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学校卫生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学校卫生
中国学校卫生

执行总编:陶芳标

月刊

1000-9817

xwbjb@cjsh.org.cn

0552-2054276,2074779

233000

安徽省蚌埠市胜利中路51号

中国学校卫生/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School Health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属国家级学术类科技期刊,是一本指导我国学校卫生工作的专业性杂志。主要内容为普及学生卫生保健科学知识,交流与推广国内外有关促进儿童、青少年身心发育、智力开发的科研成果及工作经验,介绍学校卫生医师、校医、保健教师的业务知识与操作技术,刊登有关儿童少年生长发育规律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报告,学校健康教育、营养指导,卫生监督监测、常见疾病防治措施经验与综述等。本刊于1992年、1996年、2000年和2004年连续4次被国家权威机构确定为全国预防医学、卫生学类中文核心期刊,2001年被评为国家期刊方阵“双效期刊”,2002年被评为华东地区优秀期刊,2003年被确定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多次被评为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一等奖,2004年被评为卫生部优秀期刊二等奖,2005年获安徽省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循环训练对肥胖青少年代谢综合征的影响

    陈文锋梁松尚唐敏强
    807-8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循环训练对肥胖青少年代谢综合征的影响,为肥胖青少年人群减轻身体负担、维持身体健康提供参考.方法 于2021年6月1日至9月1日招募佛山市42名10~17岁肥胖青少年,随机将测试者分为训练组(24名)与对照组(18名).训练组执行为期12周(每周4次)的训练计划,包括抗阻训练(俯卧撑、仰卧起坐、弓箭步)、有氧运动(高抬腿、原地跑、开合跳)两项6个动作,每个动作持续25 s,间歇15 s,完成4组;对照组保持日常生活习惯.采用t检验和x2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训练组干预后的体重、体质量指数(BMI)、体脂百分比与脂肪量[(72.3±1.8)kg,(26.4±2.0)kg/m2,(31.9±2.3)%,(17.5±2.8)kg]均低于干预前[(73.8±2.1)kg,(30.3±1.8)kg/m2,(34.4±2.5)%,(20.0±3.3)kg],肌肉质量、体力指数[(32.4±1.1)kg,(67.3±5.3)%]均高于干预前[(31.5±1.5)kg,(63.1±6.9)%](t 值分别为-2.75,-7.10,-3.61,-2.83;2.37,2.36,P值均<0.05).训练组干预后的血糖、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腰围和臀围[(4.6±0.5)mmol/L,(8.2±0.4)mmol/L,(2.8±1.2)mmol/L,(73.5±4.2)cm,(93.2±5.8)cm]均低于干预前[(4.9±0.4)mmol/L,(8.7±0.8)mmol/L,(3.9±1.1)mmol/L,(77.8±3.9)cm,(99.5±5.1)cm],干预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干预前[(3.2±0.3)mmol/L,(2.9±0.8)mmol/L](t 值分别为-2.30,-2.74,-3.31,-3.68,-4.00,2.29,P值均<0.05).组间比较,干预前各指标参数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后训练组除肌肉质量、体力指数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高于对照组外,其他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结论 12周循环训练方法有助于预防肥胖青少年代谢综合征疾病;可适当增加循环训练运动干预方式,降低肥胖青少年代谢综合征的发生.

    体育和训练肥胖症代谢综合征X干预性研究青少年

    最大脂肪氧化强度运动和饮食限制对肥胖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大学生血脂及铁死亡的影响

    刘炎冰李巧娥门杰施文海...
    812-816,8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12周最大脂肪氧化(FATmax)强度运动结合饮食限制及单独FATmax强度运动对肥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学生身体成分、脂代谢及铁死亡的影响,为肥胖NAFLD大学生的康复治疗提供运动处方参考.方法 于2023年8月,通过网上发布通知和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健康体检中心招募在校本科生,从中选取45名肥胖NAFLD大学生,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FATmax强度运动结合饮食限制组(FATmax+DR,22名)和FATmax强度运动组(FATmax组,23名).其中FATmax组进行12周、每周3次的FATmax强度运动(FATmax:0.51 g/min,运动强度:50.14%VO2max,对应的心率:136.78次/min);FATmax+DR组进行12周FATmax强度运动结合饮食限制(每日饮食摄入能量依据静息能耗确定食谱).干预前后分别对两组受试者身体成分、血脂4项及氧化应激、铁死亡相关指标进行测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各组指标差异.结果 干预前,FATmax+DR组和FATmax组身体成分、血脂4项及氧化应激、铁死亡相关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12周后,FATmax+DR组体重、体质量指数(BMI)、体脂肪量、躯干脂肪量、内脏脂肪面积及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丙二醛(MDA)和铁蛋白水平均低于FATmax 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及谷胱甘肽(GSH)水平均高于 FATmax 组(t 值分别为-2.30,-3.23,-3.97,-5.85,-3.44,-3.06,-2.03,-2.09;2.73,2.42,P值均<0.05);两组间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49,1.00,-0.01,0.59,P值均>0.05).结论 12周FATmax强度运动结合饮食限制在改善肥胖NAFLD大学生身体成分及血脂紊乱、抑制铁死亡发生及肝脏氧化应激损伤方面的效果更加显著.

