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杨志寅

月刊

1674-6554

xwyxbjb@163169.net

0537-3616263

272067

山东省济宁市北湖新区荷花路16号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Behavioral Medicine and Brain 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济宁医学院主办。本刊是国家级学术期刊,为《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卫生部优秀期刊、中华医学会优秀期刊、中国期刊协会编校质量优秀期刊和山东省优秀期刊。本刊是亚洲行为医学领域惟一学术期刊,也是中国首份以脑科学命名的学术期刊。适合各级医院医护人员及各类院校师生阅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行为生活方式干预在情绪障碍防治中的应用

    季建林叶尘宇
    865-869页
    查看更多>>摘要:"行为决定健康"是行为医学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不良的行为生活方式不仅是许多非感染性疾病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也是影响情绪障碍复发和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近年来越来越多的meta分析证实了行为生活方式改变对于抑郁等心境障碍具有治疗和预防作用,为此国内外部分权威治疗指南已经更新修订,将行为生活方式改变作为治疗的一线推荐,并列举了具体方式.虽然针对焦虑障碍和双相障碍的循证证据目前相对较少,但也有设计和质量良好的研究证实了行为生活方式改变在稳定心境和减轻焦虑症状等方面也有肯定的作用,如作息规律、保证夜间充足睡眠和运动可作为常规处理措施之一.

    生活方式锻炼抑郁焦虑双相障碍行为医学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24年重点选题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编辑部
    869页

    愈癫汤对精神分裂症模型大鼠脑功能连接作用的功能核磁共振成像研究

    白冰赵思涵于明赵永厚...
    870-8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运用功能核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研究愈癫汤对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SZ)模型大鼠脑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的影响.方法 健康SPF级SD大鼠孕17 d时,单次腹腔注射甲基氧化偶氮甲醇(methylazoxymethanol,MAM)(25 mg/kg),以孕期母鼠单胺类神经递质异常建立仔鼠神经发育异常模型,选取4周龄雄性仔鼠作为SZ模型大鼠.30只SZ模型大鼠按照体质量相匹配方法分为模型组、实验组、阳性对照组,每组10只,另取健康母鼠所生的10只雄性仔鼠作为空白对照组.各组大鼠6周龄时,实验组和阳性对照组大鼠分别灌胃愈癫汤(1.54 g/kg)和利培酮(0.24mg/kg),空白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大鼠均灌胃蒸馏水(6.7mL/kg),1次/d,连续灌胃14 d.使用3.0T核磁共振扫描仪进行脑扫描,获取所有样本的fMRI数据.将双侧海马、双侧前额叶、双侧纹状体作为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0I)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双样本t检验两两比较ROI之间的FC以及全脑的FC.结果 (1)模型组大鼠在左侧小脑颗粒细胞层(SIGMA:x=-2,y=-107,z=48)相比空白对照组全脑FC增强(簇大小=43,簇水平PFWE<0.05);实验组在左侧小脑分子层(SIGMA:x=-5,y=-152,z=36)相比模型组全脑FC增强(簇大小=48,P<0.05,簇水平FWE校正).(2)以双侧海马作为ROI,阳性对照组在上丘深层(SIGMA:x=13,y=-77,z=27)相比模型组FC增强(簇大小=88,P<0.05,簇水平FWE校正);空白对照组在右侧颗粒状岛叶皮质(SIGMA:x=43,y=19,z=9)相比模型组FC减弱(簇大小=125,P<0.05,簇水平FWE校正);以双侧前额叶作为ROI,实验组在左侧小脑分子层(SIGMA:x=-14,y=-128,z=48)相比空白对照组FC减弱(簇大小=68,P<0.05,簇水平FWE校正).结论 SZ存在全脑功能连接异常,特别是海马区的功能性增强,愈癫汤可以抑制其中前额叶的活动性.

