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田子朴

双月刊

1007-4848

zgxxzz@vip.163.com

028-85422502,85422503

610041

成都市国学巷37号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Thoracic and Cardiovascular Surger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系由教育部主管、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主办的全国性胸部及心脏血管外科高级专业性学术期刊。本刊主要报道该领域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成果、临床诊治经验、手术改进技术,以及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的专家评论。 本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Abstract Journals》、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中国医学文摘·外科学》等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国产自膨式介入肺动脉瓣支架经胸植入术治疗肺动脉瓣反流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周子秦黄陶然乃吉木丁·阿布都热西提张勇...
    1305-13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自膨式介入肺动脉瓣支架(SalusTM)经胸植入术治疗右心室流出道功能不全合并重度肺动脉瓣反流患者术后1年结果.方法 按严格的入组、随访标准,前瞻性纳入2021年9月2日-2023年7月18日广东省人民医院行经胸肺动脉瓣支架植入术患者,并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共纳入38例肺动脉瓣重度反流患者,其中男23例(60.5%)、女15例(39.5%),平均年龄(24.08±8.12)岁,平均体重(57.66±13.54)kg.患者术前平均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righ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 index,RVEDVI)和右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righ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volume index,RVESVI)分别为(151.83±42.84)mL/m2 和(83.34±33.05)mL/m2.所有患者均成功行经胸自膨式肺动脉瓣支架植入术,其中3例(7.9%)患者术中出现瓣膜支架移位.围术期并发症包括术后下壁心肌梗死1例(2.6%),术后伤口愈合不良1例(2.6%).中位随访时间12.00(6.00,17.50)个月.随访期间,无死亡或再干预患者,无复发肺动脉瓣重度反流患者,3例(7.9%)患者出现胸闷、胸痛,1例(2.6%)出现频发性室性早搏.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6个月、术后1年右心房上下径、右心室上下径、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均显著减小,肺动脉瓣反流程度改善(P<0.01).与术前相比,术后1年RVEDVI和RVESVI分别降至(109.51±17.13)mL/m2和(55.88±15.66)mL/m2(P<0.01).结论 自膨式肺动脉瓣支架经胸植入术治疗重度肺动脉瓣反流安全、有效,患者术后1年显示出良好的临床和血流动力学结果.

    自膨式肺动脉瓣支架肺动脉瓣反流右心室流出道右心功能

    升主动脉包裹联合Ⅰ型杂交全主动脉弓修复术治疗主动脉弓部病变的临床疗效分析

    马金辉张岚林阳晟董松波...
    1313-13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升主动脉包裹联合Ⅰ型杂交全主动脉弓修复术治疗主动脉弓部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2022年3月北京安贞医院采用升主动脉包裹联合Ⅰ型杂交全主动脉弓修复术治疗累及弓部主动脉病变的临床资料.对技术成功率、围术期并发症及随访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共纳入44例患者,其中男35例、女9例,中位年龄63.0(57.5,64.6)岁,平均EuroSCORE Ⅱ得分8.4%±0.7%.手术技术成功率100.0%.所有患者无逆撕A型主动脉夹层和内漏发生.1例术后第5 d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院内死亡率2.3%,其余43例患者均存活出院.所有出院患者均完成随访,随访率100.0%,中位随访时间14.5(6~42)个月.1例脊髓损伤患者于术后2年死亡,1例术后3个月因支架远端附近新发夹层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结论 升主动脉包裹联合Ⅰ型杂交全主动脉弓修复术治疗累及弓部的主动脉病变无需体外循环,包裹技术加固了近端支架锚定区,避免了逆撕A型夹层、内漏、移位等风险.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死亡率低、再干预手术率低,对于高龄、高危且有复杂合并症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杂交手术升主动脉包裹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主动脉弓部病变

