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田子朴

双月刊

1007-4848

zgxxzz@vip.163.com

028-85422502,85422503

610041

成都市国学巷37号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Thoracic and Cardiovascular Surger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系由教育部主管、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主办的全国性胸部及心脏血管外科高级专业性学术期刊。本刊主要报道该领域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成果、临床诊治经验、手术改进技术,以及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的专家评论。 本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Abstract Journals》、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中国医学文摘·外科学》等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诊断及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陈瑞邢泉生张浩李守军...
    1385-1391页
    查看更多>>摘要: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otal anomalous pulmonary venous connection,TAPVC)是少见的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其解剖特点为左右肺静脉均不汇入左心房,而是直接或间接通过异常血管汇入体静脉循环或者右心房.目前此疾病诊断标准基本统一,但对外科治疗的手术时机、手术方法以及术后再干预方案尚存争议.本文根据文献提供的循证资料并结合国内专家意见,制定中国专家共识,以进一步规范TAPVC的外科治疗.

    先天性心脏病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专家共识

    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AI4S)在药物研发与临床实践中的应用进展

    张春莉牛钢
    1392-1399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AI for science,AI4S)技术在医疗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和影响力,在计算医学思想指导下重新定义医学科学的研究范式.我们展望了 AI4S在医疗健康领域引导范式改变的主要技术趋势:知识驱动型AI4S通过大规模文献挖掘和数据整合成为理解疾病机制和开发新药的重要工具;数据驱动型AI4S则通过理解临床和人类相关组学数据,揭示个体差异和疾病机制,进而建立患者数字化孪生(digital twins)模型,支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思想指导下的药物研发和个性化医疗.AI4S基于真实患者的数字孪生模型,开发模拟药物真实机制的"电子药物"(即药物的数字孪生).这种模型采用灵活策略,通过云端展开大规模虚拟临床试验评估药物疗效和安全性,随后理性开展真实临床试验.这一方法大幅降低药物临床研发成本并显著提高成功率.尽管AI4S技术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数据规模、质量控制、模型可解释性、从科学到工程的转化过程以及监管方面的要求,但我们期待AI4S技术的应用改变药物研发和临床实践的范式,为医疗领域带来革命性的变革.这一变革不仅为医学科学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更重要的是,为人类提供了必要但个性化的健康保障.

    人工智能辅助科学数字孪生电子药物虚拟临床试验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24年第10期封面赏析

    董敏刘雪梅
    1399页

    群体药代动力学技术在虚拟临床试验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张玉明刘懿贤郑莉
    1400-14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群体药代动力学是基于计算机模拟和数据分析技术,用于研究不同目标人群的体内药物代谢动力学行为的研究方法.其可以改善传统药物临床试验周期长、成本高、难度大等现实问题,综合分析不同生理、病理状态下人群的体内药物代谢过程差异,成为优化药物研发和临床应用的有效技术手段.本文将对群体药代动力学的内涵、在临床试验中的应用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初步综述,旨在为新技术、新方法在临床试验中的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群体药代动力学虚拟临床试验建模与模拟

    术前三维重建应用于跨段肺结节切除的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

    祁菲冯宏响朱伟杰石玉慧...
    1407-14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术前三维重建对于肺癌患者跨段肺结节手术切除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日友好医院胸外科2023年1-11月术前应用三维重建技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用三维重建技术做手术规划,根据结节位置、大小、距胸膜距离指导胸腔镜下手术切除方式,行楔形、肺段或肺叶切除术.结果 共纳入115例患者,其中男45例、女70例,年龄25~84(58.29±11.36)岁,均顺利完成手术.结节直径切缘跨段55例(47.8%),其中结节跨段25例(21.7%).CT上外1/3结节中有21例行楔形切除,且楔形切除相比较其他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更短、花费更少(P<0.001)、术中出血量更少(P=0.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T上中内1/3结节跨段或切缘跨段者行单纯肺段切除6例,肺段联合亚段切除8例,联合肺段切除7例,肺叶切除5例,楔形切除3例.结论 跨段肺结节比例较高.对于CT上外1/3结节来说,与肺段切除联合毗邻肺组织切除相比,楔形切除同样可以保证足够的外科切缘,CT上中内1/3结节则大多需要通过肺段切除联合毗邻肺组织切除的手术方式来保证手术切缘.

