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疗前沿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疗前沿
中国医疗前沿

张静波

半月刊

1673-5552

zgylqy@163.com

010-67011577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民族园路2号丰宝恒大厦4030室

中国医疗前沿/Journal National Medical Frontiers of China
查看更多>>本刊以坚持创新、坚守前沿为办刊宗旨,秉承专业精神和开放态度,为读者提供最权威的政策解读、最深度的新闻事件分析、最具操作性的经营管理案例以及最前沿的技术动态,立志迅速成长为中国医疗行业最领先的主流媒体。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住院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抗病毒治疗现状调查

    柳富会金红梅金红
    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了解住院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的抗病毒治疗现状,为指导合理抗病毒治疗和优化抗病毒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根据住院病历采集2013年1-6月于我院住院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抗病毒治疗情况,统计其抗病毒治疗率及其与患者特征间的关系。结果住院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共447例,符合抗病毒治疗适应证者422例,抗病毒治疗率为84.1%(355例),在全部治疗方案中恩替卡韦治疗的构成比最高(43.4%)。初治患者和经治患者抗病毒治疗率分别为79.6%和93.0%(P<0.05),初治患者采用ADV、LAM单药治疗的比例高于经治患者,联合治疗(NA+IFN或NAs)的比例低于经治患者(P<0.05)。患者性别、年龄、病史、家族史及不同诊断之间抗病毒治疗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住院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抗病毒治疗正在逐渐规范化,但总体抗病毒治疗率仍需进一步提高。

    抗病毒治疗肝炎乙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住院患者

    男性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上气道与鼻阻力的关系

    陈娟韩治国崔矫张劲...
    3-4,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男性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上气道与鼻阻力的关系。方法30例正常成年男性(除外耳鼻咽喉疾病)为A组,75例OSAHS患者分为B组(BMI<28)和C组(BMI≥28),测量并比较鼻阻力和鼻声发射的各项参数,并与PSG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正常人的舌位与重度OSAHS患者舌位不同,重度OSAHS患者的鼻阻力与正常人不同,其中肥胖组重度OSAHS患者的鼻阻力最高。舌位较高的鼻阻力高,C组的鼻阻力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呈正相关(r=0.423、0.425,P<0.05)。结论重度OSAHS患者舌位与正常人不同,上呼吸道狭窄和鼻阻力增高、肥胖相互作用加重睡眠呼吸暂停程度。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上气道鼻声反射舌位评分

    BTG1及AKT1表达与乳腺癌侵袭的相关性研究

    黄雅娟杜峰魏玲丽
    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B细胞易位基因1(BTG1)与AKT1的表达与乳腺癌侵袭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及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正常乳腺组织、乳腺纤维腺瘤组织及乳腺癌组织中的BTG1、AKT1表达。结果⑴乳腺癌组织的分期越高,BTG1基因表达越弱,纤维瘤组织与正常乳腺组织的BTG1基因表达明显增强。纤维瘤组、正常组与乳腺癌组相比差异均非常明显(P<0.01)。纤维瘤组与正常组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AKT1随乳腺癌组织分期的升高表达逐渐增强,纤维瘤组与正常组的AKT1表达明显减弱,纤维瘤组、正常组与乳腺癌组相比差异均非常明显(P<0.01)。纤维瘤组与正常组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⑵BTG1在正常组中高表达,在乳腺癌组低表达。BTG1在纤维瘤组、正常组与乳腺癌组相比差异显著。AKT1在乳腺癌组高表达,在纤维瘤组、正常组与乳腺癌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BTG1和AKT1的表达与乳腺癌的发展、侵袭关系密切,可为判定预后提供一定的依据。

    乳腺癌BTG1AKT1侵袭

    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的意义

    漆兴芝
    7-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60例手术切除结肠癌组织标本作为结肠癌组;选择同期60例正常结肠组织标本作为对照组。采取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两组MMP-9及VEGF的表达。结果结肠癌组在MMP-9、VEGF呈现的阳性率分别为75%、88.33%,对照组均呈现阴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Ⅰ期-Ⅱ期结肠癌组中MMP-9、VEG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Ⅲ期-Ⅳ期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结肠癌组织中MMP-9、VEG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癌组织中MMP-9、VEG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MMP-9及VEGF在结肠癌组织中明显升高,两者共同促进了结肠癌的进展。

