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畜牧兽医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畜牧兽医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中国畜牧兽医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李琍

月刊

1671-7236

zgxmsy@caas.cn

010-62811226,62810371,62816020

100193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

中国畜牧兽医/Journal China Animal Husbandry & Veterinary Medicine北大核心CSTPCDCSCD
查看更多>>《中国畜牧兽医》于1974年2月创刊,是国家新闻出版行政主管部门2014年第一批资质认定的学术期刊,前身为《国外畜牧科技》,2002年更名为《中国畜牧兽医》,是“中国精品科技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农林核心期刊”和“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收录期刊。本刊设有营养与饲料、生理生化、生物技术、遗传繁育、基础兽医、预防兽医、临床兽医、质量安全、环境安全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苍朴乌梅散对脂多糖致腹泻小鼠的保护作用

    方人来陈敬宜李杭林刘晴...
    4143-4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价苍朴乌梅散对脂多糖(LPS)致腹泻小鼠的保护作用,为苍朴乌梅散防护肠炎腹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60只ICR小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空白对照组和LPS模型组小鼠按照20 mL/kg灌胃纯化水;盐酸小檗碱组按照20 mL/kg灌胃5 mg/mL盐酸小檗碱溶液;苍朴乌梅低、中、高剂量组按照20 mL/kg分别灌胃0。8、1。6、3。2 g/kg苍朴乌梅散混悬液(终浓度分别为40、80和160 mg/mL),连续7 d给药后,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末次给药空腹24 h后,按照20 mL/kg剂量腹腔注射0。5 mg/mL LPS溶液,诱导小鼠腹泻,观察并记录2 h内小鼠排便情况,统计腹泻起始时间、腹泻率和腹泻指数;统计小鼠初始体重、造模前体重及终末体重;2 h后采集小鼠血液并进行血常规检测,采集回肠、盲肠和结肠组织进行病理切片观察。[结果]LPS模型组雄性、雌性小鼠的腹泻起始时间分别为8、6 min,而苍朴乌梅散低、中、高剂量组雄性小鼠的腹泻起始时间分别为23、29和41 min,雌性小鼠的腹泻起始时间分别为22、27和29 min。与LPS模型组相比,苍朴乌梅散中、高剂量组雌雄小鼠腹泻率、腹泻指数均显著降低(P<0。05)。苍朴乌梅散低、中、高剂量组雌雄小鼠的白细胞数、淋巴细胞数与盐酸小檗碱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苍朴乌梅散中、高剂量组雌雄小鼠的腹泻指数和体重增长率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显示,LPS模型组雌雄小鼠回肠、盲肠和结肠炎性细胞浸润较为严重,绒毛变短;苍朴乌梅散低剂量组雌雄小鼠出现少量炎性细胞浸润;盐酸小檗碱组及苍朴乌梅散中、高剂量组雌雄小鼠的肠道绒毛、杯状细胞未见明显变化。[结论]小鼠灌胃苍朴乌梅散可以延长腹泻起始时间,降低稀便率和腹泻指数,缓解LPS诱导的肠炎腹泻,本试验条件下推荐苍朴乌梅散剂量为1。6 g/kg。

    苍朴乌梅散小鼠脂多糖腹泻

    C57BL/6小鼠炎症性肠病模型的建立与指标评价

    何家宇杨茗淇伍娇杨宇...
    4153-4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或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构建小鼠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模型,为IBD研究提供高效经济的模型参考,并为IBD抗炎药物筛选与药效评价提供可靠的方法支撑。[方法]本试验以C57BL/6雄性小鼠为研究对象,分别暴露于不同浓度的DSS(3%、4%和5%)7 d或LPS(5、10和20 mg/kg)4 h。通过测量小鼠结肠长度,HE染色观察肠道形态结构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肠道炎性因子的mRNA表达等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DSS诱导小鼠结肠变短、病理出血、腺体萎缩、结构排列絮乱、炎性细胞浸润以及结肠中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IL-6、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u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mRNA表达显著上升(P<0。05),4%DSS即可高效建立IBD模型。同时,LPS引起小鼠肠系膜出血、肠道肿胀和充血,肠绒毛高度降低,隐窝深度升高,小肠中IL-10和IL-1βmRNA水平升高、IL-6 mRNA水平下降,十二指肠和回肠TNF-α mRNA水平上升,空肠TNF-α mRNA水平降低,且以5 mg/kg LPS综合影响最为显著。[结论]4%DSS和5 mg/kg LPS是C57BL/6小鼠IBD模型建立的最适浓度,肠道病理形态改变、肠道炎性细胞浸润及炎性因子IL-1β、IL-6、IL-10和TNF-α的mRNA表达异常是评价IBD模型的重要指标。

