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畜牧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畜牧杂志
中国畜牧杂志

李德发

半月刊

0258-7033

zgxmzz@cau.edu.cn

010-62732723

100193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中国畜牧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北大核心CSTPCDCSCD
查看更多>>本刊是1953年创刊的畜牧类综合性科技刊物,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畜牧医学会主办,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北京博亚和讯农牧技术有限公司联合承办,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2006年改为半月刊,改版后设如下栏目:单期(科技版):专家论坛、业务名家、实验研究、经验交流、专题论坛、调查报告、综述、基层园地等;双期(市场与管理版):政策导读、行业动态、新闻聚焦、名家论坛、市场观察、产业透视、畜产品安全、动物保健、名企探索、国际畜产品市场、世界最新数据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长短光照下绵羊垂体远侧部差异表达基因和miRNA筛选

    刘婷婷周李生狄冉储明星...
    184-19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绵羊季节性发情的分子调控机制,本实验以双侧卵巢摘除+皮下注射雌二醇处理的 6 只苏尼特母羊(2~3 岁、40~45 kg、空怀)为研究对象,分别在短光照 21 d(光照:黑暗=8:16,3 只)和长光照 99 d(光照:黑暗=16:8,3 只)采集绵羊垂体远侧部组织进行全转录组测序,筛选出长短光照下差异表达基因和miRNA,并对筛选的差异表达基因和miRNA的靶基因进行富集分析。结果显示:通过转录组测序,短光照 21 d和长光照 99 d组中总共筛选出 2 584 个差异表达基因(1 386 个上调基因和 1 198 个下调基因)和 29个差异表达miRNA(19 个上调miRNA和 10 个下调miRNA);差异表达基因富集在AMPK信号通路、催产素信号通路、昼夜节律、钙信号通路等与繁殖相关的通路中。最终筛选出几个值得关注的基因(LEPR、ROCK2、CREB1、ITPR1)、miRNA(oar-miR-150、oar-miR-143、oar-miR-133)和miRNA-基因靶组合(novel 726-MTA1、oar-miR-541-3p-FHL2),推测这些差异表达基因和miRNA可能参与光周期对绵羊垂体远侧部组织的调控。

    垂体远侧部基因MiRNA季节性发情绵羊

    新疆地区弗莱维赫牛与荷斯坦牛杂交F1代生长发育规律分析

    张勇欧四海赵宗胜何开兵...
    192-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德国弗莱维赫牛与新疆本地荷斯坦牛杂交F1 代生长发育规律。试验选取 903 头初生至 18 月龄间的弗荷F1 代和荷斯坦牛进行生长性能测定,并对体重与体尺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9 对数据进行整理,使用Origin 2022b软件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并绘图。结果表明:随着月龄的增加,弗荷杂交F1 代的体重增速较快,体尺增长相对平缓,总体更趋向于体重和胸围的快速增长;绝对生长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而相对生长呈下降趋势;体重与各体尺指标之间相关系数分别为 0。98、0。98、0。98、0。99、0。99、0。99,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相比于荷斯坦奶牛,经过遗传改良弗荷F1 代在初生重和生长速度方面杂交优势明显,具有很大的肉用潜力。综上,可利用弗莱维赫牛的乳肉兼用型特点,建立具有遗传互补和杂种优势的杂交繁育体系,为遗传改良工作提供基础数据,有效改良本地中低产荷斯坦牛,探索以乳为主、以肉为辅的新型乳肉兼用养殖生产模式,为乳肉兼用牛的良种选育提供新的思路。

    弗莱维赫牛乳肉兼用牛杂交改良体尺体重生长发育性能相关

    也木勒白羊的起源进化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李甜甜张洁李莹莹许赫...
    198-207页
    查看更多>>摘要:也木勒白羊作为新疆特色的肉毛兼用地方品种,具有适应性强、生长快、抗病力强等优势,但缺少系统性起源进化分析。本研究通过全基因组和线粒体序列分析,将也木勒白羊与其他 21 个绵羊品种进行比较,首次提取并组装了也木勒白羊线粒体全序列,经过主成分、进化树、群体遗传结构和群体间遗传分化指数分析,揭示也木勒白羊与哈萨克羊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并发现也木勒白羊与巴音布鲁克羊存在密切的基因交流。该研究为后续深入了解也木勒白羊的遗传特征和亲缘关系提供了有力的依据,有助于该绵羊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应用,为关键经济性状的基因定位以及分子育种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信息。

