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药房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药房
中国药房

张幸国

周刊

1001-0408

info@china-pharmacy.com

023-68586827;68585211

400042

重庆市渝中区大坪正街129号四环大厦8层

中国药房/Journal China Pharmac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药房》杂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院协会、中国药房杂志社主办的国家级、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药学技术类刊物。本刊以构建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临床应用及监督管理间的桥梁为己任。读者对象主要为从事医院药房(药剂科)、社会药房(店)工作的各级各类人员以及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临床应用和监督管理人员。本刊每月上、中、下旬出版。上旬刊为“药房与药事版”,主要栏目包括:药业专论、医药热点、药物研究、市场经纬、药房管理、制剂技术、医院制剂、新药和辅料、药品检验、药品监督、综述讲座、药师之友、社会药房等;中旬刊为“药房与临床版”,主要栏目包括:药物经济学、用药分析、临床药学、药物配伍、药物与临床、临床荟萃、药物警戒、不良反应监测、综述讲座等;下旬刊为“药房与中药版”,主要栏目包括:中药论坛、中药研究、中药房管理、中药应用、民族医药、中药检定、中药制剂、中药视窗、中药企业、综述讲座等。稿约内容主要有:业界普遍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对医药行业有指导意义的理论研究;原始实验研究;医药市场动态分析与预测以及与市场有关的“大政小事”;医院药房(药剂科)管理经验交流;药物经济学方法学研究和应用实践;大样本的医院用药情况分析;新药、进口药品临床药理;合理用药资料总结;药品的监督、检验、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探讨;新药或药学新进展综述;海外药房事务;中药房业务;医药工、商企业及品种介绍;药店管理、经营经验介绍;继续医学教育,等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熊果酸对人结直肠癌SW620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机制

    石尧汪晴张骏鸿韩凌...
    2252-22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熊果酸(UA)对人结直肠癌SW620细胞生长、侵袭、凋亡和转移的影响,并研究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以SW620细胞为对象,以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0、5、10、15、20、25、30 μmol/L)UA作用不同时间(24、48、72h)对细胞增殖的影响;以克隆形成实验检测不同浓度(0、10、15、20 μmol/L)UA作用于SW620细胞10 d对细胞克隆形成的影响;以不同浓度(0、10、15、20 μmol/L)UA作用于SW620细胞24 h后,分别以流式细胞术、Transwell侵袭实验、Western blot实验检测细胞的凋亡、侵袭情况和细胞中B细胞淋巴瘤2(Bcl-2)、裂解型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cleaved-PARP)、磷酸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p38 MAPK)、p38MAPK、上皮钙黏素(E-cadherin)、神经钙黏素(N-cadherin)、锌指转录因子Snail蛋白的表达情况。考察p38 MAPK抑制剂SB203580与UA联用对细胞中p-p38 MAPK、Bcl-2、N-cadherin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与0 μmol/LUA比较,5~30 μmol/L UA作用24、48、72 h均可显著降低细胞的存活率(P<0。05);15、20 μmol/L UA作用10 d均可显著降低细胞的克隆形成率(P<0。05);经15、20 μmol/L UA作用后,细胞的凋亡率和cleaved-PARP、E-cadherin蛋白的表达量以及p38 MAPK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均升高,穿膜细胞数和Bcl-2、Snail、N-cadherin蛋白的表达量均减少或降低,大部分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指标变化有浓度依赖性(P<0。05)。SB203580可显著抑制UA对p38 MAPK蛋白表达的上调作用,逆转UA对Bcl-2、N-cadherin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 UA可抑制SW620细胞的生长、侵袭和转移并诱导其凋亡,上述作用可能与激活p38 MAPK信号通路相关。

    熊果酸人结直肠癌生长侵袭转移凋亡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引入等值生命年获益优化成本-效用分析——以RAS突变型转移性结直肠癌为例