    纤维蛋白原与白蛋白比值对成人体外膜肺氧合出血并发症的预测价值

    李凡赖巍姚华康焰...
    1319-13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纤维蛋白原与白蛋白比值(fibrinogen-albumin-ratio,FAR)在成人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出血并发症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2020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成人ECMO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使用ECMO后是否出血,将患者分为出血组和未出血组.采用逻辑回归分析FAR与出血的关系、死亡的危险因素,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和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析FAR的预测能力.根据预测出血并发症的FAR最佳截断值将患者分为高危组和低危组,比较两组患者出血的发生情况.结果 共纳入125例患者,其中男85例、女40例,年龄 46.00(31.50,55.50)岁.58 例患者接受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eno-arterial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VA-ECMO)治疗,67 例患者接受静脉-静脉体外膜肺氧合(veno-venous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VV-ECMO)治疗.发生出血49例.与未出血组相比,出血组乳酸水平较高(P=0.026),上机前和上机24 h血小板计数较低(P=0.031、0.020),上机24 h纤维蛋白原水平较低(P=0.049),心肌炎患者比例更高(P=0.017).ECMO支持模式亚组分析结果显示,VA-ECMO亚组较高的D-二聚体、全血乳酸和较低的上机前FAR、上机24 h FAR与出血相关(P=0.017、0.011、0.033、0.005).上机24 h FAR与VA-ECMO患者出血独立相关(P=0.048),AUC为0.714,预测出血的最佳截断值为55.73;根据最佳截断值,高危组患者25例(≤55.73),低危组患者33例(>55.73).与低危组相比,高危组出血发生率更高(未经调整P=0.002;多变量调整P=0.013).VV-ECMO 亚组FAR与出血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 较低的上机24 h FAR是VA-ECMO患者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诊断临界值为55.73.

    体外膜肺氧合出血纤维蛋白原白蛋白

    血糖和血钙预测主动脉根部扩张性疾病的倾向性评分匹配研究

    李子垚宋政坤伊地力斯·阿吾提霍强...
    1327-13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血糖和血钙对主动脉根部扩张性疾病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21年10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外科行手术治疗主动脉根部扩大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伴有急性主动脉夹层(Stanford A型)将患者分为两组,并应用倾向性评分法对其进行匹配.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者入院24 h内的血糖和血钙对主动脉根部扩张的影响,并绘制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结果 成功匹配 184 对患者,其中男 297 例[平均年龄(48.76±9.62)岁]、女71例[平均年龄(49.97±10.97)岁].民族、高血压史、主动脉根部直径、血钙以及血糖在两组患者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40岁(OR=4.106,P=0.010)、汉族(OR=2.863,P<0.001)、主动脉根部直径<45 mm(OR=5.063,P<0.001)、高血压(OR=2.736,P=0.001)、高血糖(OR=4.426,P<0.001)以及低血钙(OR=5.375,P<0.001)是主动脉根部扩张性疾病伴夹层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提示,血糖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742、血钙AUC为0.737,均对主动脉根部扩张伴夹层有一定的预测价值.结论 高血糖和低血钙是主动脉根部扩张性疾病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某种程度上可用作筛选主动脉根部扩张性疾病高危患者的指标.

    主动脉根部扩张主动脉夹层血糖血钙

    单纯超声引导下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治疗妊娠期中重度二尖瓣狭窄的临床疗效

    魏培坚李文超李航房芳...
    1333-13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单纯超声引导下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治疗妊娠期中重度二尖瓣狭窄患者的效果.方法 纳入2018年8月-2022年6月于阜外医院明确诊断为中重度二尖瓣狭窄并接受单纯超声引导下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治疗的妊娠期患者,对其基线资料、手术情况、超声心动图结果和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纳入3例妊娠期患者,年龄30~35岁,孕周19~26周,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均为Ⅲ级.3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平均二尖瓣瓣口面积由术前0.9 cm2增加至术后2.1 cm2,平均跨瓣压差由术前15.0 mm Hg降至术后6.7 mm Hg,无围术期不良事件.术后随访3~48个月,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分娩并恢复正常生活,母胎安全.结论 单纯超声引导下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治疗妊娠期中重度二尖瓣狭窄患者安全有效,母胎结局满意.

