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疗前沿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疗前沿
中国医疗前沿

张静波

半月刊

1673-5552

zgylqy@163.com

010-67011577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民族园路2号丰宝恒大厦4030室

中国医疗前沿/Journal National Medical Frontiers of China
查看更多>>本刊以坚持创新、坚守前沿为办刊宗旨,秉承专业精神和开放态度,为读者提供最权威的政策解读、最深度的新闻事件分析、最具操作性的经营管理案例以及最前沿的技术动态,立志迅速成长为中国医疗行业最领先的主流媒体。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动态心电图对长RR间期的诊断价值

    米悦刘金荣张平李晓娜...
    82-8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动态心电图中长RR间期>2500ms进行分析,并探讨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280例中长RR间期>2500ms者,统计导致长RR间期的各种病因和不同类型长RR间期的心电图改变.结果长RR间期的总发生率为12.89%(294/2280),45岁以上的患者占84.3%,病因以冠心病、高血压、心肌梗死多见,导致长RR间期的心电图改变主要为:窦性停搏16.32%(48/294),二度窦房传导阻滞7.82%(23/294),二度房室传导阻滞12.58%(37/294),高度房室传导阻滞9.86%(29/294),三度房室传导阻滞14.96%(44/294),逸搏及逸搏心律13.6%(40/294),房颤伴长RR间期11.22%(33/294),房早未下传10.54%(31/294),隐匿性传导3.06%(9/294).结论动态心电图是长RR间期有效且安全的检测方法,熟悉导致长RR间期的不同类型心电图改变及病因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利于临床诊断和治疗.

    动态心电图长RR间期传导阻滞

    256排CT静脉成像在下肢静脉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刘影么刚黄海涛
    83-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256排CT下肢静脉成像在下肢静脉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9例临床疑诊下肢静脉病变的患者:双足背静脉穿刺、造影剂稀释后行双下肢静脉CT扫描,根据原始图像、利用工作站进行多模式成像分析。所有病例均进行超声检查,9例进行DSA检查。结果29例双下肢深、浅静脉全程显示良好,血液逆流性下肢静脉曲张1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完全闭塞5例,先天性下肢动静脉瘘3例,其中1例合并静脉瘤,下肢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症1例,腔外压迫性病变2例,其中1例为淋巴结,1例囊肿。结论256排CT下肢静脉成像结合工作站多模式成像分析可以全貌显示下肢静脉曲张、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位置、范围和程度,完整显示畸形静脉、侧枝循环,还可以显示引起病变的血管外部原因,为临床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256排CT下肢静脉计算机成像

    支气管动脉MSCTA在肺慢性炎症与肺癌中的诊断价值

    董春玲范维鹏李世维
    85-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肺慢性炎症及肺癌支气管动脉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的影像学特点,为肺慢性炎症与肺癌诊断、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本院接受多层螺旋CT胸部增强扫描患者108例,根据纤维支气管镜、经皮穿刺活检及临床其他综合检查分为正常对照组、慢性肺炎组及肺癌组.原始扫描数据传至后处理工作站,通过横断位、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建(MP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等技术,分别观察各组支气管动脉形态、走行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结果三组病例VR像支气管动脉显示率分别为72.4%、83.6%和86.4%,MIP像分别为82.5%、90.3%和93.7%,MPR像为80.5%、89.6%和91.3%,慢性炎症组及肺癌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三组支气管动脉内径分别为1.57±0.02mm 、2.28±0.04mm和2.04±0.03mm,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动脉在肺慢性炎症和肺癌时CTA影像表现存在一定差异,在二者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价值.