    胡钊管欣刘永军
    2258-22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为我国药物经济学评估方法的完善和卫生经济决策提供参考。方法 从我国医疗卫生体系的角度出发,基于BECOME研究构建三状态分区生存模型,分别以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和等值生命年获益(evLYG)为健康产出指标,运用成本-效用分析法评价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方案对比化疗方案一线治疗RAS突变型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的经济性。循环周期为2周,研究时限为患者终身,贴现率为5%,意愿支付阈值为1~3倍我国2023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89 358~268 074元)。采用单因素敏感性分析和概率敏感性分析评价结果的稳健性。结果 以QALY为基础计算的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方案相较于化疗方案的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为330 311。33元/QALY,大于意愿支付阈值(268 074元);以evLYG为基础计算的ICER值为254 085。64元/evLYG,低于意愿支付阈值(268 074元)。单因素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贝伐珠单抗成本对ICER值的影响最大。概率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以QALY为基础进行评估,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方案更具经济性的概率约为3%;以evLYG为基础进行评估,该方案更加经济的概率上升至56%。结论 采用按evLYG为健康产出指标计算的ICER值对RAS突变型mCRC患者医疗干预方案的经济性进行判断可能比按QALY计算的ICER值更为公平。建议针对特殊人群开展药物经济学评价时,可同时采用QALYs和evLYGs作为健康产出指标进行评估,以实现医疗卫生资源的更优配置,提高决策的公平性。

    等值生命年获益质量调整生命年RAS突变型转移性结直肠癌药物经济学

    司美格鲁肽致药品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孙如男仓代晓全香花张传洲...
    2266-22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司美格鲁肽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为其临床安全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以"司美格鲁肽""不良反应"等的中英文为检索词,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SpringerLink、中国知网、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医学网及维普医药信息资源系统,收集司美格鲁肽致ADR的病例报道并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14篇文献,共计17例患者。17例患者中,女性9例、男性8例,年龄25~80岁;8例患者合并应用2种及2种以上药物;8例患者以0。25 mg为起始剂量;大多ADR(94。12%)发生在用药后6个月内;16例患者经停药和/或对症治疗后均好转或痊愈;11例患者未提及后续是否继续使用司美格鲁肽;9例患者进行了ADR相关性评价,断定为"肯定""很可能""可能""有可能"的分别有1、3、1、4例。司美格鲁肽致ADR可累及多个器官或系统,以消化系统最多(35。29%),其次为皮肤组织(29。41%);其中,急性胃扩张、重度肝损伤、结石性胆囊炎、大疱性类天疱疮、嗜酸性筋膜炎、急性肾损伤、急性间质性肾炎、抑郁症、急性溶血性贫血均为药品说明书未记载的ADR。结论 司美格鲁肽所致ADR可发生在各年龄段,以用药后6个月内发生为主,主要累及消化系统、皮肤组织等。临床使用时,应重点加强对肝肾功能不全、神经精神疾病、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等人群的药学监护,出现相关ADR时应及时停药和/或对症治疗,以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司美格鲁肽不良反应病例报道文献分析

    利伐沙班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合并冠心病患者相关出血事件的影响因素分析

    陈铭瑜陈敏邓金珠戴强...
    2272-22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利伐沙班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合并冠心病患者相关出血事件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心血管内科2021年11月-2023年5月使用利伐沙班进行抗凝治疗的NVAF合并冠心病住院患者64例,分析其人口统计学信息、实验室检查指标等一般临床资料及利伐沙班稳态血药浓度谷值,计算剂量调整谷浓度,并记录患者出院后6个月内相关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利伐沙班相关出血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预测出血概率的二元Logistic回归方程,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分析该回归方程的预测价值。结果 64例患者中,共19例患者发生24例次出血事件,大多为轻度出血(19例次,79。2%),以胃肠道出血为主(17例次,70。8%),大多经对症处理、调整抗凝方案等处理后好转或痊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出血组既往有贫血史的患者比例、血小板计数、尿素氮含量、利伐沙班稳态血药浓度谷值、利伐沙班剂量调整谷浓度和凝血指标[国际标准化比值、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水平均显著多于或高于非出血组,而白蛋白水平显著低于非出血组(P<0。05)。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PT水平(比值比为1。473,95%置信区间为1。103~1。967,P=0。009)和高利伐沙班剂量调整谷浓度(比值比为1。174,95%置信区间为1。018~1。355,P=0。027)是利伐沙班相关出血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出血事件预测概率(P)的二元Logistic回归方程为LogitP=-6。975+0。387×PT水平+0。161 ×剂量调整谷浓度,其ROC曲线的AUC为0。825(95%置信区间为0。708~0。909,P<0。001)。结论 利伐沙班致NVAF合并冠心病患者相关出血事件的危险因素包括既往有贫血史、高血小板计数、高尿素氮含量、高利伐沙班稳态血药浓度谷值、高剂量调整谷浓度、高凝血指标水平以及低白蛋白水平,其中高PT水平和高剂量调整谷浓度是可用于预测利伐沙班相关出血事件发生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所建回归方程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利伐沙班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冠心病出血事件凝血酶原时间剂量调整谷浓度独立危险因素

