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畜牧兽医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畜牧兽医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中国畜牧兽医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李琍

月刊

1671-7236

zgxmsy@caas.cn

010-62811226,62810371,62816020

100193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

中国畜牧兽医/Journal China Animal Husbandry & Veterinary Medicine北大核心CSTPCDCSCD
查看更多>>《中国畜牧兽医》于1974年2月创刊,是国家新闻出版行政主管部门2014年第一批资质认定的学术期刊,前身为《国外畜牧科技》,2002年更名为《中国畜牧兽医》,是“中国精品科技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农林核心期刊”和“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收录期刊。本刊设有营养与饲料、生理生化、生物技术、遗传繁育、基础兽医、预防兽医、临床兽医、质量安全、环境安全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右美托咪定对腹腔镜气腹大鼠肠屏障功能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宁夏青王会英张暖暖王佳琦...
    3176-3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对腹腔镜气腹大鼠肠屏障功能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试验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n=6)、CO2气腹组(CO2)(n=12)、DEX组(n=12)。CO2和DEX组大鼠在气腹前30 min分别腹腔注射1 mL/kg生理盐水和50 μg/kg右美托咪定,随后在15 mmHg气腹压力下维持90 min建立气腹模型。Sham组不通气腹,其余操作同CO2组。气腹结束后12、24 h采集大鼠回肠组织,观察其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并通过试剂盒测定大鼠回肠组织中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白细胞介素6(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以及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闭锁小带蛋白-1(ZO-1)、封闭蛋白1(Claudin-1)、闭合蛋白(Occludin)的mRNA相对表达量;采集回肠组织内容物,通过高通量双端测序检测大鼠回肠菌群的变化。[结果]与Sham组相比,CO2组大鼠回肠组织结构紊乱,肠绒毛变形,出现炎性细胞浸润等现象;结肠中MDA、IL-6、IL-1β、TNF-α含量及MPO活性均极显著升高(P<0。01),GSH含量以及ZO-1、Occludin、Claudin-1 基因mRNA表达量均极显著降低(P<0。01);肠道菌群多样性减少,门水平上,厚壁菌门(Firmicutes)相对丰度有降低趋势(P>0。05),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有增加趋势(P>0。05)。属水平上,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和异杆菌属(Allobaculum)相对丰度有降低趋势(P>0。05),而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相对丰度有增加趋势(P>0。05)。与CO2组相比,DEX组大鼠回肠组织结构紊乱及肠绒毛变形情况缓解,炎性细胞浸润减少。结肠中GSH含量及ZO-1、Claudin-1、Occludin基因mRNA表达量均极显著或显著升高(P<0。01;P<0。05),MDA、IL-6、IL-1β、TNF-α含量及MPO活性均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P<0。01);肠道菌群多样性增加,门水平上,厚壁菌门相对丰度有增加趋势(P>0。05),放线菌门、变形菌门相对丰度有降低趋势(P>0。05)。属水平上,乳杆菌属相对丰度有增加趋势(P>0。05),双歧杆菌属和异杆菌属相对丰度有降低趋势(P>0。05)。[结论]DEX可以通过改善机体氧化应激、炎症因子的释放、肠道菌群结构等,增加肠道菌群丰度及多样性,从而缓解腹腔镜气腹所致的肠损伤。