    也木勒白羊基因组遗传关系进化树分析起源进化

    优黄鸡、花山黑鸡及花山麻鸡的生产性能、屠宰性能及经济效益分析

    连慧香陶梦筱朱凤霞支二辉...
    208-2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比较优黄鸡、花山黑鸡和花山麻鸡的生产性能、屠宰性能和经济效益的差异。试验选用1 日龄优黄鸡、花山黑鸡和花山麻鸡各 900 只,分成 3 个处理,每个处理 3 个重复,每个重复 300 只鸡,饲养至 70 日龄。结果表明:优黄鸡和花山麻鸡 1~10 周龄平均日采食量高于花山黑鸡(P<0。05);优黄鸡和黄山麻鸡 1~2 周龄平均日增重高于花山黑鸡(P<0。01),优黄鸡 6~7、8~10、1~10 周龄平均日增重均高于其他 2 个品种(P<0。05、P<0。01、P<0。01);花山麻鸡 3~5 周龄耗料增比高于花山黑鸡(P<0。05);花山麻鸡8~10、1~10 周龄耗料增重比均高于其他 2 个品种(P<0。01、P<0。05);3 个品种的成活率、全净膛率、半净膛率及胸肌率差异不显著;屠宰率以花山麻鸡最高,其次是花山黑鸡,二者均高于优黄鸡(P<0。01);优黄鸡翅膀率、腿肌率均高于其他2个品种(P<0。01、P<0。05),花山黑鸡腹脂率最低,且低于优黄鸡(P<0。05);单位增重饲料成本以花山黑鸡最低,其次是优黄鸡,二者均低于花山麻鸡(P<0。05)。由此可见,相同的饲养条件下,综合生产性能、屠宰性能及经济效益考虑,花山黑鸡饲养效果最优,其次是优黄鸡,花山麻鸡略差。

    优黄鸡花山黑鸡花山麻鸡生产性能屠宰性能经济效益

    闽北白鹅生长发育规律的非线性模型拟合研究

    黄勇
    211-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闽北白鹅生长发育规律,本试验采用Logistic、Gompertz、Von Bertalanffy和多项式 4 种非线性模型对 0~14 周龄闽北白鹅公、母鹅生长发育情况进行拟合分析。结果表明:4 种非线性模型的拟合度(R2)均大于 98%,同时进行卡方适合性检验,发现Logistic模型拟合效果最优(χ2<χ20。05=20。05,dƒ=7),且公鹅R2 达到 99。8%,母鹅R2 达到 99。7%。利用Logistic拟合模型进一步分析得出,闽北白鹅公、母鹅拐点周龄为6。474 和 6。372,拐点体重为 2 028。12 g与 1 709。18 g,表明闽北白鹅是体成熟与出栏上市时间较晚的鹅种。本结果可为研究闽北白鹅生长发育规律和科学饲养方法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闽北白鹅生长曲线生长发育

    沙棘多糖对猪冷冻精液保存效果的影响

    马姝赵云翔朱晓萍周健...
    216-223页
    查看更多>>摘要:试验旨在研究沙棘多糖(Sea)对猪冷冻精液保存效果的影响。选用 30 头优秀种公猪精液,分为 6 个处理,每个处理 4 个重复,分别加入 0(对照组)、0。1、0。5、1、5、10 g/L的Sea进行冷冻保存,解冻后检测精液质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0。1 g/L Sea组猪精液解冻后精子活力、前向运动率、直线速度(VSL)、曲线速度(VCL)、线粒体活性提高(P<0。05);0。5 g/L Sea组精子活力、前向运动率、平均路径速度(VAP)、VSL、VCL、顶体完整率、质膜完整率、线粒体活性提高(P<0。05),活性氧(ROS)水平降低(P<0。05);5 g/L Sea组精子活力、前向运动率、VAP、VSL、VCL、线粒体活性提高(P<0。05),ROS水平降低(P<0。05);10 g/L Sea组精子活力、VSL、质膜完整率、线粒体活性提高(P<0。05);代谢组学的结果表明,0。5 g/L Sea组柠檬苦素、棕榈酸、表儿茶素的含量提高(P<0。05),这可能是Sea提高猪冷冻精液质量的原因之一。可见,添加Sea可提高猪冷冻精液品质,且适宜添加量为 0。5 g/L;柠檬苦素、棕榈酸和表儿茶素等代谢物的提高,可能是Sea提高精子冷冻保效果的原因。

    精液沙棘多糖代谢组学公猪

    不同孕酮含量硅胶阴道栓对牦牛生殖激素及排卵率的影响

    杨巧莓舒适彭巍王国文...
    224-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孕酮硅胶阴道栓(CIDR)能有效调控牦牛的同期发情,提高牦牛的发情率。试验旨在探究不同孕酮(P4)含量CIDR对牦牛血浆中生殖激素及发情率的影响。选择 24 头 3~4 岁、体况相近、无产科疾病的经产母牦牛,随机分为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和无栓组,CIRD中P4 含量分别为 1。5、0。3、0 g/个,每组 8 头,于 6-8 月在相同饲养条件下进行同期发情试验。试验第 1 天,采集血液后放置CIDR,肌肉注射戈那瑞林注射液;第 7 天撤栓并采集血液,肌肉注射氯前列醇钠注射液,用排卵测定仪测定阴道黏液电阻数值。检测血浆中雌二醇(E2)、P4、促卵泡素(FSH)、促黄体素(L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抗缪勒氏管激素(AM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IGF-1)、抑制素(INH)及总胆固醇(TC)的浓度。结果表明:试验第 7 天,高剂量组E2、FSH、LH、GnRH以及IGF-1 的浓度高于低剂量组和无栓组(P<0。05),P4 浓度低于低剂量组和无栓组(P<0。05);各组AMH、INH以及TC浓度差异不显著,但高于试验第 1 天;高剂量组、低剂量组、无栓组发情率分别为 100%、75%、62。5%(P<0。05)。由此可见,含 1。5 g/个P4 的CIDR能更好诱导牦牛发情。

