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王汉中

双月刊

1007-9084

ylxb@public.wh.hb.cn

027-86813823

430062

湖北武昌徐东二路2号油料所内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Oil Crop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报道的主要内容是油菜、花生、大豆、芝麻、向日葵及特用油料作物遗传育种、栽培生理、作物营养、品种资源、植物保护、生化测试、加工利用等有关论文、研究报告、研究简报和综述评论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形势下的我国食用植物油供给安全对策

    冯海棠王汉中
    221-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食用植物油对外依存度长期居高不下,不仅带来食用植物油供给安全风险,还将造成政治、经济等诸多方面的重大安全隐患.在大国博弈日趋激烈的复杂严峻形势下,如何依靠国内耕地资源高效利用和农业科技的不断创新、大力提升以油菜为主的油料产能、实现进口来源多元化,对于化解食用植物油供给安全风险,具有政治、经济、民生等多重战略意义.

    食用植物油供给安全风险油菜油料产能战略

    新时代十年:我国油菜产业发展与路径选择

    李谷成牛秋纯冷博峰丁逸飞...
    228-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国产植物油自给率依然偏低,油菜作为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国产菜籽油占国内油料作物产油量的约50%,对保障国家食用油供给安全具有重要作用.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全面部署农业科技,油菜产业在科技支撑的作用下取得了长足发展.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深入推进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统筹油菜综合性扶持措施,推行稻油轮作,大力开发利用冬闲田种植油菜.在系统梳理2012-2022年油菜产业发展变化的基础上,本文结合科技创新对油菜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对我国油菜发展面临的问题、制约因素和产业优势等进行全面分析,对我国油菜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政策建议.

    油菜产业油料产能产业链科技支撑食用油安全

    1979-2020年中国油菜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演变与收敛性

    刘福星王彩丽唐晶冯中朝...
    236-2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厘清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油菜全要素生产率发展状况,是提高油菜综合生产能力的逻辑起点.本文基于1979-2020年间11个油菜主产省份的投入产出相关数据,在使用Global Malmquist指数测算全要素生产率基础上,分别使用Kernel密度估计、δ收敛和β收敛,分析其动态演进及收敛性.研究结果表明:从时序特征来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油菜全要素生产率在剧烈波动中实现一定增长,表现为技术诱导型增长模式,而技术效率对其促进作用并不显著;从动态演进来看,油菜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地区差异不断缩小.从收敛性来看,油菜全要素生产率的δ值整体呈波动下降态势,自2012年始基本稳定在0.01以下,出现明显收敛趋势,说明存在δ收敛.油菜全要素生产率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将空间效应引入收敛模型后,其收敛性依旧显著,且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为进一步提高油菜全要素生产率,本文提出推进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实施区域化发展战略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油菜全要素生产率动态演变Kernel密度估计δ收敛β收敛

    长江中游地区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进展与建议

    郑娟黄凰廖宜涛王磊...
    245-259页
    查看更多>>摘要:油菜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长江中游地区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光温资源丰富、越冬春化条件适宜,是我国油菜的主要种植区,播种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42%,且保有冬闲田面积超3467千公顷,极具发展潜力.长江中游地区三省油菜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程机械化发展在全国冬油菜产区具有引领示范作用.为此,本文分析了长江中游地区油菜产业的基本情况和现存问题,对耕整地、播种、收获关键环节机械化和智能化技术进行梳理,形成可推广的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路线.比较分析该地区冬闲田油菜生产"耕、种、收"环节的技术需求特点、推广应用难点,明确该地区冬闲田油菜生产技术模式呈半机械化、机械化到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各环节的技术发展路径依次为"防堵防黏防缠绕、高速高效低耗"的机械化耕整地技术,一次性完成多道作业工序的耕播集成技术,高效低耗低损的油菜机械化收获技术,联合收获和分段收获协同发展,油菜多功能开发利用的饲用、菜用、肥用机械化技术和油菜生产智能化技术应加快研发应用.为积极响应国家油料作物扩种的要求和实现2025年油菜机械化水平提升的目标,提出了长江中游地区冬闲田油菜全程机械化技术推广应用的若干政策建议.