    右美托咪定CO2气腹氧化应激肠屏障肠道菌群

    广东部分地区鸭疫里默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陈亦杏张美琳李仕楷杨智灿...
    3185-3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了解广东部分地区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的流行、耐药及耐药基因携带情况。[方法]本试验于2020-2022年从广东地区采集101份疑似RA感染病死鸭、鹅的肝脏、心脏、脑等组织,对采集的组织进行细菌分离,通过革兰染色、生化试验及PCR鉴定分离株。对分离鉴定为RA的菌株进行血清型鉴定,并使用K-B纸片扩散法和PCR对分离株进行药敏试验和相应的耐药基因检测,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对分离株的耐药表型及耐药基因型进行统计,分析其相关性。[结果]分离菌在含5%新生牛血清的TSA平板培养后可见圆形、稍突、表面有光泽、乳脂状小菌落,革兰染色镜检为阴性短小杆菌。生化鉴定结果显示,分离株不发酵碳水化合物,氧化酶阳性,硝酸盐还原、西蒙氏枸椽酸盐、蛋白胨水、MR试验、VP试验、H2S阴性,部分菌株能液化明胶和产生尿素酶。经PCR鉴定ompA基因阳性,本试验共分离得到51株RA。对分离株进行血清型鉴定,共检测到5种血清型,分别为血清1、2、4、11、18型,分析不同宿主来源的分离株血清型发现,血清18型仅在鹅上检测到。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选择的25种药物中,RA对氟苯尼考、氧氟沙星、多西环素、大观霉素、头孢噻呋和头孢拉定6种药物敏感;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耐药性最为严重,其中,对β-内酰胺类大部分药物耐药率在50。0%以上,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率在80。0%以上。多重耐药统计结果显示,三重及以上耐药性菌株高达96。08%。分析不同宿主来源耐药性发现,鹅源RA分离株对青霉素、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头孢唑啉4种药物的耐药率高于鸭源,其余药物鸭源和鹅源差异不明显。对15种耐药基因进行检测,其中 blaCTX-M、aph(3')Ⅱ a、qnrB、qnrS、floR、tetM、ermF 基因检出率较高,检出率分别为 70。59%、68。63%、76。47%、96。08%、88。24%、82。35%和 96。08%。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耐药基因aph(3')Ⅱa与新霉素、链霉素耐药株的产生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耐药基因ermF与阿奇霉素耐药株的产生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耐药基因tetX与多西环素耐药株的产生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本研究成功分离到51株RA,分离株对多种药物耐药,多重耐药现象严重。本试验结果可为指导广东地区制定RA感染的临床治疗用药方案提供参考。

    鸭疫里默氏杆菌分离鉴定耐药性耐药基因

    新疆伊犁部分地区马蹄叶炎影像学表现及蹄叶层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

    潘平平郝江帆马玉辉缪荣浩...
    3195-32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调查新疆伊犁部分地区马匹跛行情况,探究临床自然发生慢性蹄叶炎病例的影像学表现及蹄叶层组织病理学特征,为进一步阐明蹄叶炎的致病机制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临床检查及跛行等级评价,调查新疆伊犁部分地区655匹马的跛行情况,针对肢蹄病患马进行影像学鉴别诊断,同时采集3匹蹄叶炎患马蹄叶组织制作病理切片,使用常规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和过碘酸雪夫(periodic acid Schiff,PAS)染色观察病理组织学特征。[结果]该地区共有103匹马表现为临床跛行,小型、中型、大型马场跛行≥3级的占比分别为10。9%、14。4%和17。2%。影像学鉴别诊断显示,跛行马匹患有不同程度的关节炎、蹄叶炎及屈腱炎等肢蹄疾病。疑似蹄叶炎患马X线影像学检查显示,第三蹄骨发生重塑,马蹄背侧蹄距增宽,蹄骨背侧与蹄壁背侧不平行,测量背侧蹄距与蹄骨掌侧面长度比例>30%,冠伸间距增加;HE染色发现,患病组马匹表皮蹄叶和真皮蹄叶连接松散,表皮蹄叶头端尖锐,初级表皮层不同程度水肿,次级表皮小叶散落,且在真皮蹄叶的一些区域散布有大量含铁血黄素及成纤维细胞,偶见少量单核细胞;PAS染色发现,患病组马匹出现不同程度的基底膜与表皮基底细胞分离,表皮与真皮分界处模糊,没有清晰的基底膜边界,次级基底细胞数量增多,分布杂乱,但次级表皮蹄叶层缩短,尖端变钝圆,细胞核被拉长。[结论]新疆伊犁部分地区马匹跛行病例随马场规模的增大呈上升趋势。常见肢蹄疾病是引发跛行的主要原因。部分自然发生蹄叶炎的临床病例影像学表现符合慢性蹄叶炎判定标准,病理组织学表明其已发展到慢性不可逆阶段。影像学及病理组织学特征可将表观影像学变化及微观表皮变化与临床跛行的严重程度相关联,为慢性蹄叶炎的诊断提供理论依据。

