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药房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药房
中国药房

张幸国

周刊

1001-0408

info@china-pharmacy.com

023-68586827;68585211

400042

重庆市渝中区大坪正街129号四环大厦8层

中国药房/Journal China Pharmac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药房》杂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院协会、中国药房杂志社主办的国家级、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药学技术类刊物。本刊以构建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临床应用及监督管理间的桥梁为己任。读者对象主要为从事医院药房(药剂科)、社会药房(店)工作的各级各类人员以及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临床应用和监督管理人员。本刊每月上、中、下旬出版。上旬刊为“药房与药事版”,主要栏目包括:药业专论、医药热点、药物研究、市场经纬、药房管理、制剂技术、医院制剂、新药和辅料、药品检验、药品监督、综述讲座、药师之友、社会药房等;中旬刊为“药房与临床版”,主要栏目包括:药物经济学、用药分析、临床药学、药物配伍、药物与临床、临床荟萃、药物警戒、不良反应监测、综述讲座等;下旬刊为“药房与中药版”,主要栏目包括:中药论坛、中药研究、中药房管理、中药应用、民族医药、中药检定、中药制剂、中药视窗、中药企业、综述讲座等。稿约内容主要有:业界普遍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对医药行业有指导意义的理论研究;原始实验研究;医药市场动态分析与预测以及与市场有关的“大政小事”;医院药房(药剂科)管理经验交流;药物经济学方法学研究和应用实践;大样本的医院用药情况分析;新药、进口药品临床药理;合理用药资料总结;药品的监督、检验、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探讨;新药或药学新进展综述;海外药房事务;中药房业务;医药工、商企业及品种介绍;药店管理、经营经验介绍;继续医学教育,等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广金钱草多糖指纹图谱的建立、含量测定及其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研究

    程轩轩陈亮元郑诗嘉唐晓敏...
    183-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广金钱草多糖的指纹图谱,分析其单糖组成及含量,并考察广金钱草多糖对α-葡萄糖苷酶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广金钱草多糖,经三氟乙酸水解、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衍生化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建立指纹图谱(以葡萄糖峰为参照),并进行单糖组成及含量分析.含量测定色谱柱为Phenomenex Luna C18,流动相为乙腈-0.05 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用氢氧化钠调节pH至6.8),梯度洗脱,流速为0.8 mL/min,检测波长为250 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10μL.以阿卡波糖为对照,采用对硝基苯-α-D-葡萄糖吡喃苷法考察广金钱草多糖对α-葡萄糖苷酶的体外抑制活性.结果:18批药材样品的HPLC指纹图谱有9个共有峰,其中15批药材样品的相似度大于0.90;共指认甘露糖、鼠李糖、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木糖、阿拉伯糖等7个共有峰.其中,鼠李糖、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的含量分别为0.471~2.092、1.379~8.919、2.560~35.679、1.194~6.905、0.566~4.158 mg/g;以鼠李糖为基准,其余4种单糖的摩尔比分别为1.58~4.07、2.26~19.95、2.20~4.21、1.31~2.86.广金钱草多糖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呈现随剂量升高而增强的趋势,其半数抑制浓度为0.70 mg/mL,低于阳性对照阿卡波糖(7.76 mg/mL).结论:不同批次广金钱草的多糖组成均以葡萄糖为主,各单糖含量有所差异.广金钱草多糖对α-葡萄糖苷酶具有明显的体外抑制作用,且活性强于阿卡波糖.

    广金钱草多糖单糖含量指纹图谱高效液相色谱法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葫芦茶苷对四氯化碳致肝纤维化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唐爱存韦燕飞刘喜华王明刚...
    190-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葫芦茶苷对四氯化碳(CCl4)致肝纤维化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将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阳性对照,0.2 mg/kg)和葫芦茶苷低、中、高剂量组(3、6、12 mg/kg),每组10只.除正常组小鼠腹腔注射橄榄油外,其余各组小鼠均腹腔注射10%CCl4橄榄油溶液(5 mL/kg)以复制肝纤维化模型,每周2次,连续8周.自第3周起,各给药组小鼠灌胃相应药物,正常组和模型组小鼠均灌胃等体积2%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每日1次,连续6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透明质酸(HA)、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采用分光光度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Western blotting法分别检测其肝组织中羟脯氨酸(Hy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含量,Ⅰ型胶原(Col-Ⅰ)、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TIMP-2 mRNA以及基质金属酶2(MMP-2)、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ALT、AST、HA、IL-6、MDA、Hyp含量,Col-Ⅰ、TIMP-1、TIMP-2 mRNA以及MMP-2、TGF-β1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SOD、GSH-Px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小鼠ALT、AST、HA、IL-6、MDA、Hyp含量,Col-Ⅰ、TIMP-1、TIMP-2 mRNA以及MMP-2、TGF-β1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SOD、GSH-Px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论:葫芦茶苷对肝纤维化模型小鼠具有肝保护和肝纤维化抑制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脂质过氧化和胶原蛋白合成,下调Col-Ⅰ、TIMP-1、TIMP-2 mRNA以及MMP-2、TGF-β1蛋白的表达等有关.