    功能核磁共振成像愈癫汤精神分裂症功能连接大鼠

    下丘脑外侧区-伏隔核黑色素浓缩激素神经通路对小鼠焦虑样行为的调控作用

    李颜君薛佳淼桑宇轩周艳...
    876-8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下丘脑外侧区(lateral hypothalamus,LHA)至伏隔核(nucleus accumbens,NAc)间黑色素浓缩激素(melanin-concentrating hormone,MCH)神经通路对小鼠焦虑样行为的调控作用.方法 37只6~8周龄SPF级雄性C57BL/6J小鼠(18-22 g)进行以下实验:(1)5只小鼠,NAc内注射荧光金(flouro-gold,FG),1周后采用逆行追踪结合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LHA中FG和MCH免疫阳性神经元共存情况.(2)32只小鼠LHA注射可激活MCH神经元的腺相关病毒,2周后按体质量匹配原则分为4组:NS+NS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normal saline,NS),NAc注射NS(1.5 μL)]、NS+SNAP94847 组(腹腔注射 NS,NAc 注射 SNAP(2 mg/mL,1.5 μL),SNAP94847 为 MCH 1型受体拮抗剂]、CNO+NS组[腹腔注射氯氮平N-氧化物(CNO,0.15 mg/kg),NAc注射NS(1.5 μL)]和CNO+SNAP组[腹腔注射CNO,NAc注射SNAP].采用旷场实验(open field test,OFT)、高架十字迷宫(ele-vated plus maze,EPM)实验和埋珠实验(marble burial test,MBT)观察化学遗传学方法激活MCH神经元对小鼠焦虑行为的影响.采用Graphpad Prism 8.0版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多组间比较采用2x2析因设计方差分析.结果 (1)FG逆行追踪结合荧光免疫组化方法结果显示,LHA内MCH神经元发出神经纤维投射至NAc神经元.(2)化学遗传法激活MCH神经元后,各组小鼠OFT实验中,CNO干预和SNAP干预对中心区域停留时间(F交互=2.899,P>0.05)和移动距离(F交互=1.603,P>0.05)的交互作用均无显著性.中心区域停留时间(FCNO=6.767,FSNAP=7.656,均P<0.05)和移动距离(FCNO=12.480,FSNAP=7.999,均P<0.01)的CNO干预主效应和SNAP干预主效应均显著.CNO+NS组小鼠中心区域停留时间[(89.00±19.16)s),(63.75±13.58)s,P<0.05]和移动距离[(593.79±108.18)cm,(426.81±66.14)cm,P<0.05]显著短于 NS+NS 组(均 P<0.05);CNO+SNAP 组中心区域停留时间[(87.38±16.57)s]和移动距离[(569.27±73.20)cm]显著长于 CNO+NS 组(均 P<0.05).EPM实验中,CNO干预和SNAP干预对小鼠进入开放臂次数(F交互=2.79)和停留时间(F交互=2.871)的交互作用均无显著性(P>0.05).小鼠进入开放臂次数(FCNO=10.43,P<0.01;FSNAP=4.96,P<0.05)和停留时间(FCNO=5.232,FsNAP=7.597,均P<0.05)的CNO干预主效应和SNAP干预主效应均显著.CNO+NS组小鼠进入开放臂次数[(13.13±3.36)次,(7.63±3.70)次,P<0.01]和停留时间[(37.68±11.37)s,(22.98±7.00)s,P<0.05]均少于 NS+NS 组;CNO+SNAP 组进入开放臂次数[(12.00±3.02)次]和停留时间[(39.41±10.58)s]均显著多于CNO+NS组(均P<0.05).各组埋珠实验CNO和SNAP交互作用无显著性(F交互=2.746,P>0.05),CNO干预主效应和SNAP干预主效应均显著(FCNO=8.125,P<0.01;FSNAP=5.383,P<0.05).CNO+NS 组小鼠埋珠数量多于 NS+NS 组[(16.13±2.10)个,(11.88±3.23)个,P<0.05];CNO+SNAP 组埋珠数量少于 CNO+NS 组[(12.38±2.33)个,(16.13±2.10)个,P<0.05].结论 LHA到NAc间MCH神经通路活性增强可促进小鼠的焦虑样行为,为焦虑发生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下丘脑外侧区伏隔核黑色素浓缩激素黑色素浓缩激素受体拮抗剂SNAP94847焦虑小鼠

    不同亚型睡眠呼吸障碍儿童注意认知功能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韩慧杰王超群梅海天高九明...
    883-8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ERP)探讨原发性鼾症(primary sno-ring,PS)儿童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儿童注意功能特征.方法 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招募OSAHS儿童20名、PS儿童20名与正常儿童22名进行持续性操作测试及行为学检测,记录ERP及行为学数据,测量F3、Fz、F4导联N1、P2、N2、P3波幅、潜伏期.采用SPSS 25.0软件对数据进行单因素ANOVA和Kruskal-Wallis检验.结果 (1)行为学比较:3组儿童正确个数、反应时间、虚报个数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F3导联:3组间Go-P2波幅、Nogo-P2波幅、Nogo-P2潜伏期、Go-P3波幅、Nogo-P3潜伏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较于正常组,OSAHS组Go-P2波幅[(15.03±5.12)μV比(10.97±5.50)μV]、Nogo-P2 波幅[(14.80±5.84)μV 比(9.67±4.79)μV],Go-P3 波幅[(11.58±6.02)μV 比(7.49±4.89)μV]增高;OSAHS 组和 PS 组较正常组 Nogo-P2 潜伏期延长[(223.10±20.61)ms 比(208.00±23.09)ms,(230.60±13.61)ms 比(208.00±23.09)ms],Nogo-P3 潜伏期延长[(459.20±34.26)ms 比(460.40±24.52)ms 比(429.91±31.49)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Fz 导联:3组间Go-N1、Go-P2、Nogo-P2、Go-P3、Nogo-N2波幅和Nogo-P3潜伏期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较于正常组,OSAHS 组 Go-P3 波幅[(9.07±5.68)μV 比(5.10±3.51)μV]增高、Nogo-N2波幅[(-8.80±5.97)μV比(-12.84±4.86)μV]下降,OSAHS组和PS组较正常组Nogo-P3潜伏期延长[(481.60±45.16)ms 比(435.13±28.17)ms,484.00(443.50,525.00)ms 比(435.13±28.17)ms](均P<0.05).F4导联:3组间比较,F4导联Go-P2、Nogo-P2波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较于正常组,O SAHS 组 Go-P2 波幅[(13.72±5.64)μV 比(9.70±4.59)μV]、Nogo-P2 波幅[(13.90±5.35)μV 比(9.64±3.74)pV]增高(均 P<0.05).结论 OSAHS 儿童及 PS 儿童均存在注意认知功能损害,OSAHS儿童的冲突监测、反应抑制和执行功能受损更严重.P3潜伏期延长可作为早期评估睡眠呼吸障碍儿童神经认知功能受损敏感的电生理学指标.

