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李国平

月刊

1000-6710

ydyx@chinajournal.net.cn

010-67192754;67116611-405

100061

北京东城区体育馆路4号西门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介绍我国运动医学研究成果的国家级医学学术期刊。本刊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体育、科技方针政策以及“双百”方针,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我国运动医学科研与临床工作的重要进展,促进国内外运动医学学术交流,为增强我国国民体质和提高体育运动技术水平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关节镜下"三缝线-三叉星"技术固定前交叉韧带下止点撕脱骨折

    孙超徐稳陈雪王庆玲...
    597-6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关节镜下"三缝线-三叉星"技术治疗前交叉韧带下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46例接受关节镜下"三缝线-三叉星"技术治疗的前交叉韧带(ACL)下止点撕脱骨折治疗患者的病例资料,包括术前和术后的体格检查(稳定性和活动度)、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Tegner活动等级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满意度、并发症情况以及重返运动时间等.将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的样本数据分别与术前的样本数据进行比较.结果:46例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37.6±10.3岁,平均随访时间为14.4±2.7个月.术前与术后6个月、12个月的IKDC评分分别为59.7±5.4、86.1±5.7、89.5±5.0(P<0.001);Lysholm评分分别为56.7±5.0、84.8±4.4、90.6±4.2(P<0.001);Tegner评分分别为0.5±0.3、4.6±1.7、6.6±2.1(P<0.001);VAS评分分别为7.1±1.1、1.7±1.0、0.7±0.8(P<0.001).术后满意度评为优秀42例、良好3例、一般1例,优良率达97.8%.术后6个月、12个月随访时,体格检查的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结果均为阴性;重返运动平均时间为8.3±2.5个月.所有患者撕脱骨折均一期愈合,未发生感染、关节僵硬、骨折块松动移位及畸形愈合等术后并发症,均无需二次手术.结论:关节镜下"三缝线-三叉星"技术对前交叉韧带下止点撕脱骨折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能有效恢复术后关节的稳定性和功能.

    前交叉韧带下止点撕脱骨折关节镜缝线骨道技术

    髋关节镜手术治疗临界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临床疗效

    杨伟铭吕阳杨鹏李聪...
    605-6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髋关节镜治疗临界型髋关节发育不良并髋臼盂唇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9 年 12 月~2021 年 12 月在广东省中医院诊断为临界型髋关节发育不良(borderline 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BDDH)并髋臼盂唇损伤行髋关节镜手术的患者共32例,其中男8例、女24例,年龄39.41±16.27岁(18~59岁),平均髋臼外侧中心边缘角(lateral centre-edge angle,LCEA):21.25°±2.96°(18°~25°).匹配同期的行髋关节镜手术治疗的髋臼股骨撞击症(femoral acetabular impingement,FAI)患者32例作为对照组,男15例、女17例,年龄42.78±12.18岁(24~70岁),平均LCEA:32.97°±4.96°(26°~42°).所有患者均采用髋关节镜下盂唇修复、头颈区成形、关节囊缝合术治疗.采用改良Harris髋关节评分(mHHS)、体育运动专用髋关节评分(HOS-SSS)、日常活动的髋关节功能评分(HOS-ADL)、视觉模拟评分(VAS),对患者术前、术后3月、术后12月、术后24月进行功能评分测量.结果:BDDH组和FAI组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分别为27.6±5.4月、28.3±6.5月.FAI组和BDDH组术前mHHS、HOS-SSS、HOS-ADL和VA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月、12月、24月时mHHS、HOS-SSS、HOS-ADL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术后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术后3月、12月、24月时BDDH组的mHHS评分均较FAI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3月时BDDH组的HOS-SSS、HOS-ADL分均较FAI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随访时间点,两组的各项评分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患者在随访期间,均未因症状复发而行再次手术治疗.结论:髋关节镜技术治疗临界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可获得良好的短期疗效.