    瑞卢戈利心血管安全风险信号的挖掘与评价

    林永春蒙龙郑佳峻蒋慧明...
    2278-22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挖掘瑞卢戈利的心血管安全风险信号,为该药在我国上市及未来的临床安全用药评估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中2021年第1季度至2023年第3季度以瑞卢戈利为主要/次要怀疑药物的不良事件(AE)报告,采用报告比值比(ROR)法进行数据挖掘。利用《国际医学用语词典》(MedDRA)24。0版中的首选术语(PT)对药物AE名称进行编码;采用狭义标准MedDRA查询(SMQ)术语和高位语(HLT)术语定义和分析目标AE。分别通过以瑞卢戈利为主要/次要怀疑药物或与药物相互作用、伴随使用药物有关的AE和广义SMQ术语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 共得到瑞卢戈利AE报告4 354份。得到狭义SMQ术语9个,含异常血脂症、高血糖症/新发糖尿病2个阳性信号;得到HLT术语11个,含胆固醇各项分析、甘油三酯分析和各种高血糖状况(不另分类)3个阳性信号。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上述研究结果可靠。结论 瑞卢戈利存在高血脂和高血糖风险信号,但未发现高血压、心脏病和脑卒中等风险信号。临床在使用瑞卢戈利时,需关注患者的高血脂、高血糖AE。

    瑞卢戈利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不良事件心血管事件高血脂高血糖

    托伐普坦治疗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的临床观察

    穆清李志英张景迪张占海...
    2283-22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托伐普坦治疗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HFpEF)合并低钠血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20年1月1日-2023年6月1日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收治的HFpEF合并有低钠血症患者10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53例)和托伐普坦组(53例)。常规治疗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托伐普坦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给予托伐普坦片15 mg,24 h后增至30 mg,然后根据血清钠水平增减剂量,最大剂量不超过60mg/d,血清钠水平≥150mmol/L时停药。两组患者均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24 h尿量、血清钠、血肌酐、尿素氮水平及其变化幅度,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各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LVEF、24h尿量、血清钠水平均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且托伐普坦组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LVESD、LVEDD、NT-proBNP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托伐普坦组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或P<0。01)。托伐普坦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24 h尿量、血清钠水平的变化均较常规治疗组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肌酐、尿素氮水平及变化幅度,以及恶心呕吐、头晕、高钠血症、尿频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托伐普坦能够改善HFpEF合并低钠血症患者的心功能,增加血钠水平,且不影响其肾功能,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托伐普坦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低钠血症心功能

    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一线治疗不可切除晚期肝细胞癌的疗效与安全性

    郑新阔席雅琳
    2288-22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一线治疗不可切除晚期肝细胞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基于真实世界数据,回顾性选择2020年1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67例不可切除晚期肝细胞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用药方案的不同分为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组(32例)和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奥沙利铂组(35例)。两组患者均治疗12个月以上,随访期为开始治疗后的12个月。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肝肾功能指标、血常规指标水平;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通过Log-rank检验分析组间生存差异,并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患者生存的因素。结果 治疗后,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为68。8%,显著高于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奥沙利铂组的45。7%(P<0。05);两组患者治疗半年后的甲胎蛋白、糖类抗原19-9(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奥沙利铂组除外)、糖类抗原15-3水平均显著降低,且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组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5-3的下降程度更明显(P<0。05);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组患者的天冬氨酸转氨酶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奥沙利铂组比较,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组患者的总生存期显著延长(风险比为2。97,95%置信区间为1。305~6。749,Log-rank检验的P值为0。006);治疗方案和诊断时患者的肝细胞癌分期是影响其生存的重要因素(风险比分别为2。97、5。16,95%置信区间分别为1。305~6。749、2。261~11。780,P<0。05)。结论 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一线治疗不可切除晚期肝细胞癌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总体可控,但在用药时应注意监测患者的肝功能指标。

