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黄顺

双月刊

1671-2994

0871-8426511

650111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杨家村52号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CPC Yunnan Provincial Committee School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式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理论逻辑、历史演进与世界意蕴

    麻亚雄林冬子
    106-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特质,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主动抉择,是一种历史必然.中国式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有其深刻的理论逻辑、内在的历史演进和重要的世界意蕴.从理论逻辑上看,马克思主义和平理论与中华传统"和"文化是中国式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理论基础和文化基因;从历史演进上看,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实践指向是以走和平发展道路实现人民幸福、民族复兴、世界和平;从世界意蕴上看,中国式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超越和创新了传统现代化的价值理念与行为方式,引领人类社会走向美好未来.

    中国式现代化和平发展理论逻辑历史演进世界意蕴

    数字化改革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践困境及路径优化

    张孟洋
    117-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化改革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动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党中央为提高发展的质量、效益、可持续性及公平性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工业规模的扩大、数据的集聚性和异质性,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统筹协调能力、风险防范能力、人才支撑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而数字化改革为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现实路径.基于数字化改革的内涵意蕴,分析数字化改革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理,客观揭示一段时期来赋能的现况及成因,对大国博弈下数字化改革赋能高质量发展何以可能的问题予以理性解析,进而尝试探讨以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以科技创新支撑和引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以交易生产数字化带动整个社会的创新产出,以数字人才培育筑牢高质量发展的智力支撑,以数字化监管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智能化改造升级推动市场主体数字化转型,整体推进的可能路径优化.

    数字化改革高质量发展机理分析数据要素科技创新

    新形势下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城市实践探索研究——以浙江省衢州市为例

    缪关永陈琳
    125-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营商环境是生产力,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当下我国经济已进入由"要素红利"逐渐转向"创新红利""政策红利"逐渐转向"制度红利"时代,对于市域经济主体的城市发展而言,优化营商环境从而进一步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为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力显得尤为重要.衢州市在打造中国营商环境最优城市道路上,要持续推动政策配套完善,着力增强政策获得感;持续优化政务服务,着力推进便利化改革;持续规范执法监管,着力深化法治化建设;持续深化数字化改革,着力推动治理数字化;持续加大纾困帮扶,着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等方面发力.

    营商环境经济转型市场主体

    以面向印度洋国际陆海大通道建设塑造云南对外开放新优势

    卢光盛杨辑
    135-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0 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指出,"云南是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开放的大通道和桥头堡".面向印度洋国际陆海大通道是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云南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结合区位优势,统筹安全与发展,创造性谋划推动的.云南把区位优势转化为开放优势,就是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重要破局.本文将从大通道建设内涵、中国的持续探索以及整体谋划方面深入分析,解决"是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最后从未来推动"如何做"的角度引发几点思考.对于大通道的深化认识有助于提升云南对外开放新优势的挖掘塑造,加快大通道建设将延伸中国战略空间,以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对推动周边国家命运共同体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印度洋国际陆海大通道东南亚对外开放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整合"路径研究——基于云南省永仁县直苴村的个案调查

    戴子薇马光选
    144-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云南边疆地区的跨境意识形态风险、宗教分裂主义和领土分裂主义风险等因素容易造成广大边疆地区民众的中华民族认同危机.为了化解这一危机,本文宏观层面将基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视角,从历史、现实、未来三重维度探寻云南乡村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逻辑理路.微观视角,将选择富含彝族非遗文化的民族村寨作为典型案例,结合田野调查,挖掘其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自觉建构过程中所具有的特殊地位与价值,发现该村落结合自身资源开辟出了一条"文化整合"之路.立足文化整合视角,从"文化载体整合""文化资源整合""文化创作整合""文化交流整合""文化秩序整合"五个维度出发,对云南边疆乡村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整合"路径进行解读,为有着相似资源的其他边疆民族乡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可参考的经验支持.

    文化整合中华民族共同体边疆乡村地区个案调查

    文明自觉视域下进化论在近代中国的理论回响及内在限度

    刘田
    155-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代以来,进化论伴随"西学东渐"之风进入中国社会,为致力于挽救民族危亡与破解文明困局的中国先进分子提供了急需的哲学理论武器.当时的中国先进分子希望以进化论为理论指南,通过学习和借鉴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及其发展道路与模式,将古老中国引向资本主义的现代化方向以回应"中国向何处去"的历史主题.在这一艰难的探索过程中,进化论在中国产生了积极的理论效应并形成诸多中国版本,指导着中国的现代化探索实现"技术装备——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的层次递进.从文明自觉的视域来看,诞生于西方社会历史文化土壤中并带有浓厚的资产阶级立场、方法和价值取向的进化论,虽在近代中国受到广泛关注和研究并在一定程度上充当了"批判的武器"作用,却始终无法在本质上切中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其不可能作为一种科学的思想武器指引中国人求解本民族遭遇的根本问题,在甄别中选定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的现代化以及中华文明的形态变革的切实引领彰显出历史的必然.

    文明自觉进化论近代中国内在限度

    中央红军巧渡金沙江与毛泽东领导核心地位的巩固

    熊黎明徐继平
    164-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遵义会议后一系列的军事斗争行动,尤其是中央红军巧渡金沙江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进一步树立了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在全党和红军中的威信和权威,巩固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主体框架,表明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党和红军中已初步形成,使中国共产党得以在转战西南的历史决战中最终获胜,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毛泽东中央红军巧渡金沙江领导核心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24 年栏目设置和用稿要求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编辑部
    封3页

    人物介绍

    封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