    髋关节关节镜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股骨髋臼撞击关节囊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入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源刊核心库

    612页

    复合保温措施对髋关节镜围手术期患者核心体温的影响

    张頔郑峒李嫚李娜...
    613-6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髋关节镜围手术期采取多途径复合保温措施对患者核心体温、麻醉复苏时间和术后寒战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接受髋关节镜下髋臼盂唇修复手术的患者80例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40例在此基础上采用以环境升温、液体加温和温毯保温为核心的复合保温措施.通过腋下体温探头监测核心体温,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核心体温、麻醉复苏时间和术后寒战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术中和术后体温为36.2℃±0.2℃和36.6℃±0.2℃,高于对照组的35.9℃±0.2℃和36.4℃±0.2℃(P<0.001);观察组术中低体温(<36.0℃)的发生率为7.5%,低于对照组的70.0%(P<0.001);两组术前体温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麻醉复苏时间为27.0(24.0,30.0)min[M(P25,P75)],短于对照组的30.0(28.0,33.0)min(P<0.001).观察组术后寒战的发生率为7.5%,低于对照组的25.0%(P=0.034).结论:在髋关节镜围手术期采取多途径复合保温措施有助于维持患者核心体温,缩短麻醉复苏时间,降低术后寒战发生率.

    保温核心体温体温过低髋关节镜围手术期

    急性高强度间歇运动和中等强度持续运动对超重和肥胖青年异位脂肪的影响

    路则鹏李娇加林·加恒努尔薛华丹...
    619-6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高强度间歇运动(HIIT)和中等强度持续运动(MICT)对超重和肥胖青年异位脂肪的影响.方法:20位超重和肥胖被试,年龄24.15±1.98岁,进行2次交叉随机自身对照试验,分别为:1)HIIT,高强度运动以85%VO2max强度骑行9组×2 min/组;低强度运动以25%VO2max强度骑行10组×2 min/组,以25%VO2max强度开始,以25%VO2max强度结束;2)MICT,以50%VO2max强度持续骑行60 min,功率自行车转速为50~55 rpm,每次干预间隔7天.在运动前、运动后即刻、运动后60 min和运动后120 min 等4个时间点分别对被试进行磁共振成像(MRI)扫描,采集股直肌、股二头肌和肝脏的脂肪分数(FF)和自旋弛豫率(R2*),测试结果采用双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运动后即刻HIIT和MICT组股直肌FF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但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MICT组股直肌FF在运动60 min后恢复至运动前水平,而HIIT组股直肌FF在运动120 min后恢复至运动前水平.运动干预前后,两组股二头肌和肝脏FF均没有发生显著变化(P>0.05).运动干预后即刻HIIT和MICT组股直肌R2*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且运动120 min后两组股直肌R2*仍显著低于运动前(P<0.05),两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运动干预后即刻两组股二头肌和肝脏R2*均显著升高(P<0.05);运动120 min后HIIT组肝脏R2*恢复至运动前水平,而MICT组肝脏R2*仍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结论:急性HIIT和MICT均可有效减少超重和肥胖青年的工作肌内脂肪,不能减少肝脏脂肪;急性HIIT和MICT的脂肪消耗效果相似;单次运动对主动肌的减脂效果优于拮抗肌.