    葡聚糖硫酸钠(DSS)脂多糖(LPS)炎症性肠病肠道炎症C57BL/6小鼠

    板青颗粒对靶动物猪的安全性试验

    丁梦婕王苹苹胡龙飞张秋娜...
    4164-4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估板青颗粒对猪的安全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32头110日龄左右健康猪,随机分为4组,板青颗粒1倍(100 mg/kg BW)、3倍(300 mg/kg BW)、5倍(500 mg/kg BW)剂量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8头。试验组饮水给药14 d,停药后继续观察10 d;空白对照组正常饲养,不给药。每天上午、下午逐头观察并记录试验猪的临床表现,在给药前(试验第0天,D0)、给药结束(试验第15天,D15)、观察结束(试验第25天,D25)称重,并在空腹称重后采血,检测血液常规指标和生化指标。分别在给药结束和观察结束时对5倍剂量组和空白对照组猪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试验期间各剂量组试验猪精神状态、食欲、二便均表现正常,生长性能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血液常规指标检测结果显示,试验猪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含量两个指标均随着给药剂量的增加而升高,但均在正常范围内波动,其余个别指标虽具有显著差异但不具有剂量相关性,且指标数值均在正常范围内。血液生化指标检测结果显示,试验猪血清总蛋白随着给药浓度的增加而升高,血糖含量随着给药浓度的升高而降低,但均在正常范围内波动,其余个别指标虽具有显著差异但不具有剂量相关性,且指标数值均在历史资料的参考范围内。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显示,5倍剂量组试验猪的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各组织器官结构清晰,层次分明,发育正常,未发现与中药制剂作用有关的细胞变性、坏死及炎性细胞浸润等病理性变化,各组织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均未见明显的差异。[结论]板青颗粒5倍剂量(500 mg/kg BW)对猪用药安全。

    板青颗粒血液常规指标血液生化指标安全性

    竹叶黄酮对鸡胚接种新城疫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

    姜鑫瑞冯贺龙杨宏春蒋立人...
    4174-41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竹叶黄酮(bamboo leaf flavonoid,BLF)作为疫苗佐剂对新城疫(ND)疫苗鸡胚接种的免疫效果影响。[方法]试验选取18胚龄SPF种蛋108枚,随机分为3组:Control组(不注射任何物质)、TS组(注射0。1 mL 103。0 EID50/0。1 mL 的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TS09-C 疫苗株)和 BLF+TS 组(注射 0。1 mL 含2%BLF和103。0 EID50/0。1 mL的NDV TS09-C疫苗株的混合液),每组36枚种蛋。试验期间,统计种蛋的孵化率和雏鸡的存活率,在雏鸡7、14、21、28日龄时,每组随机选取3只进行屠宰,采集脾脏、法氏囊、胸腺组织,统计免疫器官指数;采集雏鸡翅下静脉血液,测定血清抗体和细胞因子水平;在雏鸡28日龄时使用NDV强毒株F48E9进行攻毒保护试验,攻毒后每天观察试验雏鸡状态,记录体重变化情况,并于攻毒后第3天每组随机选取3只雏鸡进行屠宰,取十二指肠、肺脏和气管组织并检测雏鸡不同组织病毒载量。[结果]鸡胚接种后,BLF+TS组雏鸡孵化率为100%,存活率为97。22%。与TS组相比,21~28日龄时BLF+TS组雏鸡的脾脏、法氏囊和胸腺指数以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和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y)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攻毒试验结果显示,攻毒后BLF+TS组雏鸡存活率为100%,攻毒后2~4 d BLF+TS组雏鸡体重增长速度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攻毒后3~7 d时BLF+TS雏鸡体重增长速度显著高于TS组(P<0。05)。BLF+TS组雏鸡攻毒后呼吸道和消化道组织的病毒载量显著低于TS组(P<0。05)。[结论]BLF作为免疫佐剂可安全进行鸡胚接种,而且能够帮助雏鸡建立早期免疫保护,进一步提高ND疫苗免疫效果,研究结果为开发高效鸡胚免疫疫苗佐剂提供借鉴和参考。

    鸡胚接种竹叶黄酮新城疫疫苗疫苗佐剂

    奶牛场厌氧发酵牛粪生产垫料工艺中菌群变化的研究

    王文凯隋洁许怡静陶麒元...
    4182-4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奶牛场粪污厌氧发酵生产垫料工艺过程中菌群的变化,为奶牛场牛粪垫料标准化生产和合理安全使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集4个规模化奶牛场中粪污厌氧发酵前牛粪、厌氧发酵固液分离后的牛粪及牛卧床上的牛粪垫料,提取菌体DNA进行16S rRNA高通量测序,对于不同阶段的微生物多样性、菌群组成及显著差异的特征菌群进行分析。[结果]与发酵前牛粪相比,经过厌氧发酵固液分离后的牛粪中菌群多样性和丰富度均降低,但与牛粪垫料菌群多样性和丰度相似。发酵前牛粪中丰度最高的菌门和菌属分别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55。15%)和瘤胃菌科UCG-005菌属(UCG-005,16。68%),厌氧发酵固液分离后牛粪中丰度最高的菌门和菌属分别为厚壁菌门(48。12%)和芽孢杆菌属(Bacillus,12。16%),牛粪垫料中丰度最高的菌门和菌属分别为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37。02%)和谷氨酸杆菌(Glutamicibacter,11。65%)。通过LEfSe分析发现,发酵前牛粪、厌氧发酵固液分离后牛粪及垫料3组间存在显著差异的菌属共有14种。[结论]通过对奶牛场厌氧发酵牛粪生产垫料过程中菌群组成的研究,发现优势菌门和菌属均发生了较大改变,发酵处理后菌群多样性和丰富度均降低,该种生产工艺完全满足奶牛场对牛粪垫料安全性的需要。

    牛粪垫料16SrRNA细菌群落厌氧发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