谢星冯志新...
    1203-1213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随着黏膜疫苗及免疫技术的不断发展,针对呼吸道疾病免疫预防的雾化疫苗及相应雾化吸入免疫技术的报道与应用逐渐增多.雾化疫苗是通过雾化装置将液态和固态免疫原制成雾滴或气溶胶颗粒,以喷雾免疫或气溶胶免疫的形式进入人与动物呼吸道及肺部,并诱导机体产生保护性应答的疫苗.雾化免疫能更好地诱导黏膜免疫应答,同时避免了注射带来的疾病传播风险和疼痛.20世纪50年代鸡新城疫疫苗的喷雾免疫研究拉开了动物呼吸道免疫的序幕,随后开展了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的喷雾接种,目前很多禽用疫苗的喷雾免疫已被广泛使用.猪用疫苗的气溶胶免疫研究起步较晚,难度也更大.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逐步在猪瘟疫苗、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疫苗及猪支原体肺炎疫苗上开展相应的气溶胶免疫研究.相比动物疫苗,人用疫苗的气溶胶免疫研究报道更多,主要集中在麻疹疫苗、结核疫苗和流感疫苗.2019年以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苗的气溶胶免疫快速发展,目前在中国已被批准紧急使用.笔者就动物用及人用雾化疫苗研究现状进行系统陈述,总结分析了各类雾化疫苗的理化参数、安全性、体内趋向性、肺脏局部免疫应答、免疫接种效果,并提出未来在疫苗剂型与组份、雾化发生装置、雾化过程质控、免疫程序与效果评价等方面的研究需求.本综述可为后续相应的呼吸道黏膜疫苗研发提供参考.

    雾化疫苗气溶胶群体免疫传染病防控

    半乳糖基转移酶gttA基因缺失对4b型单增李斯特菌致病性的影响

    郑明浩郭骞刘芳梁雄燕...
    1214-12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半乳糖基转移酶gttA基因缺失对单增李斯特菌表面蛋白锚定及致病性的影响,以期为单增李斯特菌致病机制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同源重组方法构建gttA基因缺失株,分析亲本株Scott A、缺失株ΔgttA、回补株CΔgttA的生长与运动能力;通过Western blotting探究gttA基因缺失对单增李斯特菌2种表面毒力蛋白InlB、ActA锚定的影响.采用结肠腺癌细胞系(Caco-2)进行黏附与侵袭试验及小鼠感染试验评估gttA基因缺失后对单增李斯特菌黏附与侵袭能力和致病性的影响.[结果]单增李斯特菌正常生长与运动能力不受gttA基因缺失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gttA基因缺失导致毒力蛋白InlB和ActA在细菌细胞壁表面的锚定量极显著降低(P<0.01).细胞黏附与侵袭试验结果显示,ΔgttA对Caco-2细胞的黏附和侵袭能力极显著低于ScottA和CΔgttA(P<0.01).小鼠感染试验结果显示,gttA基因缺失导致单增李斯特菌在小鼠肝脏及脾脏中的定植能力极显著或显著减弱(P<0.01;P<0.05).将gttA基因回补后,细菌对Caco-2细胞的黏附与侵袭水平,以及在肝脏、脾脏中的定植能力均能恢复至亲本株ScottA水平.[结论]gttA基因缺失并不影响单增李斯特菌生长与运动能力,但会影响主要毒力蛋白在单增李斯特菌表面的锚定,减弱该菌对Caco-2细胞系的黏附与侵袭能力及对小鼠的致病性.

    单增李斯特菌半乳糖基转移酶表面蛋白致病性

    猪轮状病毒胶体金检测试纸条的研制及应用

    李妍花周兵强康笃利郝丽影...
    1223-12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利用2株猪轮状病毒(Porcine rotavirus,PoRV)单克隆抗体,研制胶体金检测试纸条,用于PoRV的临床快速检测.[方法]制备40 nm粒径的胶体金溶液标记单克隆抗体4G5,将单克隆抗体5G4和羊抗鼠IgG分别包被在硝酸纤维素膜上,作为检测线和质控线.通过优化胶体金溶液最适pH、标记抗体和检测抗体的最佳使用量,制备PoRV胶体金检测试纸条;对试纸条的灵敏度、敏感性、特异性、重复性和稳定性进行评价.通过检测50份猪粪便样品,计算试纸条与RT-PCR方法的符合率,最后采用试纸条进行1 249份临床样品的测定.[结果]经优化后试纸条的最佳参数如下:胶体金溶液最佳pH为8.0,标记抗体4G5和检测抗体5G4最佳使用量分别为14.4 μg/mL和1 mg/mL.试纸条能检测出1∶2 000稀释的PoRV OSU株(G5型)病毒液,灵敏度为104.5 TCID50/mL,且检测PoRV G9、G3和G4型毒株均为阳性.检测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 virus,TGEV)、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猪 δ 冠状病毒(Porcine deltacoronavirus,PDCoV)、猪伪狂犬病病毒(Porcine pseudorabies virus,PRV)和猪圆环病毒 2 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均为阴性.批内和批间重复性、稳定性良好.检测50份猪粪便样品,与RT-PCR方法的阳性符合率为97.5%(39/40),阴性符合率为100%(10/10),总体符合率为98%(49/50).检测2022年在河南、山西省猪场收集的临床样品1 249份,阳性检出率为5.2%.[结论]本研究制备的PoRV胶体金检测试纸条具有良好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等优点,与RT-PCR方法的符合率较高,可用于规模化猪场PoRV的快速检测.