    睡眠呼吸障碍事件相关电位儿童注意功能

    听障儿童抑制控制和认知灵活性特征分析

    徐文明余绮琳饶珊绮曾梅平...
    890-8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听障儿童抑制控制和认知灵活性特征.方法 于2023年3-4月采用方便抽样的方式,选取广东省梅州市特殊教育学校33名听障儿童和2所普通学校的35名健听儿童为被试.分别使用侧抑制控制和注意任务(Flanker)、维度变化卡片分类任务(dimensional change card sorting,DCCS)评估两组儿童的抑制控制能力和认知灵活性.使用SPSS 26.00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被试在反应时和正确率上的差异.结果 听障儿童在Flanker任务上的反应时[(558.39±123.65)ms]、正确率(0.93±0.10)与健听儿童[反应时:(566.11±118.20)ms,正确率:(0.96±0.04)]相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95,-1.645,均P>0.05);听障儿童在DCCS任务上的反应时[(1 019.60±131.08)ms]显著长于健听儿童[(857.85±129.19)ms](t=4.046,P=0.001),而听障儿童的正确率(0.62±0.16)与健听儿童(0.57±0.15)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02,P>0.05).结论 听障儿童在抑制控制能力上与健听儿童无差异,但在认知灵活性上存在滞后.

    听障儿童认知功能抑制控制认知灵活性

    本刊中文摘要的书写要求

    冯学泉
    894页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发育水平与核心症状的相关性研究

    连琼霞王毅娟刘文龙
    895-9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发育水平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各发育水平与核心症状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0月在厦门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儿童发育行为科首次确诊为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的儿童346例.采用0~6岁小儿神经心理检查评估ASD儿童的发育商,总发育商(developmental quotient,DQ)<70分归为低功能ASD组(n=285),总DQ≥70分归为高功能ASD组(n=61).采用孤独症行为量表(autism behavior checklist,ABC)和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the child autism rating scale,CARS)评估ASD儿童的核心症状,分析不同发育水平组的核心症状差异及各能区发育商对核心症状的影响.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1)低功能ASD组儿童ABC总分[(60.71±22.61)分比(53.23±24.18)分,t=2.316,P=0.021]、感觉因子[(7.96±5.18)分比(6.36±4.60)分,t=2.233,P=0.026]、语言因子[(13.44±5.86)分比(10.46±5.52)分,t=3.641,P<0.001]、CARS 总分[(34.59±5.18)分比(31.07±5.72)分,t=4.731,P<0.001]、人际关系[(2.82±0.66)分比(2.57±0.67)分,t=2.604,P=0.01]、模仿[(3.01±0.76)分比(2.61±0.88)分,t=3.646,P<0.001]、情感反应[(2.33±0.77)分比(1.97±0.73)分,t=3.41,P<0.001]、躯体运用能力[(2.01±0.78)分比(1.77±0.72)分,t=2.249,P=0.025]、近处感觉反应[(1.52±0.70)分比(1.31±0.53)分,t=2.163,P=0.031]、语言交流[(3.19±0.64)分比(2.90±0.70)分,t=3.141,P=0.002]、非语言交流[(2.68±0.62)分比(2.20±0.60)分,t=5.595,P<0.001]、活动很大[(2.33±0.78)分比(2.10±0.83)分,t=2.108,P=0.036]、智力功能[(2.14±0.76)分比(1.77±0.72)分,t=3.499,P=0.001]、总的印象[(2.36±0.59)分比(2.13±0.50)分,t=2.891,P=0.004]均高于高功能ASD组儿童.(2)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在高功能ASD组儿童中,语言和精细动作能区DQ能负向预测CARS总分(β=-0.383,-0.268;均P<0.05);在低功能ASD组儿童中,语言和大运动能区DQ能负向预测CARS总分(β=-0.233,-0.149,均P<0.01).结论 发育水平越低的ASD儿童核心症状越重,精细动作和语言能力对发育水平较高的ASD儿童的核心症状有影响,大运动和语言能力对发育水平低的ASD儿童的核心症状有影响,临床实践中可根据ASD儿童的发育水平来制定相应运动干预计划.

