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刊
中国医刊

陈贤义

月刊

1008-1070

cjournalofmed@sohu.com

010-59787215

100021

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南里19号(世界医药图书大厦B座)

中国医刊/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Medicin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医刊》创刊于1951年,系卫生部主管、人民卫生出版社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综合医药卫生专业学术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国家新闻出版署“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医刊》以刊登专家撰写的、解决多学科共性问题和各学科交叉问题的综述性文章为主,主要介绍国内外最新的医学进展和诊疗规范,更新临床医生的知识和观念,同时仍密切结合临床,指导临床实践,使读者看得懂、用得上,达到继续教育的目的。主要栏目有:述评、著名专家论疾病、专家论坛、专题笔谈、综述、世界名刊之窗、疑难病案讨论、继续教育园地、学术争鸣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筋膜松解手法联合运动疗法对乳腺癌术后腋网综合征患者的疗效观察

    沈莉王鹤玮陈栎屹贾杰...
    324-3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筋膜松解手法联合运动疗法对乳腺癌术后腋网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4月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的40例乳腺癌术后腋网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在组间基线特征可比的原则上,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徒手淋巴引流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观察组给予筋膜松解手法联合运动疗法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肩关节活动度(肩关节外展活动度、前屈活动度)、肩关节肌肉力量(肩关节外展肌肉力量、前屈肌肉力量)、生活质量[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B)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1周、2周的VA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1周、2周的肩关节外展活动度、前屈活动度均增大,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2周的肩关节外展肌肉力量、前屈肌肉力量均增大,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周的肩关节前屈肌肉力量增大,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1周、2周的FACT-B评分均升高,且治疗后2周,观察组患者的FACT-B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筋膜松解手法结合运动疗法可有效减轻乳腺癌术后腋网综合征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患者的关节活动度、肌肉力量,从而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乳腺癌腋网综合征筋膜松解手法徒手淋巴引流运动疗法

    超声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表现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及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

    孙喜燕宁伟王谦胡潺潺...
    329-3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ABVS)预测乳腺癌患者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ALNM)的临床价值并分析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于河北省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并确诊为单侧单发乳腺癌患者249例,手术治疗前均接受ABVS检查,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分为ALNM组98例和无ALNM组151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ABVS超声参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乳腺癌患者发生ALNM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ABVS超声参数对乳腺癌患者发生ALNM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无ALNM组相比,ALNM组肿瘤最大径更大,肿瘤距乳头距离更近,肿瘤边缘不光整、内部回声不均匀、冠状面汇聚征比例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在年龄、绝经、病理分级、分子分型以及肿瘤位置、形态、微钙化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最大径、肿瘤距乳头距离、有冠状面汇聚征是乳腺癌患者发生ALNM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肿瘤最大径、肿瘤距乳头距离、有冠状面汇聚征单独预测及三者联合预测乳腺癌患者发生ALNM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93、0。605、0。628、0。809,三者联合预测的曲线下面积最大,联合预测的敏感度为70。68%,特异度为83。04%。结论 ABVS超声参数有助于预测单侧单发乳腺癌患者手术治疗前是否发生ALNM,肿瘤最大径、肿瘤距乳头距离、有冠状面汇聚征是发生ALNM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三者联合可提高乳腺癌患者发生ALNM风险的预测价值。

    乳腺癌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腋窝淋巴结转移冠状面汇聚征距乳头距离

    老年重症肺炎继发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分析

    张晓曦王国兴
    333-3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重症肺炎继发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 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110例老年重症肺炎继发脓毒症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住重症监护室(ICU)后28 d的预后情况将研究对象分为预后良好组(生存,69例)和预后不良组(死亡,41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老年重症肺炎继发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本研究中,41例老年重症肺炎继发脓毒症休克患者入住ICU后28 d死亡,死亡率为37。27%。预后不良组患者的年龄、心率、高血压比例、糖尿病比例、入住ICU后24 h的急性脓毒症病死率评分、入住ICU后24 h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Ⅱ(APACHE Ⅱ)评分、入住ICU后1 h的血乳酸均大于或高于预后良好组,平均动脉压、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均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述单因素分析中P<0。05的因素为自变量,以是否预后不良(是=1,否=0)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增大、心率升高、PaCO2降低、入住ICU后24 h的APACHE Ⅱ评分升高、入住ICU后1 h的血乳酸升高是老年重症肺炎继发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高龄、心率快、PaCO2降低、入住ICU后24 h的APACHE Ⅱ评分升高、入住ICU后1 h的血乳酸升高是老年重症肺炎继发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可据此为高危患者制订针对性的干预措施,进而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老年重症肺炎脓毒症休克预后不良危险因素

