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杨志寅

月刊

1674-6554

xwyxbjb@163169.net

0537-3616263

272067

山东省济宁市北湖新区荷花路16号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Behavioral Medicine and Brain 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济宁医学院主办。本刊是国家级学术期刊,为《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卫生部优秀期刊、中华医学会优秀期刊、中国期刊协会编校质量优秀期刊和山东省优秀期刊。本刊是亚洲行为医学领域惟一学术期刊,也是中国首份以脑科学命名的学术期刊。适合各级医院医护人员及各类院校师生阅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

    735页

    运动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影响的Meta分析

    孙立泽陈适黄箔钏汤蕊...
    736-7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系统评估妊娠期运动干预及Borg主观疲劳程度对预防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的有效性,为妊娠期运动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ails、EMBASE、Scopus、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收集单纯运动对妊娠期妇女血糖控制和妊娠结局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主要结局指标为GDM发病率,次要结局指标包括2 h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 hour 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2 h OGTT)、妊娠期增重、终止妊娠孕周及新生儿体质量.利用R4.0.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通过Cochrane偏倚风险工具进行文献质量评价.结果 共纳入14篇文献,4 509名受试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运动干预组GDM发病率(RR=0.74,95%CI=0.59~0.93,P<0.01),2 h OGTT(MD=-0.27,95%CI=-0.48~-0.07,P<0.01),妊娠期增重(MD=-1.04,95%CI=-1.91~-0.18,P=0.02)均低于未运动组;而新生儿体质量(MD=-27.43,95%CI=-58.77~3.92,P=0.09)、终止妊娠孕周(MD=-0.18,95%CI=-0.93~0.57,P=0.64)与未运 动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结果显示,运动强度Borg主观疲劳程度量表评分高于12分(RR=0.64,95%CI=0.46~0.89,P<0.01),运动以团体方式进行(RR=0.66,95%CI=0.46~0.94,P=0.02),由健身专家组织开展(RR=0.73,95%CI=0.56~0.95,P=0.02)均有利于降低GDM发病率.此外,Meta回归结果显示,每周运动总时间大于2 h(相关系数=-1.06,95%CI=-1.86~-0.27,P<0.01)是研究异质性的主要来源.结论 妊娠期间进行运动干预,且Borg主观疲劳程度量表评分大于12分对降低GDM发病率有良好效果.

    运动干预Borg主观疲劳程度量表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增重Meta分析

    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的潜在类别及其特征

    张磊李雪常扩张辉...
    742-7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的潜在类别及其在心理和手机使用行为中的特征.方法 2023年7月,选用自编基本信息调查问卷、病人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PHQ-9)、UCLA 孤独感量表简版(short-form of UCLA loneliness scale,ULS-8)、交往焦虑量表(in-teraction anxiousness scale,IAS)、错失焦虑量表(fear of missing out scale,FOMOs)、反刍思维量表(rumi-native responses scale,RRS)、简版无聊倾向量表(short form version of boredom proneness scale,BPS-SF)、青少年气质量表中的意志控制分问卷、智能手机依赖量表简版(short version of smartphone addic-tion scale,SAS-SV)对北京市206名大学生进行横断面调查.采集手机使用时间和频率数据.运用SPSS 25.0进行统计描述和组间比较,使用Python 3.8软件K-means算法进行聚类分析,通过随机森林算法评估不同类别影响因素的重要性.结果 (1)手机成瘾[41.00(31.00,47.00)分]与抑郁[6.00(2.00,12.00)分]、孤独感[15.00(11.00,20.00)分]、社交焦虑[46.00(32.75,54.00)分]、错失焦虑[21.00(16.00,28.00)分]、反刍思维[26.00(22.00,29.00)分]、无聊倾向[41.50(32.00,49.25)分]、平均每日手机使用时间[(513.30±213.29)min]、平均每次手机使用时间[6.60(3.68,14.09)min]呈正相关(r=0.163~0.626,均 P<0.05),与意志控制[49.00(44.00,59.00)分]呈负相关(r=-0.613,P<0.01).(2)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存在3种潜在类别:非成瘾组(32.04%,66/206)、无聊型手机成瘾组(26.70%,55/206)、多风险型手机成瘾组(41.26%,85/206).(3)不同潜在类别在抑郁、孤独感、社交焦虑、反刍思维、无聊倾向、意志控制、手机成瘾上的得分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38.805,127.342,112.149,88.069,72.146,100.206,115.159,114.926;均 P<0.001),在平均每日手机使用时间和次数、平均每次手机使用时间上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H=7.548,9.332,16.086;均P<0.01).(4)随机森林算法分析结果显示,非成瘾组特征重要性前3位依次为:意志控制、社交焦虑、错失焦虑,特征重要性分别为0.33、0.23、0.15;无聊型手机成瘾组特征重要性前3位依次为:无聊倾向、错失焦虑、孤独感,特征重要性分别为0.35、0.20、0.15;多风险型手机成瘾组特征重要性前3位依次为:错失焦虑、反刍思维、无聊倾向,特征重要性分别为0.29、0.19、0.17.结论 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存在3种潜在类别,各类别在不同心理因素和手机使用行为上差异显著,未来可根据不同大学生群体特点采取针对性心理干预措施.

