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药房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药房
中国药房

张幸国

周刊

1001-0408

info@china-pharmacy.com

023-68586827;68585211

400042

重庆市渝中区大坪正街129号四环大厦8层

中国药房/Journal China Pharmac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药房》杂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院协会、中国药房杂志社主办的国家级、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药学技术类刊物。本刊以构建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临床应用及监督管理间的桥梁为己任。读者对象主要为从事医院药房(药剂科)、社会药房(店)工作的各级各类人员以及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临床应用和监督管理人员。本刊每月上、中、下旬出版。上旬刊为“药房与药事版”,主要栏目包括:药业专论、医药热点、药物研究、市场经纬、药房管理、制剂技术、医院制剂、新药和辅料、药品检验、药品监督、综述讲座、药师之友、社会药房等;中旬刊为“药房与临床版”,主要栏目包括:药物经济学、用药分析、临床药学、药物配伍、药物与临床、临床荟萃、药物警戒、不良反应监测、综述讲座等;下旬刊为“药房与中药版”,主要栏目包括:中药论坛、中药研究、中药房管理、中药应用、民族医药、中药检定、中药制剂、中药视窗、中药企业、综述讲座等。稿约内容主要有:业界普遍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对医药行业有指导意义的理论研究;原始实验研究;医药市场动态分析与预测以及与市场有关的“大政小事”;医院药房(药剂科)管理经验交流;药物经济学方法学研究和应用实践;大样本的医院用药情况分析;新药、进口药品临床药理;合理用药资料总结;药品的监督、检验、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探讨;新药或药学新进展综述;海外药房事务;中药房业务;医药工、商企业及品种介绍;药店管理、经营经验介绍;继续医学教育,等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社会网络分析视角下的长江经济带医药产业空间分布与关联网络分析

    李树祥庄倩褚淑贞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我国长江经济带医药产业的空间分布特征,为区域医药产业规划提供参考.方法:应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中的中心性分析、凝聚子群分析和二次指派程序分析,以长江经济带区域医药企业为研究对象,对区域医药产业与区域城市的产业关联性(采用凝聚子群的映像矩阵)进行研究.结果与结论:研究共涉及82个区域城市的111家上市医药企业,82个城市节点形成区域医药产业分布网络,可以生成8个以上海、成都和重庆为代表的城市凝聚子群,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上海、杭州,成渝经济圈的成都和重庆在网络中心性指标均处于领先位置,如在中心性分析中,上海的度数中心度最高(25.926)、其次是重庆和成都(均为19.753).显示长江经济带医药产业的空间分布呈现出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主的分布格局,同时成渝城市群也表现出较大的影响力,区域城市在产业发展中起到了不同的作用,重庆与台州表现出更强的产业辐射能力,而上海与杭州则表现出更强的产业吸收能力.

    长江经济带医药产业空间分布社会网络分析

    医院药师工作压力及其测量方法研究现状

    李文君张婧黄蓉徐怀伏...
    7-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医院药师工作压力及其测量方法现状,为提高医院药师工作压力相关研究质量提供参考.方法:以"医院""药师""压力""量表""Hospital""Pharmacist""Stress""Pressure""Scale"等为中、英文关键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Web of Science、SciFinder、Springer Link等数据库自建库起至2019年8月发表的医院药师工作压力相关文献,探索其研究现状,并总结医院药师工作压力的测量方法.结果:国外医院药师工作压力的相关研究较多,包括压力状况、原因、压力产生的结果、作用机制模型等方面,但存在年代久远、数据陈旧等问题,而国内相关研究较为少见,尚缺乏对医院药师工作压力全面、系统的研究.大部分国内外研究使用量表测量医院药师的工作压力,包括医院药师专用量表(如医院药师压力源量表、药师压力清单)与一般职工通用量表(如健康职业压力调查、工作压力项目和知觉心理压力量表),其中医院药师压力源量表比较符合我国医院药师工作特征,其余量表存在覆盖领域少、条目数过多、不符合我国医院药师工作特征等问题.结论:为提高医院药师工作压力相关研究质量,需要对已有量表进行调整或者开发新的测量量表,以期测量我国医院药师真实工作压力状况,为改善医院药师工作质量、提高临床药学服务水平提供参考.

