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稀土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稀土学报
中国稀土学报

徐光宪

双月刊

1000-4343

xtxb@grinm.com;jrechina@263.net

010-62014832

100088

北京新街口外大街2号

中国稀土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Rare Earth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学报(双月刊)是由中国稀土学会主办、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承办、北京大学协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它涉及的主要内容有稀土化学与湿法冶金;稀土金属学与火法冶金;稀土新材料(磁性材料、超导材料、纳米材料等);稀土固体物理与固体化学;稀土应用研究;稀土分析检测;稀土地质、矿物和选矿等。主要栏目有综合评述、学术论文、研究快报及研究简报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铈在ThMn12型低稀土永磁合金中的研究进展

    程星宇弭弘尧冯运莉
    195-2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相较于价格昂贵的Nd,Sm等稀土元素,Ce在稀土永磁合金的制备中,由于其储量极其丰富、价格低廉,因此被称为"自由稀土",已显示出更大的应用潜力.ThMn12型低稀土永磁合金具有较高的居里温度、较大的饱和磁化强度和磁晶各向异性场,符合风力发电、电动汽车等领域对高性能永磁体的要求.从降低成本,保留性能的角度,整理了Ce部分掺杂的RFe12化合物(R以Nd,Sm,Zr为主)的研究进展,包括掺杂含量及磁性能等.其次对近年来纯铈基Ce(Fe,M)12化合物的研究进展做了总结与讨论,包括常用模拟计算方法、一元Ce的γ→α相变、Ce的价态、有潜力的Ce(Fe,M)12化合物以及其中的间隙原子效应等,最后对发展新型高性能永磁体做了问题总结与展望.

    Ce降低成本元素取代Ce(Fe,M)12化合物模拟计算

    稀土镁合金中LPSO相的研究进展

    高傲李全安陈晓亚梅婉婉...
    204-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镁合金具有比强度高、比刚度高、质量轻、切削性能好等优点,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及医疗服务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其绝对强度低,塑性差,限制了镁合金在一些领域的应用.为了改善镁合金综合性能,研究发现在镁合金中按一定比例加入稀土元素与过渡族元素后,会出现一种长周期有序堆垛结构(Long Period Stacking Ordered,简称LPSO相),LPSO相具有高硬度、高抗蠕变性能、高弹性模量等优点,能够同时改善合金的强度和塑性,因此,LPSO相引起了广大研究人员的关注.本文综述了稀土镁合金中LPSO相的研究进展,全面分析了 LPSO相的类型及原子排布,讨论了 LPSO相的形成机制和规律,以及LPSO相对合金性能的影响机制,评述了通过第一性原理对LPSO相晶体结构、弹性模量和LPSO相与层错能间关系的研究,最后对含LPSO相稀土镁合金的未来发展做出展望.

    稀土镁合金LPSO相微观结构第一性原理

    高热稳定性CaSrNb2O7∶Sm3+橙红色荧光粉的合成及发光性能

    陆逸许英朝孟宪国鹿晨东...
    216-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一系列CaSrNb207∶xSm3+(0.01≤x≤0.08)橙红色荧光粉.并对样品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发光性能、热稳定性等进行了系统地研究.结果表明,样品的激发光谱由一个宽吸收带和一系列尖锐激发峰组成,其中最强激发峰位于406 nm处.在406 nm激发下,荧光粉最大发射峰位于645 nm处,且呈现红光发射.当Sm3+掺杂浓度达到2%时,样品可获得最佳的发射强度.根据Dexter理论分析,其猝灭机制为电偶极-电偶极相互作用.样品的荧光衰减曲线符合双指数衰减变化,且随Sm3+浓度增加,荧光寿命逐渐缩短.在423 K的温度下,样品发光强度约为室温下的93%,表明样品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通过CIE1931软件计算了样品的色坐标,均落在橙红色发光区域.并且荧光粉具有较低的色温和较高的色纯度.说明CaSrNb2O7∶Sm3+橙红色荧光粉在白光LED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CaSrNb2O7Sm3+高温固相法橙红色荧光粉白光LED

