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畜牧兽医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畜牧兽医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中国畜牧兽医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李琍

月刊

1671-7236

zgxmsy@caas.cn

010-62811226,62810371,62816020

100193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

中国畜牧兽医/Journal China Animal Husbandry & Veterinary Medicine北大核心CSTPCDCSCD
查看更多>>《中国畜牧兽医》于1974年2月创刊,是国家新闻出版行政主管部门2014年第一批资质认定的学术期刊,前身为《国外畜牧科技》,2002年更名为《中国畜牧兽医》,是“中国精品科技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农林核心期刊”和“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收录期刊。本刊设有营养与饲料、生理生化、生物技术、遗传繁育、基础兽医、预防兽医、临床兽医、质量安全、环境安全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肉鸭肠道微生物空间异质性分析

    牟启铭刘大鹏于思梦鲁美希...
    1329-13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试验旨在通过宏基因组测序、物种注释和功能注释比较肉鸭不同肠段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种类、相对丰度差异,探究肉鸭肠道微生物的空间异质性.[方法]选取饲养于相同环境的6周龄北京鸭和连城白鸭共6个个体,依次采集其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盲肠内容物,基于宏基因组测序方法获得肠道微生物的种类和相对丰度.基于微生物丰度表,利用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不同肠段的优势微生物、微生物种类数、微生物相对丰度、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差异比较,并利用t检验筛选了北京鸭和连城白鸭各肠段的显著差异菌属.[结果]本试验共鉴定到45个菌门、84个菌纲、186个菌目、418个菌科、1 400个菌属和3 467个菌种.其中4个肠段的优势菌门均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四大菌门在不同肠段之间分布存在差异.4个肠段的优势菌属均为拟杆菌属(Bacteroides)和Phocaeicola等10个相同菌属,而且优势菌属的种类和丰度在不同肠段存在组间差异.从十二指肠到盲肠,微生物的组成、相对丰度和群落多样性变化显著(P<0.05),其中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微生物组成相似性很高,与盲肠微生物存在明显分离;同时,盲肠微生物的群落多样性也极显著高于其他肠段(P<0.01).与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相比,盲肠微生物的细菌趋化性、氨基糖、核苷酸糖代谢脂肪酸的生物合成等代谢通路均上调,且盲肠富集到31个北京鸭和连城白鸭差异菌属,数量高于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论]肉鸭盲肠富集的微生物数量、相对丰度、群落多样性均高于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本研究结果为解析肉鸭肠道微生物调控机制和精准调控肉鸭的能量代谢水平和免疫机能提供理论依据,为肉鸭肠道微生物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

    肠道微生物宏基因组空间异质性

    多浪羊PROKR2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及组织差异表达分析

    黄巧艳李伟王鑫昆邢凤...
    1339-13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克隆多浪羊促动力素受体2(prokineticin receptor 2,PROKR2)基因,并检测初情期启动过程中PROKR2基因在多浪羊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为探究PROKR2基因在绵羊初情期启动过程中的作用提供依据.[方法]以初情期后多浪羊下丘脑cDNA为模板,PCR扩增PROKR2基因并克隆测序.利用DNAMAN软件对测序结果进行拼接,采用MegAlign软件进行物种间相似性比对并构建系统进化树,并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多浪羊PROKR2蛋白理化性质和结构功能.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PROKR2基因在多浪羊下丘脑、垂体、卵巢、输卵管及子宫中初情期前、初情期及初情期后的表达水平.[结果]克隆获得PROKR2基因序列大小为2 641 bp,包括 5'-UTR 143 bp、3'-UTR 1 343 bp 和 CDS 区 1 155 bp,编码 384 个氨基酸,与 GenBank 中绵羊预测mRNA序列(登录号:XM_004014342.5)相似性为99.83%.系统进化树表明.多浪羊PROKR2基因的遗传距离与山羊最近,与鸡最远.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PROKR2蛋白为疏水稳定碱性蛋白,有7个跨膜结构,属于跨膜蛋白,存在31个磷酸化位点,主要在质膜上发挥作用.多浪羊PROKR2蛋白与GnRH1、PROK1、ANOS1等蛋白存在相互作用关系.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在多浪羊下丘脑各时期中PROKR2基因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且在初情期后的表达量最高;垂体中PROKR2基因表达量无显著变化(P>0.05);子宫中PROKR2基因在初情期前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初情期和初情期后(P<0.05);卵巢和输卵管中PROKR2基因在初情期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初情期前和初情期后(P<0.05).[结论]试验成功克隆了多浪羊PROKR2基因CDS区序列,PROKR2蛋白属于疏水稳定碱性蛋白,含有7个跨膜结构,主要在下丘脑中表达,且在卵巢和输卵管中的总趋势为先升后降.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探究PROKR2基因在绵羊初情期启动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提供参考.