    三维重建胸腔镜手术肺癌肺段切除

    3D指导锥式肺段切除术治疗肺实质深部早期肺癌的肿瘤学疗效研究

    徐文正李志华潘相龙何志成...
    1413-14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3D指导锥式肺段切除术治疗直径≤2 cm深部早期肺癌的肿瘤学疗效是否不亚于肺叶切除术.方法 回顾性筛选2012-2018年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肺叶切除术或肺段切除术肿瘤直径≤2 cm深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肺段切除应用3D指导锥式肺段切除术,以肺段和亚段为切除单位.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患者预后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对肺段组、肺叶组患者进行1∶1匹配,比较两组患者的远期生存预后.结果 共纳入349例患者,其中肺段组222例,肺叶组127例.肺叶组患者年龄、结节总大小、实性成分大小、纯实性结节占比显著高于肺段组.中位随访时间49个月,所有患者手术切缘均为阴性,肺段组局部复发率为0.45%,肺段组患者的无病生存(disease-free survival,DFS)率和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显著高于肺叶组(5年DFS:98.64%vs.89.77%,P<0.001;5年OS率:99.55%vs.92.10%,P<0.001).而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在调整影响因素后肺段组与肺叶组患者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FS率:HR=0.52,95%CI(0.11,2.59),P=0.427;OS率:HR=0.08,95%CI(0.00,3.24),P=0.179].倾向性评分匹配后,肺段组和肺叶组各77例患者,平均结节大小分别为1.44 cm和1.49 cm,实性成分占比(CTR)平均值分别为0.46和0.52,两组DFS率(P=0.640)和OS率(P=0.3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3D指导锥式肺段切除术可有效治疗直径≤2 cm的肺实质深部早期低度恶性NSCLC,其肿瘤学疗效不亚于肺叶切除术.

    锥式肺段切除术肺叶切除术深部肺癌肿瘤学疗效

    经验性与人工智能指导下精准肺段切除术效果比较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陈剑詹必成汤勇刘永志...
    1422-14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通过薄层CT二维图像进行胸腔镜下经验性肺段切除手术和通过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软件进行规划的精准肺段切除手术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开展肺段切除术提供一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2022年在安庆市立医院心胸外科完成的胸腔镜下肺段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2019年1月-2021年9月经验性肺段切除手术患者纳入A组,2021年10月-2022年12月精准肺段切除手术患者纳入B组.比较两组术前Hookwire定位针用量、满足肿瘤学标准患者比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中转开胸率.结果 共纳入患者322例.A组共158例,其中男56例、女102例,平均年龄(56.86±8.82)岁.B组共164例,其中男55例、女109例,平均年龄(56.69±9.05)岁.所有患者均顺利在胸腔镜下完成肺段切除手术,切缘不能满足肿瘤学标准患者进一步行扩大范围切除甚至肺叶切除手术,无围术期死亡.A组肺段切除使用定位针数量多于B组[47(29.7%)vs.9(5.5%),P<0.001],两组同期楔形切除使用定位针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2).A组中3例无法在切除靶段中找到病灶,10例切缘不足;B组中1例无法找到病灶,3例切缘不足;两组肺段切除后无法满足肿瘤学标准患者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8.2%)vs.4(2.4%),P=0.020].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中转开胸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借助AI软件进行手术规划,能有效指导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在保证结节切缘符合肿瘤学要求的同时能显著减少肺结节定位针的数量.

