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疗前沿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疗前沿
中国医疗前沿

张静波

半月刊

1673-5552

zgylqy@163.com

010-67011577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民族园路2号丰宝恒大厦4030室

中国医疗前沿/Journal National Medical Frontiers of China
查看更多>>本刊以坚持创新、坚守前沿为办刊宗旨,秉承专业精神和开放态度,为读者提供最权威的政策解读、最深度的新闻事件分析、最具操作性的经营管理案例以及最前沿的技术动态,立志迅速成长为中国医疗行业最领先的主流媒体。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自拟慢荨煎联合盐酸非索非那定片治疗寒冷性荨麻疹临床疗效观察

    钟江梁金雨李艳艳岳天天...
    82-82,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自拟慢荨煎联合盐酸非索非那定片治疗寒冷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将70例寒冷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治疗组采用自拟慢荨煎联合盐酸非索非那定片口服,对照组单服盐酸非索非那定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药联合疗法对寒冷性荨麻疹疗效优于单纯西药疗法。慢荨煎联合盐酸非索非那定片治疗寒冷性荨麻疹疗效肯定,安全性好。

    慢荨煎盐酸非索非那定片寒冷性荨麻疹

    STA-21与卡泊三醇软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比较

    曾招林
    83-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STA-21与卡泊三醇软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方法在26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对称部位选取临床表现、大小和部位相一致的皮损,分别外用0.2%STA-21软膏和卡泊三醇软膏治疗2周,记录治疗前后的PASI分值。结果治疗组有效率65.38%,高于对照组的46.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STA-21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较卡泊三醇好。

    寻常型银屑病STA-21卡泊三醇治疗

    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治疗病毒性角膜炎临床观察

    钱查娇李泰华周玉娟
    85-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0.15%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治疗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病毒性角膜炎患者40例随机分为0.1%阿昔洛韦眼用凝胶治疗组(对照组)及0.15%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治疗组(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10次/d,2滴/次,观察组5次/d,1滴/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3d、7d、14d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用药后第3d、7d、14d眼痛、畏光、异物感、流泪、角膜浸润计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0.15%更昔洛韦眼用凝胶能有效改善病毒性角膜炎临床症状及体征,提高疗效。

    更昔洛韦眼用凝胶病毒性角膜炎临床疗效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球结膜移植术的方法及临床效果

    罗亨明
    86-86,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球结膜移植手术的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眼科2011年1-12月间190例(132眼)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90例(94眼)采用自体球结膜移植手术治疗,对照组100例(102眼)应用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研究组患眼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球结膜移植手术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复发率低,大大提高了预后,是目前治疗翼状胬肉的理想手段。

    翼状胬肉自体球结膜移植术角膜缘干细胞移植

    必兰局部浸润麻醉与利多卡因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治疗下颌磨牙急性牙髓炎镇痛效果的比较

    徐潇奕
    87-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必兰局部浸润麻醉与利多卡因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治疗下颌磨牙急性牙髓炎的镇痛效果。方法将94例下颌磨牙急性牙髓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必兰局部浸润麻醉,对照组采用利多卡因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麻醉5-10min后,施行开髓及牙髓摘除术,记录并统计医生和患者综合评价麻醉效果。结果两组开髓和拔髓的麻醉效果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必兰局部浸润麻醉在下颌磨牙急性牙髓炎的治疗过程中,可以取得与利多卡因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相近的麻醉成功率;考虑到患者感受和麻醉并发症,可首选必兰局部浸润麻醉。

