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孔宪刚

月刊

1008-0589

zgyfsyxb@vip.sina.com.cn

0451-85935050 18946066050 18946066181

150001

哈尔滨市南岗区马端街427号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Preventive Veterinary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国家科技部批准,农业部主管并委托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主办的国家级学术刊物,双月刊,国际标准大16开本,120页。刊号ISSN1008-0589,CN23-1417/S。本刊是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国期刊网入网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刊方向,坚持“面向、依靠、攀高峰”方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与普及相结合,以提高为主的办刊方针,大力提倡学术性、科学性、实用性、创新性、及时报道国内外预防兽医学方面的新进展、新成果、积极开展学术交流,为促进我国兽医科技事业的发展和畜禽疫病水平的提高,为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做出了重大贡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EGCG对奶牛子宫内膜炎致病菌抗菌作用及网络药理学的研究

    张泽辉吴运谱崔子寅梁喜才...
    411-4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细菌性奶牛子宫内膜炎的治疗作用机制,本研究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EGCG对4种牛子宫内膜炎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隐秘杆菌、大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标准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将各菌液稀释100倍后,采用微量结晶紫法测定EGCG对各菌的最小生物被膜(BF)抑制浓度(MBIC);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并筛选EGCG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的核心靶点,并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的富集分析,采用AutoDock Tool软件进行EGCG与核心靶点的分子对接验证.结果显示:EGCG对4种子宫内膜炎相关致病菌均有一定的抗菌活性,其中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抗菌作用较强;EGCG在1 MIC~2 MIC的浓度范围内均能有效抑制4株标准株BF的形成.通过网络药理学筛选出肿瘤坏死因子(TN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等为EGCG治疗子宫内膜炎的核心靶点;GO分析结果显示含胶原的细胞外基质通路可能是EGCG治疗子宫内膜炎的主要通路之一;KEGG富集分析显示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分泌抵抗、雌激素等信号通路在EGCG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的机制中发挥关键作用;分子对接验证试验结果显示EGCG可与上述核心靶点稳定结合.上述结果表明EGCG对4种奶牛子宫内膜炎致病菌表现出抗菌活性和抑制其BF形成的作用,初步揭示了EGCG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可能作用靶点及其作用机制,本研究为EGCG在奶牛生产中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奶牛子宫内膜炎致病菌EGCG网络药理学信号通路

    猪非典型瘟病毒广西流行株的鉴定与遗传进化分析

    谢守玉魏园园谢颖黄张玲...
    418-4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猪非典型瘟病毒(APPV)广西流行株的遗传进化特点,本研究从广西3个地区共采集23份患先天性震颤(CT)症状的新生仔猪脑、肝脏、脾脏、肾脏等组织样品,采用荧光定量RT-PCR(RT-qPCR)检测APPV,经RT-PCR分段扩增APPV阳性样品的全基因组序列,结果显示,检出18份APPV阳性样品,RT-PCR分段扩增并经测序拼接后共获得4条APPV广西流行株全基因组序列,结合GenBank登录的共有9条APPV广西流行株全基因组序列,采用BLAST及BioEdit软件分析APPV广西流行株全基因组序列的相似性;利用Mega 7.0软件绘制ORF、Npro、Erns及E2基因的系统发育树;通过Bepipred 2.0软件预测APPV囊膜糖蛋白Erns、E2蛋白的线性抗原表位;利用NetNGlyc 1.0在线软件预测APPV Erns、E2蛋白N-糖基化位点;利用RDP5和SimPlot软件分析APPV广西流行株全基因组的重组性.相似性结果显示,9条APPV广西流行株全基因组序列与GenBank中APPV流行株全基因组序列的相似性最高为89.9%~99.8%,且这些流行株分别来源于河北、湖北、湖南、四川、广西及广东等地;APPV广西流行株之间及与国内外APPV参考株全基因组序列的相似性分别为79.4%~99.6%及77.1%~98.3%,表明APPV广西流行株基因组进化来源广泛且复杂,并且APPV广西流行株之间的差异较大.遗传进化分析显示,ORF系统发育树分为3个基因型,APPV广西流行株GX01-2019属于I-2基因亚型,GX02-2018株属于I-3基因亚型,GX02-2019株属于Ⅱ基因型,其余则属于I-1基因亚型,Npro、Erns、E2基因的系统发育趋势与ORF基本一致.表明APPV广西流行株以I基因型为主,且无时间地域分布特点,并具有生物遗传多样性特征;抗原表位和N-糖基化位点预测结果显示,Erns蛋白主要含aa7~aa14、aa24~aa36、aa39~aa66等7个抗原表位,E2蛋白主要含aa5~aa9、aa16~aa25、aa35~aa111等5个抗原表位;APPV广西流行株Erns蛋白N-糖基化位点分别为12NSTG15、43NETI46及64NYTC67,E2蛋白N-糖基化位点分别为51NG(D或E)S(T)L54和64NTSS(I)67;重组分析结果显示,广西流行株APPV_China/GX-WZ/2017有重组信号,主要亲本为广西GX01-2018株,二者相似性为99.7%,次要亲本为韩国的KU16-2株,二者相似性为100%.本研究为广西地区APPV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和遗传进化分析提供了基础数据.