    妊娠二尖瓣狭窄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超声引导介入手术

    3D打印室间隔缺损模型在心脏外科年轻医生培养中的作用

    凌云飞钟诗童范强李田歌...
    1338-13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3D打印心脏模型在心脏外科年轻医生培养中的应用效果,评估其在手术模拟和技能提升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四川大学华西医院8名年轻心脏外科医生作为培训对象.培训前,每名学员完成2例猪心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手术,采用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培训评分工具(The Hands-On Surgical Training-Congenital Heart Surgery,HOST-CHS)对其手术操作进行评分.随后在3D打印膜周型VSD心脏模型上模拟培训6周,每周1次.培训后,所有学员再次完成2例猪心VSD修补手术.通过调查问卷、HOST-CHS评分和操作时间评估医生技能的提升情况.结果 培训前,8名学员HOST-CHS平均得分为(52.2±6.3)分,VSD修补平均操作时间为(54.7±7.1)min.在使用3D打印模型进行模拟训练的6周内,8名学员完成VSD修补的操作时间有所缩短(P<0.001),HOST-CHS总得分逐渐增加(P<0.001).其中,学员在手术认知和保护意识两大类的得分提升最显著.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学员普遍对3D模型模拟训练效果非常满意.结论 3D打印VSD模型在心脏外科年轻医生的培养中展示出显著的应用优势.通过提供高度真实的解剖结构,3D模型能够有效提升医生的手术技能.建议进一步推广3D打印技术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为培养高素质的心脏外科医生提供有力支持.

    3D打印心脏模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教学

    深度学习在非小细胞肺癌预后模型中的应用进展

    钟睿康李靖华林熙明方雪妮...
    1345-1350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小细胞肺癌为全球癌症发病率与死亡率最高的癌症之一,精准的预后模型可指导临床治疗方案.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升级,深度学习作为人工智能的突破性技术在非小细胞肺癌预后模型应用中显示出良好性能与巨大潜力.深度学习在非小细胞肺癌生存及复发预测、疗效预测、远处转移预测、并发症预测中的应用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并呈现出多组学、多模态联合的趋势,但仍有不足之处,未来仍应深入探索,加强模型验证,解决临床实际问题.

    深度学习非小细胞肺癌预后模型精准医疗综述

    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段间界识别技术及生理机制研究进展

    刘宝东
    1351-135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低剂量计算机断层扫描肺癌筛查的广泛普及,临床上早期肺癌发现的比例明显提高.由于磨玻璃结节型肺癌的预后良好,日本进行的前瞻性多中心临床研究证实了肺段切除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而段间界识别是肺段切除术的关键步骤,了解其生理机制可以为优化识别技术、更精准更快捷地显示段间界、提升手术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供理论基础.本文主要介绍了肺段切除术段间界识别技术及其生理机制.

    肺段切除术段间界灌注区通气区综述

    急性肺损伤发病机制相关信号通路及其药物干预的研究进展

    杨思豪聂洪鑫孟辉
    1356-1362页
    查看更多>>摘要:肺内外各种因素会导致低氧血症性呼吸功能不全,甚至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发病机制的信号通路繁杂且治疗手段有限.目前已有大量研究报道了核转录因子κB(NF-κB)、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有丝分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Janus激酶/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蛋白(JAK/STAT)信号通路均与ALI炎症反应有关,其单独或协同参与调节ALI的炎症反应过程.本文就ALI发病机制的信号通路及其药物干预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尽早干预肺损伤、优化供体库使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供体比例增加以及提供优质的供体保护条件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急性肺损伤信号通路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综述

    心脏瓣膜病患者经导管介入治疗后抗栓治疗研究进展

    蒙延海李露露张燕搏
    1363-136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技术的进步,目前的证据支持应用设备对心脏瓣膜病患者进行经导管介入治疗,包括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经导管二尖瓣或三尖瓣修复术、经导管二尖瓣植入术.在介入手术围手术期均需要进行抗栓治疗以预防血栓栓塞事件,这些治疗与出血并发症风险增加相关.截至目前,关于如何平衡这些患者的血栓和出血风险存在挑战和争议,因此最佳抗栓方案仍不清晰.本文总结了目前心脏瓣膜病患者经导管介入治疗后抗栓治疗的证据,并强调个体化抗栓方法的重要性.

    抗凝血栓栓塞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经导管二尖瓣植入术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