    医院药师工作压力测量方法量表研究现状文献分析

    重庆市39家医疗机构临床药学服务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

    万素馨方伟黄道秋孙秋艳...
    1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了解重庆市等级医疗机构临床药学工作的开展状况,探讨优化我市临床药学服务的方法.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按照地域、医疗机构级别,兼顾综合与专科医院,选取重庆市50家样本医疗机构(包括15家三级医院、25家二级医院和10家一级医院),对其临床药师队伍及临床药学工作开展状况等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找到共性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结果与结论:共回收45份调查问卷,回收率90%,其中合格问卷39份,合格率86.67%.39家医疗机构中设置临床药学部门的有32家(82.05%)、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医院有4家(10.26%).39家医疗机构均配有专职药师,共计239人,平均每家医疗机构6.13人从事临床药学工作,其中专职临床药师4.5人/家,多数医疗机构专职临床药师为2~5人(25家);临床药师主要参与工作的临床科室占比排序前5位依次为呼吸科、心血管科、内分泌科、重症医学科(ICU)、肿瘤科,大部分临床药师(16家,42.11%)在临床的工作时间占比为>50%~≤80%;在开展的临床药学项目方面,以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合理用药知识宣传、处方医嘱点评、查房、会诊、编辑出版药讯的医疗机构数量较高(28~37家,>70.00%).28家(78.95%)暂未开展治疗药物监测项目;39家(100%)医疗机构均开展了患者用药教育工作,以宣传栏(30家,78.95%)、科普讲座(28家、73.68%)和用药教育表(28家、73.68%)的形式较多,用药教育内容以注意事项(39家,100%)、用法用量(37家,97.37%)、不良反应(36家、94.74%)为主;29家医院开展了临床药学科研工作(73.68%),以合理用药研究(28家,73.68%)为主;5家(12.82%)医疗机构开设了联合药学门诊、2家(5.12%)开设了独立药学门诊,其余均未开设药学门诊(26家,66.67%).本次调查发现药学服务存在科室病区床位覆盖不全、药学部门科研基础薄弱等问题.建议国家和地方卫生健康委员会可采取加强多层次临床药学人才梯队建设、探索培养驻科临床药师、评选和建设重庆市临床药学重点专科、建立临床药师激励机制等方式,各级医疗机构可采取多途径加快临床药师培养、增加药师门诊宣传、改变病区工作模式、培养特色专科临床药师、完善继续教育途径及路径、增强科研实力等方式提高临床药学服务水平.

    医疗机构临床药学发展现状问卷调查

    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的体内外遗传毒性评价

    文海若颜玉静宋捷鄂蕊...
    18-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价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EG)的体内外遗传毒性,并比较体外细胞试验及大鼠体内实验评价结果的差异.方法:采用体外二维(2D)、三维(3D)细胞培养法分别构建2D、3D HepaRG细胞模型,造模成功后,分别将2D、3D HepaRG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0.5%二甲基亚砜(DMSO)]、丝裂霉素C组(阳性对照,0.1μg/mL)和EG低、中、高剂量组(10、50、200μg/mL),然后检测各组HepaRG细胞的微核形成率和尾DNA百分含量.将SD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0.5%羧甲基纤维素钠)、甲磺酸乙酯组(阳性对照,200 mg/kg)和EG低、中、高剂量组(100、300、1000 mg/kg),每组6只,连续灌胃给药15 d,每天1次;15 d后检测各组大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肝细胞的微核形成率及外周血淋巴细胞、肝细胞的尾DNA百分含量、尾距.结果:在体外2D HepaRG细胞模型中,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丝裂霉素C组HepaRG细胞的微核形成率和尾DNA百分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EG各剂量组HepaRG细胞的微核形成率和尾DNA百分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3D HepaRG细胞模型中,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丝裂霉素C组HepaRG细胞的微核形成率和尾DNA百分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或P<0.001),EG高剂量组HepaRG细胞的尾DNA百分含量显著升高(P<0.01).在大鼠体内实验中,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甲磺酸乙酯组大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肝细胞的微核形成率和外周血淋巴细胞、肝细胞的尾DNA百分含量、尾距均显著升高(P<0.01),EG高剂量组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尾DNA百分含量显著升高(P<0.01),EG各剂量组大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肝细胞的微核形成率和肝细胞尾DNA百分含量、尾距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剂量增加有升高趋势.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在2D细胞模型中,EG未导致染色体断裂及DNA损伤,但3D细胞模型长期给药和体内重复给药结果均显示EG存在一定DNA损伤风险,故3D HepaRG细胞模型的评价结果更接近大鼠体内实验结果.