    猪轮状病毒(PoRV)胶体金检测试纸条快速检测

    非洲马瘟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钱佳豪周师众张博源高建帅...
    1232-1240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洲马瘟(African horse sickness,AHS)是由非洲马瘟病毒(African horse sickness virus,AHSV)引起的一种以发热、皮下水肿及脏器出血为特征的马属动物急性和亚急性虫媒传染病,具有高传染性和快速致病的特点,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列为法定报告疾病,中国也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世界动物健康信息系统数据显示,AHS近几年在非洲和与中国邻近的东南亚地区流行,形势非常严峻,严格监测边境地区和口岸的马属动物AHS,及时清除带毒动物是中国AHS防控的法定策略.笔者对AHS的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技术研究进展进行了整理和总结.病原学诊断技术主要包括病毒分离、RT-PCR、恒温扩增和基因芯片技术等,其中病毒分离是经典的确诊方法,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为常用的实验室诊断方法,恒温扩增技术如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RPA)和重组酶介导的扩增技术(RAA)等可用于现场快速诊断,基因芯片技术可实现多病原检测.血清学诊断包括ELISA、病毒中和试验和补体结合试验等.其中RT-PCR、实时荧光定量RT-PCR和ELISA均为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和《非洲马瘟诊断技术》(GB/T 21675-2022)推荐的主要检测方法.近些年来,基于高通量测序的宏基因组技术能同时对多种病原体进行定量检测,极大提高了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基于云平台和物联网的疾病智能监测和预警系统等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将为AHS的监测和预防提供更为科学和精确的技术支持.

    非洲马瘟诊断技术病原学诊断血清学诊断

    抗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中药的筛选

    李俊贤任涛杨剑郭杨...
    1241-12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进行抗病毒中药的筛选,并验证其治疗效果,为临床用药提供一定参考.[方法]采用鸡胚培养法,通过预防和治疗2个角度对24味单一中药、6种市售复方中药进行抗IBV的有效成分或方剂筛选试验,即在SPF鸡胚中先注射中药2 h后再接种病毒和先接种病毒2 h后再注射中药.使用SPSS 20.0软件对鸡胚重量进行方差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辅助判定治疗效果.[结果]对鸡胚净重进行方差分析显示,桔梗组与阳性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与阴性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预防和治疗均有效果.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鸡胚尿囊液病毒滴度结果显示,桔梗、鱼腥草、宣肺败毒方、绞股蓝、蒲公英、甘草对IBV增殖均有抑制作用,其中桔梗抑制效果最佳.[结论]桔梗对IBV有显著的预防及抑制效果,结果为深入研究桔梗作用机理提供了依据.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鸡胚中药筛选

    猪源Rab基因shRNA文库与稳定细胞株的构建及其对猪伪狂犬病病毒增殖的影响

    梁东阁姚晨柴雅静蔡梦攀...
    1250-12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Rab家族蛋白在猪伪狂犬病病毒(Porcine pseudorabies virus,PRV)感染宿主细胞中的作用.[方法]以猪肾上皮细胞(PK15)为试验模型,构建Rab基因shRNA文库,并用嘌呤霉素筛选获得稳定的能够抑制猪源Rab基因表达的细胞株.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敲减效率,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敲减Rab基因对PRV增殖的影响;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PRV-gB蛋白表达量,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敲减Rab基因后PRV-gB、PRV-TK基因以及相关细胞炎性因子表达量.[结果]试验成功构建包含13种Rab基因敲减细胞系的shRNA文库.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敲减Rab基因能显著抑制PRV-GFP增殖(P<0.05);病毒滴度与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表明,敲减Rab基因极显著抑制子代病毒的产生以及PRV-gB蛋白的表达(P<0.01).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敲减Rab基因会显著或极显著抑制PRV-gB、PRV-TK基因表达(P<0.05;P<0.01);敲减Rab14和Rab27基因后细胞中IFN-β、ISG15、IL-1β、IL-18基因表达量均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P<0.01).[结论]敲减Rab基因能够抑制PRV增殖.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Rab基因在PRV生活周期中发挥的作用奠定基础.