    卡瑞利珠单抗阿帕替尼奥沙利铂肝细胞癌疗效安全性真实世界研究

    达格列净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快速卫生技术评估

    潘慧敏王钰博陈迹单慧亭...
    2293-22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达格列净治疗2型糖尿病(T2DM)合并心血管疾病(CVD)的安全性、有效性及经济性,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以及国内外卫生技术评估(HTA)相关机构官方网站,收集达格列净治疗T2DM合并CVD的HTA报告、系统评价/Meta分析和药物经济学研究。资料提取、评价质量后,对纳入研究的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13篇,其中系统评价/Meta分析10篇、药物经济学研究3篇。有效性方面,与安慰剂比较,达格列净可显著降低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体重、体重指数及血压水平,且未增加全因病死风险。安全性方面,达格列净未增加患者总体不良反应、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心血管病死、心力衰竭住院、心肌梗死、脑卒中、骨折、肾功能减退的发生风险。经济性方面,英国及中国经济学研究认为,达格列净具有经济学优势;泰国经济学研究认为,该药不具有经济学优势。结论 达格列净治疗T2DM合并CV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较好;经济性结论在不同国家存在差异,在我国当前医疗政策及药品价格背景下达格列净具有经济学优势。

    达格列净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快速卫生技术评估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

    1例艾司氯胺酮致围产期过敏性休克的病例分析

    王良芬何梦婕刘嫚赵玥...
    2299-23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为临床工作者及时识别和治疗围产期过敏性休克提供参考。方法 临床药师参与四川省妇幼保健院产科1例足月妊娠患者剖宫产麻醉中使用艾司氯胺酮致过敏性休克的救治过程,通过查阅药品说明书并检索相关文献,协助医师对过敏性休克与羊水栓塞进行区分鉴别,对所用药物与不良反应的关联性进行分析,并进行用药教育。结果 该患者麻醉后出现低氧血症和低血压,且不存在凝血功能障碍,经肾上腺素对症处理后快速好转,故诊断为过敏性休克。根据该患者用药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特点,结合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药物与不良反应关联性判定标准和Naranjo's评估量表,综合判定引起过敏性休克的可疑致敏药物为艾司氯胺酮;临床药师告知患者后期就诊时务必告知医师此次严重过敏反应的相关药物。患者于剖宫产术后第6天痊愈出院。结论 过敏性休克与羊水栓塞的临床表现相似,临床需要仔细鉴别。若患者发生了药物导致的全身过敏反应,临床应及时停用可疑药物,并立即采取有效的对症治疗措施,延缓或终止疾病进展,以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艾司氯胺酮过敏性休克围产期麻醉药物

    美罗培南致婴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1例及文献挖掘分析

    吴凡李世思孟方徐文秀...
    2304-23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为临床安全使用美罗培南提供参考。方法 临床药师基于1例婴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使用美罗培南发生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病例进行不良反应关联性分析;检索中英文数据库,对美罗培南诱发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的个案报道进行归纳分析;再对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中相关不良事件风险信号进行挖掘分析,总结美罗培南致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的特点。结果 临床药师采用Naranjo's评估量表对该患儿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与美罗培南的关联性进行评价,结果为"很可能"。文献分析共纳入16例患者,其中有1例为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有13例患者的不良反应是危及生命、需要紧急治疗的4级严重不良反应;所有患者均在停药后好转。数据挖掘结果显示,美罗培南致血液系统不良事件的中位发生时间是6 d;新生儿血小板减少、血管内溶血、粒细胞计数降低是不良事件风险强度排前3位的信号。结论 临床使用美罗培南抗感染初期可能诱发严重危及生命的血液系统不良反应,尤其对于婴幼儿和老人、使用较高剂量美罗培南、既往抗菌药物过敏、基础疾病复杂、联用较多抗菌药物、用药后出现高热和出血的患者,临床应予以密切监护。

    美罗培南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血液系统不良事件药学监护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