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园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园林
中国园林

王绍增

月刊

1000-6664

jcla@china.com

010-88382517、68318322

100037

北京海淀区甘家口21号楼708室、711室

中国园林/Journal Chinese Landscape Architectur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宗旨是:立足当今世界风景园林学科理论和实践的前沿,以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为核心,涵盖学科各主要拓展领域和方向,开展学术理论和科技研究成果的交流、教育实践和规划设计作品建设成果的介绍与实例评析,传播科技知识,繁荣风景园林学科和促进行业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刊首语

    王向荣
    2-3页

    城市绿色空间作为变革的力量:全球智慧与中国视角

    威廉·C·苏利文姜斌
    6-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讨了城市绿色空间在提升人类健康和福祉方面的关键作用,并将全球研究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详细讨论了绿色景观在心理、社会和环境方面的益处,并强调了其在风景园林、大众卫生和城市规划等多领域的重要性.其后,探讨了绿色空间的平等使用权、最佳接触量及文化维度等关键问题.最后,重点讨论了中国在城市化和绿色空间分配方面所面临的独特挑战,以期为未来的设计策略和政策发展提供依据.

    风景园林绿色景观健康与福祉全球视野中国环境研究问题

    打造社区/创造康复场所

    丹尼奥·温特巴顿华田子洪星仪庄园...
    14-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几百年来,许多文明都直观地利用花园提升人们的幸福感.如今,大量的科学研究证实了与大自然互动对人类的身心健康有诸多益处.与自然接触有助于恢复注意力,减轻压力和敌意.设计康复花园时,参与式设计十分关键,在这个环节,设计师向相关专家获取用户需求.深入了解那些有严重健康问题的人所面临的挑战.案例研究展示了针对癌症患者、战争伤员、心理疾病患者及临终老人创造的适宜环境所采用的原则和设计方案.每个群体都有其独特需求,笔者、学生和社区成员合作,设计了一系列温馨的康复花园.

    风景园林康复花园参与式设计自然疗愈生理/心理健康文化启发设计

    沿江型湿地公园景观环境特征对人群自然感知及感知复愈性的影响——以上海后滩公园为例

    干靓唐艺源尹杰
    26-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丰富的自然体验与感知有利于发挥绿地的健康效益,明确影响滨江人群自然感知及感知复愈性的景观环境要素对于精细化提升公园绿地环境品质具有重要意义.以典型沿江型湿地公园上海后滩公园为例,采用游客受雇佣拍摄法,获得景观环境感知特征数据及感知自然程度和感知复愈程度评分数据,探索与人群自然感知及感知复愈性相关的公园绿地景观环境影响要素.研究发现:1)场景内存在水体、植被物种丰富度越高、视觉主体植被健康程度越高、场地的整洁程度越高、无硬质铺地道路或道路类型为线性延伸路径,对人群的自然感知程度和感知复愈程度更有利;2)场景内有动物出现、人工修剪痕迹更少会显著提升人群对自然的感知程度,但与人群的感知复愈程度相关性不显著;3)场景内的土地裸露度会负向影响公众在自然中的复愈感受,而对人群的自然感知程度无显著影响.基于以上研究结果,对沿江型湿地公园景观环境提出设计优化建议:1)增加水体要素;2)提高植被物种丰富度;3)提高场景整洁度,降低土地裸露度,同时也须避免对植被的过度修剪;4)营造丰富生境.提高野生动物多样性及其可观测性.

    风景园林自然感知感知复愈性景观环境特征设计优化上海

    接触自然——有潜力的物质成瘾缓解和恢复策略:理论机制及关键问题

    罗蓝姜斌
    33-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物质成瘾对个人健康、家庭和社会都造成了严重威胁,是全球性亟待解决的公共健康问题.目前,诸多研究表明接触自然环境能多方面促进人类的健康和福祉,然而"自然-健康"议题的相关研究很少关注物质成瘾行为.那么,接触自然环境是否是一种有效缓解和恢复物质成瘾的有效策略呢?梳理了接触自然环境与物质成瘾关系的研究进程,并阐释了接触自然环境可能促进物质成瘾缓解和恢复的生理、心理和行为路径机制.基于此,提出一个研究假设:接触自然环境可能是一种有潜力的缓解和恢复物质成瘾的有效策略.指出了当前研究的局限,并从直接效应、路径机制、实践应用3个层面提出了该领域亟待解决的14个关键研究问题,以期为后续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借鉴.

