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药房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药房
中国药房

张幸国

周刊

1001-0408

info@china-pharmacy.com

023-68586827;68585211

400042

重庆市渝中区大坪正街129号四环大厦8层

中国药房/Journal China Pharmac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药房》杂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院协会、中国药房杂志社主办的国家级、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药学技术类刊物。本刊以构建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临床应用及监督管理间的桥梁为己任。读者对象主要为从事医院药房(药剂科)、社会药房(店)工作的各级各类人员以及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临床应用和监督管理人员。本刊每月上、中、下旬出版。上旬刊为“药房与药事版”,主要栏目包括:药业专论、医药热点、药物研究、市场经纬、药房管理、制剂技术、医院制剂、新药和辅料、药品检验、药品监督、综述讲座、药师之友、社会药房等;中旬刊为“药房与临床版”,主要栏目包括:药物经济学、用药分析、临床药学、药物配伍、药物与临床、临床荟萃、药物警戒、不良反应监测、综述讲座等;下旬刊为“药房与中药版”,主要栏目包括:中药论坛、中药研究、中药房管理、中药应用、民族医药、中药检定、中药制剂、中药视窗、中药企业、综述讲座等。稿约内容主要有:业界普遍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对医药行业有指导意义的理论研究;原始实验研究;医药市场动态分析与预测以及与市场有关的“大政小事”;医院药房(药剂科)管理经验交流;药物经济学方法学研究和应用实践;大样本的医院用药情况分析;新药、进口药品临床药理;合理用药资料总结;药品的监督、检验、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探讨;新药或药学新进展综述;海外药房事务;中药房业务;医药工、商企业及品种介绍;药店管理、经营经验介绍;继续医学教育,等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本药物目录中的抗菌药物在南京地区医疗机构中的可及性调查研究

    张亮周秋云张雪萌俞颖...
    1281-12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了解基本药物目录中的抗菌药物在南京地区医疗机构的可及性,为后续制订和完善相关药品政策提供依据.方法:以原研和仿制两种来源的药物为调查对象,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健康行动组织(HAI)共同制定的标准调查方法,选取基本药物目录(2018年版)和国际药品价格指南(2015年版)共同收录的35种抗菌药物,于2019年1-6月通过线上问卷的方式分别从可获得性(可提供该药品的机构占比)、药价水平[以中位价格比(MPR)计算]和可负担性(药品支出与非技术政府工人每日最低工资的比值)等3个维度对南京市13家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进行调查,并提出药物政策制订建议.结果:原研药可获得性的中位数为0,区间范围为0~100%;仿制药的可获得性的中位数为30.80%,区间范围为0~100%.原研药价的MPR为5.54,区间范围为1.96~18.83;仿制药价的MPR为1.76,区间范围为0.16~7.66.原研药可负担性的中位数为8.68,区间范围为1.19~41.79;仿制药可负担性的中位数为0.52,区间范围为0.03~16.80.结论:与原研药相比,仿制药的可获得性更高;原研药的价格普遍很高,仿制药的价格大多较低;原研药总体可负担性较差,仿制药总体可负担性较好.基本药物的整体可及性尚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当前保证原研药的可及性有助于满足临床治疗的需求.建议根据临床用药需求更新、调整基本药物目录,普及基本药物知识,并适度调整原研药价格,减轻患者用药负担.制订药物政策时需充分考虑地域因素和不同性质医疗机构的个性化使用需求.

    基本药物抗菌药物可及性医疗机构南京

    人参皂苷Rg1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的预防作用及机制研究

    武文文吴诗卉刘春红包翠芬...
    1287-12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人参皂苷Rg1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模型大鼠的预防作用及机制.方法:将7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丁苯酞对照组(阳性对照,10 mL/kg)和人参皂苷Rg1低、中、高剂量组(10、20、40 mg/kg),每组13只.各给药组大鼠腹腔注射相应药物,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大鼠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7d.给药结束后,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采用右侧大脑中动脉栓塞法复制局灶性CIRI模型.造模完成后,参照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测定大鼠脑梗死体积百分比,采用干湿重法测定大鼠脑含水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含量,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大鼠脑组织中磷酸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p38 MAPK)、磷酸化核因子-κB p65(p-NF-κB p65)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脑梗死体积百分比、脑含水量和血清中IL-1β、IL-6含量以及脑组织中p-p38 MAPK、p-NF-κB p65阳性蛋白表达细胞数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且人参皂苷Rg1的作用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趋势;人参皂苷Rg1中、高剂量组与丁苯酞对照组比较,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参皂苷Rg1对局灶性CIRI模型大鼠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p-p38 MAPK、p-NF-κB p65蛋白表达,抑制炎症因子IL-1β、IL-6的释放有关.