    CeO2-WO3/TiO2催化剂中Ce-W相互作用对NH3-SCR反应性能的影响

    蒋鹏王阳慧陈勇杨亚萍...
    226-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浸渍法将15%(质量分数)的CeO2和WO3负载于不同比表面积的Ti02载体上制得3种CeO2-WO3/TiO2催化剂,并考察其在氨选择性催化还原NOx(NH3-SCR)反应中的活性.通过各种表征手段,对催化剂的结构、形貌以及Ce-W物种的状态等物理、化学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低比表面积TiO2载体上富集了更多的Ce和W物种,两者之间显著的相互作用使催化剂中产生了更多的Cen+-O2--Wn+氧桥键.Cen+-O2--Wn+能够促进Ce3+和氧缺位的生成,进而提升催化剂的低温脱硝性能.而Ce和W物种则更易进入高比表面积TiO2载体内部,或高分散于载体表面,这会导致Ce-W间相互作用减弱,因此所得催化剂的低温活性相对较差.

    CeO2-WO3/TiO2相互作用比表面积NH3-SCR活性氧物种

    Nd-Fe-B速凝合金晶界相组成与组织结构研究

    李彦儒李安华冯海波李卫...
    236-24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钕铁硼烧结磁体中的晶界相组成、微结构及化学成分对其矫顽力有重要的影响,为了阐明钕铁硼烧结磁体中晶界相组成和微观组织结构的演变机制,有必要对其先驱体材料Nd-Fe-B速凝合金片中晶界富Nd相的相组成和微结构特点进行研究.采用速凝工艺制备Nd-Fe-B速凝合金片,重点对速凝合金的晶界区域进行TEM研究.研究发现:在富Nd三角晶界存在两种衬度明显不同的区域,衬度均匀一致的区域为非晶微晶相,在衬度明暗对比的区域发现有双六方结构的Nd相(dhcp-Nd)、低熔点共晶相"Nd+Nd2Fe14B"和和少量非晶微晶相存在.晶界线扫描结果表明,晶界区域的Nd∶Fe原子比并非恒定值,晶界非晶微晶区的Fe含量较高,其Fe含量平均值大于60%(原子分数);而晶界晶化区的成分波动较大,这可能是因为该区域是dhcp-Nd相、,Nd+Nd2Fe14B"共晶相以及少量非晶微晶相的混合物.在钕铁硼合金的晶界处普遍存在非晶相,是因为Nd-Fe-B合金体系属于深共晶体系,合金熔液在冷却过程中提早凝固,无序状态亚稳到室温造成的.

    Nd-Fe-B速凝合金晶界相组成组织结构

    Sn1-x-ySmxSbyO2微纳米纤维的制备及其红外与激光兼容隐身性能

    夏元佳赵芳李志尊程兆刚...
    245-2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二氧化锡(SnO2)具有稳定的理化性质、较高的可见光透过率和电导率,在隐身材料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然而单一元素掺杂改性SnO2基材料的红外与激光的兼容隐身性能有待进一步提升.为此,本研究采用静电纺丝技术结合热处理工艺分别制备了 Sn1-x-ySmxSbyO2(x=0,y=0;x=0.08,y=0.08;x=0.16,y=0;x=0,y=0.16)微纳米纤维,研究发现经600 ℃煅烧后,各产物均为单一金红石型结构,微观形貌均呈现相互交错的纤维状,纤维直径分布在300~400 nm之间.当x=0.08,y=0.08时,产物在3~5 μm和8~14μm的红外发射率均最低,为0.573和0.691,同时在1.06和1.54 μm激光工作波长处具有最低反射率,为0.19和0.16.同时,本研究重点阐述了双元素掺杂及纤维形貌对其性能的作用机制,为研究一种单一型、轻质化的红外与激光兼容隐身材料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

    SnO2Sm,Sb复合掺杂微纳米纤维红外与激光兼容隐身性能

    Tm2O3掺杂K0.5Na0.5Nb0.7Ta0.3O3陶瓷的烧结工艺与介电性能研究

    周媛蔡艳芝王丹叶子妍...
    254-2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溶剂热法制备的0.3%Tm2O3掺杂K0.5Na0.5Nb0.7Ta0.3O3陶瓷粉体经常压烧结工艺烧结成陶瓷.系统研究了烧结时间和温度对陶瓷相结构、致密度、显微结构以及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烧结温度和保温时间对陶瓷的室温晶体结构几乎没有影响,所有的陶瓷样品均为单一的钙钛矿结构,但对其表面形貌、密度以及介电性能的影响较大.烧结温度为1180℃,在1~2h范围内,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陶瓷密度不断增大,介电常数增加;烧结时间为2 h,在1180~1200 ℃范围内,随着烧结温度的不断增加,陶瓷的致密度和介电性能先增加后降低,1185 ℃保温2h时,陶瓷获得良好的介电性能:εr100kHz=1900,tanδ100kHz=0.022,TC=182℃.