    猪非典型瘟病毒广西流行株遗传进化

    中国新疆吐鲁番地区小亚璃眼蜱遗传进化及单倍型分析

    温丽翠李才善石文玉周娜...
    426-4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中国新疆吐鲁番艾丁湖镇(后简称吐鲁番地区)小亚璃眼蜱的遗传进化特征及单倍型,本研究提取10份来自中国吐鲁番地区已经形态学鉴定为小亚璃眼蜱的DNA作为模板,采用本研究室设计的中国新疆地区优势璃眼蜱种16S rRNA基因通用引物,通过PCR进一步鉴定上述小亚璃眼蜱并测序;采用DNAMAN V 5.0软件分析吐鲁番地区10份小亚璃眼蜱16S rRNA基因与来自中国新疆(阿瓦提)、巴基斯坦、印度小亚璃眼蜱相应基因的同源性;经MEGA X软件构建小亚璃眼蜱与上述地区来源的小亚璃眼蜱16S rRNA基因的系统发育树,分析小亚璃眼蜱种的亲缘性和遗传多样性.PCR结果显示,10份小亚璃眼蜱均扩增出388 bp的目的基因片段,经BLAST比对结果显示10份样品均为小亚璃眼蜱;16S rRNA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本研究采集的10份小亚璃眼蜱之间的同源性最高,达99.57%,与来自巴基斯坦、印度、中国新疆(阿瓦提株MG651939)小亚璃眼蜱的同源性分别为99.55%、99.17%及99.11%;16S rRNA基因的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中国新疆吐鲁番的小亚璃眼蜱1、3、9及10聚为一小支,遗传距离较近;小亚璃眼蜱2、4~8与巴基斯坦、印度及中国新疆小亚璃眼蜱聚为一大支,遗传距离较近.提示,中国吐鲁番地区的小亚璃眼蜱可能来自巴基斯坦.采用DNA SP V5.0软件统计吐鲁番及上述国家或地区小亚璃眼蜱的单倍型数量(Np)、单倍型多样性(Hd)及核甘酸多样性(pi);采用Popart v1.7软件构建吐鲁番及上述国家或地区小亚璃眼蜱的单倍型网络图.结果显示,来自4个不同国家或地区小亚璃眼蜱的Np为8,分别为Hap_1~Hap_8,Hd为0.572、pi为0.01156.与其他3个地区相比,中国吐鲁番地区小亚璃眼蜱的Np最高为7、Hd为0.911、pi为0.02593.小亚璃眼蜱单倍型网络图显示,在4个国家或地区小亚璃眼蜱仅共享单倍型Hap_1,其他3个地区存在单倍型Hap_2~Hap_8.中国吐鲁番地区小亚璃眼蜱不仅共享单倍型Hap_1,还存在单倍型Hap_3~Hap_8.上述结果表明吐鲁番地区小亚璃眼蜱可能来源于中国新疆阿瓦提地区及巴基斯坦,且其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本研究为了解蜱种群间的种属鉴定和遗传进化关系等提供参考依据.

    小亚璃眼蜱遗传进化单倍型分析16SrRNA基因

    羊肠道病毒研究进展

    王瑶阿比克哈莫杨发龙
    432-436,446页

    Toll样受体及其抗病原感染作用的研究进展

    嵇星铎吴云平闫丽连思琪...
    437-446页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征订征稿启事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