    葫芦茶苷四氯化碳肝纤维化脂质过氧化胶原蛋白基质金属酶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小鼠

    复方人参免疫增强方配比优选及其对小鼠的免疫活性和急性毒性研究

    赵彧万志强张荣榕马馨桐...
    196-2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优选复方人参免疫增强方4味组方药材(人参、黄芪、黄精、枸杞)的最佳配伍比例,并对最佳配比提取物进行免疫活性及急性毒性研究.方法:在采用细胞活性试验筛选4味药材生药量浓度范围的基础上,以不同生药量浓度的药材提取物作用后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中的一氧化氮(NO)、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为指标,采用均匀设计法确定复方人参免疫增强方各药材的最佳配比.取小鼠240只,随机分为4批,每批60只,均随机分为空白组(生理盐水)、模型组(生理盐水)、阳性药物组[左旋咪唑,4 mg/(kg·d)]和复方人参免疫增强方最佳配比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0.9528、1.9056、3.8112 g/(kg·d)],每组10只,灌胃给药,qd,连续给药30 d;除空白组外,其余组小鼠于首次给药后第24天时腹腔注射环磷酰胺[40 mg/(kg·d)],qd,连续注射3 d以建立免疫低下模型.通过测定各组小鼠脏器系数,脾淋巴细胞转化能力,血清溶血素、IL-2、IgM、IgG、IgA含量,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来评价最佳配比提取物的免疫活性.另取小鼠20只,灌胃最佳配比提取物20 mL/kg,给药2次,以经口最大耐受剂量(MTD)考察其急性毒性.结果:复方人参免疫增强方的最佳配比为人参、黄芪、黄精、枸杞生药质量比1:2:2:4.免疫活性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最佳配比提取物可显著提高小鼠的脏器指数,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血清中溶血素、IL-2、IgM、IgG、IgA含量以及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P<0.05或P<0.01);急性毒性实验结果显示,其经口MTD均大于15 g/kg,口服无毒性.结论:复方人参免疫增强方最佳配比提取物可显著增强小鼠的免疫功能,且口服无毒性.

    人参免疫增强方药对均匀设计法小鼠免疫功能急性毒性

    二甲双胍对胰腺癌BxPC-3细胞恶性表型的影响

    黄志铨王振文朱亮
    202-2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索二甲双胍对胰腺癌BxPC-3细胞恶性表型的影响.方法:以Smad4基因天然缺失型人胰腺癌BxPC-3细胞为对象,采用CCK-8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不同剂量二甲双胍(5、10、20 mmol/L)作用24 h后的细胞增殖和凋亡情况,并计算细胞存活率和凋亡率;采用Transwell迁移试验检测不同剂量二甲双胍(10、20 mmol/L)作用24 h后的细胞迁移情况,记录迁移细胞数;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分别检测细胞中钙黏着蛋白E(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补体反应基因32(RGC-32)的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和5 mmol/L二甲双胍组比较,10、20 mmol/L二甲双胍组细胞的存活率均显著降低,凋亡率均显著升高,且20 mmol/L二甲双胍组细胞的凋亡率显著高于10 mmol/L二甲双胍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10、20 mmol/L二甲双胍组迁移细胞数均显著减少,且20 mmol/L二甲双胍组显著少于10 mmol/L二甲双胍组(P<0.05);10、20 mmol/L二甲双胍组细胞中E-cadherin mRNA及其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升高,且20 mmol/L二甲双胍组E-cadherin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10 mmol/L二甲双胍组;10 mmol/L二甲双胍组细胞中Vimentin mRNA,20 mmol/L二甲双胍组细胞中Vi-mentin mRNA及其蛋白以及10、20 mmol/L二甲双胍组细胞中RGC-32 mRNA及其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且20 mmol/L二甲双胍组Vimentin mRNA及其蛋白、RGC-32 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低于10 mmol/L二甲双胍组(P<0.05或P<0.01).结论:二甲双胍可剂量依赖性地通过Smad4非依赖性通路抑制BxPC-3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促进其凋亡,这可能与胰腺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过程以及RGC-32表达受到抑制有关.