    多浪羊PROKR2基因克隆初情期表达

    乌苏里貉MC3R基因密码子偏好性分析

    李鑫李伟刘洁程静然...
    1349-13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明确乌苏里貉黑素皮质素受体3(melanocortin 3 receptor,MC3R)基因密码子使用偏好特征和影响因素,了解不同物种间遗传进化和密码子偏好性的关系,为开展MC3R基因异源高效表达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乌苏里貉和其他15个物种的MC3R基因CDS序列为材料,应用Codon W、EMBOSS等软件分析MC3R基因密码子偏好性的6个参数指标;通过Neutrality-plot、ENc-plot及PR2-plot分析探究密码子偏好性形成的影响因素;基于各物种MC3R基因CDS序列信息构建系统发育树,基于同义密码子相对使用度(RSCU)构建不同物种的密码子使用偏好性热图.[结果]乌苏里貉MC3R基因密码子GC和GC3s均>0.5,密码子偏好使用以G/C结尾;偏好使用的密码子有25个(RSCU值>1),其中16个以C结尾,9个以G结尾.经Neutrality-plot、ENc-plot及PR2-plot分析得出,自然选择是MC3R基因密码子使用偏好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基于基因序列和RSCU值的聚类分析显示,在系统进化上乌苏里貉与犬属同一分支,后与赤狐、北极狐聚为一支;但在密码子使用上乌苏里貉与人、黑猩猩及家马聚为一类.[结论]MC3R基因偏好使用以G/C结尾的密码子;自然选择是导致偏好性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密码子使用虽具有种属特异性,但受其他因素影响亲缘关系相近的物种间密码子使用模式也会有差异.

    乌苏里貉MC3R基因密码子偏好性自然选择

    非洲猪瘟病毒抗体化学发光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向国庆孙菁晗宋帅温肖会...
    1362-13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一种特异性强、敏感度高、操作简捷、高通量的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ASFV)抗体化学发光检测方法,用于早期监测ASFV的流行情况.[方法]本研究以羧基磁珠作为固相载体偶联ASFV重组p72蛋白,用适量的牛血清白蛋白(BSA)进行封闭,加入检测样品进行反应,以兔抗猪IgG-AP抗体作为酶标抗体,加入相应底物进行显色,优化各项反应条件,建立ASFV抗体化学发光检测方法,并对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度、重复性和检出率进行验证.[结果]建立的ASFV抗体化学发光检测方法蛋白与羧基磁珠偶联最适pH为7.0,最佳蛋白偶联浓度为5 μg/mL,使用10%BSA溶液封闭效果最佳,反应磁珠终浓度为1.00 mg/mL,酶标二抗最佳工作稀释度为1∶40 000.同时该方法反应时间为30 min,血清稀释度为1∶512,敏感度高于商品化ASFV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与猪瘟病毒、A型口蹄疫病毒、O型口蹄疫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猪伪狂犬病病毒gE、猪伪狂犬病病毒gB抗体阳性标准血清均无交叉反应.重复性试验中,批内变异系数为4.41%~8.70%,批间变异系数为2.43%~8.07%,均<10%.通过检测120份血清样品并与商业化ASFV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进行对比分析,商业化ELISA试剂盒检出率为96.7%,本研究建立的化学发光检测方法检出率为100%.[结论]本研究建立的ASFV抗体化学发光检测方法可用于ASFV感染后抗体水平检测,为后续试剂盒的开发提供参考.