    孤独症谱系障碍发育水平核心症状儿童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不同睡眠表型与临床症状和认知功能相关性

    傅燕虹秦岭张文柳陈婵...
    901-9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不同睡眠表型与核心症状和认知信息加工过程的关系.方法 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选取244例6~12岁的ADHD儿童.对所有被试采用斯诺佩评定量表第四版(Swanson,Nolan,and Pelham rating scale Ⅳ,SNAP-Ⅳ)评估ADHD核心症状(注意缺陷和多动冲动)、儿童睡眠紊乱量表评估6种睡眠表型[入睡和睡眠维持困难(disorders in initiating and maintaining sleep,DIMS)、睡眠呼吸障碍(sleep breathing disorders,SDB)、睡眠觉醒转换障碍(sleep-wake transition disorders,SWTD)、觉醒障碍(disor-ders of arousal,DA)、过度嗜睡障碍(disorders of excessive somnolence,DOES)和睡眠多汗症(nocturnal hyperhidrosis,SHY)]、Das-Naglieri认知功能评估系统评估4个认知信息加工过程(计划、同时性加工、注意、继时性加工).采用SPSSAU 23.0和Zstats软件,分别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Spearman相关分析和中介效应分析.结果 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除SHY外,注意缺陷与其他5种睡眠表型均呈显著正相关(r=0.190~0.349,均P<0.01),DIMS[2.14(1.71,2.57)分]、SWTD[1.67(1.33,2.00)分]和SHY[2.00(1.50,3.00)分]与多动冲动[1.44(1.00,2.00)分]呈显著正相关(r=0.193,0.242,0.133,均P<0.05),注意缺陷[1.78(1.44,2.33)分]与继时性加工[105.00(96.00,112.00)分]呈显著负相关(r=-0.127,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控制了性别、年龄、言语智商和操作智商后,DIMS(β=0.152,P<0.05)和SWTD(β=0.178,P<0.05)对多动冲动症状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DOES(β=0.259,P<0.01)对注意缺陷症状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注意缺陷(β=-0.183,P<0.05)对继时性加工具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中介效应分析表明注意缺陷在DOES和继时性加工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效应值=-0.179,Bootstrap 95%CI=-0.196~-0.110).结论 不同睡眠表型与ADHD核心症状和认知信息加工过程的不同维度相关,DOES通过注意缺陷症状间接影响继时性加工能力.

    睡眠注意缺陷多动障碍Das-Naglieri认知功能评估系统认知功能儿童

    家庭功能与小学儿童自伤行为:师生关系的中介作用和友谊质量的调节作用

    杨琴张港怀陈淑怡刘双金...
    907-9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小学儿童家庭功能与自伤行为的关系,及师生关系和友谊质量对两者关系的影响.方法 2023年3-4月采用家庭关怀度指数量表、友谊质量问卷简表、故意自伤行为问卷简版和《我的班级》问卷师生关系分量表,对1 033名湖南地区四至六年级小学儿童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 26.0进行正态性检验、描述性统计、x2检验及Pearson相关分析,采用AMOS 24.0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并通过PROCESS 3.5宏程序进行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检验.结果 (1)儿童自伤行为检出率为37.5%(359/958),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1,P>0.05),但年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25,P<0.05,Cramer's V=0.09).(2)自伤行为与家庭功能、师生关系、友谊质量均呈负相关(r=-0.29,-0.25,-0.18,均P<0.01);家庭功能、师生关系、友谊质量之间两两呈正相关(r=0.33~0.40,均P<0.01).(3)师生关系在家庭功能与自伤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占总效应的20.0%(-0.06/-0.30).(4)友谊质量调节了师生关系对家庭功能与自伤行为关系的中介效应的前半段路径(β=0.08,P<0.01),当儿童友谊质量水平较高时,家庭功能对小学儿童师生关系的预测作用显著增强(βsimple=0.30,P<0.001,95%CI=0.21~0.38).结论 良好的家庭功能有助于儿童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从而降低自伤行为的风险.对于友谊质量较高的儿童,这一影响路径效应更为显著.

    小学儿童家庭功能师生关系友谊质量自伤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