    稀土掺杂铌酸钾钠介电性能

    基于氟硅混酸制备稀土抛光粉及其抛光性能研究

    范娜陈传东于健飞胡群...
    261-2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碳酸镧铈为前驱体,HF酸、氟硅混酸为氟源氟化、高温焙烧、球磨的方法制备含氟铈基稀土抛光粉.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粒度分析仪、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等检测手段对不同氟源铈基稀土抛光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HF酸和氟硅混酸氟化后的铈基稀土抛光粉物相组成相同,均出现CeO2,LaOF和LaF3衍射峰;氟化后两种抛光粉的形貌均发生明显变化,HF酸氟化后的抛光粉颗粒成型较好,一次颗粒平均粒径约113 nm,氟硅混酸氟化后,出现球形颗粒,一次颗粒平均粒径约90 nm,比HF酸氟化的铈基稀土抛光粉粒径小,球形度较好.HF酸和氟硅混酸氟化的铈基稀土抛光粉4次抛光的磨削率基本保持不变,抛光后的K9玻璃250μm×250 μm表面粗糙度分别为84.54和81.85 nm,两种抛光粉抛光后的表面粗糙度相差较小.

    HF酸氟硅混酸含氟抛光粉抛光性能

    EB-PVD多元稀土氧化物改性YSZ热障涂层热冲击性能研究

    袁珂方向黄子琳曾佳敏...
    268-274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电镀Pt+气相渗Al和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EB-PVD)技术,在DZ406合金和DZ125合金表面制备了 PtAl粘结层和1.0Gd2O3-2.0Yb2O3稀土掺杂改性YSZ(GYb-YSZ)陶瓷层,研究了 PtAl/GYb-YSZ热障涂层在1250 ℃下的高温燃气热冲击性能.结果表明,DZ406合金+PtAl/GYb-YSZ热障涂层的热冲击寿命为10000次,DZ125+PtAl/GYb-YSZ热障涂层的热冲击寿命为7800次.两种合金表面涂层的失效均发生在粘结层和陶瓷层界面处,粘结层氧化生成的热生长氧化膜在热冲击过程中不断增厚,造成粘结层和陶瓷层界面处裂纹萌生并扩展,最终导致涂层剥落失效.而DZ125合金中的Hf元素扩散至热生长氧化膜中,破坏了氧化膜的完整性,氧化膜快速生长增厚导致涂层过早失效.

    稀土热障涂层燃气热冲击热生长氧化膜剥落失效

    离子型稀土柱浸过程铵与稀土的分布及传质行为研究

    肖信锦黄金王慧娟邓扬悟...
    275-283页
    查看更多>>摘要:(NH4)2SO4柱浸过程中铵与稀土在矿土内的分布行为研究能为浸矿剂硫酸铵用量估算提供理论参考.试验以定南某矿区某离子型稀土矿土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柱浸和等比例分割取样分析方法,对(NH4)2SO4柱浸离子型稀土各阶段柱内矿土中铵与稀土的分布及传质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离子型稀土柱浸过程中的传质行为最终表现为铵与稀土离子在滞留水层和黏土颗粒表面双电层间的离子交换及滞留水层和流动水层间的物质传递过程,在柱浸过程中矿土内会形成一条"稀土浸出带"随浸出液向下渗透逐渐完成柱内矿土的浸取.离子型稀土黏土颗粒表面双电子层的扩散层可能存在空缺亚层,在柱浸过程中会对铵与稀土离子进行吸附,这也是黏土颗粒对稀土离子具有反吸附行为的原因.根据硫(NH4)2SO4柱浸过程中铵与稀土的分布规律及传质行为特征,推导出一种较为简便的估算离子型稀土浸取时(NH4)2SO4最低用量的方法,通过理论最低用量浸矿和电解质淋洗相结合的方式,可以获得较高的稀土浸出率,稀土产品品质与(NH4)2SO4单独浸矿基本一致,希望可以为赣南地区离子型稀土矿区早日复产和绿色开采提供理论参考.

    离子型稀土浸出传质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