    二甲双胍胰腺癌BxPC-3细胞增殖凋亡上皮间质转化补体反应基因32

    血脂异常患者应用瑞舒伐他汀的快速卫生技术评估

    李超姜文亮杨子贤李可欣...
    208-2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快速评价瑞舒伐他汀(RSV)治疗血脂异常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为其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循证参考.方法:系统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万方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同时检索快速卫生技术评估(HTA)相关网站与数据库,纳入RSV对比安慰剂或其他阳性药物治疗血脂异常的HTA报告、Meta分析/系统评价及药物经济学研究.由2位研究者分别依照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数据提取与汇总,并交叉核对,最终采用定性描述的方法对结果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共纳入11篇Meta分析和11篇药物经济学研究,未检索到相关HTA报告.汇总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使用RSV可显著降低患者低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总胆固醇、C反应蛋白和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有效逆转动脉粥硬化斑块,降低全因死亡率,且安全性良好.在经济性方面,与其他他汀类药物或者安慰剂相比,RSV可延长患者质量调整生命年,增量成本-效果比低于意愿支付阈值,更具有经济优势.结论:RSV治疗高脂血症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

    瑞舒伐他汀血脂异常高血脂症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快速卫生技术评估

    罗格列酮钠和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经济学评价

    席晓宇谢雯雯刘琰黄蓉...
    212-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临床提供安全、有效、更具经济性的2型糖尿病用药方案建议.方法:构建罗格列酮钠和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Markov模型,根据2型糖尿病的病情发展特征,用2型糖尿病无并发症、2型糖尿病并发症、死亡等3个状态的动态变化来模拟该疾病的发展.对模型进行回乘分析、队列模拟分析以获取罗格列酮钠和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长期成本和效果;采用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s)作为健康产出指标,以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的意愿支付阈值(WTP)12000元/年判断不同方案的优劣性;对成本、效用和贴现进行敏感性分析,检验分析结果的稳定性.结果:Markov模型成本-效果分析结果显示,罗格列酮钠治疗方案累计成本和健康效用分别为25164.00元和7.50 QALYs,二甲双胍治疗方案的累计成本和健康效用分别为17773.36元和7.36 QA-LYs,罗格列酮钠相对于二甲双胍的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为50983.08元/QALYs,大于WTP,因此二甲双胍治疗组为优势方案.敏感性分析显示,2型糖尿病的健康效用值和贴现率对模型的分析结果影响最大,但在本研究设定的敏感性分析范围内,优势方案结果并未改变.结论: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在罗格列酮钠和二甲双胍两种方案中以二甲双胍更具成本-效果优势.

    2型糖尿病罗格列酮钠二甲双胍成本-效果Markov模型药物经济学

    基于"真实世界"的某院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用药合理性与安全性分析

    张雷李青松黄豫
    217-2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临床安全、合理地使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STS)注射液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某三级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使用STS注射液的患者信息,根据药品说明书的相关建议,评价其用药合理性;采用成组设计和个人匹配法对其不良反应/事件(ADR/ADE)风险及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考察其相关性.结果:共纳入3283例患者;STS注射液的平均用药频度均小于1.5,药物利用指数均小于1.0,提示该院使用STS注射液基本合理.STS注射液的不合理用药主要为适应证不恰当(46.48%),溶媒选择不合理(15.84%)和给药浓度过大(2.7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肾功能不全患者应用STS注射液后发生ADR/ADE的风险显著增加(P<0.05).结论:该院STS注射液临床使用中存在超适应证、超浓度和溶媒不当情况,要加强对该制剂的用药评估和监测,对肾功能不全患者尤其要防范ADR/ADE的发生.