    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遗传毒性HepaRG细胞二维培养三维培养大鼠微核试验

    芎麻汤提取物对肝阳上亢兼瘀血型偏头痛模型大鼠脑组织中5-HT、CGRP的影响

    刘顶鼎杨菁刘冬郭建生...
    24-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芎麻汤提取物对肝阳上亢兼瘀血型偏头痛模型大鼠脑组织中5-羟色胺(5-H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影响.方法:将50只雄性自发性高血压(SHR)大鼠按血压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正天丸阳性对照组(1.6 g/kg)和芎麻汤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4.5、9.0、18.0 g/kg,以生药量计),每组10只;并另取10只正常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给药组大鼠分别灌胃相应药物,每天1次,连续28 d;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大鼠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末次给药后,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采用电刺激三叉神经节(10 min)法复制肝阳上亢兼瘀血型偏头痛大鼠模型,并于造模后再维持给药1次.30 min后,观察大鼠一般行为学及舌质情况,测定大鼠血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大鼠脑组织中5-HT、CGRP含量,并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大鼠脑组织中CGRP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出现眼结膜颜色加深变红、过度理毛、甩头等行为学变化,大部分大鼠舌质紫暗,并且其收缩压和脑组织中CGRP含量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脑组织中5-HT含量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的上述行为学变化及舌质变化均明显改善;正天丸阳性对照组和芎麻汤提取物高剂量组大鼠收缩压、脑组织中CGRP含量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正天丸阳性对照组和芎麻汤提取物中、高剂量组大鼠脑组织中5-HT含量显著升高(P<0.05).结论:芎麻汤提取物对肝阳上亢兼瘀血型偏头痛模型大鼠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脑组织中CGRP含量、升高脑组织中5-HT含量有关.

    芎麻汤提取物肝阳上亢兼瘀血型偏头痛模型自发性高血压大鼠5-羟色胺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不同直径半夏药材的质量差异比较研究

    赖月月敬勇李巧万子玉...
    29-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考察不同直径半夏药材的质量差异,为其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来自国内四大药材市场、2家公司的65批商品半夏为样品,采用游标卡尺测定其直径后,用分药筛将其筛分为不同直径范围(0.5 cm≤d≤0.8 cm、0.8 cm<d≤1.0 cm、1.0 cm<d≤1.2 cm、1.2 cm<d≤1.5 cm、1.5 cm<d≤2.0 cm)的样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直径范围半夏样品中有机酸(草酸、枸橼酸、L-苹果酸、琥珀酸、富马酸、反式乌头酸、顺式乌头酸)含量,并按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通则2201浸出物测定法中冷浸法测定不同直径范围半夏样品中浸出物含量,以评价不同直径范围半夏药材的质量差异.并以来自10个半夏主产地的73批对口药材为样品,考察其直径分布情况.结果:通过对65批商品半夏进行测定发现,虽总体上半夏药材的直径越大其有机酸和浸出物含量越高,但同一批次不同直径范围半夏样品间有机酸及浸出物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73批半夏对口药材的直径主要分布在0.6~1.8 cm之间,平均重量占比为95.54%.若以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规定的直径标准(1~1.5 cm),73批半夏对口药材中仅8批符合要求,合格率为10.96%;若适当扩大直径范围为0.7~1.5 cm,有54批符合要求,合格率为73.97%;当直径范围扩大为0.7~1.6 cm时,有68批符合要求,合格率达93.15%.结论:不同直径的半夏药材之间质量无明显差异.结合各产地半夏的直径分布情况,可将相关标准中规定的直径大小由"1~1.5 cm"扩大为"0.7~1.6 cm",避免资源浪费.