    运动活动膳食脂肪肝脂类代谢干预性研究学生

    风险感知在社交媒体使用和大学生人乳头瘤病毒疫苗接种意愿中的作用

    郭修杨王骋昊张国珍
    817-8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社交媒体使用对大学生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接种意愿的影响,为早期预防HPV病毒相关疾病传播和进行预防性宣教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于2022年3-4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从新疆农业大学、新疆师范大学、新疆医科大学3所大学共抽取834名大学生进行线上与线下调查.通过问卷获取研究对象的人口学特征、社交媒体使用情况、风险感知、接种意愿等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讨HPV疫苗风险感知在大学生社交媒体使用和HPV疫苗接种意愿中的作用.结果 社交媒体使用(接触强度、满足度、信任度)、风险感知(风险感知障碍、风险感知利益)与大学生HPV疫苗接种意愿均存在相关性(r值分别为0.37,0.34,0.35;0.25,0.31,P值均<0.05).中介作用分析结果显示,风险感知利益在社交媒体接触强度、社交媒体满足度、社交媒体信任度与HPV疫苗接种意愿之间均存在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分别为 0.03(95%CI=0.01~0.06),0.04(95%CI=0.02~0.07),0.04(95%CI=0.01~0.06),中介效应占比分别为 18.00%,26.35%,23.00%.风险感知障碍在社交媒体满足度与HPV疫苗接种意愿之间存在中介效应,中介效应为0.02(95%CI=0.00~0.04),中介效应占比为11.36%.结论 风险感知利益是HPV疫苗接种意愿主要的相关因素,在社交媒体使用与HPV疫苗接种意愿之间发挥中介效应.应在社交媒体平台中加强HPV宣传教育,促进大学生掌握更多的HPV相关知识,提高主动预防HPV感染的意识.

    感知风险信息交流媒体人乳头瘤病毒疫苗接种回归分析学生

    北京市中小学生传染病相关知识行为水平

    徐文婕白承续陈东妮吴双胜...
    822-825,8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北京市中小学生传染病相关知识和行为水平,为在学校开展有针对性的传染病健康教育和提高学校传染病防控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于2020年10-11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从北京市各区(6个城区、10个郊区)共抽取25 670名中小学生,采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编制的学生健康状况影响因素调查表开展学生传染病防控相关知识和行为的问卷调查.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北京市中小学生调查前2周内因病缺勤率为8.64%,对传染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为37.64%~93.56%,相关行为形成率为62.22%~98.74%.总体传染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为58.58%,总体相关行为的形成率为78.19%,均为男生(54.14%,73.67%)低于女生(63.25%,82.94%)、城区学生(62.88%,79.12%)高于郊区学生(55.30%,77.48%)、职业高中(职高)生(43.51%,68.13%)低于非职高生(小学:56.05%,85.19%;初中:61.66%,78.63%;高中:66.72%,72.77%)、住宿生(55.21%,71.59%)低于非住宿生(59.32%,79.64%)、与父母同住的学生(59.22%,79.30%)高于不与父母同住的学生(54.60%,71.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219.08,148.95,514.34,26.44,27.12;323.26,9.91,536.11,144.32,114.15,P值均<0.01).结论 中小学生传染病相关知识行为水平还有待提高.应针对学校传染病防控知识和行为的薄弱环节加强健康教育,减少传染病在学校的传播和流行.