    非洲猪瘟病毒(ASFV)重组p72蛋白化学发光抗体

    白来航鸡STING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及组织表达特性分析

    王艳张颖赵雅妮易林...
    1372-13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克隆白来航鸡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基因(stimulator of interferon genes,STING)CDS区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和组织表达分析,为阐明STING基因在抗病毒免疫应答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PCR扩增并克隆白来航鸡STING基因CDS区,测序后对其编码氨基酸序列进行相似性比对及系统进化树构建,利用生物信息学预测STING蛋白的理化特性及结构功能,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STING基因在鸡心脏、肝脏等14个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白来航鸡STING基因CDS区序列全长1 140 bp,编码379个氨基酸.相似性比对和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白来航鸡STING基因与原鸡的相似性最高(99.7%),亲缘关系最近,与冠小嘴乌鸦亲缘关系最远.STING蛋白为酸性、亲水性蛋白,分子质量为42.625 ku,等电点(pI)为6.67,不稳定系数为69.26,脂肪系数为105.01.该蛋白大部分在线粒体和内质网上合成,含有跨膜结构,不含信号肽.STING蛋白二级结构包括a-螺旋(54.62%)、延伸链(10.29%)、β-转角(3.43%)及无规则卷曲(31.66%).蛋白互作分析表明,白来航鸡STING蛋白与NFKB1、DDX41、cGAS、TBK1等蛋白存在相互作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STING基因在白来航鸡组织中广泛表达,其中在肺脏中表达量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在胸肌中表达量最低.[结论]本研究成功克隆了白来航鸡STING基因,其CDS区序列全长1140bp,编码379个氨基酸.白来航鸡STING蛋白为酸性、亲水性蛋白,含有跨膜结构.STING基因在白来航鸡肺脏中表达量最高.研究结果为深入探究白来航鸡STING基因编码蛋白功能提供了材料.

    白来航鸡STING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表达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的扩展方法及其在畜禽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谢鑫峰王子轶钟梓奇潘德优...
    1382-1389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是一种通过对大规模样本集合进行基因型和表型数据的比较分析,寻找与特定性状相关的遗传变异的方法.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生物信息学技术和统计学方法的不断发展,一些频率更小的遗传变异或小分子物质能够被更加精准和经济的方式检测.基于技术进步衍生出GWAS的扩展方法,为畜禽精准育种和遗传改良提供了新的思路,其中包括基于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CNV)、结构变异(structural variation,SV)和串联重复序列(tandem repeats,TR)的GWAS和基于单倍型、基因表达和代谢组的GWAS.研究人员期望利用不同分子标记以提供更全面和详细的遗传变异信息来增加GWAS的解释性和准确性,或通过结合其他类型的数据来进一步解释和深化GWAS的结果,从而深入研究遗传变异与性状之间联系并确定影响复杂性状的关键基因.作者介绍了基于不同分子标记的GWAS在畜禽研究当中的应用并对其结果进行讨论,分析了不同方法的优势与可行性,为进一步推动GWAS在畜禽研究中的应用,精准育种和遗传改良提供更多的思路和支持.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畜禽分子标记

    合作猪SIRT3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及组织表达研究

    闫尊强梁毓豪宋科林滚双宝...
    1390-13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克隆合作猪沉默信息调节因子3(silence information regulator 3,SIRT3)基因CDS区序列,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探究SIRT3基因在合作猪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为研究SIRT3基因功能奠定基础.[方法]试验选择3月龄合作猪公猪3头,采集心脏、睾丸、肺脏等组织,采用PCR扩增、Sanger测序等方法获取SIRT3基因CDS区序列,并通过Mega 7.0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通过生物信息学在线软件分析SIRT3蛋白结构和功能;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SIRT3基因在合作猪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量.[结果]合作猪SIRT3基因CDS区长774 bp,共编码257个氨基酸.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合作猪与家猪亲缘关系最近,与斑马鱼亲缘关系最远.SIRT3蛋白的分子质量为28.68 ku,理论等电点为5.81,不稳定系数为37.92,为稳定性亲水蛋白;该蛋白不存在跨膜区域,无信号肽,但存在2个低复杂度结构域,主要分布于内质网中;SIRT3蛋白的二级结构主要由a-螺旋和无规则卷曲构成,三级结构模型预测结果与二级结构基本一致.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SIRT3基因在合作猪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在心脏中表达量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1),其次是睾丸、肺脏、肝脏组织.[结论]本研究成功克隆合作猪SIRT3基因CDS区序列,探究了 SIRT3基因在合作猪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初步分析了其编码蛋白的生物学功能,为进一步研究合作猪SIRT3基因功能提供了参考.

