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刊
中国医刊

陈贤义

月刊

1008-1070

cjournalofmed@sohu.com

010-59787215

100021

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南里19号(世界医药图书大厦B座)

中国医刊/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Medicin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医刊》创刊于1951年,系卫生部主管、人民卫生出版社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综合医药卫生专业学术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国家新闻出版署“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医刊》以刊登专家撰写的、解决多学科共性问题和各学科交叉问题的综述性文章为主,主要介绍国内外最新的医学进展和诊疗规范,更新临床医生的知识和观念,同时仍密切结合临床,指导临床实践,使读者看得懂、用得上,达到继续教育的目的。主要栏目有:述评、著名专家论疾病、专家论坛、专题笔谈、综述、世界名刊之窗、疑难病案讨论、继续教育园地、学术争鸣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漫漫胰腺路——慢性胰腺炎诊治的热点和难点

    李兆申
    233-234页

    慢性胰腺炎疼痛并发症影像学检查

    慢性胰腺炎疼痛的处理:内镜还是外科手术?

    刘淼胡良皞李兆申
    235-239页

    慢性胰腺炎疼痛内镜治疗外科干预

    吸烟在慢性胰腺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

    韩沛东刘雨王丹胡良皞...
    240-242页

    慢性胰腺炎吸烟胰腺钙化胰腺内外分泌功能戒烟

    慢性胰腺炎相关局部血管并发症的研究现状

    何希刘雨胡良皞
    243-247页

    慢性胰腺炎血管并发症脾静脉血栓形成胰周假性动脉瘤胰源性门脉高压

    动脉僵硬度评估在心血管代谢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顾莹珍刘晋星党爱民
    248-2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血管老化的早期表现形式,动脉僵硬度在心血管领域逐渐受到了重视。研究显示,动脉僵硬度与高血压、糖尿病、房颤、冠心病等心血管代谢性疾病密切相关,在疾病的危险分层、预后评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文就动脉僵硬度的常见测量方式、与心血管代谢性疾病的相关性以及改善动脉硬化的相关措施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阐述。

    动脉僵硬度心血管代谢脉搏波传导速度治疗与预防

    非侵入性神经刺激技术在抑郁症治疗中的进展

    叶富康王刚周晶晶
    253-2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抑郁症是一组以情绪低落、兴趣减退为主要表现的情感疾病。目前非侵入性神经刺激技术作为一种神经调控技术,以附加治疗的方式治疗抑郁症。目前主要有重复经颅磁刺激、经颅直流电刺激、经颅交流电刺激及经皮迷走神经刺激等治疗方法,现综述各种物理治疗方案在抑郁症中的机制、临床应用及可能的发展方向,以期望对今后的抑郁症的治疗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帮助更多的患者改善病情。

    非侵入性神经刺激技术抑郁症治疗重复经颅磁刺激经颅直流电刺激经颅交流电刺激

    烧伤脓毒症与多器官损伤的研究进展

    师婷娟栾樱译阴赪宏
    257-260页
    查看更多>>摘要:脓毒症是深度烧伤后的常见并发症,其病理生理机制复杂,涉及细胞免疫、氧化应激、补体系统等多方面的因素,易造成肺、肝、肾、脑、心血管等脏器及组织的严重损伤。由于其病情凶险,进展迅速,若不及时进行有效治疗,很可能会危及患者的生命,而多器官功能障碍是烧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关于脓毒症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其病死率仍居高不下,因此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究其发生发展机制,以提高烧伤脓毒症及其导致的多器官损伤的临床救治水平,改善患者预后。该文就烧伤脓毒症造成各器官损伤的信号通路及分子机制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烧伤脓毒症多器官损伤

    严重烧伤早期血管内皮细胞自噬的研究进展

    胡泉迟云飞
    261-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严重烧伤早期血管通透性增加,可继发休克,其主要原因在于血管内皮细胞受损;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可成为早期损害的"激发器",导致多脏器损害。自噬是细胞维持自身结构和功能稳态的重要机制,也是哺乳动物细胞降解及回收利用大分子和细胞器的主要代谢通路,在清除蛋白聚集或损伤的细胞器、维持细胞内稳态、保持细胞健康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已成为关注的热点之一。应激、缺氧和炎症因子等均可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发生自噬,而自噬可影响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调节凋亡过程。该文就严重烧伤血管内皮细胞自噬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烧伤血管内皮细胞自噬

