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药房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药房
中国药房

张幸国

周刊

1001-0408

info@china-pharmacy.com

023-68586827;68585211

400042

重庆市渝中区大坪正街129号四环大厦8层

中国药房/Journal China Pharmac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药房》杂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院协会、中国药房杂志社主办的国家级、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药学技术类刊物。本刊以构建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临床应用及监督管理间的桥梁为己任。读者对象主要为从事医院药房(药剂科)、社会药房(店)工作的各级各类人员以及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临床应用和监督管理人员。本刊每月上、中、下旬出版。上旬刊为“药房与药事版”,主要栏目包括:药业专论、医药热点、药物研究、市场经纬、药房管理、制剂技术、医院制剂、新药和辅料、药品检验、药品监督、综述讲座、药师之友、社会药房等;中旬刊为“药房与临床版”,主要栏目包括:药物经济学、用药分析、临床药学、药物配伍、药物与临床、临床荟萃、药物警戒、不良反应监测、综述讲座等;下旬刊为“药房与中药版”,主要栏目包括:中药论坛、中药研究、中药房管理、中药应用、民族医药、中药检定、中药制剂、中药视窗、中药企业、综述讲座等。稿约内容主要有:业界普遍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对医药行业有指导意义的理论研究;原始实验研究;医药市场动态分析与预测以及与市场有关的“大政小事”;医院药房(药剂科)管理经验交流;药物经济学方法学研究和应用实践;大样本的医院用药情况分析;新药、进口药品临床药理;合理用药资料总结;药品的监督、检验、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探讨;新药或药学新进展综述;海外药房事务;中药房业务;医药工、商企业及品种介绍;药店管理、经营经验介绍;继续医学教育,等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SIRT1/Akt/GSK3β/β-catenin信号通路研究右美托咪定对脓毒症模型大鼠脑损伤的保护机制

    董晓柳宋丽华董伟高铭...
    2621-26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右美托咪定(Dex)对脓毒症模型大鼠脑损伤中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蛋白激酶B(Akt)/糖原合酶激酶3β(GSK3β)/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探究其对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脓毒症组(CLP组)、CLP+Dex组(10μg/kg Dex)、CLP+Dex+Sirtinol组(10μg/kg Dex+2μL/100 g SIRT1抑制剂Sirtinol),每组20只.造模前2 h,CLP+Dex+Sirtinol组大鼠经侧脑室注射给予Sirtinol;各组大鼠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制备脓毒症模型(Sham组仅手术但不结扎穿孔).造模结束后0、3、6 h,CLP+Dex组、CLP+Dex+Sirtinol组大鼠分别腹腔注射Dex(10μg/kg),Sham组和CLP组大鼠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末次给药24 h后,检测大鼠脑组织含水量、伊文思蓝(EB)含量、大脑皮层组织细胞凋亡情况和脑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以及海马组织中SIRT1、p-Akt、p-GSK3β、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Sham组比较,CLP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EB含量、大脑皮层组织凋亡细胞数及脑组织中IL-1β、TNF-α表达水平显著增加或升高(P<0.05);海马组织SIRT1、p-Akt、p-GSK3β、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CLP组比较,CLP+Dex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EB含量、大脑皮层组织凋亡细胞数及脑组织中IL-1β、TNF-α表达水平显著减少或降低(P<0.05);海马组织中SIRT1、p-Akt、p-GSK3β、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而Sirtinol可显著逆转Dex的上述脑保护和因子调节作用(P<0.05).结论:Dex对脓毒症模型大鼠具有脑保护作用,该作用可能是通过激活SIRT1/Akt/GSK3β/β-catenin信号通路而发挥抗炎、抗凋亡等作用,从而减轻脑水肿、保护血脑屏障并减轻脑损伤.

