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李幼平

月刊

1672-2531

cjebm@263.net

028-85422095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国学巷37号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Evidence-Based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国循证医学中心的学术性刊物。以医院临床医生和科研工作者、医学院教师、卫生管理干部、相关专业工作人员和医学学生及相关领域的研究生为读者对象。内容包括循证医学、临床流行病学、卫生技术评估的基础知识及相关组织机构的介绍、循证医学在医疗卫生实践和卫生决策中的应用,循证医学、临床流行病学和卫生技术评估的方法学研究,卫生技术评估和卫生改革,加强卫生研究能力、卫生经济研究、系统评价、系统评价摘要、瑞典卫生技术评估摘要、国内外循证医学动态、读者来信等、循证医学术语集、循证医学会讯及消息,欢迎投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成人PICC堵塞的预防及处理专家共识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护理专业委员会四川大学华西循证护理中心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肿瘤中心蒋艳...
    249-2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作为静脉治疗通路应用广泛,而导管堵塞是PICC使用过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导管堵塞可能导致拔管或重新置管,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影响治疗的实施与患者的预后.导管堵塞的预防及处理意义重大,日常维护与护理操作应完整规范、执行到位,需建立基于证据的标准流程以满足临床工作需要.本共识遵循WHO指南制订手册提供的方法与原则,形成包括PICC通畅性评估、堵塞程度及类型评估、风险因素预防、堵塞处理在内的系统性规范化临床实践流程,以期减少PICC相关并发症,保障PICC使用寿命及患者治疗安全.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导管堵塞专家共识护理

    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住院患者疫苗接种情况与危重型的相关性分析

    胡粤霞夏鑫田欣王艳艳...
    258-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住院患者的疫苗接种情况与奥密克戎危重型发生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2月1日-2023年1月31日成都市某三甲医院收治的奥密克戎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情及《新型冠状病毒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把患者分为危重组和非危重组;根据疫苗接种情况,把患者分为未完成接种组、完成接种组、加强接种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疫苗接种、入院时的症状体征与危重型发生风险之间的关联.结果 最终纳入3 603例奥密克戎感染住院患者,危重组730例(20.3%),非危重组2 873例(79.7%).未完成接种组2 399人(66.6%)、完成接种组433人(12.0%)、加强接种组771(21.4%).与未完成接种组相比,完成接种组和加强接种组出现危重型的比例降低,随着年龄增加危重占比增高(P<0.05).校正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后,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完全接种[OR=0.67,95%CI(0.50,0.89)]与增强接种[OR=0.76,95%CI(0.61,0.94)]均与危重型发生风险降低有关.结论 按次数接种疫苗、接种加强针均可有效降低奥密克戎感染后危重型发生风险.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奥密克戎变异株危重症患者疫苗

    基于神经网络的糖尿病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江爱娟王璐洁李家劼林逸轩...
    265-2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利用神经网络算法,融合中西医特征数据,研究构建糖尿病并发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DSPN)预测模型.方法 从2017-2022年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糖尿病住院患者中选取4 107例数据完整的病例.收集一般流行病学资料、实验室检查、中医症状及体征共49项指标,采用神经网络建立预测模型,对变量特征权重值排序,分析DSPN潜在危险因素.使用十折交叉进行验证,通过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AUC值衡量模型的性能.结果 DSPN组的平均糖尿病病程比非DSPN组长4年左右(P<0.001).与非DSPN患者相比,DSPN患者出现肢体麻木、肢体疼痛、头晕心悸、神疲乏力、口渴喜饮、口干咽干、视物模糊、小便频多、反应迟钝、面色晦暗、舌紫、脉细、脉涩等中医症状及体征的比例明显更高(P<0.001).DSPN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AUC为0.945 3,准确度为87.68%、敏感度为73.9%、特异度为92.7%、阳性预测值为78.7%、阴性预测值为90.72%.结论 中西医特征数据融合对DSPN早期诊断具有更大的临床价值,所建立的神经网络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和诊断效率,可为糖尿病人群DSPN的筛查和诊断提供一种便利、实用的工具.

