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冶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冶金
中国冶金

洪及鄙

月刊

1006-9356

zgyj1234@yahoo.com.cn

010-65276837

100711

北京东城区东四西大街46号

中国冶金/Journal China Metallurgy北大核心CSTPCDCS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金属学会主办的综合性期刊,是中国金属学会会刊,也是冶金行业唯一具有科技政策和技术导向性、多学科、多专业、实用性、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科技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5 500 m3高炉低渣比冶炼下的炉渣黏度试验与分析

    李宏伟陈艳波霍吉祥纪鹏飞...
    95-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某大型钢铁公司5 500 m3高炉采用高比例球团冶炼后,渣铁比由300 kg/t左右下降到220 kg/t左右,也带来了高炉脱硫能力减弱、铁水中硫升高、炉渣排碱能力下降等问题.根据5 500 m3高炉渣系特点,通过试验研究低渣比条件下炉渣中的碱度、MgO、Al2O3、MnO、TiO2及温度对炉渣黏度性能的影响,从而为高炉生产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撑.结果表明,炉渣碱度升高,液相线温度升高,但当温度高于1 375 ℃后,炉渣黏度随着碱度的升高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且温度越高碱度对黏度影响程度越大;随着MgO含量增加,黏度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但液相线温度变化不大;随着Al2O3含量升高,黏度呈现升高趋势,且当Al2O3质量分数升至16%以上时,黏度显著升高,而液相线温度随着Al2O3含量的增加而升高;随着镁铝比升高,熔化性温度下降,炉渣黏度呈降低趋势,但在同等镁铝比条件下,低铝的炉渣性能更佳;MnO质量分数在1.0%以下时,炉渣的黏度随着MnO含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TiO2质量分数在5%以下时,炉渣的黏度随着TiO2含量的升高呈下降趋势.此外,通过对3座高炉现场渣样分析,证实炉渣黏度控制在0.30~0.50 Pa·s时,炉渣具有较好的性能,且炉渣黏度越低越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指标.

    高炉低渣比冶炼炉渣黏度

    各类型夹杂物对轴承钢疲劳失效的作用与评价

    陈峰汪峥童忆罗海文...
    103-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夹杂物是影响轴承钢疲劳性能的重要因素.以国产超洁净GCr15轴承钢为研究对象,通过ASPEX扫描电镜对钢中氧化夹杂物、氧硫复合夹杂物、硫化夹杂物及TiN夹杂物4类夹杂物进行检测统计,并使用极值分析方法中的极值(SEV)法和广义Pareto分布(GPD)法分别预测钢中这4类夹杂物的最大特征尺寸;另外,通过旋转弯曲疲劳试验来发现引起疲劳失效的夹杂物.将这2类方法所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氧硫复合夹杂物引起的疲劳失效最多,且通过旋转弯曲试验检测到的引起疲劳裂纹的该夹杂物最大尺寸与GPD法的预测值更接近;虽然硫化夹杂物尺寸最大、数量最多,但未在疲劳断口上观察到,说明单一硫化物对疲劳断裂的危害最小;尽管TiN夹杂物数量稀少,但是依然可观察到其导致的疲劳失效,说明TiN对疲劳性能的危害很大;未观察到氧化夹杂物引起的疲劳失效,且检测到的氧化夹杂物最大尺寸约为10.7 μm、GPD法预测的最大特征尺寸约为12.4 μm,这说明单一氧化夹杂物不具有疲劳危害性的临界尺寸可能为10.7~12.4 μm.研究结果为GCr15轴承钢疲劳性能的改善提供了理论指导.

    GCr15轴承钢ASPEX夹杂物统计极值法广义Pareto分布法旋转弯曲疲劳试验

    2025年《钢铁》《中国冶金》《连铸》期刊征订启事

    112页

    配炭模式对超低碳连铸保护渣烧结特性的影响

    朱立光刘瑶王杏娟袁志鹏...
    113-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低碳不锈钢生产过程中普遍存在增碳现象,严重影响生产稳定性.某厂生产430不锈钢过程中铸坯出现严重质量问题,采用进口粉末型超低碳保护渣有效解决了这一难题,但又出现渣圈发达问题.针对这一难题,以进口粉末型超低碳保护渣为基础渣系,结合全自动熔点熔速仪设备开展熔化速度试验,剖析进口粉末型超低碳保护渣配炭模式,利用厢式电阻炉设备研究其烧结特性,并优化配炭模式,得到与基础渣系具有相同理化特性且烧结率较低的保护渣.研究发现,当中超炭黑与粗粒度鳞片石墨质量分数比为1:3时,保护渣平均熔化速度为58.6 s,700~1 000 ℃下烧结率为53.47%~85.71%,与基础渣系的熔化速度相近;当中超炭黑与390石墨质量分数比为4:1时,保护渣平均熔化速度为58.4 s,700~1 000 ℃下烧结率降低了 19.96~39.64个百分点;优化配炭模式后炭黑含量(质量分数)增加1.58个百分点,石墨粒径降低了 102.5 μm,同时比表面积也增加了 186.547 m2/kg,保护渣烧结过程中的固相反应温度提高了 100 ℃,烧结率显著降低.研究结果为超低碳连铸保护渣的开发提供了基础数据和理论支持.