    人参皂苷Rg1磷酸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酸化核因子-κBp65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炎症大鼠

    基于蛋白质组学研究七味清肝散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及机制

    梁洁孟根斯立木颜羽昕金蓉...
    1294-13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七味清肝散的抗肝纤维化(HF)作用,并挖掘其潜在机制.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HF模型组和七味清肝散低、中、高剂量组[135、270、405 mg/(kg·d),以生药总量计],每组12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均灌胃50%四氯化碳花生油溶液(2 mL/kg,每周2次,连续8周)以复制HF模型;与此同时,空白组和HF模型组大鼠均灌胃等容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各给药组大鼠均灌胃相应药物,每日1次,连续8周.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情况,于末次给药后观察其肝脏形态,并测定肝脏指数;检测大鼠血清肝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羟脯氨酸(HYP)]含量以及肝组织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情况,并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和Masson染色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采用串联质谱标签(TMT)技术,以蛋白表达量的差异倍数为指标,筛选药物组(合并七味清肝散各剂量组肝组织样品)和HF模型组的差异表达蛋白,并借助Uniprot-GOA数据库以及KAAS、KEGG mapper在线工具等对其进行基因本体(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空白组大鼠健康状况好;肝脏呈鲜红色且表面光滑,肝小叶完整,未见变性坏死、炎症细胞浸润或纤维组织增生.与空白组比较,HF模型组大鼠饮食减少、精神萎靡、皮毛杂乱且无光泽;肝脏呈暗红色或黄色,表面粗糙,质地较硬,可见炎症细胞浸润、纤维组织破坏、桥间连接等现象;其肝脏系数、肝功能指标含量和α-SMA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HF模型组比较,七味清肝散各剂量组大鼠上述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且低剂量组肝脏系数、高剂量组ALP含量以及各剂量组ALT、AST、HYP含量和α-SMA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共筛选出与HF有关的差异表达蛋白42个,其中表达上调15个、表达下调27个,包括脂肪酸结合蛋白4(FABP4)、胆固醇7α-羟化酶(CYP7A1)等.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差异表达蛋白主要富集于细胞外空间、血液微粒等细胞部位,涉及氧化还原酶活性、脂肪酸结合等分子功能,异型细胞间黏附的调控、蛋白质活化级联等生物过程以及视黄醇代谢、花生四烯酸代谢、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等信号通路.结论:七味清肝散可降低HF模型大鼠的肝脏系数以及血清中ALT、AST、ALP、HYP含量,下调α-SMA的表达,改善肝组织的炎症及纤维化程度,具有一定的肝保护作用.该方潜在抗HF作用机制可能涉及FABP4、CYP7A1、PPAR等多个靶点和信号通路.

    肝纤维化七味清肝散蛋白质组学串联质谱标签技术差异表达蛋白大鼠

    基于Nrf2/HO-1信号通路的夜关门提取物对谷氨酸诱导小鼠海马细胞HT22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郭丰黄山李斌
    1303-13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核因子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信号通路研究夜关门提取物对谷氨酸诱导小鼠海马细胞HT22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谷氨酸(5 mmol/L)建立HT22细胞损伤模型后,以水溶性维生素E为阳性对照(50µmol/L),采用MTT法检测0(空白对照)、25、50、100µg/mL夜关门的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提取物预处理12 h后对谷氨酸诱导损伤细胞增殖的影响.以水溶性维生素E为阳性对照(50µmol/L),采用2′,7′-二氯荧光黄双乙酸盐探针(DCFH-DA)法检测0(空白对照)、25、50、100µg/mL夜关门二氯甲烷提取物预处理12 h后对谷氨酸诱导损伤细胞中活性氧(ROS)水平的影响;以HO-1激动剂钴-原卟啉为阳性对照,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0(空白对照)、25、50、100µg/mL夜关门二氯甲烷提取物处理24 h后对细胞中HO-1蛋白表达的影响;分别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药物分别处理0.5、1、1.5 h)和免疫荧光染色法(药物处理1 h)检测100µg/mL夜关门二氯甲烷提取物处理后对细胞核内外Nrf2蛋白表达的影响.采用小干扰RNA(si-RNA)转染技术进行HO-1基因沉默后,考察100µg/mL夜关门二氯甲烷提取物对谷氨酸诱导损伤细胞的存活率以及细胞中ROS水平的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比较,50、100µg/mL夜关门二氯甲烷提取物均可显著升高细胞的存活率(P<0.05),并降低细胞中ROS水平(P<0.05);25、50、100µg/mL夜关门二氯甲烷提取物均可显著升高细胞中HO-1蛋白表达水平(P<0.05),100µg/mL夜关门二氯甲烷提取物可显著降低细胞质中Nrf2蛋白水平并升高细胞核中Nrf2蛋白水平(P<0.05).HO-1基因沉默后,夜关门二氯甲烷提取物对谷氨酸诱导损伤细胞的促增殖以及降低ROS水平的作用被逆转(P<0.05).结论:夜关门二氯甲烷提取物可通过激活Nrf2信号通路,诱导HO-1蛋白的表达,从而发挥对谷氨酸诱导损伤HT22细胞的保护作用.