    糖尿病神经病变神经网络算法预测模型中医特征中西医结合

    HIIT对超重/肥胖人群减重及血脂代谢影响的Meta分析

    李佩远杨俊超卢智慧邱俊强...
    272-2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对超重/肥胖人群减重和血脂代谢的干预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 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NKI 和 WanFang Data 数据库,搜集关于 HIIT 与超重/肥胖人群减重、减脂和血脂代谢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3年3月31日.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进行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9项RCTs,包括595例超重/肥胖受试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HIIT干预能有效降低超重/肥胖人群体重[MD=-2.63,95%CI(-4.04,-1.23),P<0.05],BMI[MD=-1.21,95%CI(-1.95,-0.48),P<0.05],Fat%[MD=-1.66,95%CI(-2.28,-1.04),P<0.05],TG[MD=-0.13,95%CI(-0.25,-0.01),P=0.04],HDL[MD=0.14,95%CI(0.05,0.23),P<0.05]和 LDL[MD=-0.26,95%CI(-0.39,-0.13),P<0.05]水平,但不能改善TC[MD=-0.15,95%CI(-0.36,0.06),P=0.15]水平.结论 HIIT干预能有效改善超重/肥胖人群体重、BMI、Fat%、TG、HDL和LDL水平,尤其对超重/肥胖青少年脂蛋白水平的改善作用更加明显,但不能降低TC水平.证明HIIT可能是帮助超重/肥胖人群减重及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有效策略,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HIIT超重肥胖血脂代谢Meta分析

    CDK4/6抑制剂联合内分泌疗法治疗HR+/HER2-乳腺癌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穆玉晶冯雪孔健达左禧萌...
    280-2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CDK4/6抑制剂联合内分泌疗法治疗HR+/HER2-乳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WanFang Data和CNKI数据库以及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欧洲医学肿瘤学会(ESMO)和圣安东尼奥乳腺癌研讨会(SABCS)网站,搜集有关CDK4/6抑制剂联合内分泌疗法治疗HR+/HER2-乳腺癌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3年7月5日.由2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4和Stata 14.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8个研究,包括4 58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患者的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明显长于单独内分泌治疗组[HR=0.80,95%CI(0.73,0.89),P<0.05;HR=0.54,95%CI(0.50,0.59),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和临床获益率高于单独内分泌治疗组[RR=1.47,95%CI(1.34,1.62),P<0.05;RR=1.20,95%CI(1.11,1.30),P<0.05].此外,联合治疗组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白细胞减少等血液毒性事件的发生率更高,但恶心、腹泻及头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DK4/6抑制剂联合内分泌疗法治疗HR+/HER2-乳腺癌患者可提高总生存期、无进展生存期、临床获益率及客观缓解率,具有显著的远期及近期疗效;但该方案使部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升高,临床用药需警惕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CDK4/6抑制剂内分泌治疗HR+/HER2-乳腺癌系统评价Meta分析随机对照试验

    心血管治疗类医疗器械非劣效性试验特点及界值设置的系统评价

    冯堃郭琼钟文涛刘悦...
    288-2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心血管领域以医疗器械为干预的非劣效性试验,调查其试验特征和界值设置情况.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ENTRAL数据库,搜集心血管领域医疗器械类的非劣效性试验,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3年7月26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后,对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非劣效性试验特征和界值特征进行报告.研究使用Excel 2020和R 4.2.1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214篇研究,其中167篇(78.0%)干预为冠状动脉支架,试验以双臂设计为主(92.9%),多采用非劣效性绝对界值(96.7%)作为非劣效性的判定依据.150篇(70.1%)研究基于预估的对照组效应值确定非劣效性界值,其中33篇(15.4%)研究未报告预估的对照组效应值来源.非劣效性试验终点结局指标多样且界值设置差异较大,靶病变失败率(2.1%~8.6%)、靶血管失败率(2.5%~19.6%)和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2.1%~10.0%)是研究数量最多的三项定性指标,晚期管腔丢失(0.1~0.4 mm)是研究数量最多的定量指标.所有指标的非劣效性绝对界值转化为相对界值后,范围为1.20~3.67.结论 心血管领域医疗器械类的非劣效性试验对相同的结局指标设置的非劣效性界值差异较大,界值设置依据报告不足.

    治疗类医疗器械心血管领域医疗器械非劣效性试验非劣效性界值系统评价

    直肠癌患者术后低位前切除综合征发生风险预测模型的系统评价

    胡锦蕊赵红彭雨琪何以晴...
    295-3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直肠癌患者术后低位前切除综合征发生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Scopus、CINHAL、CNKI、CBM、WanFang Data 和 VIP 数据库,搜集与研究目的相关的研究,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3年6月13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按照预测模型系统评价的关键评估和数据提取清单(CHARMS)提取数据,应用预测模型研究偏倚风险评估工具(PROBAST)评价研究质量.结果 共纳入14项研究.所有研究都报告了模型区分度,其中10项研究报告了校准.8项研究对模型进行了内部验证,5项研究进行了外部验证.纳入模型最常见的预测因子为肿瘤距肛缘的距离、新辅助治疗、吻合口瘘、BMI.仅5项研究的整体适用性较好,所有研究均有很高的偏倚风险,偏倚风险主要来源于研究对象、结果、分析领域.结论 直肠癌患者术后低位前切除综合征发生风险预测模型尚存在诸多不足,未来研究可考虑对现有模型进行外部验证和重新校准,或参照方法学指南构建新的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