    合作猪SIRT3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组织表达

    基于多组学解析布鲁氏菌BvfA对睾丸支持细胞线粒体NADH-泛醌氧化还原酶复合体的影响

    宋青山杨江流刘军贾芳...
    1400-14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明确布鲁氏菌BvfA对宿主睾丸支持细胞(TM4细胞)的损伤作用,以揭示布鲁氏菌对宿主的致病机制.[方法]利用RNA-Seq双端测序、Label-free蛋白组学技术和LC-MS非靶代谢组学技术分析感染布鲁氏菌S19△bvfA与S19菌株的TM4细胞的组学差异,采用KEGG数据库对差异表达蛋白及差异代谢物通路进行分析,并利用平行反应监测(PRM)对蛋白表达量进行验证.[结果]感染S19△bvfA和S19菌株的TM4细胞差异表达基因共400个,差异表达蛋白共422个,差异代谢产物共271种.多组学联合分析发现,S19△bvfA和S19菌株感染TM4细胞差异表达基因、差异表达蛋白和差异代谢产物共同富集的KEGG通路为内源性大麻素信号通路,在该通路中发现S19△bvfA菌株感染TM4细胞的线粒体NADH-泛醌氧化还原酶复合体(Complex Ⅰ)中有20个蛋白表达量下调.PRM验证结果显示,Complex Ⅰ中Ndufb11、Ndufa9、Ndufv1、Ndufv2、Ndufs8和Ndufs2蛋白的表达趋势与Label-free蛋白组学技术测定结果一致.[结论]BvfA在布鲁氏菌感染TM4细胞时能引起转录、蛋白质和代谢水平的变化,布鲁氏菌BvfA使睾丸支持细胞线粒体NADH-泛醌氧化还原酶复合体蛋白表达下调.

    布鲁氏菌多组学BvfA睾丸支持细胞

    美仁牦牛MYL9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及组织表达研究

    马荣喇永福包鹏甲郭宪...
    1410-14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克隆美仁牦牛肌球蛋白轻链9(myosin light chain 9,MYL9)基因CDS区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检测MYL9基因的组织表达特征,为探究该基因功能提供一定理论依据.[方法]以美仁牦牛肌肉组织cDNA为模板,利用PCR扩增并克隆美仁牦牛CDS区序列,与其他物种进行相似性比对及系统进化树构建;通过在线软件对MYL9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YL9基因在美仁牦牛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肌肉、脂肪和睾丸组织中表达情况.[结果]美仁牦牛MYL9基因CDS区长516 bp,共编码171个氨基酸.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美仁牦牛与野牦牛、普通牛亲缘关系最近,与高山倭蛙亲缘关系最远.MYL9蛋白分子式为C858 H1324 N234 O274 S12,原子数为2 702,理论等电点为4.85,不稳定系数和总平均亲水性分别为37.22和-0.772,属于稳定亲水性蛋白.MYL9蛋白无信号肽和跨膜螺旋结构,属于非分泌性蛋白;主要定位于线粒体、细胞核、细胞质中,具有17个特异性磷酸化位点.MYL9蛋白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无规则卷曲、β-折叠和延伸链构成,三级结构预测结果与二级结构一致.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MYL9基因在美仁牦牛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肌肉、脂肪和睾丸组织中均表达,且肝脏和肌肉组织中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结论]本研究成功克隆美仁牦牛MYL9基因CDS区,探究了 MYL9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及组织表达特征,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究牦牛MYL9基因功能特征提供了参考.

    美仁牦牛MYL9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组织表达

    体细胞克隆技术扩繁超细型二狼山绒山羊的应用研究

    卿玉波程雯角德灵刘城...
    1420-14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体细胞克隆技术生产超细型二狼山绒山羊克隆个体,为该技术在地方优质羊品种资源扩繁及新品种培育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1只4岁龄羊绒细度为13.89μm的二狼山绒山羊(♂),采集耳组织并分离培养成纤维细胞,以其为供体细胞,利用体细胞克隆技术开展超细型二狼山绒山羊的扩繁研究,通过克隆羊体重、羊绒细度、繁殖性能等指标评估该技术的可行性.[结果]试验成功建立了稳定的山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及体细胞克隆技术体系,卵母细胞成熟率为44.8%,孤雌激活卵裂率、囊胚率分别为83.0%、22.4%;二狼山绒山羊克隆胚的卵裂率、囊胚率分别为77.8%、13.7%.获得5只克隆羊个体,其生长发育正常,二狼山绒山羊母羊自然交配共获得16只健康的F1代个体,具有正常繁殖能力.克隆个体羊绒细度极显著低于同龄对照个体(P<0.01).[结论]本研究通过体细胞克隆技术成功克隆了超细型二狼山绒山羊个体,其具备正常生产性能和繁殖性能,并保留了超细羊绒的特性,为地方优良羊种质资源扩繁和新品种培育应用研究奠定了基础.

    二狼山绒山羊体细胞克隆羊绒细度繁殖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