    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真实世界研究药物利用研究影响因素成组设计法个人匹配法

    宫瘤清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有效性的Meta分析

    钟毅征黄嘉华潘美均江桦清...
    221-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宫瘤清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为临床用药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等,收集宫瘤清胶囊联合米非司酮(试验组)对比米非司酮(对照组)治疗子宫肌瘤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后,采用改良Jadad量表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采用Stata 14.0软件进行Meta分析;采用TSA 0.9软件进行试验序贯分析.结果:共纳入12项RCT,共计121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RR=1.12,95%CI(1.00,1.26),P<0.05]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最大子宫肌瘤体积[SMD=-1.08,95%CI(-1.21,-0.95),P<0.05]、治疗后子宫体积[SMD=-0.80,95%CI(-1.14,-0.45),P<0.05]、卵泡刺激素水平[SMD=-0.28,95%CI(-0.45,-0.19),P<0.05]、促黄体生成素水平[SMD=-0.44,95%CI(-0.52,-0.12),P<0.05]、雌二醇水平[SMD=-2.69,95%CI(-3.08,-1.49),P<0.05]、孕酮水平[SMD=-1.27,95%CI(-1.69,-0.71),P<0.05]均显著小于或低于对照组.各亚组分析结果显示,除5、10 mg米非司酮组的卵泡刺激素水平(P>0.05)外,试验组患者治疗后最大子宫肌瘤体积、治疗后子宫体积、卵泡刺激素水平、促黄体生成素水平、雌二醇水平、孕酮水平均显著小于或低于对照组.试验序贯分析结果显示,宫瘤清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总有效率更优的证据确切.结论:宫瘤清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单用米非司酮,可有效缩小最大子宫肌瘤体积及子宫体积,降低血清雌激素水平.

    子宫肌瘤米非司酮宫瘤清胶囊疗效Meta分析试验序贯分析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卒中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吴燕子叶珊刘芳
    227-2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系统评价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Clinical trials.gov、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知网等,收集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重抗血小板(以下简称"双抗",试验组)对比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单用抗血小板(以下简称"单抗",对照组)治疗进展性脑卒中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后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5.2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评价文献质量,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7项RCT,共计285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有效率显著高于阿司匹林单抗组[RR=1.31,95%CI(1.26,1.37),P<0.00001],神经功能缺损(N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MD=-3.80,95%CI(-5.30,-2.30),P<0.00001],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评分显著低于阿司匹林单抗组[MD=-3.72,95%CI(-5.25,-2.20),P<0.00001]及氯吡格雷单抗组[MD=-2.44,95%CI(-4.14,-0.73),P=0.00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治疗14 d后[MD=-2.19,95%CI(-3.11,-1.27),P<0.00001]、治疗15 d后[MD=-5.73,95%CI(-10.65,-0.81),P=0.02]、治疗28 d后[MD=-3.45,95%CI(-4.24,-2.67),P<0.00001]N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组与氯吡格雷单抗组患者有效率、与阿司匹林单抗组及氯吡格雷单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阿司匹林单抗组及氯吡格雷单抗组出血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患者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抗治疗进展性脑卒中,在短期内可提高患者疗效,改善其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但不能降低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及死亡率.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进展性脑卒中有效性安全性Meta分析

    1例抗精神病药恶性综合征患者的药学监护及文献复习

    薛莹司方莹刘帅兵
    234-2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抗精神病药恶性综合征(NMS)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于2018年9月19日收治的1例NMS患者,临床药师全程提供药学监护,并提出用药建议;查阅文献,总结NMS的临床表现、危险因素、发病机制、鉴别诊断及治疗药物.结果与结论:临床药师结合患者抗精神病药物用药史、NMS特征性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提出该患者为NMS,医师采纳建议.在治疗过程中,临床药师针对患者入院前的用药情况和入院后医师的用药方案,建议停用亚冬眠合剂,改用甲磺酸溴隐亭片并行持续低温仪物理降温,用药疗程至少10 d,医师采纳建议.用药第3天,患者症状开始缓解,第10天症状基本消失,并于第13天出院.文献复习结果显示,NMS的临床表现主要为高热、肌强直、精神状态改变、自主神经紊乱、磷酸肌酸激酶升高、白细胞增加等;危险因素包括药物因素、人口统计学因素、遗传因素等;发病机制可能与多巴胺能受体阻断及肌肉骨骼纤维毒性有关;鉴别诊断主要依据其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发病时间、神经肌肉反应性、缓解时间等;常用治疗药物为甲磺酸溴隐亭和丹曲林等.

    抗精神病药恶性综合征药学监护临床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