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疗前沿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疗前沿
中国医疗前沿

张静波

半月刊

1673-5552

zgylqy@163.com

010-67011577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民族园路2号丰宝恒大厦4030室

中国医疗前沿/Journal National Medical Frontiers of China
查看更多>>本刊以坚持创新、坚守前沿为办刊宗旨,秉承专业精神和开放态度,为读者提供最权威的政策解读、最深度的新闻事件分析、最具操作性的经营管理案例以及最前沿的技术动态,立志迅速成长为中国医疗行业最领先的主流媒体。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探讨MRI在检测高血压患者主动脉顺应性中的作用

    刘国勇
    89-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MRI在检测高血压患者主动脉顺应性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60例,即为高血压组;正常志愿者60例,即为正常组,分别采用MRI技术来检测高血压患者主动脉的顺应性。结果采用MRI检测高血压组的患者较正常组的总有效率高,且高血压组患者血压高于正常组的血压值,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RI可作为检测高血压主动脉顺应性的一种手段,具有一定的临床作用。

    MRI高血压主动脉顺应性检测

    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与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前列腺炎临床病理的关系

    张辉泽赖维湛
    90-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与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前列腺炎临床病理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4月-2012年1月入院诊断结果有下尿路梗阻症状并经过手术治疗后病理诊断为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术前经过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结果为21.4±8.4,生活质量评分为4.0±0.8,尿流率8.2±3.3ml/s,前列腺体积70.3±35.5ml,残余尿81.3±105.5ml,血清PSA值<4ng/ml者51例(44.0%),4-10ng/ml者45例(38.8%),超过10ng/ml者20例(17.2%)。结果血清PSA水平同患者年龄、前列腺症状评分、生活质量、最大尿流率、残余尿量无明显相关性,而同前列腺体积具有显著正相关;血清PSA水平升高与前列腺体积及尿潴留的发生率具有统计学意义。前列腺增生的组织标本中以前列腺增生为主,或伴有梗死性病灶患者的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显著升高。结论超过一半以上接受手术治疗的前列腺增生患者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升高,前列腺体积明显增大、尿潴留以及表现为前列腺增生为主或伴有梗死灶的前列腺增生是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升高的主要因素。

    良性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前列腺炎

    卵巢形态学的超声参数在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断中的意义分析

    梁平
    92-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卵巢形态学的超声参数在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患者经阴道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将双侧卵巢的内部结构清晰地显示出来,并记录最多切面卵泡的数量,根据最大切面卵巢径线来计算卵巢的体积。使用面积测量软件对卵巢的面积(TA)和髓质的面积进行测量(SA),并计算SA/TA。结果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其卵巢体积增大,在10ml以上,患者的双侧卵巢呈现多囊样的改变。大多是小囊,数量在10个以上,小囊的直径4-6cm。发现患者卵巢间质的回声增强,面积增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者行多普勒超声检查,非常直观,能够准确地将患者卵巢的特征显示出来,对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卵巢形态学超声参数多囊卵巢综合征

    乳腺原发性平滑肌肉瘤临床病理观察

    肖名珍
    93-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乳腺原发性平滑肌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报告1例乳腺原发性平滑肌肉瘤,结合文献分析其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和免疫组化表达。结果乳腺原发性平滑肌肉瘤表现为单个肿块,无其它临床症状,辅助检查无特征性阳性,术前难以确诊。组织学上由密集的梭形细胞构成,呈束状、编织状排列。瘤细胞有明显异型性及更多的核分裂。免疫组化显示瘤细胞表达Vimentin、Desmin和SMA。结论乳腺原发性平滑肌肉瘤是一种少见的高度恶性肿瘤,确诊依靠病理检查,手术完整切除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

    乳腺平滑肌肉瘤临床病理

    螺旋CT增强扫描对腹腔淋巴结病变的诊断价值分析

    胡立吾
    95-95,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对腹腔淋巴结病变的诊断价值及在临床治疗及预后方面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腹腔淋巴结病变患者62例的影像学资料,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螺旋CT腹部增强扫描30例淋巴结转移者,诊断正确27例,漏诊3例。螺旋CT诊断腹腔淋巴结转移与否的准确率为87.09%,并发现淋巴结直径≥10mm者,病理转移的阳性率高(P<0.001)。淋巴瘤组及转移性淋巴结组的长短径、平扫CT值、增强后双期期CT值均高于炎症性肿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前使用螺旋CT增强扫描可以明确腹腔淋巴结的病变性质,有利于肿瘤分期及治疗方案的选择。

    淋巴结炎转移性淋巴结肿大螺旋CT增强扫描

    MSCT多期增强扫描对胃癌的诊断价值

    董春玲范维鹏李世维
    96-96,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MSCT多期增强扫描对胃癌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胃癌患者MSCT多期增强扫描结果并与病理对照。结果胃癌的主要CT表现为胃壁增厚,局部肿块,较明显强化,46例中伴胃外浸润者16例,36例以门静脉期强化为主。结论 MSCT多期增强扫描对胃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MSCT胃癌多期增强

    16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对小肾癌的诊断价值

    宋燕
    97-97,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小肾癌16层螺旋CT平扫和多期动态增强扫描表现,研究其CT表现和与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肾癌18例,行16层螺旋CT平扫和动脉期、静脉期、髓质期和肾盂期增强扫描。结果 CT平扫15例为等或低密度,3例为高密度,2例有斑点状钙化。静脉注射对比剂后,动脉期(皮质期)扫描12例癌灶明显强化,等于或稍高于肾皮质;3例癌灶轻中度强化,稍低于肾皮质;3例癌灶呈不均匀强化或边缘强化。全部癌灶动脉期CT值较平扫增加80-110HU。静脉期(皮髓质分界期)扫描全部癌灶强化稍低于肾皮质。髓质期及肾盂期全部癌灶强化迅速减退,呈“快进快退”改变。病理检查:13例为透明细胞癌,3例为颗粒细胞癌,2例为混合型。结论16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对小肾癌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16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病理分型

    CT动态增强扫描在眼眶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中的价值

    郭丰玉
    98-98,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CT动态增强扫描在眼眶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神经外科2008年3月-2011年3月间门诊或住院收治的海绵状血管瘤患者84例,均经手术病理确诊,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人。对照组使用常规增强CT扫描,观察组使用动态增强CT扫描,比较两组的扫描情况及确证率差异。结果观察组疾病确诊率85.7%,高于对照组的42.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动态增强是一种先进的影像学检查方式,可以显著提高眼眶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确证率,为切实的治疗提供保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CT动态增强海绵状血管瘤

    心内科对常用五类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分析

    王君平
    99-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心内科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状况,为高血压患者合理用药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2012年2月-2013年1月来本院心内科就诊并使用抗高血压药物的患者31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五类常用抗高血压药物中,以利尿药使用频率最高,其次依次为β受体阻滞剂、CCB、ACEI及ARB。结论各类抗高血压药物在作用机制、作用特点、及适用范围等方面有所差异,为优化其抗高血压疗效,临床多为联合用药,本医院抗高血压类药物以二联和三联为主,可取得良好疗效,且药物使用基本合理,符合临床用药规范。

    高血压抗高血压药物使用分析

    分析前馈控制在手术室护理缺陷中的运用研究

    王洁玲王玉玲
    101-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前馈控制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0年12月1日-2012年12月1日间我科室收治的600例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手术室护理,试验组进行前馈控制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缺陷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发生护理缺陷几率相对较低,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前馈控制于手术室护理能明显降低常规护理导致的护理缺陷,明显提高了护理质量,取得了较高的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与应用。

    手术室护理前馈控制护理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