    夜关门谷氨酸血红素加氧酶1核因子2小鼠海马细胞HT22机制

    止痛顺气胶囊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大鼠JAK/STAT信号通路的影响

    孙玉霞梁波文黛薇黄贤元...
    1309-13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止痛顺气胶囊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模型大鼠酪氨酸激酶/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JAK/STAT)信号通路的影响,为阐明其改善CAG的作用机制提供参考.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维酶素,0.09 g/(kg·d)]和止痛顺气胶囊低、中、高剂量组[0.75、1.5、3 g/(kg·d)],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采用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自由饮用联合饥饱失常的方法复制CAG模型.造模结束后,各给药组大鼠灌胃相应药物,空白组和模型组大鼠灌胃等体积水,连续给药28 d.给药结束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水平,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的胃黏膜组织病理学变化,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胃黏膜组织中JAK1、STAT3、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因子(SOCS-3)、c-Myc的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黏膜可见排列稀疏不整齐的腺体,以及着色深染的细胞核;血清中IL-1β、IL-6水平以及胃黏膜组织中JAK1、STAT3、c-Myc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胃黏膜组织中SOCS-3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胃黏膜腺体排列较整齐,染色较深的核细胞数较少;止痛顺气胶囊低剂量组大鼠血清中IL-6水平和胃黏膜组织中c-Myc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SOCS-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止痛顺气胶囊中剂量组大鼠血清中IL-1β、IL-6水平和胃黏膜组织中JAK1、STAT3、c-Myc mRNA表达水平以及胃黏膜组织中JAK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胃黏膜组织中SOCS-3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阳性对照组和止痛顺气胶囊高剂量组大鼠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改善(P<0.05).与阳性对照组比较,止痛顺气胶囊高剂量组胃黏膜组织中STAT3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止痛顺气胶囊对CAG模型大鼠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JAK1、STAT3、c-Myc mRNA及其蛋白表达,上调SOCS-3 mRNA及其蛋白表达有关.

    止痛顺气胶囊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酪氨酸激酶/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信号通路大鼠

    HPLC-一测多评法结合色差原理分析不同生长年限北苍术药材的质量

    孙金翁丽丽肖春萍姜雨昕...
    1314-13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北苍术中白术内酯Ⅱ、β-桉叶醇、苍术素、苍术酮含量的方法,并结合色差原理评价不同生长年限北苍术药材的质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进行测定,色谱柱为Agilent Eclipse XDB-C18,流动相为乙腈-0.2%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分别为208 nm(白术内酯Ⅱ、β-桉叶醇)、340 nm(苍术素)和220 nm(苍术酮),进样量为15μL.以苍术素为内参物,采用一测多评法建立白术内酯Ⅱ、β-桉叶醇、苍术酮的相对校正因子,并计算不同生长年限北苍术药材中各成分的含量;同时,采用外标法测定上述成分含量,并与一测多评法结果进行比较.基于色差原理对不同生长年限北苍术药材粉末进行颜色测定,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对苍术药材中上述4种成分含量与其颜色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白术内酯Ⅱ、β-桉叶醇、苍术素、苍术酮的分离度均大于1.5,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分别为1.01~10.10、3.30~33.00、4.40~44.00、5.34~53.40μg/mL,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试验的RSD均小于2%,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1.34%~104.67%(RSD<1.5%,n=6);以苍术素为内参物,白术内酯Ⅱ、β-桉叶醇、苍术酮的平均校正因子分别为3.8967、5.9282、9.7279,RSD分别为0.35%、2.89%、0.36%(n=6).采用一测多评法与外标法测得的24批北苍术药材中3种成分(除苍术素外)含量的相对偏差在0.03%~1.45%之间,表明2种方法测定结果一致,且各成分含量随药材生长年限的增加而升高.北苍术药材中白术内酯Ⅱ、β-桉叶醇、苍术素、苍术酮与其颜色亮度(L*)、色差值(E*ab)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红绿色度(a*)、黄蓝色度(b*)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HPLC-一测多评法可用于北苍术药材中白术内酯Ⅱ、β-桉叶醇、苍术素、苍术酮的含量测定;药材生长年限越长,各成分含量越高;药材颜色与各成分含量显著相关,且颜色偏暗黄棕色的北苍术药材的有效成分含量较高.