    肢蹄病蹄叶炎影像学病理组织学

    舒泰复合右美托咪定两种给药方案对巴马小型猪麻醉效果观察

    李俊锋陈冬妮窦心怡侯晓昱...
    3206-3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不同舒泰复合右美托咪定给药方案对巴马小型猪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将8头巴马小型猪随机均分为静脉注射(IV)组和肌内注射(IM)组,麻醉间隔期为14 d。IV组耳缘静脉注射舒泰3。3 mg/kg+右美托咪定8 μg/kg;IM组耳后颈部肌内注射舒泰4。6 mg/kg+右美托咪定11。2 μg/kg。在麻醉过程中对巴马小型猪的麻醉时期、麻醉效果、生理指标及生物反射进行监测。[结果]IV组麻醉诱导时间、维持时间、苏醒时间分别为3。75、85。75和30。25 min。IM组麻醉诱导时间、维持时间、苏醒时间分别为7。13、107。00和41。00 min。IV和IM组分别可维持50和65 min外科麻醉期。IM组80~110 min时麻醉效果评分显著高于IV组(P<0。05)。麻醉过程中两种方案的体温(T)下降,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pO2)先降低后升高,呼吸频率(RR)、收缩压(SBP)、舒展压(DBP)和平均动脉压(MAP)先升高后降低。IM组50~80 min时RR显著高于IV组(P<0。05)。IM组10~15 min时SBP显著低于IV组(P<0。05)。IV和IM组生物反射完全抑制时间分别为45和50 min。[结论]舒泰复合右美托咪定对巴马小型猪麻醉效果良好,诱导迅速,维持时间长,苏醒平稳,对巴马小型猪生理指标和生物反射影响较小,其中IM组麻醉方案比IV组更适合临床外科手术和科研教学使用。

    巴马小型猪舒泰右美托咪定复合麻醉给药方案

    犬心脏二尖瓣退行性疾病研究进展

    陈淑敏曾丽薇陈宇刘萌萌...
    3215-3223页
    查看更多>>摘要:黏液瘤样二尖瓣疾病(myxomatous mitral valve disease,MMVD)又称为退行性二尖瓣疾病,是瓣膜发生退行性病变的结果。该病是犬最常见心脏病之一,会导致其发生二尖瓣反流(mitral regurgitation,MR)和左侧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等严重后果。MMVD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在某些品种犬中具有高遗传特性。MMVD的病理变化主要是二尖瓣的增厚、脱垂和腱索的伸长甚至断裂。该病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晰,目前已有的研究分别从组织细胞层面、遗传学和蛋白质组学及信号通路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结果。从组织细胞层面研究发现,在犬等物种上证实,MMVD与瓣膜间质细胞(valve interstitial cells,VICs)的活化及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中胶原和蛋白聚糖的沉积相关。从遗传学和蛋白质组学层面研究发现,miRNAs可能参与了 MMVD的遗传调控,血液循环中的miRNAs有望成为MMVD患犬CHF的生物标志物。从分子信号通路层面研究发现,MMVD与许多信号通路息息相关,其中研究较多的5-经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和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通路在VICs的活化中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其还受二尖瓣在心脏收缩和舒张时所受的牵拉和血液冲刷的机械应力影响,两条通路相互影响,促使MMVD的发生和发展。笔者就犬MMVD流行病学特征、病理变化、临床症状、诊断分期、治疗手段和疾病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黏液瘤样二尖瓣疾病二尖瓣瓣膜间质细胞5-羟色胺转化生长因子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