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疗前沿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疗前沿
中国医疗前沿

张静波

半月刊

1673-5552

zgylqy@163.com

010-67011577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民族园路2号丰宝恒大厦4030室

中国医疗前沿/Journal National Medical Frontiers of China
查看更多>>本刊以坚持创新、坚守前沿为办刊宗旨,秉承专业精神和开放态度,为读者提供最权威的政策解读、最深度的新闻事件分析、最具操作性的经营管理案例以及最前沿的技术动态,立志迅速成长为中国医疗行业最领先的主流媒体。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实时荧光PCR法、胶体金快速检测法及病毒分离培养法在甲型流感病毒检测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连金泉
    69-69,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实时荧光PCR法、胶体金快速检测法及病毒分离培养法检测甲型流感病毒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实时荧光PCR法、胶体金快速检测法及病毒分离培养法同时检测210份临床流感样标本是否有甲流感病毒阳性反应,统计分析其方法灵敏度、特异性。结果实时荧光PCR法检测其阳性率最高,病毒分离培养法阳性率最低,三者阳性率有显著差异(P <0.05)。结论三种检测方法对甲型流感病毒检测均显效,胶体金快速检测法可用于流感病毒早期筛选,实时荧光PCR法用于确诊,病毒分离培养法用于实验室分析与疫苗的研究。

    实时荧光PCR胶体金快速检测法病毒分离培养法

    冠心病患者血清Hcy与Hs-CRP测定及意义

    王健曲惠青周晓生周肖龙...
    70-70,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HCY与Hs-CRP在CH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分别用循环酶法、免疫比浊法测定待检对象血清中HCY与Hs-CRP含量,比较各组间差别。结果 CHD患者血清HCY与Hs-CRP水平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 <0.01)。AMI组患者血清HCY与Hs-CRP水平显著高于UAP组、SAP组(P <0.05)。结论血清HCY与Hs-CRP联合检测对预测和诊断CHD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

    窦性心律震荡现象与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关系探讨

    谷长芹李俊英
    7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窦性心律震荡现象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04例AMI及同期43例非器质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24h动态心电图资料,AMI患者中14d内存活的79例设为存活组,死亡的25例设为死亡组,43例室性心律失常者设为对照组,对比三组心律震荡初始(TO)和斜率(TS)。结果 AMI患者死亡组、存活组TO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TS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而死亡组TO、TS均较存活组改变程度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AMI患者窦性心律震荡现象明显减弱或消失可预示心源性猝死风险较高,临床应密切监测。

    急性心肌梗死窦性心律震荡室性心律失常震荡初始震荡斜率

    联合检测脑钠肽与高敏肌钙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的诊断价值

    姚海龙许丹焰
    73-73,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脑钠肽(BNP)和高敏肌钙蛋白(cTnI)联合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7例根据不同心梗范围分为3组,对照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5例,比较4组间cTnI和BNP的水平变化及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随着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梗范围的增大,BNP和cTnI水平不断增高(P <0.05),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联合检测的敏感性94.3%,特异性84.2%,明显高于各指标的单项检测(P <0.05)。结论 BNP和cTnI联合检测对急性心梗患者的早期临床诊断有重要价值,对治疗有指导意义。

    急性心肌梗死心功能BNPcTnI

    CA-242和CA19-9联合检测对良恶性梗阻性黄疸鉴别诊断价值探讨

    黄伟钊
    74-74,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CA-242和CA19-9联合检测对良恶性梗阻性黄疸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比分析良恶性梗阻性黄疸各40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A-242和CA19-9指标,分析其单独及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率、阴性率。结果恶性组CA19-9、CA242水平在治疗前后均明显高于良性组(P <0.05);良性组治疗前CA19-9高于正常值,治疗后恢复正常,恶性组治疗前后CA19-9与CA242水平无明显变化。CA19-9与CA242的阳性率分别为75.87%和93.54%,两者联合检测虽然降低了灵敏度,却提高了特异度和阳性率,与CA19-9单独检测相较差异显著(P <0.05)。结论 CA-242和CA19-9联合检测对良恶性梗阻性黄疸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黄疸CA-242CA19-9鉴别诊断

