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疗前沿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疗前沿
中国医疗前沿

张静波

半月刊

1673-5552

zgylqy@163.com

010-67011577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民族园路2号丰宝恒大厦4030室

中国医疗前沿/Journal National Medical Frontiers of China
查看更多>>本刊以坚持创新、坚守前沿为办刊宗旨,秉承专业精神和开放态度,为读者提供最权威的政策解读、最深度的新闻事件分析、最具操作性的经营管理案例以及最前沿的技术动态,立志迅速成长为中国医疗行业最领先的主流媒体。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点研究

    邹全林张福生
    16-16,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点,了解其主要病原菌分布与耐药率,为临床治疗选择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我院CHF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80例,将其送检痰培养和药敏实验,分析其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率。结果共培养出病原菌186株,革兰阴性菌94株,占50.54%,革兰阴性菌对阿米卡星、头孢噻肟及氨曲南的耐药率较高,达到60.0%以上;真菌的耐药率普遍较低,其对酮康唑、伊曲康唑、氟康唑等敏感率均为100.00%。结论 CHF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是革兰阴性菌,且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具有一定耐药性,真菌耐药性则普遍不高,临床根据药敏试验结果为患者选用合理的抗菌药物。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耐药率

    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肠外营养支持对比分析

    午水东
    17-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采用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对营养状况的改善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09年11月-2013年7月机械通气患者26例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各13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氮平衡变化;比较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平均营养费用,平均住院时间。结果肠内营养组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氮平衡较肠外营养组明显增高(P <0.05);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平均营养费用、平均住院时间均较肠外营养组明显减少(P <0.05)。结论正确合理地运用肠内营养支持可改善机械通气患者的营养状况和预后。

    机械通气肠内营养营养状态预后

    舒利迭联合呼吸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影响研究

    李军徐明芳朱仁芳
    18-18,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舒利迭联合呼吸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44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I组、对照Ⅱ组各48例,观察组给予舒利迭联合呼吸训练治疗,对照I组、对照Ⅱ组分别给予舒利迭和呼吸训练治疗,观察三组患者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FVC、FEV1及FEV1/FVC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P <0.05)。结论舒利迭联合呼吸训练可促进COPD患者肺功能改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舒利迭呼吸训练肺功能

    富露施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疗效及对氧化应激及肺功能的影响

    龙后明吴梅
    19-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富露施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加重期的疗效,并探讨其疗效机制。方法将76例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同时辅用富露施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氧化应激及肺功能相关指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研究组MDA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 <0.01)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SOD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 <0.05)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FEV1%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 <0.01)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RV/TLC%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 <0.05)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以富露施治疗急性加重期COPD疗效显著,可能与调节患者氧化应激水平和肺功能有关。

    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氧化应激肺功能

    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在反流性食管炎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匡思祯
    21-21,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GER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GERD患者120例,按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口服奥美拉唑40mg/d)和实验组(口服埃索美拉唑40mg/d)各60例,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治疗后症状评分比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但实验组下降更明显(P <0.05);实验组内镜下食管炎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药物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埃索美拉唑治疗GERD临床疗效优于奥美拉唑。

    反流性食管炎奥美拉唑埃索美拉唑

    131I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疗效及影响因素

    魏祎杨萍赵迪
    22-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应用131I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160例,对其行131I治疗,根据病情变化调整131I剂量,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总有效率100%,治疗1次的有效率为96.9%。结论131I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疗效确切。

    131I甲状腺功能亢进疗效影响因素

    伏格列波糖、二甲双胍与格列美脲三药联用治疗单用磺脲类后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评估

    熊东林
    23-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在口服格列美脲继发性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观察伏格列波糖与格列美脲联用、二甲双胍与格列美脲联用及三药联用对控制血糖和改善胰岛素抵抗的疗效。方法将口服格列美脲继发性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各30例:伏格列波糖+格列美脲、二甲双胍+格列美脲联用组及三药联用组(在单纯格列美脲基础上加用伏格列波糖和二甲双胍);伏格列波糖0.2mg、3次/d,二甲双胍500mg、3次/d,格列美脲2mg、1次/d。评价治疗第0、4、8和12周FPG、2hPG、FINS、HOMA-IR、HOMA-β。结果三组治疗后的FPG、2hPG显著低于单纯格列美脲治疗时的血糖(第0周血糖),且HOMA-β显著高于单纯格列美脲治疗时(P <0.05);伏格列波糖+格列美脲组治疗前后HOMA-IR无显著差异(P <0.05),伏格列波糖+二甲双胍+格列美脲组、二甲双胍+格列美脲组治疗后(第12周)HOMA-IR低于伏格列波糖+格列美脲组,且HOMA-β高于伏格列波糖+格列美脲组(P <0.05);伏格列波糖+二甲双胍+格列美脲组(第12周)HOMA-IR低于二甲双胍+格列美脲组,且HOMA-β高于二甲双胍+格列美脲组(P <0.05)。结论伏格列波糖、二甲双胍、格列美脲联用能更有效地控制血糖,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及胰岛β细胞功能,发挥协同作用。

    格列美脲二甲双胍伏格列波糖磺脲类药继发性失效

    重型颅脑损伤急诊手术麻醉临床探析

    勒智运田萍华谢宇成
    25-25,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案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2013年7月间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两组麻醉诱导方案相同,观察组使用异丙酚及瑞芬太尼进行麻醉维持,对照组使用常规方案,比较两组术中生命体征指标变化及麻醉情况。结果观察组生命体征指标变化更平稳,在相同麻醉时间下,术后苏醒时间及气管拔管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可在重型颅脑损伤急诊手术中发挥积极作用,更有效地控制患者生命体征波动,缩短患者术后苏醒时间和气管拔管时间。

    重型颅脑损伤急诊手术麻醉

    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外伤性颅内血肿40例

    董凯董建伟张华志
    26-26,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保守疗法治疗外伤性颅内血肿的临床适应证、优点、预后及注意事项。方法抽取我院2006年12月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组(A组)、西医保守治疗组(B组)和手术治疗组(C组)各40例,观察三组临床疗效。结果 A组相对于其它两组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低,切口感染和颅内感染率低,在血肿吸收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方面有明显优势。结论在掌握好适应证的前提下,中西医结合综合保守疗法治疗外伤性颅内血肿疗效确切,优于西医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外伤性颅内血肿

    直视微创心脏外科手术临床应用

    李良
    27-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直视微创心脏外科手术的优点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3年8月我院行直视微创心脏外科手术5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0例于心脏停跳下进行手术,37例术后自动复跳;体外循环时间35-265min,平均102.8min;气管插管时间1.5-85h,平均18.6h;主动脉阻断时间0-205min,平均75.4min;ICU时间5-126h,平均26.7h;术后第1d平均引流量465.6ml;切口长度3.0-9.5cm,平均5.4cm;术后住院时间5-28d,平均9.5d;术中及术后36例未输血,围手术期、出院后3个月内无死亡,无胸骨切口感染及二次开胸止血者;出院时心功能等级与术前相比有明显改善。结论直视微创心脏外科手术创伤小、出血少、美观、康复快,术前明确适应症,准确定位肋间隙可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

    直视微创心脏外科手术优点临床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