    结肠癌基质金属蛋白酶-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相关性

    脑血管病与MTHFR基因A1298C多态的研究

    董翔
    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脑血管病与MTHFR基因A1298C多态性关系。方法对我院脑血管病患者与健康体检者各100例作病例-对照研究。运用聚合酶连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方法确定MTHFR基因型。结果患者组中CC型与T等位基因频率、AC型与C等位基因频率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 MTHFR1298AC型与C等位基因在脑血管疾病中的构成比均明显增大,MTHFR1298C多态性可能与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脑血管病MTHFR基因A1298C多态性

    陈宝元教授“气动血行”柴胡疏肝散的临证应用

    潘东陈宝元
    10-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柴胡疏肝散出自《景岳全书》,原方用于“治胁肋疼痛,寒热往来”,是疏肝解郁的良方。陈宝元教授从气血角度阐释病机,倡导“气动血行”说,临证以此方加减化裁,辨证施治,广泛应用于内外科诸多疾病,其临床疗效显著。

    气动血行柴胡疏肝散陈宝元

    新活素在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牛圣
    12-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新活素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ADHF)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122例ADH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重组人脑利钠肽(新活素)进行治疗,7d后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LVEF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LVEF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活素可显著提高ADHF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心力衰竭新活素急性失代偿性应用效果

    银杏叶片对华法林抗凝药效影响的临床研究

    王尚昆
    13-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在心房颤动患者中,银杏叶片对华法林抗凝作用的影响以及华法林减量的参考剂量。方法86例房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均口服华法林2.5mg/d,治疗组加用银杏叶片2片,3次/d;分别监测两组患者国际化标准比值(INR)的变化、华法林平均用药剂量与出血发生率。结果治疗组INR首次达标时间和INR获稳定值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INR稳定值比较,两组无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华法林每日平均用药剂量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出血发生率稍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银杏叶片和华法林联用治疗房颤有协同作用,可以减少华法林的清除,增加INR,提高抗凝效果,通过调整华法林剂量使华法林与银杏叶片合用有可靠的安全性。

    华法林银杏叶片心房颤动抗凝

    围手术期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老年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影响

    赵建华潘港龙胜春冯小坚...
    15-15,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围手术期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老年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患者PCI术后影响。方法将156例需行择期PCI的老年NSTEMI患者随机分成常规剂量组(10mg/d,A组)和大剂量组(20mg/d,B组)各78例,在服药前、PCI术前及术后24h、1月,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钙蛋白-I(cTn-I),肝肾功能(ALT、AST、Cr)、肌酸激酶(CK)等指标,同时比较两组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A组PCI术后24h、1月hs-CRP值高于B组(P<0.05);术后24h cTn-I值高于B组(P<0.05);术后24h、1月MACE发生率高于B组(P<0.05)。结论围手术期口服大剂量瑞舒伐他汀(20mg/d)可进一步降低老年NSTEMI患者PCI术后hs-CRP、cTn-I值,减少MACE发生率,且用药安全。

    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瑞舒伐他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心血管不良事件

    益赛普联合甲氨喋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观察

    饶咏梅刘琳李美荣祖蓓蓓...
    16-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益赛普联合甲氨喋呤对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我科门诊3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分为两组各15例,观察组每周皮下注射益赛普2次,每次25mg,同时每周给予患者1次甲氨喋呤10mg口服;对照组只采取口服甲氨蝶呤的方法,每周1次,每次10mg。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ACR70、ACR50、ACR20等指标,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都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甲氨喋呤与益赛普联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效果优于甲氨喋呤单药治疗,有条件者应及早应用。

    甲氨蝶呤益赛普类风湿关节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