    直肠癌低位前切除综合征风险预测模型系统评价

    抗菌药物预防经阴道分娩产后感染效果的系统评价再评价

    李小让张家兴赵华叶张瑞...
    303-3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抗菌药物预防经阴道分娩产后感染的效果和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再评价,为经阴道分娩女性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提供证据支持.方法 计算机检索CNKI、WanFang Data、VIP、PubMe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搜集有关抗菌药物预防经阴道分娩产后感染的系统评价,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3年6月25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对纳入的系统评价进行资料提取,并采用AMSTAR2.0量表、ROBIS工具、PRISMA对其方法学质量、偏倚风险、报告质量进行评估.同时提取结局指标建立评价抗菌药物预防经阴道分娩产后感染的结局指标条目池.结果 共纳入7项系统评价.AMSTAR2.0评价结果显示:2项研究为中质量,3项为低质量,2项为极低质量.ROBIS评价结果显示:3项研究为低偏倚风险,3项为高偏倚风险,1项偏倚风险为不确定.PRISMA声明结果显示:纳入的系统评价报告整体较完整.当前系统评价证据显示:Ⅲ~Ⅳ度会阴裂伤的女性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可能是有益的和被推荐的;手取胎盘的女性无明显获益,但考虑其存在侵入性操作而推荐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但是阴道助产、会阴侧切术、自然分娩(无并发症)这几类人群是否应使用抗菌药物是存在争议的.结局指标的研究结果显示:目前评价抗菌药物预防经阴道分娩产后感染的结局指标尚不统一.结论 并非所有的经阴道分娩产妇都建议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预防产后感染.因该领域系统评价的质量还需进一步提升,且尚无统一的结局指标评价抗菌药物预防产后感染的效果,所以该领域还有待开展高质量的研究来进一步验证.

    经阴道分娩抗菌药物预防系统评价再评价结局指标条目池核心指标集

    中医临床预测模型研究方法学质量的系统评价

    景城阳冯琳李嘉琛梁立荣...
    312-3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中医临床预测模型研究的方法学质量.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NKI、WanFang Data、VIP和SinoMed数据库,搜集与中医临床预测模型研究相关的文献,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3年3月31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和提取资料,并基于预测模型偏倚风险评估工具PROBAST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结果 共纳入113项中医临床预测模型研究(79项诊断模型研究和34项预后模型研究),其中111项(98.2%)研究存在高偏倚风险,各有1项(0.9%)研究为低偏倚风险和偏倚风险不清.统计分析领域被评为高偏倚风险的比例最高,其次是研究对象领域.由于特定研究信息的报告普遍缺失,大量研究在预测因子和预测结局领域中的偏倚风险不清.结论 现有中医临床预测模型研究的方法学质量普遍较差,几乎均存在高偏倚风险.产生偏倚风险的原因包括非前瞻性设计的数据来源、结局定义包含预测因子、建模样本量不足、特征选择不合理、性能评估欠准确和内部验证方法错误.未来建模研究需针对模型的设计、构建、评价和验证进行全方位的方法学质量改进,并全面报告模型的所有关键信息,以促进其在医疗实践中的转化应用.

    临床预测模型预测模型研究方法学质量系统评价中医

    匹配调整间接比较应用的方法学要点和实践现状分析

    许佳艺代展菁卢钰琼路云...
    322-3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为匹配调整间接比较(MAIC)的应用提供方法学指导.方法 基于MAIC方法学文献明晰关键步骤和方法学要点,同时系统评价2016年1月至今非小细胞肺癌领域内MAIC应用文献,对比分析MAIC的实践现状和问题.结果 MAIC包括数据来源和样本选择、匹配变量筛选、个体权重计算、匹配效度评估、相对疗效计算5个关键步骤.系统评价纳入的研究主要通过文献综述筛选数据来源;通过统计分析等科学方法筛选匹配变量;借助软件计算个体权重;通过报告有效样本量(ESS)评估匹配效度;通过Cox模型、Logistic模型等计算相对疗效;开展敏感性分析评估不同数据来源、匹配变量组合等造成的不确定性;报告规范性总体良好但各条目间差距较大.在MAIC与药物经济学研究的衔接方面,纳入研究多选择目标药品作为生存数据的拟合外推参照组;使用风险比(HR)拟合外推时会考虑等比例风险(PH)假设.结论 目前MAIC研究在方法应用和报告规范方面存在一定欠缺,如未说明数据来源选择依据和匹配变量筛选依据、未报告权重分布、未考虑PH假设等,建议后续MAIC研究系统筛选数据来源,并对协变量分布评估、协变量状态评估、权重分布、不确定性测量等内容进行报告,计算HR时考虑PH假设.

    匹配调整间接比较间接比较方法学系统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