    传染病知识行为健康教育学生

    茶饮团体心理辅导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效果

    邓旭阳林启修朱斯妤刘晓刚...
    826-8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茶饮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抑郁、社交回避及苦恼、应对方式、自尊的干预效果,为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21年3-6月,采用方便抽样方法从南京市某高校通过海报方式招募46名大学生进行干预研究,干预组、对照组各23名学生,辅导时间为每周2.5 h,共6周.干预组运用茶类知识讲解、观察学习、具身体验、情绪表达、人际互助与情感支持、文化礼俗与生活融入等整合式"茶饮冲泡体验"的团体辅导方式进行两期辅导;对照组在干预结束后进行一次茶饮团体心理辅导.采用Wilcoxon差异性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分别进行组内和组间的比较,采用x2检验进行抑郁检出率的比较.结果 干预前干预组和对照组在积极应对、消极应对、自尊、社交回避及苦恼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1.20,-0.33,-0.35,1.31,P值均>0.05).干预后干预组和对照组在积极应对方式、自尊和社交回避及苦恼 3 个方面(27.70±5.60,22.05±4.30;30.52±3.63,28.27±4.06;7.43±7.38,13.64±6.7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3.31,-2.10,3.22,P值均<0.05).干预组干预前后社交回避及苦恼得分(11.96±7.47,7.43±7.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8),抑郁检出率(60.9%,30.4%)下降(x2=4.29)(P值均<0.05);对照组干预前后积极应对、消极应对、自尊、社交回避及苦恼得分、抑郁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x2值分别为-0.28,-0.42,-1.24,-1.25;1.39,P值均>0.05).1年后的追踪结果显示,干预组和对照组在社交回避及苦恼得分(6.57±6.21,14.16±9.22)、抑郁检出率(21.7%,5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x2值分别为2.70,4.57,P值均<0.05).结论 茶饮团体心理辅导能改善大学生人际交往与情绪状态,自尊水平和应对方式.可通过茶饮团体心理辅导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团体处理精神卫生干预性研究学生

    6~8岁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精细动作发展的追踪观察

    范碧瑶朱笑彤任园春宋以玲...
    831-8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学龄儿童2年间精细动作的发展特点,为促进ADHD儿童动作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19年4-6月,从北京市某普通公立小学,由2名儿童青少年精神卫生专业副主任医师及以上职称专业人员诊断,筛查出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V)诊断标准的31名6-8岁ADHD儿童(ADHD组),并从同年级招募年龄、性别、总智商相匹配的31名正常发育儿童(正常对照组).采用儿童动作协调能力标准评估工具(MABC-2)中手部精细操作子测验测查精细动作特点并于2021年4-6月进行随访.采用t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两组儿童精细动作发展变化.结果 基线与2年后追踪ADHD组儿童手部精细动作总得分(7.4±3.0,8.0±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5,P>0.05),正常对照组儿童手部精细动作总得分(9.5±2.1,10.5±2.4)有小效应量的提升(t=-2.12,效应量=0.38,P<0.05).2年后追踪,ADHD组与正常对照组儿童惯用手投硬币/插钉得分均提升(7.0±3.3,9.5±3.2;8.4±2.8,11.6±1.6)(t 值分别为-3.74,-6.33,P值均<0.01;效应量分别为 0.67,1.14),ADHD 组的提升幅度更小;ADHD组与正常对照组穿珠/线得分均下降(7.9±2.4,5.8±3.1;9.2±1.1,8.2±1.9)(t值分别为3.89,2.78,P值均<0.01;效应量分别为0.70,0.50),ADHD组的下降幅度更大.结论 6~8岁ADHD儿童精细动作发展速度缓慢,持续落后于正常发育儿童.应密切监测ADHD儿童精细动作发展,必要时实施针对性干预.

    注意力缺陷障碍伴多动行为精神卫生病例对照研究儿童

    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执行功能与社会适应能力的关系

    尹菲菲肖欣雨张涵左彭湘...
    835-8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执行功能特点及其与社会适应能力的关系,为促进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的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23年6-9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从新疆某地区2所小学三至六年级学生中筛选出发展性阅读障碍组、生理年龄匹配组及阅读水平匹配组各85名,采用Stroop程序、2-back程序以及数字转换程序分别评定各维度的执行功能,采用少年儿童社会适应量表评估社会适应能力.使用方差分析比较3组儿童执行功能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执行功能和社会适应能力之间的关系.结果 发展性阅读障碍组儿童的Stroop色词任务(0.72±0.21)、2-back任务(0.32±0.13)、数字转换任务(0.54±0.16)的正确率和社会适应总分(165.39±31.36)均低于生理年龄匹配组(0.80±0.19,0.38±0.11,0.61±0.15,181.71±31.85)和阅读水平匹配组(0.79±0.17,0.35±0.07,0.58±0.15,175.71±27.48)(F值分别为4.54,5.05,4.97,6.31,P值均<0.01).发展性阅读障碍组儿童执行功能的抑制(Stroop色词任务正确率)和转换子成分(数字转换任务正确率)与其社会适应能力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4,0.43),执行功能的刷新子成分(2-back任务正确率)与社会适应能力呈负相关(r=-0.27)(P值均<0.05).结论 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存在执行功能缺陷和社会适应不良,且执行功能与社会适应相关.应采取相应措施提升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的执行功能,改善社会适应能力.