    流产后关爱服务对未育女性避孕措施选择及重复流产的影响

    杨晓娣于婷
    337-3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未育女性人工流产及避孕现状,探讨实施流产后关爱服务项目对未育女性避孕的应用效果及重复流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嘉兴市妇幼保健院门诊收治的因非意愿妊娠进行人工流产手术的未育女性患者,在进行人工流产手术前给予流产后关爱服务。分析患者人工流产手术前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婚姻、人工流产次数),术前及术后1个月的避孕方式,术后1、3、6、12个月采用高效避孕措施的续用率,以及术后6、12个月的重复人工流产率。结果 ①非意愿妊娠进行人工流产手术的未育女性患者1150例,平均年龄(25。02±4。13)岁;未婚占78。96%(908/1150);术前有人工流产史者占33。48%(385/1150),人工流产总次数≥3次者占9。91%(114/1150);6个月内重复人工流产者占2。70%(31/1150),最短时间发生在3个月内,12个月内重复人工流产者占6。87%(79/1150)。②接受流产后关爱服务后,患者术后高效避孕措施立即落实率为84。61%。与手术前比较,术后1个月患者采取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皮下埋植剂等高效避孕措施比例升高,采取避孕套避孕的比例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前后采取宫内节育器避孕措施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者进行随访发现,患者宫内节育器、皮下埋植剂的续用率在人工流产术后1、3、6、12个月无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续用率在人工流产术后1、3、6、12个月逐渐下降,而非高效避孕措施续用率/未避孕比例在人工流产术后1、3、6、12个月逐渐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失访率为21。30%(245/1150)。③术后6个月重复人工流产率为1。12%(11/986),较术前6个月重复人工流产率(2。70%)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重复人工流产率为2。98%(27/905),较术前12个月重复人工流产率(6。87%)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未育女性重复人工流产率高,高效避孕措施使用率低,科学系统的优质流产后关爱服务能有效指导女性即时落实合适的避孕措施,但尚需进一步提高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续用率和长效可逆避孕措施即时落实率,保证长期避孕效果,预防重复流产的发生,保障女性的生殖健康。

    流产后关爱服务未育高效避孕重复人工流产

    基于VR/AR技术的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手术虚拟培训系统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王晓峰孙元强潘雪峰
    341-3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VR/AR技术建立的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手术虚拟培训系统(简称虚拟手术培训系统)在慢性泪囊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5例慢性泪囊炎患者,在组间基线特征可比的原则上,随机分为对照组(12例)和观察组(13例)。对照组常规行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En-DCR)治疗;观察组术前通过虚拟手术培训系统进行模拟操作,再进行En-DCR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医患沟通满意度、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医患沟通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个月,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均为100%;术后6个月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为83。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发生鼻黏膜出血2例,对照组发生面部肿胀1例、感染1例、鼻黏膜出血2例,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5。4%)与对照组(3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1例,对照组复发2例,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虚拟手术培训系统模拟操作后再行En-DCR治疗慢性泪囊炎具有医患沟通满意、手术时间短、疗效佳等优点,患者更容易接受,值得临床应用。

    泪囊鼻腔吻合术鼻内镜慢性泪囊炎虚拟手术培训系统

    优质护理在耳模矫正新生儿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柳燕伟吴倩
    344-3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在新生儿耳模矫正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接受无创耳模矫正的新生儿178例,其中单侧耳矫正92例,双侧耳矫正86例。对每例患儿按入院顺序进行编号,单号纳入对照组,双号纳入观察组,两组各89例,对照组矫正患耳129耳,观察组矫正患耳135耳。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予以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在矫正期间出现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耳周皮肤损伤、湿疹、热疹以及肠胃、饮食是否受影响等,同时记录矫正器佩戴总时间及单耳矫正器安装时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矫正结束后家长对护理服务和宣教的满意度、对医生安装矫正器的满意度、居家护理过程中的心理负担状况,以及患儿矫正期间的配合度。结果 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患耳侧别、矫正器佩戴总时间以及肠胃受影响、饮食受影响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单耳矫正器安装时间更短,耳周皮肤损伤、热疹、湿疹发生率以及家长自身心理负担得分更低,家长对护理服务和宣教的满意度、对医生安装矫正器的满意度、患儿矫正期间的配合度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质护理在新生儿无创耳模矫正过程中能够提高患儿家长的满意度及患儿的配合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优质护理新生儿耳模矫正耳廓形态畸形

    征稿简则

    34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