    北苍术高效液相色谱法一测多评法色差原理含量测定质量评价

    桂枝茯苓胶囊及其主要成分对原发性痛经模型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段昆高霞耿婷曹亮...
    1320-13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桂枝茯苓胶囊及其主要成分(芍药苷、丹皮酚、苦杏仁苷)对原发性痛经模型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胶囊组(桂枝茯苓胶囊内容物,1000 mg/kg)、芍药苷组(15.0 mg/kg)、丹皮酚组(10.3 mg/kg)和苦杏仁苷组(12.1 mg/kg),每组6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于背部皮下注射苯甲酸雌二醇和腹腔注射缩宫素建立原发性痛经模型.于皮下注射苯甲酸雌二醇的第4天起,正常组大鼠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模型组大鼠灌胃等体积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各给药组大鼠灌胃相应药物,每天1次,连续7 d.在检测各组大鼠扭体次数和子宫组织中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含量的基础上,采用气相色谱法检测其结肠内容物中乙酸、丙酸、丁酸等短链脂肪酸(SCFAs)的含量;以多样性指数为指标,采用细菌基因组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式反应(Rep-PCR)和肠杆菌基因组间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式反应(Eric-PCR)技术评价大鼠粪便中肠道菌群的多样性.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扭体次数显著增多,子宫组织中NO、MDA含量均显著升高,结肠内容物中乙酸、丙酸、丁酸及总SCFAs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肠道菌群DNA电泳条带数量明显减少,大部分条带亮度明显减弱,且给药1 h时其多样性指数(Rep-PCR和Eric-PCR法,下同)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胶囊组、芍药苷组、丹皮酚组大鼠的扭体次数均显著减少,胶囊组、丹皮酚组大鼠子宫组织中NO含量以及胶囊组、芍药苷组、丹皮酚组MDA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胶囊组大鼠结肠内容物中丙酸及总SCFAs含量,芍药苷组乙酸、丙酸、丁酸及总SC-FAs含量以及丹皮酚组丙酸、丁酸及总SCFAs含量均显著升高,而芍药苷组异戊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或P<0.01);各给药组大鼠肠道菌群DNA电泳条带及亮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且给药1 h时胶囊组和芍药苷组大鼠肠道菌群的多样性指数均显著升高,而丹皮酚组和苦杏仁苷组大鼠肠道菌群的上述多样性指数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桂枝茯苓胶囊可显著减少原发性痛经模型大鼠的扭体次数,降低其子宫组织中NO、MDA的含量;同时,该药还可调节大鼠结肠内容物中SCFAs含量和肠道菌群多样性.上述作用可能与该药中的芍药苷和丹皮酚等成分有关.