    风景园林物质成瘾自然环境缓解和恢复策略理论机制关键问题

    全健康(One Health)视角下绿色健康社区景观设计体系构建

    黄浩真康宁朱怀真阿力木·依斯马依力...
    40-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全健康(One Health)视角为出发点,保障人、环境和动物的健康对于社区健康环境规划与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在现有健康社区景观设计体系中,人、环境、物种三者关系虽被提及,但未被系统探究,健康社区建设实践也需要系统性的景观设计体系支持.基于全健康理念中人、环境和物种的相互关系,结合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康复景观理论和园艺疗法,进一步探讨人、环境、物种健康之间的关联途径.通过对全健康理念视角下的3个层次进行演绎发展,归纳总结了人的健康、环境健康和物种健康的组成要素及内容,构建了以人的健康需求为导向的社区健康设计框架,提出了以人与人际、人与环境和人与物种为三大圈层的健康社区景观设计体系.全健康视角为社区健康环境设计提供了一个系统性、整合性且具有操作性的框架,未来应重视健康社区体系中各类疗愈空间的设计与使用,以增进社区居民共享的健康福祉.

    风景园林全健康(OneHealth)健康社区健康设计园林康养园艺疗法

    城市绿地梅花听嗅刺激对人体情绪及压力恢复研究

    王一凡金荷仙周艳慧张林浩...
    47-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绿地作为城市中最便于居民接触的自然绿地环境,具有缓解居民压力进而促进其身心健康的效果.为探究城市绿地中声音与梅花香气对人情绪及压力恢复的影响,设计并开展相关实验研究.选择梅花作为嗅觉刺激材料,以城市绿地中常见的声音(人声、水声)为听觉刺激材料,招募100名被试者随机分在5个实验组,被试者首先进行压力学习任务,然后进行恢复活动,使用Emotiv Epoc X便携式脑电仪、Omron血压仪及简式心境量表(POMS)分析不同组的情绪变化及压力恢复情况.结果显示:1)脑电波情绪显示,各实验组均会使被试者压力值下降,放松值上升,梅花组的放松及兴趣值最高,水声组的参与及兴奋值最低,人声组的兴奋及专注值最高,梅花&人声组的参与值最高;2)POMS量表结果显示,除人声组有上升外,其余4组均呈下降趋势;3)收缩压及舒张压结果同样显示,除人声组上升外,其余各组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以期为后续城市绿地梅花景观的设计提供科学建议.

    风景园林梅花情绪压力恢复感知

    数往知来、守正创新:从江汉平原管窥中国城市八景的保护与更新

    万敏潘莹紫姚佳其王凯悦...
    54-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八景在幅员辽阔的国土空间中有大量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存,然而其保护与更新在理论上鲜有论及,实践上则五花八门.基于此,立足"守正创新"视野,以时间为线索、以江汉平原为例,围绕历史上城市八景的保护与更新、当代遗产体系中城市八景的保护、当代非遗产类城市八景的保护与更新3个方面的实践经验进行考察,提出:1)顺变型是中国历史上城市八景"守正创新"的主流;2)我国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是城市八景"守正"传承的重要基石;3)保护性更新、新八景评选中的新旧并存、发掘八景中的非遗内涵是"守正创新"正道等的经验总结.以此拓展对八景保护与更新的认识,并丰富我国风景园林遗产学科的内涵.

    风景园林风景遗产城市八景保护与更新守正创新

    古意如何赋新诗——徐州园博会温州园设计记略

    沈实现周俭何洋
    6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园林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下我国举办的园林展中的地方展园是探索中国传统造园传承和创新的重要平台.第十三届徐州园博会温州园的设计从"师法地域特征"和"一园双境"2个层面进行了传统造园的"微创新"探索.设计截取温州楠溪江乡村景观的一个片段进行提炼和重构,营造具有野逸之气的山水园林空间,使游客能够在咫尺之间身临其境地体验永嘉山水的诗情画意和温州发展的未来之态.最后,以此展园的营造为契机思考了中国传统园林回归本源进行传承创新的可能性.

    风景园林徐州园博会温州园山水园林

    水文学知识介入风景园林设计的空间机制分析框架

    岳邦瑞钱芝弘姚龙杰
    66-7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风景园林设计对水文分析要求的提升,设计师在设计实践中,往往存在着无法准确理解与应用水文学知识的情况.在引入"空间机制"概念后,发现明晰景观空间(自变量x)与景观功能(因变量y)之间的因果关系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而基于水文学知识的水文过程分析则是研究特定景观空间与景观功能因果关系的有效途径,因此构建了"景观空间变量-水文要素变量-景观功能变量"的分析框架.应用该框架,将河流流速相关的水文学知识转译为设计语言,并分析河流流速与河流廊道空间变量和景观功能变量之间如何相互影响,从而提出不同功能目标导向下的河流廊道景观设计策略,并提炼出水文学知识向风景园林设计语言转译及应用于实践的一般途径.

    风景园林风景园林设计空间机制景观水文水文要素河流流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