    高强度间歇运动中等强度持续运动异位脂肪磁共振成像

    -130℃超低温全身冷疗对机体部分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

    王坤赵之光
    628-6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130℃超低温冷疗一次性干预后,机体能量代谢的变化规律及生理机制.方法:随机选取健康成年男性11名,分别进行一次超低温冷疗干预(WBC组,-130℃)及空白对照(CON组)测试,在干预前后分别采集静脉血、体温、心率变异性和静息代谢等相关指标,将相关指标进行干预前后比较,并进行两组组间对比分析.结果:(1)与基础值相比,干预后WBC组脂肪(Fat)消耗下降了9.27%,无显著性差异;WBC组与CON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2)与基础值相比,干预后WBC组碳水化合物(Cho)消耗上升了1.46%,无显著性差异;WBC组与CON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3)与基础值相比,干预后WBC组能量消耗(EE)显著下降了6.20%(P<0.05),WBC组与CON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4)与基础值相比,WBC组瘦素(Leptin)显著下降了12.74%(P<0.05),甲状腺激素(T4)显著上升了3.89%(P<0.05),促甲状腺激素(TSH)显著上升了9.69%(P<0.05),生长激素(GH)显著上升了107.69%(P<0.05),WBC组与CON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5)与基础值相比,干预后WBC组皮肤温度(Ts)显著下降了15.55%(P<0.05),核心温度(Tc)仅略微下降0.27%;WBC组与CON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6)与基础值相比,干预后WBC组心率(HR)显著下降了7.41%(P<0.05),WBC组与CON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7)与基础值相比,干预后WBC组时域(SD)指标增加了8.43%,WBC组与CON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WBC组频域(HF)指标较干预前显著升高了23.25%(P<0.01),WBC组与CON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干预后WBC组高低频比(LF/HF)显著降低了40.17%(P<0.05),WBC组与CON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单次-130℃冷疗无法用于减脂,反而会降低脂肪动用和能量消耗.单次-130℃冷疗能够对代谢相关的内分泌激素的分泌水平产生影响.结果提示,在一定程度上,单次-130℃冷疗可以应用于防止运动中由于机体核心体温过热造成的运动表现降低,还可以影响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进而改善机体的睡眠质量及促进疲劳消除.

    超低温冷疗能量消耗脂肪碳水化合物心率变异性

    机械牵拉促进小鼠骨骼肌卫星细胞增殖并抑制成骨成脂分化的作用机制研究

    高招文李宏云吴建斌张淑欣...
    637-6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机械牵拉对小鼠骨骼肌卫星细胞增殖和成骨成脂分化的影响并明确其作用机制.方法:本实验共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在未进行成骨及成脂诱导条件下进行,主要对细胞增殖活性和迁移能力进行评估,并检测机械牵拉对Wnt通路和Notch信号通路的影响,实验共分为五组:①空白对照组;②机械牵拉组;③溶媒对照组(二甲基亚砜(DMSO)+机械牵拉);④Notch抑制剂(KY-02111)+机械牵拉组;⑤Wnt抑制剂(FLI-06)+机械牵拉组.第二部分在进行成骨及成脂诱导条件下进行,实验共分为六组:①空白对照组;②诱导分化组;③诱导分化+机械牵拉组;④诱导分化+DMSO+机械牵拉组;⑤诱导分化+Notch通路抑制剂(KY-02111)+机械牵拉组;⑥诱导分化+Wnt通路抑制剂(FLI-06)+机械牵拉组.空白对照组小鼠骨骼肌卫星细胞不做处理,诱导分化组分别使用成骨或成脂诱导培养基培养细胞,诱导分化+机械牵拉组在细胞诱导培养的同时对细胞基底膜施加牵拉应力,诱导分化+Notch通路抑制剂(KY-02111)/Wnt通路抑制剂(FLI-06)+机械牵拉组在诱导培养和机械牵拉的同时分别向细胞培养液中添加终浓度为5μM的KY-02111或者FLI-06,诱导分化+DMSO+机械牵拉组向细胞培养液中添加与通路抑制剂等体积的DMSO作为溶媒对照.于培养后的第7和14天,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培养后的第14天,划线法检测各组细胞迁移能力;对细胞进行碱性磷酸酶和油红染色;通过实时荧光定量检测成骨分化标志基因碱性磷酸酶(ALP)、Runt相关转录因子(Runx)-2以及成脂分化标志基因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4和脂蛋白脂肪酶(LPL)的mRNA表达变化;免疫印迹检测c-Myc和细胞周期蛋白B(CCNB)1蛋白表达.结果:(1)细胞增殖活性检测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机械牵拉组骨骼肌卫星细胞的增殖活性明显增强(P<0.01);与机械牵拉组比较,Notch和Wnt通路抑制剂+机械牵拉组细胞增殖活性明显降低(P<0.01);(2)细胞迁移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机械牵拉组骨骼肌卫星细胞的迁移能力明显增强(P<0.01);与机械牵拉组比较,Notch和Wnt通路抑制剂+机械牵拉组骨骼肌卫星细胞迁移明显减弱(P<0.01).(3)碱性磷酸酶和油红染色结果显示,与诱导分化组比较,诱导分化+机械牵拉组骨骼肌卫星细胞中ALP活性以及脂滴分泌明显降低;与诱导分化+机械牵拉组比较,诱导分化+Notch和Wnt通路抑制剂+机械牵拉组骨骼肌卫星细胞中ALP活性以及脂滴分泌明显增强;(4)实时荧光定量检测数据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成骨诱导组骨骼肌卫星细胞中ALP和Runx-2 mRNA,成脂诱导组骨骼肌卫星细胞中FABP4和LPL mRNA表达均明显增强(P<0.05);与诱导组比较,诱导分化+机械牵拉组骨骼肌卫星细胞中上述基因表达明显减弱(P<0.05);与诱导分化+机械牵拉组比较,诱导分化+Notch和Wnt通路抑制剂+机械牵拉组细胞中上述基因mRNA表达明显增强(P<0.01);(5)免疫印迹检测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机械牵拉组骨骼肌卫星细胞中c-Myc和CCNB1蛋白表达增加(P<0.01),与机械牵拉组比较,Notch和Wnt通路抑制+机械牵拉组骨骼肌卫星细胞中上述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论:机械牵拉能够促进小鼠骨骼肌卫星细胞增殖和迁移,并抑制小鼠骨骼肌卫星细胞成骨和成脂分化,且其作用途径与细胞内Notch和Wnt通路的活化有关.