    桂枝茯苓胶囊有效成分原发性痛经短链脂肪酸肠道菌群多样性大鼠

    基于转录组测序技术研究川芎嗪对急性脊髓损伤模型大鼠基因表达的影响

    张毅祁文吴迪谢旻成...
    1327-13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川芎嗪对急性脊髓损伤(SCI)模型大鼠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6只),模型组(B组,不同时间点各6只,共12只)和川芎嗪干预组(C组,不同时间点各6只,共12只).B、C组大鼠参照改良Allen's法复制急性SCI模型.造模后,C组大鼠腹腔注射川芎嗪100 mg/kg,A、B组大鼠腹腔注射等容生理盐水,每日1次,持续7 d或14 d(分别记为B7 d、B14 d组和C7 d、C14 d组).分别于造模前和造模后7、14 d对各组大鼠进行BBB评分,并行脊髓标本苏木精-伊红、尼氏染色观察;采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分析A组与B组、B组与C组大鼠脊髓标本中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借助基因本体(GO)数据库和KEGG数据库进行GO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结果:与A组比较,B组大鼠造模后7、14 d的BBB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其脊髓组织中的神经细胞和尼氏体数量明显减少;与B组比较,C组大鼠上述时间点的BBB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其脊髓组织中的神经细胞和尼氏体数量有所增多.A组和B7 d组、A组和B14 d组、B7 d组和C7 d组、B14 d组和C14 d组大鼠的DEGs分别有886、1404、70、66个,组间表达变化趋势相反的基因包括Ncmap、Prx、Gabrq、Gabrg2等.各组间DEGs富集的细胞部位、分子功能、生物学过程各有不同,主要涉及溶泡、溶酶体、质膜部分、同型蛋白结合、免疫应答、离子通道活性、免疫反应(A组和B组),基底外侧质膜、外脱氧核糖核酸酶活性、对干扰素γ的反应(B7 d组和C7 d组),以及细胞外区、受体调节活性、含酚化合物代谢过程(B14 d组和C14 d组)等;同时,DEGs富集于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A组和B组),细胞黏附分子、补体和凝血级联、Hedgehog信号通路(B7 d组和C7 d组),逆行内源性大麻素信号、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信号通路、γ-氨基丁酸(GABA)能突触(B14 d组和C14 d组)等信号通路.结论:川芎嗪对急性SCI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参与炎症反应、免疫应答/调节、离子通道、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GABA能突触活性调节等有关.

    川芎嗪急性脊髓损伤转录组测序技术差异表达基因基因本体KEGG信号通路机制大鼠

    五味子总木脂素胃漂浮片的制备及质量评价

    邹翔宫甜朱室儒周林...
    1336-13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五味子总木脂素胃漂浮片的制备工艺,并对所制片剂进行质量评价.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K15M比例、NaHCO3比例、微晶纤维素比例为考察因素,以胃漂浮片的起漂时间、持漂时间、累积释放率作为评价指标进行正交试验,优化五味子总木脂素胃漂浮片处方.对所制五味子总木脂素胃漂浮片的性状、片重差异、漂浮性能和累积释放率进行检查;采用薄层色谱法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该制剂中五味子醇甲和总木脂素的含量.结果:五味子总木脂素胃漂浮片最优制备处方比例为五味子总木脂素浸膏23%、HPMC K15M 20%、微晶纤维素40%、NaHCO315%、十八醇1%、聚乙烯吡咯烷酮1%.所制五味子总木脂素胃漂浮片各项检查结果均符合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项下"0101片剂"相关规定.薄层色谱鉴别结果显示,供试品溶液色谱中与五味子醇甲对照品、五味子对照药材及原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主斑点,阴性对照无干扰.含量测定结果显示,五味子总木脂素胃漂浮片中五味子醇甲和总木脂素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187、19.617 mg,初步制定该片剂每片中五味子醇甲含量不得低于2.50 mg、总木脂素含量(以五味子醇甲计)不得低于15.50 mg的限度.结论:五味子总木脂素胃漂浮片的制备工艺稳定、可行,质量可控.

    五味子总木脂素胃漂浮片五味子醇甲处方优化质量评价鉴别含量测定

    木香烃内酯对人乳腺癌SK-BR-3细胞增殖、迁移和凋亡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马强熊书苗加伟陈洁...
    1342-13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木香烃内酯对乳腺癌SK-BR-3细胞增殖、迁移和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SK-BR-3细胞,分别加入不同浓度(10、20、30、40、50μmol/L)的木香烃内酯作用24、48、72 h,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和木香烃内酯10、20、30μmol/L浓度组,采用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法观察细胞形态及凋亡情况,并计算细胞凋亡率;采用细胞划痕试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并计算迁移率;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中B淋巴细胞瘤因子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和分裂型Caspase-3(Cleaved Caspase-3)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木香烃内酯对SK-BR-3细胞具有显著的增殖抑制作用(P<0.05或P<0.01),且呈现浓度和时间依赖趋势.空白对照组细胞轮廓清晰、形态规则、贴壁较好;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木香烃内酯10、20、30μmol/L浓度组细胞数量明显减少,细胞结构松散、体积缩小、间隙变大,且多数细胞轮廓消失、变圆,贴壁不良;细胞迁移率和Bcl-2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和Bax、Caspase-3及Cleaved Caspase-3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论:木香烃内酯能抑制人乳腺癌SK-BR-3细胞增殖和迁移,诱导其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Bax、Caspase-3和Cleaved Caspase-3表达,下调Bcl-2表达有关.

    木香烃内酯人乳腺癌SK-BR-3细胞增殖迁移凋亡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