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刊
中国医刊

陈贤义

月刊

1008-1070

cjournalofmed@sohu.com

010-59787215

100021

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南里19号(世界医药图书大厦B座)

中国医刊/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Medicin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医刊》创刊于1951年,系卫生部主管、人民卫生出版社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综合医药卫生专业学术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国家新闻出版署“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医刊》以刊登专家撰写的、解决多学科共性问题和各学科交叉问题的综述性文章为主,主要介绍国内外最新的医学进展和诊疗规范,更新临床医生的知识和观念,同时仍密切结合临床,指导临床实践,使读者看得懂、用得上,达到继续教育的目的。主要栏目有:述评、著名专家论疾病、专家论坛、专题笔谈、综述、世界名刊之窗、疑难病案讨论、继续教育园地、学术争鸣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吞咽障碍与肺部感染"的临床现状分析及新策略

    贾杰
    929-931页

    吞咽障碍肺部感染临床现状新策略

    间歇性管饲联合吞咽训练预防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肺部感染的研究

    杨婷婷邓盼墨乡靖楠李治江...
    932-934页

    间歇性管饲吞咽训练脑卒中吞咽障碍肺部感染

    体位管理与姿势控制应用于吞咽障碍及肺部感染防治中的研究现状

    杨纯生李金霞常保燕
    935-937页

    体位管理姿势控制吞咽障碍肺部感染

    导管室内评价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的方法学进展

    史文册张洪亮吴永健
    938-9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CMVD)是指由于冠状动脉微血管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急性或慢性心肌缺血,从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研究提示CMVD存在于10%~80%的人群当中,且与不良预后相关,因此近些年逐渐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不同于心外膜血管可以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明确有无显著狭窄,传统的诊断方法很难明确诊断广泛存在的冠状动脉微循环系统的病变程度。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尤其是冠脉计算生理学的颠覆性进展,临床医生能够快速通过造影结果来评价病变血管的生理学参数,同时也为CMVD的诊断提供了理论基础。基于新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CMVD诊断和评估的重视,本综述总结了目前CMVD的主要诊断方式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并提出了CMVD诊断的发展方向以及未来的研究热点。

    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诊断微循环阻力指数血管造影

    结直肠癌早期筛查方法的现状及研究进展

    黄晨曦倪清涛何玉琦
    943-9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直肠癌作为消化道恶性肿瘤中的一种,在我国的发病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通常遵循"腺瘤-癌"序列,在结直肠癌发展演进的重要时间窗口,通过肿瘤筛查和早诊早治可有效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目前用于早期发现结直肠癌的常见筛查手段包括风险评分问卷、粪便潜血实验、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结肠镜检查等,寻找高效且能实现全民推广的筛查方法是结直肠癌筛查的关键。本文针对结直肠癌的早期筛查方法和筛查策略进行综述。

    结直肠癌筛查风险评分问卷结肠镜

    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李兵兵季霞
    947-9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STAT3)被激活后转入细胞核内与特异性DNA结合,可影响基因转录,参与多种细胞的炎症、免疫反应、增殖与凋亡等过程。近年来大量国内外研究均发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受STAT3信号通路的介导,目前的研究表明,STAT3基因缺失或过表达对NAFLD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就STAT3与NAFLD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其在NAFLD治疗中的作用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治疗

    管状胃在颈胸交界恶性肿瘤术后修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寻友芳余涛
    949-953页
    查看更多>>摘要:颈胸交界恶性肿瘤临床并不少见,且近年来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喉咽食管全切除后上消化道的重建一直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及胸外科的手术难题,治疗效果往往不理想。近年来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常德医院应用管状胃修复颈胸交界恶性肿瘤术后造成的大范围全周上消化道缺损,扩大了手术适应证,保证了肿瘤切除的范围,而术后吞咽和消化功能保持良好。现结合相关报道,对管状胃的临床应用及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管状胃颈胸交界恶性肿瘤全周缺损上消化道重建吞咽功能

    生命早期饥荒暴露对成年期心血管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

    高迪张小松
    954-9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健康与疾病的发育起源假说提出,生命早期营养不良可能对成年期心血管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近年来国内外研究显示,生命早期饥荒暴露作为一种极端的营养不良环境,可能会增加成年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但研究结论并不一致。本文重点围绕生命早期饥荒暴露对成年期心血管健康影响的相关研究进展,阐述生命早期饥荒暴露与成年期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以及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超重/肥胖等心血管健康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以期为预防生命早期营养不良、减少成年期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

    饥荒暴露心血管健康生命早期远期影响

    间歇性爆发性θ波刺激治疗对伴认知障碍的老年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疗效及脑功能连接影响的研究进展

    王艺达周娇娇汪晓张庆娥...
    959-962页
    查看更多>>摘要:老年抑郁症是老年期常见的精神疾病,其中50%~70%的患者伴有认知障碍,其进展为痴呆的风险更大、预后更差。近年来,神经调控技术如经颅磁刺激在改善老年抑郁症患者的认知和抑郁症状方面展示出一定的潜力。间歇性爆发性θ波刺激作为一种高效的经颅磁刺激治疗方法,具有短时程和低强度的特点,更接近神经活动的生理状态,能够通过长时程增强来调节大脑的神经网络连接,临床研究发现其可改善认知功能,包括执行功能、记忆功能、视空间功能和注意功能。但受限于样本量小、方法不统一和缺乏随机化/盲法处理,目前关于间歇性爆发性θ波刺激改善认知功能的研究较少且结果不一致。总体而言,间歇性爆发性θ波刺激作为一种非药物治疗方式,用于改善认知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具有可行性,但仍需进一步研究其疗效及潜在机制。

    老年抑郁症轻度认知障碍经颅磁刺激间歇性爆发性θ波刺激认知功能神经调控技术

    辅酶Q10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分析

    王丽波肖黎黎舒鑫张弟文...
    963-9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辅酶Q10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3年1-6月四川省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04例偏头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2例。对照组给予氟桂利嗪治疗,观察组给予辅酶Q10联合氟桂利嗪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临床疗效以及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大脑后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大脑中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大脑前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氧化应激状态[氧磷酶-1(PON-1)、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芳香酯酶(ArE)]、偏头痛症状[偏头痛发作持续时间、偏头痛疼痛程度、偏头痛发作频次],采用数字等级评定量表(NRS)评估两组患者的偏头痛疼痛程度。结果 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大脑中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大脑前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大脑后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ox-LDL、偏头痛发作频次、偏头痛发作持续时间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或缩短,且观察组低于或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PON-1、ArE与治疗前比较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NR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辅酶Q10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与氧化应激状态,且安全性较好。

    偏头痛辅酶Q10氟桂利嗪脑血流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