    右美托咪定脓毒症脑损伤脑保护作用SIRT1/Akt/GSK3β/β-catenin信号通路炎症反应机制大鼠

    基于LC-MS代谢组学研究黄芪注射液对白细胞减少症模型小鼠的干预作用

    刘腾许晋芳卢晓林侯宏保...
    2627-26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黄芪注射液对白细胞减少症模型小鼠的干预作用.方法:将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药物组,每组8只.模型组和药物组小鼠均腹腔注射环磷酰胺以复制白细胞减少症模型,正常组小鼠腹腔注射等体积无菌注射用水.造模成功后,正常组和模型组小鼠均腹腔注射等体积无菌注射用水,药物组小鼠腹腔注射黄芪注射液0.04 mL/10 g,每日1次,连续7 d.在检测各组小鼠血常规指标(白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计数)的基础上,采用液质联用技术(LC-MS)分析血清中的代谢产物,并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等多元统计分析以及HMDB、METLIN、KEGG等数据库和相关文献指认、鉴定差异代谢物;借助MetPA在线工具对差异代谢物的代谢通路进行分析,并基于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血常规指标与差异代谢物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常规指标计数均显著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黄芪注射液组小鼠上述血常规指标均显著增加(P<0.01).正常组和模型组小鼠血清样品的LC-MS图谱明显不同,且黄芪注射液组血清样品LC-MS代谢组学数据与正常组接近.多元统计分析和相关数据库分析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中L-异亮氨酸、二十碳五烯酸等17个代谢物含量显著升高,亚精胺等4个代谢物含量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黄芪注射液可回调小鼠血清中柠檬酸、L-脯氨酸、乙酰肉碱、L-异亮氨酸、L-苯丙氨酸、1-磷酸鞘氨醇、溶血磷脂酰肌醇、二十碳五烯酸和亚油酸等9个代谢物的含量(P<0.05或P<0.01),且主要与亚油酸代谢,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的生物合成,苯丙氨酸代谢等通路有关(代谢通路影响值均大于0.1).相关性分析显示,血常规指数与模型组中含量升高的D-鞘氨醇、亚油酸、柠檬酸等含量之间的相关性较明显(r的绝对值普遍大于0.5).结论:黄芪注射液可增加白细胞减少症模型小鼠的白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计数;其升高白细胞的作用可能与亚油酸代谢,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的生物合成及苯丙氨酸代谢等途径有关.

    黄芪注射液白细胞减少症环磷酰胺液质联用技术代谢组学小鼠

    基于VOSviewer软件的黄芪治疗糖尿病研究文献计量分析

    马斌柴智王金虹
    2634-26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直观便捷地了解黄芪治疗糖尿病的研究重点提供数据参考.方法:检索2000年1月1日-2020年6月30日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中收录的关于黄芪治疗糖尿病相关文献,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文献发表数量、发文作者及其研究方向、关键词、研究机构分布情况、来源期刊分布情况、被引频次、基金资助等内容进行统计分析,并使用VOSviewer软件进行可视化展示.结果:共纳入文献2960篇,文献数量大体呈现增长趋势;发文量最高的作者是辽宁中医药大学的范颖,研究方向主要为黄芪不同有效部位对糖尿病模型动物血清胰岛素、脂联素的影响等;关键词词频中,糖尿病肾病(845次)、黄芪(615次)、糖尿病(587次)、黄芪注射液(350次)、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03)、补气药(202次)等出现频次较高;发文量超过20篇的机构有10所,其中南京中医药大学发文最多(58篇);《陕西中医》《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内蒙古中医药》是发文量较多的期刊;陈国辉等发表的《黄芪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被引频次最高,为690次;国家级科研基金(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等)资助项目较多.结论:我国近20年来黄芪治疗糖尿病研究水平稳步提高,但是文献分布不均衡,高质量核心期刊发文量较少,且相关临床试验相对较少.笔者建议研究人员应从宏观临床疗效、微观药理学、黄芪遗传资源库、中医经典方剂等角度探索黄芪治疗糖尿病的方法和思路.

    黄芪糖尿病黄芪多糖可视化分析文献计量学VOSviewer

    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左西孟旦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的临床观察

    陈功杨方魏刚李小平...
    2639-26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联合左西孟旦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ADHF)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9年1-12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收治住院的ADHF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15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rhBNP组、左西孟旦组和联合用药组,每组5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rhBNP组患者予注射用重组人脑利钠肽[以1.5μg/kg静脉注射冲击治疗后,再以0.0075μg/(kg·min)静脉滴注24 h];左西孟旦组患者予左西孟旦注射液12.5 mg[以6~12μg/(kg·min)静脉滴注1 h后,再以0.1μg/(kg·min)静脉滴注23 h];联合用药组按各单药组方法联合用药.3组患者均持续治疗7 d.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心率(HR)、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径(LVEDD)]、平均动脉压(MAP)、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肾功能指标[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eGFR)、血肌酐(Scr)]以及血清胱抑素C(Cys-C)、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并记录其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rhBNP组患者有3例脱落,左西孟旦组有1例脱落,共有152例完成本研究.治疗前,3组患者心功能指标、MAP、PCWP、肾功能指标以及血清Cys-C、NT-proBN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HR、MAP、PCWP和血清NT-proBNP水平以及联合用药组患者血清Cys-C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3组患者LVEF以及左西孟旦组和联合用药组患者eGFR、Scr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联合用药组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优于rhBNP组和左西孟旦组(P<0.05).联合用药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23%,显著高于rhBNP组(77.55%)和左西孟旦组(76.47%)(P<0.05);3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BNP联合左西孟旦治疗ADHF合并肾功能不全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心肾功能,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重组人脑利钠肽左西孟旦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疗效安全性