    骨骼肌卫星细胞分化机械牵拉Wnt信号通路Notch信号通路

    本刊对论文中实验动物描述的要求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编辑部
    646页

    距骨骨软骨损伤的治疗策略研究进展

    邵祺睿杨帅史尉利郭秦炜...
    647-654页
    查看更多>>摘要:距骨骨软骨损伤(OLT)是距骨关节局限性骨软骨病变,多表现为局部关节软骨剥脱,并累及深部的软骨下骨.OLT的严重程度与病变范围、有无位移骨块、是否合并软骨下囊肿等因素相关,临床通过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关节镜等检查来诊断OLT并对其分型.目前的主要治疗策略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通常用于儿童或者病变较小、症状较轻的OLT,但对于成年人多效果不佳.保守治疗无效或符合手术适应症的OLT需要手术治疗.目前手术治疗的策略主要分为软骨修复、软骨移植再生及软骨补救三个类别.过去的十多年中,随着许多研究结果的报道,骨髓刺激术、骨软骨块复位内固定术、自体骨软骨移植术等经典术式得到进一步证实和认识,新技术如生物制剂、软骨细胞移植术、自体骨-骨膜移植术等被进一步了解,OLT的治疗方式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按上述策略的顺序介绍OLT的手术管理方式.

    距骨骨软骨损伤治疗策略手术

    糖尿病对组织工程常用干细胞功能的不利影响研究进展

    潘瑞林陈文杰吴泽霖郑小飞...
    655-6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对组织工程常用干细胞的不利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通过检索文献数据库,查阅和筛选糖尿病对多种干细胞不利影响的相关文献,对近些年来国内外的研究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糖尿病患者体内的高糖环境可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卫星细胞、肌腱干/祖细胞及内皮集落形成细胞的生物学功能下降,影响干细胞对相关损伤组织的修复,而高糖环境对尿源性干细胞和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的影响尚无明确结论,需进一步研究探讨.结论:糖尿病可经多种机制对组织工程常用干细胞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干细胞在糖尿病患者相关并发症及组织工程中的临床应用可能存在限制.

    糖尿病干细胞组织工程骨科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