    CIDR同期发情生殖激素发情率牦牛

    外源刺激PPARγ对绵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

    喻恒彬魏盼盼张悦陈岩...
    228-23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探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对绵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机制。通过在绵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PPARγ激活剂罗格列酮(0、5、10、20 μmol/L RSG),统计第一极体排出率,筛选出RSG最佳添加浓度,通过免疫荧光技术检测成熟卵母细胞内活性氧水平(ROS)、谷胱甘肽水平(GSH)、线粒体膜电位水平(MMP)和脂质沉积情况;通过RT-qPCR技术检测绵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 24 h后卵母细胞发育相关基因和脂质代谢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5 μmol/L RSG处理后绵羊卵母细胞第一极体(PBI)排出率升高(P<0。05),并且添加 5 μmol/L RSG可降低绵羊卵母细胞ROS水平(P<0。05),提高GSH和MMP水平(P<0。05),提高脂滴含量(P<0。05)。5 μmol/L RSG处理后绵羊卵母细胞发育相关基因GDF9和BMP15基因表达量升高(P<0。05),脂代谢相关基因PLIN2、SCD1、FABP4、CD36的基因表达量升高(P<0。05),FABP3基因表达量降低(P<0。05)。由此可见,提高PPARγ蛋白活性能够促进绵羊卵母细胞中脂质积累,提高脂质代谢水平,降低ROS水平,提高GSH水平和MMP水平,从而改善绵羊卵母细胞质量,维持绵羊卵母细胞正常成熟。

    绵羊卵母细胞PPARγ罗格列酮脂质代谢氧化应激

    褪黑素对湖羊人工授精妊娠率及氧化应激的影响

    马文奎尹德朋高家瑞陈倩茹...
    234-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注射褪黑素对湖羊生殖激素、氧化应激及妊娠率的影响。选用体重 45 kg左右、无繁殖疾病的湖羊经产母羊686 只,母羊经公羊爬胯后,确定为自然发情,在第1次配种时臀部肌肉注射褪黑素,分别为 0 mg组(对照组,228 只)、20 mg褪黑素组(239 只)、40 mg褪黑素组(219 只)。在配种前、复配时(配种 8 h后)、33 d妊娠检查时采血,统计妊娠率,检测配种前后血液中生殖激素和氧化应激指标。结果表明:20 mg褪黑素组、40 mg褪黑素组的妊娠率均高于对照组(69。87%、62。10%vs 58。33%,P<0。05、P>0。05);褪黑素组在复配时血液中褪黑素、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血液中皮质醇、丙二醛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20 mg褪黑素可提高血液中的促黄体素含量(P<0。05),而注射 40 mg褪黑素组血液中的促黄体素含量降低(P<0。05);20 mg褪黑素组复配时血液中孕酮含量降低(P<0。05),怀孕 33 d的孕酮水平提高(P<0。05)。本试验条件下,自然发情配种时肌肉注射褪黑素 20 mg能提高湖羊配种妊娠率,可在羊人工授精生产中加以推广应用。

    褪黑素人工授精妊娠诊断氧化应激湖羊

    产蛋间隔期鸽卵泡颗粒层孕酮合成关键基因的表达变化

    王一曼郭振玉张弛王莹...
    238-2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产蛋间隔期鸽卵泡颗粒层孕酮合成关键基因的表达规律,本试验选择60对产蛋规律的白羽王鸽,在产蛋间隔期第 1、3、5、7 天(LI1、LI3、LI5、LI7)采集卵泡颗粒细胞层,利用RT-qPCR检测孕酮合成关键基因,即类固醇急性调节蛋白(StAR)、胆固醇侧链切割酶(CYP11A1)和3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HSD3B1)的表达量。结果表明:F1卵泡颗粒层中,StAR表达量随着卵泡发育不断增加,LI7组StAR表达量最高(P<0。05),但LI1组、LI3组、LI5组间无显著性差异;LI5组、LI7组CYP11A1、HSD3B1表达量高于LI1组、LI3组(P<0。05),但LI5 组与LI7 组、LI1 组与LI3 组间无显著性差异;F2 卵泡颗粒层中,StAR、HSD3B1表达量随着卵泡发育逐渐上升,LI5组StAR、HSD3B1表达量低于LI7组(P<0。05),LI5组CYP11A1表达量高于LI7组(P<0。05);SF1 卵泡颗粒层中,各组间StAR、CYP17A1和HSD3B1表达量无显著性差异。由此可见,F1 卵泡作为排卵前卵泡,是孕酮的主要来源;SF1 卵泡可能不参与孕酮的合成。

    产蛋间隔期颗粒层孕酮基因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