    百合固金汤联合参麦注射液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老年患者疗效及相关指标的影响

    周雪莱杨园戴薇宣志红...
    2645-26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百合固金汤联合参麦注射液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老年患者疗效及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19年10月诸暨市中医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75例气管插管或切开行机械通气后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老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参麦组、百合固金汤+参麦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4.5 g,静脉滴注,q8 h以抗感染+盐酸氨溴索注射液4 mL,静脉注射,bid以化痰+多索茶碱注射液20 mL,qd以解痉平喘+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常规治疗.参麦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参麦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qd.百合固金汤+参麦组患者在参麦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百合固金汤200 mL,早晚2次鼻饲.各组均以7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外周血中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支气管中CD68细胞计数,同时记录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外周血中CRP、PCT水平,支气管中CD68细胞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3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外周血中CRP、PCT水平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支气管中CD68细胞计数均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且支气管中CD68细胞计数3组间排序为百合固金汤+参麦组>参麦组>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7 d时,患者外周血中CRP、PCT水平3组间排序为百合固金汤+参麦组<参麦组<对照组(P<0.05);但治疗14 d时,3组间的APACHEⅡ评分,外周血中CRP、PC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3组间排序为百合固金汤+参麦组<参麦组<对照组(P<0.05或P<0.01).3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百合固金汤联合参麦注射液可改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老年患者的肺巨噬细胞免疫功能,早期抑制肺部炎症进展,减少机械通气时间,缩短住院时间,且安全性较好.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老年百合固金汤参麦注射液免疫功能疗效安全性

    肾功能亢进对替考拉宁高剂量治疗方案下患者血药谷浓度的影响

    唐莲石璐薛宏志庄智伟...
    2650-26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肾功能亢进(ARC)对替考拉宁高剂量给药方案下患者血药谷浓度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收集2018年7月至2020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苏州市立医院重症监护室中目标性治疗使用替考拉宁高剂量方案的患者,根据矫正肌酐清除率分为ARC组和肾功能正常组.两组患者的替考拉宁给药方案均为负荷剂量600 mg,q12 h×3剂,维持剂量6~10 mg/kg,qd,并结合肌酐清除率及血药谷浓度调整给药剂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两组患者在替考拉宁第4剂给药前30 min和第8~10剂给药前30 min的血药谷浓度,对比两组患者替考拉宁血药谷浓度、临床有效率、革兰氏阳性菌清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共纳入56例患者,18例纳入ARC组、38例纳入肾功能正常组.ARC组患者较肾功能正常组患者更年轻(P<0.001),血清白蛋白水平更低(P=0.025).ARC组患者第4剂给药前和第8~10剂给药前血药谷浓度均低于肾功能正常组(P=0.034;P=0.035).ARC组和肾功能正常组患者的第8~10剂给药前血药谷浓度均高于同组第4剂给药前血药谷浓度(P=0.003;P<0.001).ARC组临床有效率为77.8%、革兰氏阳性菌清除率为76.2%,均较肾功能正常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5;P=0.223).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肝功能损害、血细胞减少、过敏反应等情况,但肾功能正常组有1例患者的急性肾损害与替考拉宁用药的因果关系被评定为"很可能".结论:ARC患者更年轻、多数存在低蛋白血症,其在替考拉宁高剂量治疗方案下的血药谷浓度较肾功能正常者显著降低.建议对危重症感染的ARC患者宜加大替考拉宁负荷剂量以使其血药谷浓度快速达标.

    肾功能亢进替考拉宁高剂量血药谷浓度临床疗效

    基于GRADE系统的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治疗2型糖尿病的系统评价的再评价

    连琯谢卓霖李美萱李勇坤...
    2656-26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进行再评价,以期为临床应用该类药物治疗T2DM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搜集GLP-1受体激动剂治疗T2DM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检索时限均为各数据库建库起至2019年12月.对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后,采用证据质量分级和推荐强度(GRADE)系统对纳入研究的证据质量等级进行评价,并对疗效和安全性的结局指标证据进行总结.结果:最终纳入31篇文献,结局指标共计91个,总体GRADE证据质量为中高质量,其中极低质量的结局指标有4个(4.4%),低质量的结局指标有33个(36.3%),中等质量的结局指标有45个(49.5%),高质量的结局指标有9个(9.9%).证据总结表明,GLP-1受体激动剂降低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的程度优于或类似于安慰剂和其他口服降糖药,优于二肽基肽酶(DPP-4)抑制剂;降低空腹血糖水平的程度优于或类似于安慰剂,优于其他口服降糖药和DPP-4抑制剂;引起低血糖的发生率与DDP-4类似,高于或类似于安慰剂,低于其他口服降糖药;引起腹泻、恶心的发生率高于其他口服降糖药、安慰剂和DPP-4抑制剂;引起呕吐的发生率高于其他口服降糖药和安慰剂.结论:GLP-1受体激动剂治疗T2DM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证据质量为中高质量;该类药物治疗T2DM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安全性不及安慰剂或其他口服降糖药.