    大学生手机成瘾聚类分析潜在类别人-情感-认知-执行交互模型

    情绪调节困难在中职生童年创伤与焦虑间的中介作用

    夏雅康邱模宇钟艳邓红冬...
    749-7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中职生童年创伤与焦虑的关系,分析情绪调节困难的中介作用.方法 采用童年创伤问卷(childhood trauma questionnaire,CTQ)、情绪调节困难量表(difficulties in emotion regu-lation scale,DERS)、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GAD-7)对某中职学校学生进行横断面调查.焦虑症状划界分为GAD-7 ≥5分.应用SPSS 23.0和SPSS PROCESS V4.0插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中职生焦虑症状检出率为42.96%(1 725/4 039),女生比男生高27.1%倍(OR=1.271,95%CI=1.095~1.474).(2)焦虑组童年创伤[44(38,51)分]及情绪调节困难[98(89,111)分]评分均高于无焦虑组[39(34,45)分,81(73,9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17.910,-33.859,均 P<0.001).(3)回归分析显示,女生(β=0.240,OR=1.271,95%CI=1.095~1.474)、童年创伤(β=0.028,OR=1.028,95%CI=1.019~1.037)和情绪调节困难(β=0.076,OR=1.080,95%CI=1.073~1.086)可显著预测焦虑症状.(4)路径分析及中介效应检验表明,童年创伤正向预测焦虑(β=0.059,95%CI=0.048~0.071)和情绪调节困难(β=0.802,95%CI=0.749~0.854),情绪调节困难正向预测焦虑(β=0.139,95%CI=0.132~0.145);情绪调节困难在童年创伤与焦虑之间起着显著的中介效应(效应值=0.112,95%CI=0.101~0.121),间接效应占总效应的65.50%(0.112/0.171).结论 中职生焦虑症状发生率高,童年创伤不仅直接影响焦虑症状,还可通过情绪调节困难间接对焦虑症状产生影响.

    童年创伤情绪调节困难焦虑中职生中介作用

    本刊中文摘要的书写要求

    冯学泉
    754页

    父母训练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疗效评价的Meta分析

    王美雯孙欢李思迅刘沛...
    755-7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父母训练(parent training,PT)对患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或有ADHD症状儿童ADHD核心症状、行为问题和父母教养压力方面的有效性.方法 在PsychINFO、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Scopus、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父母训练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及有相关特征儿童疗效的针对中国人群的随机对照试验,应用Cochrane随机试验偏倚工具的第2版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使用Re-view Manager 5.4.1绘制森林图,使用Stata 18.0软件对Meta分析结果进行敏感性分析,以评估结果的稳定性,使用漏斗图和Egger检验评估发表偏倚.结果 共纳入10项研究,试验组总计571名被试,对照组562名被试.试验组与对照组在ADHD核心症状总体水平(MD=-2.43,95%CI:-3.95~-0.91)、注意缺陷维度(MD=-1.10,95%CI:-1.94-0.26)以及多动/冲动维度(SMD=-0.58,95%CI:-0.87~-0.28)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试验组经父母训练后行为问题总体水平(SMD=-0.80,95%CI:-1.05~-0.55)、品行问题(SMD=-1.34,95%CI:-2.31~-0.37)、学习问题(SMD=-0.81,95%CI:-1.40~-0.23)、冲动/多动行为(SMD=-0.53,95%CI:-0.78~-0.29)和多动指数(SMD=-1.27,95%CI:-1.99~-0.55)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的教养压力总体水平(SMD=-0.69,95%CI:-1.12~-0.26)、困难儿童维度(MD=-1.96,95%CI:-3.44~-0.48)、亲子互动失调维度(MD=-3.10,95%CI:-4.43~-1.78)和育儿压力维度(MD=-3.35,95%CI:-4.59~-2.12)与对照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对立违抗症状、焦虑问题和心身问题未观察到差异.结论 在中国人群中,PT对于患有ADHD或有ADHD症状的儿童初步证明有效,增加PT比仅常规治疗更有效地改善了 ADHD的核心症状(注意缺陷和多动/冲动)、行为问题以及父母的教养压力.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症状父母训练中国人群Meta分析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脑网络特点

    崔芷君黄鸿眉梁爱民倪鑫...
    762-768页
    查看更多>>摘要:脑网络异常被认为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的潜在神经生物学机制.目前,借助功能性核磁共振技术、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等无创脑功能神经影像技术,ADHD儿童脑功能特点和脑功能网络机制的研究已取得显著进展.本研究综述了 ADHD儿童脑功能网络多模态研究的最新成果.在脑网络的结构特征上,ADHD儿童在默认网络、突显网络、中央控制网络的核心节点以及皮质下核团上存在脑灰质特征异常(例如额叶、扣带回皮层更薄,杏仁核、尾状核灰质体积更小),也存在白质纤维束连接发育异常.在静息态下的脑功能网络特征上,ADHD儿童表现出各网络间功能整合的非典型发展,并且与不良的ADHD症状表现有关联.在突显网络和默认网络相关区域,与正常发育儿童相比,ADHD儿童脑结构与静息态下脑功能耦合更强.在执行控制任务中,无论功能性核磁共振技术还是近红外技术,均发现ADHD儿童右侧额叶激活不足的情况稳定存在.ADHD儿童在需要执行功能参与的任务中出现默认网络与中央控制网络相关脑区活动异常,并且不同临床行为表现分型的ADHD儿童在脑网络组织模式上表现出稳定可辨识的特征.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脑网络功能连接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磁共振成像

    本刊对来稿中统计学处理的有关要求

    杨静
    76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