    阅读障碍执行功能社会适应精神卫生儿童

    中学生健康相关生活质量与父母陪伴的关系

    赵田杰朱璠朱桂因祁甜甜...
    840-8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中学生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及其与父母陪伴等因素的关系,为开展学校和家庭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于2023年9-11月,在中国4个经济区划(辽宁省、北京市、四川省、山西省)通过方便抽样方法抽取4 594名中学生,使用结构化问卷调查学生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水平,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其与父母陪伴等因素的关系.结果 中学生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平均得分为(140.99±21.38)分.不同地区、性别、学段、年级、是否住校、父母陪伴情况的中学生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t值分别为20.73,8.62,16.71,105.70,-9.51,52.29,P值均<0.01).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东部地区、男生、自我成绩评价较高、主观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较高、有父母陪伴的学生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水平更高(β值分别为3.19,4.96,2.19,6.11,3.19),年龄越大的学生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水平更低(β=-2.34)(P值均<0.01).结论 中学生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水平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且与学生的父母陪伴情况有关.应加强学校健康教育的普及度,并重点关注日常不与父母一起生活的学生,为其提供更多的心理支持.

    生活质量法定监护人精神卫生回归分析学生

    中国三省市大学生"躺平"行为现状及其与抑郁症状的关联

    马声王欢王晓芳卢金逵...
    844-848,8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中国高校大学生"躺平"行为现状,并分析其与抑郁症状的关联,为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3年7-10月,在江西省、辽宁省和北京市通过方便抽样方法分别选择3所高校,在校内发放问卷星链接,采用自编问卷获得大学生基本信息与"躺平"行为表现,采用患者健康问卷(PHQ-9)筛查抑郁症状大学生,共获得有效问卷4 225份.采用x2检验比较不同人口学特征大学生"躺平"行为的报告率,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躺平"行为表现与抑郁症状之间的关联,并采用Z检验评估关联程度的差异.结果 大学生学业"躺平"、生活"躺平"和社交"躺平"的报告率分别为32.7%,17.8%和17.5%,其中6.7%的大学生同时具有3种"躺平"行为.在同时具有3种"躺平"行为的大学生中,无、轻度、中度及以上抑郁症状的构成比分别为9.9%,30.5%和59.6%.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3种"躺平"行为的学生易发生轻度、中度及以上抑郁症状[OR值(95%CI)分别为2.49(1.60~3.87),7.69(5.01~11.79),P值均<0.01].结论 大学生学业"躺平"行为最为普遍,学业、生活和社交"躺平"行为与抑郁症状均呈正相关.应重视大学生"躺平"行为与抑郁等心理健康状况,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躺平抑郁精神卫生回归分析学生

    内蒙古高中生焦虑症状相关因素分析

    杨田高建琼魏娜娜张秀红...
    849-8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内蒙古地区高中生不健康生活方式与焦虑症状的关联性,为预防高中生焦虑症状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23年9-11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内蒙古地区12个盟市(103个旗县)抽取35 362名高中生,采用学生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调查表进行调查.采用x2检验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焦虑症状的相关因素.结果 焦虑症状的学生共2 747名,检出率为7.77%.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生、父亲学历为本科及以上、从不吃早餐、超重肥胖、每日睡眠时间<8 h、过去30 d被父母打骂、抑郁症状与高中生焦虑症状均呈正相关(OR值分别为1.31,1.23,1.53,1.14,1.22,1.51,28.92);不吸烟、不饮酒、无网络成瘾、无医生许可不使用镇静剂与高中生焦虑症状均呈负相关(OR值分别为0.84,0.73,0.57,0.40)(P值均<0.05).结论 高中学生焦虑症状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相关.应采取相应措施改善高中生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降低高中生焦虑症状的发生.

    焦虑精神卫生回归分析学生少数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