    人工智能肺段切除术肺结节术前定位

    优先阻断靶段肺静脉吲哚菁绿荧光识别段间平面在胸腔镜肺段切除术中的应用

    孙云刚张强庄宇王朝...
    1428-14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创新性尝试在胸腔镜肺段切除中阻断靶段肺静脉后应用吲哚菁绿荧光识别段间平面,并评估其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2月-2023年6月在南京市胸科医院胸外科同一医疗组采用靶段静脉阻断后应用吲哚菁绿荧光显示段间平面行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三维重建辨识肺结节所在靶段及靶段动静脉、支气管的解剖结构;术中结扎靶段静脉后即通过膨胀-萎陷法确定段间平面,等待期间可进行靶段动脉和支气管的分离但不切断,出现膨胀-萎陷界线电凝烧灼标记后经外周静脉注射吲哚菁绿荧光法对段间平面再次识别,最终评估两个段间平面的一致性.结果 纳入32例患者,其中男14例、女18例,年龄25~76(58.69±11.84)岁.所有患者靶段静脉阻断后均成功观察到膨胀-萎陷段间平面与吲哚菁绿荧光确定的段间平面基本一致,两个段间平面高度吻合.3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单孔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无吲哚菁绿相关并发症,无围术期死亡病例,平均肺段手术时间(98.59±20.72)min,平均术中出血量(45.31±35.65)mL,平均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3.50±1.16)d,平均术后住院时间(4.66±1.29)d,平均肿瘤切缘宽度(26.96±5.86)mm.结论 阻断靶段肺静脉后吲哚菁绿荧光可安全、准确识别段间平面,是简化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技术的有益探索和重要补充.

    肺段切除术肺静脉荧光吲哚菁绿肺循环

    直线切割缝合器牵引装置在肺段切除术中离断段支气管的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

    张斌郑佳男陈亮朱全...
    1434-14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直线切割缝合器牵引装置应用于肺段切除术中处理段支气管的可能获益.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1月-2023年8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同一手术团队收治的肺段切除术患者的临床数据和手术全程视频.将病例资料完整的患者分为段支气管离断处理使用直线切割缝合器牵引装置组(A组)、段支气管牵引组(B组)、段支气管离断处理直接使用直线切割缝合器组(C组)、段支气管离断处理使用丝线结扎组(D组).比较各组的基线资料和录像回放的手术细节.手术细节包括一次成功游离并切断段支气管的比例、成功游离并切断段支气管所用时间、游离段支气管过程中出血发生率、术中转开胸率、手术结果(总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胸腔引流量、肺漏气率等).结果 共纳入患者325例,其中A组203例、B组62例、C组29例、D组31例.4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组患者总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段支气管残端长度、术后肺漏气率、段支气管处理时出血率、手术中转开胸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直线切割缝合器牵引装置在肺段切除术中处理段支气管可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中出血风险、减少手术并发症.录像回放手术细节有助于评价和提高肺段切除手术质量.

    肺段切除手术手术技巧直线切割缝合器扁管型引导装置手术质量评价手术录像回放

    单孔胸腔镜肺部手术应用布比卡因脂质体行肋间神经阻滞镇痛效果的前瞻性研究

    卢建国赵香梅甘绍印陈小放...
    1442-14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脂质体布比卡因(LB)与盐酸布比卡因在单孔胸腔镜肺部手术中行肋间神经阻滞后的镇痛效果、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 选择2023年9月-2024年3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择期行单孔胸腔镜肺手术患者22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盐酸布比卡因组(B组,n=118)和LB组(n=110).于术中在腔镜下行肋间神经阻滞,术后清醒拔管后送麻醉后恢复室(PACU),评估记录术后首次使用镇痛药物时间,术后72 h阿片类药物累计使用量,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 LB组患者4 h、8 h、12 h、24 h、48 h、72 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明显低于B组患者(P<0.05).B组术后48 h内活动总次数明显少于LB组(P<0.05),术后住院时间LB组短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B在单孔肺部手术中进行肋间神经阻滞能够降低患者术后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单孔肺部手术脂质体布比卡因盐酸布比卡因肋间神经阻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