    支气管动脉肺癌炎症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血管成像

    经阴道三维超声输卵管造影的诊断价值研究

    欧冰凌梁萍陶宗欣梁沁...
    87-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经阴道三维超声输卵管造影(3D-HyCoSy)对诊断输卵管通畅性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0例不孕症患者,采用SonoVue作为造影剂,行经阴道三维超声输卵管造影,与X线子宫输卵管造影(HSG)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并将腹腔镜检查作为金标准,比较其对输卵管通畅性的诊断价值.结果3D-HyCoS与HSG检查结果对照,结果48例完全符合,诊断符合率96%,3D-HyCoSy与HSG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SonoVue超声造影剂进行3D-HyCoSy对输卵管显像清晰,并具有简便易行、无创、无辐射、高效率等优点,对输卵管性不孕症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不孕症输卵管经阴道三维超声造影X线碘油造影SonoVue

    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脑星形细胞瘤术前分级的诊断价值

    胡茂清龙晚生龙昉周红英...
    89-90,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脑星形细胞瘤术前分级诊断的价值.方法分析3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脑星形细胞瘤患者的磁敏感加权成像(SWI)的影像表现,对瘤内磁敏感信号(ITSS)级别进行分级并判断肿瘤的高、低级别,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11例低级别组星形细胞瘤中,ITSS评分0级6例,1级5例.28例高级别组星形细胞瘤中,ITSS评分1级2例,2级7例,3级19例.高低级别组星形细胞瘤的ITSS级别有统计学差异(Z=-4.986,P<0.01),ITSS级别与星形细胞瘤的病理级别呈正相关(r=0.958, P<0.01).结论不同级别脑星形细胞瘤内ITSS级别有明显差异,ITSS级别对星形细胞瘤术前分级有重要价值.

    星形细胞瘤磁共振成像磁敏感加权成像

    低张双重造影对残胃疾病的应用

    张健辉
    91-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使用低张双重造影法诊断术后残胃所发生的疾病。方法收集2011年4月-2011年12月共52例残胃低张双重造影影像,诊断及分析其疾病的发生与改变。结果经临床证实残胃疾病与影像学检查结果相符。结论低张双重造影法对残胃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低张双重造影法残胃

    腹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应用B超诊断的临床价值分析

    陆燕飞
    92-92,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B超在诊断腹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腹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17例,采用B超检测患者的主动脉内径,并观察主动脉径内膜的情况.将诊断结果与MRI、CT及手术病理诊断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的腹主动脉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宽,无环形剥离和血栓,4例患者的夹层出现了云雾状的回声;与MRI或者CT检查结果相比较,诊断符合率为88.2%.结论 B超诊断具有快速简便、费用低的优点,能够明确腹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具体发生部位、形态、大小等,是早期诊断该病的首选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B超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诊断应用

    肌注利培酮微球与口服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研究

    梁松新王秋琴麦以成邓良华...
    93-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肌注利培酮微球与口服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为临床选择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将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肌注利培酮微球(RLAI)组及口服利培酮片组,治疗12周.在治疗第1、4、8、12周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SI)、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PANSS总分及CGI-SI评分均比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与基线比较,PANSS评分自4周末以后均出现显著差异,两组疗效相当.RLAI组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口服利培酮片组(P<0.05).结论肌注利培酮微球与口服利培酮片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相当,RLAI组的不良反应较口服利培酮少而轻.肌注利培酮微球治疗精神分裂症安全有效,患者对治疗依从性比口服利培酮更好.

    注射用利培酮微球利培酮片疗效精神分裂症

    293例二类精神药品门诊处方分析

    张伟民
    95-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评价我院293例二类精神药品的使用情况,为精神药品的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1-3月份门诊精神药品处方,按性别及年龄区间的处方数和连续用药情况等进行统计,并对各药的用药频度(DDDs)和药物利用指数(DUI)进行分析.结果在293例第二类精神药品中,5种药品的DUI小于1.0,有1种大于1.0;大于60岁的患者使用率高,连续用药时间也较长.结论我院二类精神药品使用基本合理,但一部分老年患者连续用药过长,呈现滥用甚至出现精神依赖性情况,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

    二类精神药品处方分析合理用药

    胸外科压疮高危患者60例的预防护理

    肖静侯晓丽尚梦梦
    97-97,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对胸外科压疮高危患者实施压疮预防护理的方法。方法对胸外科60例压疮高危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加强护士、患者的健康教育,做好基础护理,增进血液循环,加强营养等综合预防护理措施,观察预防压疮的综合性护理措施的效果。结果60例压疮高危患者入院后有1例为难免压疮,符合预报标准,其余患者无压疮发生。结论通过正确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能预防压疮的形成和发展,效果肯定,值得临床应用。

    胸外科压疮预防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