    MRCP与ERCP对老年低位梗阻性黄疸诊断价值对比

    曹健
    75-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比分析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术(MRCP)与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对老年低位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我院2012年4月-2013年4月间60例低位梗阻性黄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MRCP检查和ERCP检查,对比分析检查后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各类酶及诊断准确度。结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ERCP组明显高于MRCP组(P <0.05);淀粉酶及脂肪酶水平比较,ERCP组明显低于MRCP组;两组诊断准确度无显著(P >0.05)结论诊断低位梗阻性黄疸患者首选MRCP检查,可结合ERCP确诊。

    MRCPERCP低位梗阻性黄疸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颅骨修补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李艳秋
    77-77,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颅骨修补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3例颅骨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应用多层螺旋CT颅骨的三维成像技术,将所得数据通过网络发给钛网生产公司,制作出与颅骨缺损部位相吻合的塑形钛网修补颅骨缺损。结果23例颅骨缺损患者修复效果均满意,外观对称美观,无手术并发症、颅骨缺损综合征,偏瘫、失语及癫痫等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结论采用三维重建塑形钛网进行颅骨缺损修复术,明显降低并发症及缩短手术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患者痛苦、患者费用降低、容貌恢复满意、医疗风险降低,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颅骨缺损修补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应用价值

    妊娠晚期合并细菌性阴道病52例临床分析

    孙晶
    78-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检测孕妇细菌性阴道病(BV)的感染情况,并分析妊娠晚期合并BV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对220例妊娠晚期妇女阴道分泌物进行pH测定和革兰染色镜检。根据阴道分泌物的特征、pH和镜检结果,筛查BV患者并跟踪随访部分筛查对象至妊娠终止。结果本组220例孕妇共检出细菌性阴道病患者52例,检出率为23.64%%。观察组胎膜早破、早产、宫内感染和产褥感染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孕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围生儿情况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BV是妊娠妇女常见阴道感染性疾病之一,可明显增加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妊娠期行常规BV筛查和规范治疗十分必要。

    妊娠晚期细菌性阴道病不良围生结局

    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

    王雁
    79-79,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讨论64排CT血管造影(CTA)后处理技术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Philip 64排螺旋CT对32例高度怀疑颅内动脉瘤的患者进行脑血管CTA检查,分别应用容积再现重组(V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结合多平面重组(MPR)对脑血管的显示情况进行评价。结果在选取的32例患者中,有28例动脉瘤与DSA对照,3例动脉瘤和1例脑血管畸形(AVM)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32例CTA的VR、MIP图像对颅内动静脉主干及其主要分支显示率100%,大脑中动脉5级分支显示率96%(30/32),通过VR及MIP重组的脑血管图像,清晰显示了30例脑动脉的三维解剖关系及动脉瘤周围的复杂结构,动脉瘤与颅骨的关系,清晰显示1例动静脉畸形血管团,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结论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安全、快速、准确、风险小,创伤少,特别是三维处理后的图像能清晰显示血管形态、解剖结构及病理变化,提高了手术安全性。

    颅内动脉瘤血管造影术体层摄影技术X线计算机VRMIP

    婴幼儿血管瘤临床病理观察与分析

    肖名珍
    80-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婴幼儿血管瘤的病理演变过程。方法对75例婴幼儿血管瘤的标本进行HE染色,观察各阶段瘤体的病理特点。结果瘤体内均可见小叶结构,出生后1-6月,瘤体内以实性细胞团为主,逐渐出现血管样腔隙;7-12个月实性细胞团减小或消失,大量血管腔隙形成;1-3岁瘤体结构疏松,大量成熟血管形成,并出现消退现象;4-5岁血管数量明显减少,但管腔变大,消退现象更明显;5岁后瘤体被纤维脂肪所取代,消退完成。结论以往的临床分期与病理学改变不完全相符,提出以幼稚区、分化区、成熟区,消退区描述其病理形态特征,并进行相应的临床分期。

    婴幼儿血管瘤临床病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