    Rab基因猪伪狂犬病病毒(PRV)慢病毒shRNA文库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参与畜禽病毒感染的作用及机制

    谭磊彭小烨王开心黄小久...
    1259-12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畜禽在养殖过程中易受病毒感染,给养殖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其中部分畜禽病毒(如乙脑病毒和口蹄疫病毒)属于人兽共患性病原,对养殖工作人员及消费者健康也可造成潜在威胁.因此,防控畜禽病毒不仅可减少养殖业经济损失,同时对保障公共健康也十分重要.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HD ACs)属于表观遗传修饰酶,可通过调控组蛋白乙酰化过程影响基因表达,继而参与多种生命活动过程.大量研究表明,HDACs可通过与病毒蛋白互作或影响细胞相关信号通路来参与多种畜禽病毒感染过程,且HDACs抑制剂处理可抑制部分病毒(如伪狂犬病病毒和马立克病毒)复制,提示HDACs可作为抗畜禽病毒感染的广谱抗病毒药物靶点.因此,深入了解HDACs参与畜禽病毒感染的过程对防控畜禽病毒感染具有重要意义.作者简要介绍了 HDACs及其抑制剂,重点综述了 HDACs参与畜禽病毒感染的作用及机制,为深入研究HDACs调控畜禽病毒感染提供参考,为开发新型抗病毒药物提供科学指导.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抑制剂畜禽病毒感染作用及机制

    不同鸡马立克病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比较

    杨慧明蒲兴党海斌孙璐...
    1267-12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国内外共7个批次/品种(A~D,F~H)的CVI988或CVI988+HVT商品疫苗进行免疫保护分析,以期了解不同马立克病(MD)疫苗的保护效果,为该病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将140只1日龄SPF鸡随机分为9组,G01~G09组,其中G01~G07组(15只/组)分别按推荐剂量免疫A~D及F~H马立克病疫苗,G08(攻毒对照组,15只)和G09(空白对照组,20只)组不免疫,7日龄时G01~G08组分别经腹腔注射马立克病病毒(MDV)超强毒Md5株(1 000 PFU/只),所有鸡隔离饲养120 d.通过检测疫苗毒蚀斑数、疫苗毒复制情况、攻毒后体重差异、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综合评估各疫苗的保护力.[结果]7个批次疫苗的病毒蚀斑数均符合国家标准(2 000 PFU/羽份),疫苗F的病毒蚀斑数最高(6 467 PFU/羽份).以1羽份剂量免疫1日龄SPF鸡后,疫苗F的复制速率相对较快.用Md5株攻毒后,攻毒对照组鸡体重减轻,且有93.3%(14/15)的鸡死亡,100%(15/15)剖检出现MD典型病变;G01~G07各免疫组鸡体重与空白对照组鸡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死亡比例分别为0/14、3/15、5/15、0/14、0/13、0/15 和 1/15,剖检出现 MD 典型病理变化的比例为 5/14、8/15、7/15、5/14、3/13、3/15和5/15,攻毒保护试验结果显示,7个批次的马立克病疫苗对鸡均具有一定保护力,保护指数为45.7%~73.3%.[结论]不同厂家生产的鸡马立克病疫苗对MDV超强毒Md5株的攻击具有相似的保护效果,二价苗的保护力(73.3%)高于单价疫苗.

    马立克病商品化疫苗攻毒保护试验保护指数

    无乳链球菌致病性研究进展

    陈晶马骏范钊玮刘慧婷...
    1277-1285页
    查看更多>>摘要: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是一种分布广泛的人兽共患性致病菌,通过形成生物膜可在奶牛乳腺中黏附、定植并长期存活,同时增强对宿主免疫防御的抵抗,引起奶牛乳腺感染而发生亚临床型乳腺炎,是全球范围内引起奶牛乳腺炎的最常见病原体之一,给奶牛养殖业和奶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此外,其还可感染骆驼与罗非鱼等多种动物,造成严重的动物福利恶化,且存在人与动物间接传播的可能.无乳链球菌是一种革兰阳性机会致病菌,可在健康成年人的胃肠道及泌尿生殖道中无症状定植,感染新生儿可导致危及生命的败血症及脑膜炎的发生,并常伴有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近年来,成人无乳链球菌感染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对孕妇、老年人及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具有更高的易感率,可引起皮肤和软组织感染以及更为严重的败血症、脑膜炎和心内膜炎等疾病的发生.尽管使用抗生素治疗可部分缓解症状,但耐药菌株的出现和传播使得抗生素的治疗效果逐步下降,对无乳链球菌感染的控制愈发困难.笔者就无乳链球菌对多种动物及不同人群的致病性进行综述,以期为无乳链球菌的综合防控提供参考.

    无乳链球菌感染致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