    半夏有机酸浸出物直径质量

    美洲大蠊提取物Ento-A对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的改善作用研究

    张晶娜陶磊张俊王木岭...
    35-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美洲大蠊提取物Ento-A对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的改善作用.方法:将7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8)和造模组(n=62),造模组大鼠采用高糖高脂、辛辣饮食联合2,4,6-三硝基苯磺酸灌肠法复制湿热型UC动物模型.将造模成功的48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美沙拉嗪组(300 mg/kg)、肠炎宁(300 mg/kg)和Ento-A低、中、高剂量组(50、100、200 mg/kg,以提取物计),每组8只.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大鼠灌胃生理盐水,其余各组大鼠灌胃相应药物,每天1次,连续给药14 d.末次给药后,对大鼠疾病活动指数(DAI)、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MDI)及病理组织学(HS)进行评分,测定大鼠脾指数、肝指数和结肠指数,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8(IL-8)、IL-17、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和结肠组织中IL-2、前列腺素E2(PGE2)、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DAI评分、CMDI评分、HS评分、结肠指数以及血清中IL-8、IL-17、MDA水平和结肠组织中MPO、PGE2水平显著升高(P<0.01),血清中SOD水平和结肠组织中IL-2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Ento-A高剂量组大鼠DAI评分、CMDI评分及血清中IL-17、MDA水平和结肠组织中PGE2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血清中SOD水平和结肠组织中IL-2水平显著升高(P<0.01);Ento-A中剂量组大鼠CMDI评分、HS评分以及血清中IL-8、IL-17、MDA水平和结肠组织中PGE2、MPO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肠组织中IL-2水平显著升高(P<0.01);Ento-A低剂量组大鼠HS评分以及血清中IL-17、MDA水平和结肠组织中MPO、PGE2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血清中IL-2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美洲大蠊提取物Ento-A可能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平衡、减少炎症损伤,发挥其对湿热型UC模型大鼠的改善作用.

    美洲大蠊提取物Ento-A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

    UPLC法同时测定柴胡疏肝散水煎液冻干物中8个成分的含量

    黄星星朱黎霞韦园诗张英丰...
    42-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柴胡疏肝散水煎液冻干物中8个成分含量同时测定的方法.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对6批柴胡疏肝散水煎液冻干物样品中8个成分芍药内酯苷、芍药苷、阿魏酸、柚皮苷、橙皮苷、苯甲酰芍药苷、甘草酸、α-香附酮进行含量测定.色谱柱为Phenomenex,流动相为0.1%甲酸水-乙腈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50 nm,柱温为30℃,流速为1 mL/min,进样体积为10μL.结果:芍药内酯苷、芍药苷、阿魏酸、柚皮苷、橙皮苷、苯甲酰芍药苷、甘草酸、α-香附酮的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分别3.606~8.414、23.988~55.972、1.218~2.842、35.964~83.916、12.009~28.021、1.194~2.786、3.609~8.421、5.294~12.352μg/mL(r=0.9995~0.9999),定量限分别为0.206、0.178、0.256、0.168、0.196、0.242、0.268、0.157μg/mL;精密度试验、稳定性试验(12 h)、重复性试验中的RSD均<2%(n=5或6),回收率分别为97.93%、98.18%、96.57%、97.61%、98.51%、97.45%、98.14%、96.91%(RSD均<2%);6批样品中芍药内酯苷、芍药苷、阿魏酸、柚皮苷、橙皮苷、苯甲酰芍药苷、甘草酸的平均含量分别为59.258、429.237、23.173、625.847、200.424、15.048、67.620μg/g,α-香附酮因具有挥发性未检测出.结论: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简便,结果稳定、可靠、准确,可为柴胡疏肝散水煎液冻干物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柴胡疏肝散冻干物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成分含量测定