    油菜全程机械化耕整地播种收获进展

    贵州省油茶加工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

    范丽美侯黔灵
    260-266页
    查看更多>>摘要:贵州省是我国油茶的主要产区之一,近年来新种植油茶林面积大,产量潜力大.本文论述了贵州省油茶加工业发展的现状,梳理了贵州省油茶加工产业发展存在不成规模、基础科研和精深加工技术薄弱、缺乏强势品牌和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等主要问题,针对性地提出贵州省油茶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是油茶加工业,并从推动油茶初加工转型升级、延伸油茶加工产业链,鼓励产业多元化发展、培育大中型油茶加工企业、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打造科研中枢平台,加快技术创新与升级、完善产品质量标准体系等六个方面提出了贵州省油茶加工产业发展的相关建议和对策,以期推动贵州省油茶加工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油茶加工现状问题与对策贵州省

    甘蓝型油菜pol CMS恢复系621R硼高效利用的遗传改良

    邱收洪登峰杨光圣
    267-273页
    查看更多>>摘要:油菜是需硼量最大的作物之一,在生产中需要额外增施硼肥,否则易出现大幅度减产.为了提高油菜对硼元素的利用效率,本研究以携带Bna.A03NIP5;1优良等位基因的硼高效利用材料2016-XFSB为供体亲本,以621R为轮回亲本,通过回交与MAS相结合的方法,将Bna.A03NIP5;1优良等位基因导入621R中,选育出拥有621R遗传背景并携带有Bna.A03NIP5;1优良等位基因的近等基因系材料621RNIP5;1A3,并在此基础上与细胞核雄性不育系RG430A配制了杂交种.利用水培和不同土质土壤栽培试验对621R和621RNIP5;1A3及其杂种进行相关农艺性状的鉴定.结果表明,621R NIP5;1A3及其杂交种对硼的利用效率有明显提升.农艺性状考察结果表明,621R NIP5;1A3及其改良杂交种在生物量、株高、角果长、每角果粒数和千粒重等性状上有显著优势.本研究结果对油菜硼高效育种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甘蓝型油菜硼高效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回交育种

    黑芥和埃塞俄比亚芥PAP2基因克隆及B基因组PAP2功能验证

    谢娜娜黄伟高国应张大为...
    274-283页
    查看更多>>摘要:PAP2(Production of anthocyanin pigment 2)编码MYB转录因子,与bHLH、WD40形成MYB-bHLH-WD40复合体来调控花青素合成.本研究从埃塞俄比亚芥和黑芥中分别克隆出2个和1个PAP2基因拷贝,分别命名为BcaB.PAP2、BcaC.PAP2、BniB.PAP2,这三个基因均由3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组成,均编码247个氨基酸.基于本研究克隆的PAP2基因序列和已报道的其他芸薹属PAP2基因序列,设计了3对能分别检测A、B、C基因组PAP2基因的引物,通过等位特异PCR可以区分芸薹属禹氏三角中的6个物种PAP2的基因组来源.选取芥菜型油菜B基因组的BjuB.PAP2基因构建过表达载体,转化拟南芥,其叶片变紫,表明PAP2基因正调控花青素合成.遮光处理10天后紫叶埃塞俄比亚芥的叶片紫色变淡,花青素含量下降了41.22%.荧光定量PCR和转录组研究表明,遮光处理植株叶片中BcaB.PAP2和BcaC.PAP2表达量均下降,花青素合成的结构基因查尔酮合成酶基因(CHS)、查尔酮异构酶基因(CHI)、黄烷酮3-羟化酶基因(F3H)、二氢黄酮醇还原酶基因(DFR)、花青素合成酶基因(ANS)、类黄酮3-葡糖基转移酶基因(UFGT)等基因的表达量也下降.本研究完成了对芸薹属植物中埃塞俄比亚芥和黑芥PAP2基因的克隆,并对其进行进化分析.根据本实验中克隆及其他已报道的PAP2基因序列设计等位基因特异性PCR引物,为芸薹属种间杂交后代PAP2基因的基因组传递鉴定提供了分子标记.通过BjuB.PAP2基因转拟南芥植株结果表明PAP2基因参与花青素的积累.紫叶埃塞俄比亚芥经遮光处理后,发现BcaPAP2基因及花青素合成结构基因的表达受光照的诱导.本研究在芸薹属中克隆PAP2基因,并初步验证PAP2的功能,为进一步解析芸薹属植物花青素合成的调控机制提供参考.