    必兰利多卡因麻醉下颌磨牙急性牙髓炎

    盆腔腹膜弥漫性高分化乳头状间皮瘤1例报道

    郑益红郑强赖姨梅杨易...
    89-89,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高分化乳头状间皮瘤(wel differentiated papil ary mesothelioma,WDPM)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鉴别诊断和预后。方法报告1例盆腔腹膜高分化乳头状间皮瘤的临床资料行HE及免疫组化染色,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免疫组化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在腹腔镜探查术中,偶然发现盆底壁层腹膜表面散在分布多个大小不等粟粒状结节。大体见灰白色结节二枚,米粒及黄豆大,切面灰白色。镜检示肿瘤组织呈乳头状,乳头表面被覆单层扁平或立方状上皮样细胞,被覆细胞无异型,乳头内具有粘液样的纤维血管轴心。免疫组化示乳头表面被覆的上皮样细胞CEA(-)、Calretinin(+)、mesothelin(+)、HBME-1(+)、ki-67(10%)。结论 WDPM是一种罕见的低度恶性潜能的间皮肿瘤,无特异的临床症状,多为手术中偶然发现,放化疗等辅助治疗使用与否目前尚有争论。

    高分化乳头状间皮瘤盆腔腹膜鉴别诊断病例报告

    降钙素原在诊断早期细菌感染中的价值分析

    王敏贾延伟钱建新李晞苇...
    90-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降钙素原在细菌性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有感染症状的住院患者采集静脉血检测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并进行血培养或采集相应感染部位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将培养致病菌阳性的结果分为脓毒血症组和局部感染组;以正常健康人为阴性对照组;t检验分析各组所得结果,采用R0C曲线评价PCT诊断早期细菌感染的价值。结果脓毒血症组和局部感染组的PCT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CT浓度水平。脓毒血症组和对照组PCT浓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局部感染组和对照组PCT浓度也有统计学差异(P<0.05)。PCT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85,最佳临界值取0.06ng/ml时,其辅助诊断细菌感染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7.4%%和93.3%。结论降钙素原是感染的重要指标,不仅能早期预测脓毒血症,也能早期预测其他局部感染。

    致病菌细菌感染降钙素原

    急诊腹部CT对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诊断作用分析

    杨乐华
    92-92,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急诊腹部CT对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Acute mesenteric vascular occlusion,AMOV)的诊断作用。方法对2009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患者70例行急性腹部CT检查。结果确诊率95.71%,1例患者最后经过肠系膜血管造影术确诊,2例患者经过剖腹检查确诊。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占28.57%,肠系膜下动脉栓塞占21.43%,肠系膜上静脉栓塞18.57%,肠系膜血管栓塞占31.43%。结论急诊腹部CT对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诊断准确率较高,具有很高的敏感度。

    CT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临床诊断

    肝镰状韧带旁假病灶的多排螺旋CT表现

    曾禹莉王贵良王琪
    93-94,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肝镰状韧带旁假病灶(falciform ligament pseudolesion,FLP)的多排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表现。方法从PACS中检索出进行上腹部CT平扫及增强检查的患者125例,筛选出肝镰状韧带旁假病灶21例,详细记录假病灶的数目、形态、部位、大小以及平扫、增强各期图像的密度及变化情况。结果共检出21例(22个)肝镰旁假病灶,20例为单个病灶(95.3%),其中肝左叶内侧段19例(95%),左叶外侧段1例(5%),1例(4.7%)有2个假病灶,分别位于左叶内侧段和左叶外侧段而呈较对称性分布。楔形7例(33.3%),类圆形9例(42.9%),不规则形5例(23.8%)。假病灶最大直径约7.8-29.5mm,平均约17.2mm。CT扫描:平扫及动脉期、延迟期病灶呈等密度或者略低密度,门脉期几乎均呈低密度,与正常强化肝实质分界清晰。结论FLP发生部位特殊,门脉期几乎全部呈低密度显示。

    镰状韧带假病灶肝左叶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40例肾活检患者临床病理分析

    刘峻
    95-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肾活检患者肾脏病理类型及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4月-2013年2月40例肾活检患者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40例肾活检患者中原发性肾小球疾病33例,其中IgA肾病占42.42%,继发性肾小球疾病7例,以乙肝病毒相关肾炎常见;伴有高血压、肾衰竭患者,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明显增加。结论我院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病理类型以IgA肾病为主,肾活检对肾脏疾病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肾活检病理肾小管间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