    吉非替尼乳剂单次与多次给药后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李莹文周马风伟刘志刚...
    48-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吉非替尼乳剂单次和多次给药后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将大鼠分为单次给药组和多次给药组.单次给药组大鼠分为吉非替尼原料药组(50 mg/kg)和吉非替尼乳剂组(50 mg/kg),每组6只,灌胃给药1次.多次给药组大鼠分为吉非替尼原料药组(50 mg/kg)和吉非替尼乳剂组(50 mg/kg),每组8只,连续灌胃给药7 d,每天1次.吉非替尼原料药组大鼠于给药前和给药后1、2、2.5、3、3.5、3.75、4、4.25、4.5、6、8、12和24 h取血0.3 mL,吉非替尼乳剂组大鼠于给药前和给药后(多次给药组为给药7 d后)2、4、6、8、9、10、11、12、13、14、16、24、36和48 h取血0.3 mL,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血浆中吉非替尼的血药浓度,绘制药-时曲线,并用DAS 2.0软件拟合药动学参数.结果:单次给药后,与吉非替尼原料药组tmax[(2.67±0.75)h]、MRT0-24 h[(8.68±0.91)h]、MRT0-∞[(14.20±3.45)h]比较,吉非替尼乳剂组tmax[(8.33±4.41)h]、MRT0-48 h[(15.00±1.60)h]、MRT0-∞[(17.60±2.66)h]均显著增加(P<0.05).多次给药后,与吉非替尼原料药组tmax[(6.79±3.75)h]、AUC0-48 h[(41.10±8.92)mg·h/L]、Vz/F[(16.30±5.45)L/kg]、CLz/F[(0.94±0.19)L/(h·kg)]、MRT0-48 h[(10.10±0.36)h]比较,吉非替尼乳剂组Vz/F[(44.20±30.30)L/kg]、CLz/F[(1.89±1.56)L/(h·kg)]、MRT0-48 h[(16.20±2.52)h]均显著增加(P<0.05),AUC0-48 h[(38.70±26.20)mg·h/L]显著减少(P<0.05),tmax[(10.40±3.25)h]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吉非替尼原料药比较,单次和多次给药吉非替尼乳剂,均可延长药物的达峰时间;本研究结果可为吉非替尼新型给药系统的研究提供参考.

    吉非替尼乳剂单次多次高效液相色谱法药动学大鼠

    肉苁蓉总苷在人工胃、肠液中的代谢转化研究

    王昕蕾刘博男张蒙蒙刘贵玉...
    53-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肉苁蓉总苷在人工胃、肠液中的代谢转化,推测其在体内的代谢转化途径.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飞行时间质谱法.色谱柱为ACQUITY UPLC BEH,柱温为25℃,流动相为0.2%甲酸水-乙腈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0.2 mL/min,检测波长为330 nm;离子源为电喷雾离子源,质荷比(m/z)为50→1000;在正、负离子模式下,对肉苁蓉总苷在人工胃、肠液中的代谢成分进行鉴定分析,并结合文献推测肉苁蓉总苷在人工胃、肠液中代谢途径.结果:肉苁蓉总苷经人工胃液代谢后,共推测出69个成分,其中14个原型成分(如芥子醛葡萄糖苷、胡萝卜苷等)、55个代谢成分(如Methyl-O-Kankanoside J、Methyl-O-Kankano-side E等),推测其代谢途径有甲基化、去甲基化、羟基化、甲氧基化、乙酰化、硫酸化、葡萄糖醛酸化.肉苁蓉总苷经人工肠液代谢后,共推测出90个成分,其中4个原型成分(如Kankanoside M、Kankanoside L等)、86个代谢成分(如Methyl-O-Kankanoside、Methyl-O-Kankanoside E等),推测其代谢途径有甲基化、去甲基化、羟基化、去羟基化、甲氧基化、乙酰化、硫酸化、葡萄糖醛酸化.结论:本研究初步推测肉苁蓉总苷在人工胃、肠液中可能通过甲基化、去甲基化、羟基化等多种途径进行代谢转化,可为肉苁蓉总苷的体内代谢转化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肉苁蓉总苷代谢人工胃液人工肠液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飞行时间质谱法成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