    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2型糖尿病系统评价再评价GRADE系统

    老年多重用药研究现状与热点前沿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渠吉皊沈易静周婷刘永兵...
    2664-26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近10年老年多重用药的研究现状与热点前沿,为我国老年多重用药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10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核心数据库收录的老年多重用药相关的文献,采用CiteSpace 5.6.R5软件对发文量、作者、国家/地区、机构、期刊共被引情况、文献共被引情况进行分析,对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聚类分析及突现(Burst)分析,绘制可视化图谱并分析结果.结果:共纳入文献3521篇,老年多重用药研究的发文量整体呈上升趋势,高产作者主要以Bell JS和Hilmer SN为代表,均发表36篇,占总发文量的1.02%.美国(929篇,26.3%)和澳大利亚悉尼大学(101篇,2.87%)分别是发表文献最高产的国家和机构.Journal of the American Geriatrics Society是收录文章最多的期刊(2202篇).文献共被引频次最高是Radcliff S等在2015年发表的对Beers标准进行更新以用于减少潜在不适当用药的研究;文献共被引中心度最高是Spinewine A等在2007年发表的如何优化老年人处方的研究;关键词出现次数较多的包括老年人、多重用药、危险因素,中心度排名较高的包括生活质量、多重用药、Beers标准,目前研究的热点包括危险因素、结局指标以及对多重用药的减少策略;形成Breast cancer、Pre-scription、Disorder、Schizophrenia、Medication adherence、Trial等6个聚类;研究前沿是并发症、痛苦、老年衰弱、健康相关质量、认知障碍.结论:近10年来老年多重用药的研究日趋受到学者的重视,美国以及澳大利亚在该领域的贡献较大;研究主要集中在多重用药对健康结局的影响以及减少多重用药的策略上;未来可能会更多关注于多重用药对老年心理和认知、衰弱的相关研究.

    老年人多重用药文献计量学WebofScience

    临床药师对1例婴幼儿肠套叠穿孔术后抗感染治疗方案的优化

    苏长海刘俊保解沛涛郝朵...
    2672-26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肠套叠穿孔术后感染的婴幼儿患者的抗感染个体化治疗提供思路,为临床药师参与临床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临床药师对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例肠套叠穿孔术后感染的11个月龄患儿的抗感染方案进行优化,针对该患儿的初始抗感染治疗方案的选择,药物的更换以及血培养回报大肠埃希菌与屎肠球菌后的抗感染方案选择以及剂量调整等方面提出用药建议.结果:根据对患儿肠套叠穿孔术后感染常见致病菌以及属于院内或者社区感染的判断,临床药师将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1.0 g,q12 h调整为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0.5 g,q8 h,联合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20 mL,q8 h;当血培养回报为大肠埃希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阴性)与屎肠球菌后,临床药师建议加用万古霉素0.15 g,q12 h;治疗效果不佳后,临床药师建议调整万古霉素剂量为0.2 g,q8 h.医师对上述建议均采纳.患儿经治疗后体温下降、血培养转阴、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顺利出院.结论:婴幼儿患者为特殊人群,因此在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前,临床药师应评估患儿的年龄、体质量、肝肾功能,同时结合药物自身药动学特点以及安全性,协助医师选择、调整药物以及给药频次和剂量,在保证疗效的同时,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婴幼儿肠套叠肠穿孔腹腔感染抗感染临床药师

    半夏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毒性研究进展

    王依明王秋红
    2676-26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综述半夏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毒性的研究进展,为其进一步研究及合理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半夏""化学成分""药理作用""Pinellia ternate""Chemical composition""Pharmacological action"等为中英文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PubMed、ScienceDirect等数据库中组合检索1981年3月-2020年6月发表的相关文献,并结合查阅《中国药典》及相关中药典籍等,对半夏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毒性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与结论:半夏的化学成分包括生物碱类、有机酸类、挥发油类、黄酮类、甾体类和糖类等;其传统药理功效为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半夏亦具有抗肿瘤、抗炎、抗菌、抗癫痫等药理作用;其毒性主要表现为黏膜刺激性毒性、肝肾毒性、妊娠毒性等.半夏作为一种常用的有毒中药,其化学成分丰富、药理作用广泛.对半夏的有效成分及其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可为进一步研究半夏的药理作用和安全用药打下基础,为充分发挥半夏的药用价值及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半夏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