    超低碳保护渣烧结特性炭质材料熔化速度烧结率

    风电齿轮钢超声探伤缺陷的形成原因分析

    俞杰申文君李占春李义龙...
    122-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超声波探伤是大规格风电用齿轮钢的缺陷检测手段之一,而探伤缺陷的出现意味着使用性能的不合格.为了改善风电齿轮钢中超声探伤缺陷频出的问题,探究了这种缺陷的形成原因.通过缺陷观察和精炼过程取样分析,明确了缺陷的类型和形成阶段.再结合热力学计算得出缺陷夹杂物的形成原因,并提出工艺改进措施.结果表明,这些探伤缺陷是由固态的镁铝尖晶石与液态的CaO-MgO-Al2O3-SiO2夹杂物聚集而成的大尺寸夹杂物,且外围附着少量CaS,尺寸为30~100 μm.缺陷夹杂物的主体是CaO-MgO-Al2O3-SiO2夹杂物,而该夹杂物源自VD过程产生的高SiO2含量的CaO-MgO-Al2O3-SiO2夹杂物.分析发现,VD过程钢液中过低的[Al]含量是高SiO2含量的CaO-MgO-Al2O3-SiO2夹杂物形成的根本原因.由于[Al]含量过低,钢液中的[Si]将夹杂物中的Al2O3还原,形成高SiO2含量的CaO-MgO-Al2O3-SiO2夹杂物;随着钢液中[Al]含量重新升高,夹杂物中的SiO2被部分还原,但是仍然有高SiO2含量的CaO-MgO-Al2O3-SiO2夹杂物残留.提高VD过程钢液中的[Al]质量分数至0.010%以上是减少高SiO2含量的CaO-MgO-Al2O3-SiO2夹杂物出现的合理措施,从而可以达到有效降低风电齿轮钢中探伤缺陷出现率的目的.

    风电齿轮钢超声波探伤夹杂物精炼CaO-MgO-Al2O3-SiO218CrNiMo

    《中国冶金》杂志征稿启事

    131页

    1 300 MPa级中厚板的奥氏体连续冷却行为及淬透性分析

    朱海宾赵燕青石帅黄新贵...
    132-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超高强中厚板因其超高的强度、良好的塑韧性以及焊接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工程机械以及工业防护领域.为研究1 300 MPa级中厚板的奥氏体连续冷却行为及淬透性高低,通过热模拟试验研究了试验钢在奥氏体连续冷却过程中的组织演变、硬度以及几何必须位错密度变化规律并绘制了 CCT(Continuous Cooling Transformation)曲线,通过端淬试验测定了试验钢的淬透性,并依据上述试验结果进行了中试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冷速增加,试验钢组织由铁素体+粒状贝氏体逐步转变为贝氏体+马氏体,硬度和几何必须位错密度不断增加;当冷速大于5 ℃/s后可得到全马氏体组织,此时硬度和几何必须位错密度趋于稳定,进行调质处理时的淬火冷速宜控制在5~10 ℃/s.试验钢的淬硬层深度约为30 mm,淬透性优异、可满足30 mm及以下中厚板的淬透性要求.30 mm厚中试试验钢经850 ℃淬火+180 ℃回火的调质处理后形成回火马氏体组织,其屈服强度为1 328 MPa、抗拉强度为1 684 MPa、伸长率为13.4%、-40 ℃冲击功为24.3 J,达到1 300 MPa级超高强钢水平,更高的位错密度和大角度晶界密度是其拥有高强度和良好塑韧性的主要原因,为试验钢的后续热处理工艺制定提供了依据.

    1300MPa级中厚板CCT曲线组织演变几何必须位错密度淬透性力学性能

    人物介绍

    142页

    分层供热低碳富氢烧结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叶恒棣周浩宇张俊杰甘敏...
    143页

    特高压及新能源装备用超薄取向硅钢开发与应用

    韩钰孟利杨富尧马光...
    14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