    PAP2基因花青素芸薹属克隆功能验证

    聚苯乙烯纳米塑料(PS-NPs)对大豆生理指标及基因表达的影响

    胡艳丽王惠中焦妍李冬梅...
    284-2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纳米塑料是一种新兴污染物,其对农作物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为探究大豆对聚苯乙烯纳米塑料(polystyrene nanoplastics,PS-NPs)在生理和基因表达水平上的响应,本试验采用水培方式,测定50 mg/L 100 nm的PS-NPs暴露处理10 d后大豆幼苗的表型及生理指标,并对大豆幼苗根系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结果表明,PS-NPs暴露处理后,大豆幼苗生长受抑制,根系形态发生显著变化,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一定程度增加,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增加,可溶性糖含量减少.转录组分析表明,PS-NPs暴露处理共产生2112个差异基因,GO和KEGG分析显示其主要富集到与氧化还原反应、对乙烯和脱落酸的响应、氨基酸代谢和其他次生代谢物的合成相关的通路,注释到有250个转录因子发生差异表达,主要为ERF、WRKY、NAC、bHLH和MYB转录因子家族.本试验为进一步深入探究纳米塑料对大豆等农作物产生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奠定基础.

    大豆纳米塑料生理指标基因表达

    尖孢镰刀菌亚麻专化型FolGLS2基因功能分析

    高伟娜侯占铭
    294-302页
    查看更多>>摘要:亚麻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且长期受亚麻枯萎病的侵害.β-1,3-葡聚糖合酶的催化亚基FKS/GLS为细胞壁合成所必需,本研究为鉴定尖孢镰刀菌亚麻专化型FolGLS2的功能,进行了FolGLS2基因的克隆、敲除以及敲除突变体表型和致病力的测定等试验.结果显示,FolGLS2基因全长5947 bp,cDNA开放阅读框为5847 bp,编码1948个氨基酸.表型观察发现,敲除突变体菌落小而紧实,生长速率明显降低;菌丝缩短、增粗且无法产生分生孢子;菌丝细胞壁对于常规原生质释放酶液具有抗性,无法释放原生质体;感染试验显示,突变体致病力明显减弱.上述结果表明,FolGLS2基因编码β-1,3-葡聚糖合成酶催化亚基,对菌丝营养生长、菌落形态、分生孢子发生、细胞壁组成及致病性具有调控作用.

    尖孢镰刀菌亚麻专化型Split-Marker技术FolGLS2基因敲除

    木质纤维素合成与调控机制:从模式植物到油菜

    王倩余坤江王显亚何雨琦...
    303-3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木质纤维素由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三者组成,是植物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能增强植物细胞和组织的机械强度,对于保障植物营养物质运输、茎秆支撑等具有重要意义.而油菜是我国和世界范围内重要的油料作物,具有油用、饲用、菜用、蜜用、观光等多种用途,其木质纤维素也可有效保障植物细胞和组织的机械强度,提高植株的抗倒伏、抗病虫等能力.本文综述了模式植物拟南芥和油菜中木质纤维素合成与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希望模式植物木质纤维素的研究能促进油菜相关研究的深入开展,并对木质纤维素相关研究在油菜中的潜在应用进行了讨论.

    油菜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生物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