    胸部高分辨率CT结合肺功能最大中期呼气流量/用力肺活量比值、呼出气一氧化氮水平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风险人群的预测价值

    冯海军贺航咏练越阳郭晓娟...
    265-2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胸部高分辨率CT气道壁厚度、肺气肿容积结合肺功能最大中期呼气流量(MMEF)/用力肺活量(FVC)比值(MMEF/FVC)、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水平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风险人群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纳入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就诊的3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史、症状及肺功能情况分为COPD稳定期组(100例)、COPD风险组(102例)和对照组(118例),比较三组患者的胸部高分辨率CT气道壁厚度、肺气肿容积、MMEF/FVC和FeNO水平并探讨其对COPD高风险人群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 对照组、COPD风险组、COPD稳定期组气道壁厚度、FeNO水平、胸部高分辨率CT全肺CT值低于-950HU的肺容积百分比依次增高,MMEF/FVC依次降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FeNO水平对COPD风险人群的早期诊断价值较高(AUC=0。657,95%CI 0。583~0。731),气道壁厚度及全肺CT值低于-950HU的肺容积百分比对COPD风险人群的早期诊断也具有一定价值。结论 应用肺功能指标MMEF/FVC和FeNO水平,结合胸部高分辨率CT中全肺CT值低于-950HU的肺容积百分比和气道壁厚度等指标,可用于临床早期识别COPD风险人群。

    胸部高分辨率CT肺气肿容积最大中期呼气流量用力肺活量呼出气一氧化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预测价值

    621例电烧伤住院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

    尹凯陈辉陈欣程琳...
    271-2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电烧伤住院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为电烧伤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22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所有烧伤住院患者病例资料,对电烧伤住院患者占同期烧伤住院患者总数的百分比、性别、年龄、人群类别、受伤情境、受伤季节、烧伤总面积、烧伤深度、致伤电压、受伤部位、治疗方法、截肢(指、趾)率、住院时间、手术次数、住院费用、治疗结局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3年间共收治住院烧伤患者3089例,其中电烧伤住院患者621例,占20。1%,包括电接触伤患者432例(69。6%)、电弧烧伤患者189例(30。4%)。621例患者中男592例,女29例,年龄(35±13)岁,77。62%(482/621)的患者处于21~50岁年龄段。人群类别构成比中居前3位的依次是工人、农民工和中小学生,分别占49。11%(305/621)、33。33%(207/621)和5。64%(35/621)。受伤情境构成比中居首位的是非电力专业工作中,占46。70%(290/621)。受伤季节多为夏季和秋季,分别占42。67%(265/621)和23。99%(149/621)。55。23%(343/621)的患者烧伤总面积<10%总体表面积。高压电接触烧伤患者比例(69。54%)明显高于高压电弧烧伤(15。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893,P<0。001)。最常见的受伤部位为上肢(60。49%),之后依次为下肢(16。24%)、头面颈部(11。76%)、躯干(9。72%)及臀会阴部(1。79%)。电烧伤患者手术率为89。86%,明显高于非电烧伤患者的71。31%(χ2=91。078,P<0。001)。176例电接触烧伤患者创面采用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修复,占全部手术电烧伤患者的31。54%。电烧伤患者截肢(指、趾)率为16。91%,其中电接触烧伤患者截肢(指、趾)率为23。15%,明显高于电弧烧伤患者的2。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339,P<0。001)。电烧伤患者手术次数为2(1,4)次,住院时间为27(16,45)d,住院费用为75445。00(32213。50,132249。50)元;与电弧烧伤患者相比,电接触烧伤患者手术次数、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明显增高(P<0。001)。结论 电烧伤住院患者男性多于女性,青壮年工人、农民工可能是预防电烧伤的重点人群;加强用电安全的教育、宣传和管理,以及用电环境周边的警示及保护尤为重要,特别是在夏秋季节。早期积极进行清创,应用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及各类带丰富血运的组织瓣修复创面,可能使电烧伤患者有所获益。

    电烧伤住院流行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