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岩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岩溶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中国岩溶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刘再华

季刊

1001-4810

carso@tom.com

0773-5812949

541004

广西桂林市七星路50号岩溶研究所

中国岩溶/Journal Carsologica Sinic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本刊是由中国地质科学院主管、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主办,旨在及时宣传和报道我国岩溶地质科技研究成果和动态的我国唯一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岩溶学术刊物;是《中文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成员刊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评价数据库》、《中国科学论文统计与分析》等重要数据库来源刊,主要栏目有岩溶基础理论研究、岩溶地貌与洞穴、岩溶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岩溶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岩溶矿产地质、岩溶勘探和测试技术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生态安全格局的岩溶山地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关键区识别——以贵州省关岭县为例

    卢泓杏赵宇鸾
    349-3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识别县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关键区,以滇黔桂石漠化片区的贵州省关岭县为例,选取2020年国土变更调查数据、"三区三线"划定成果、高程DEM等数据,利用MSPA、景观连通性指数、电路理论等方法,通过构建生态安全格局,识别生态夹点、生态障碍点等作为生态修复关键区.结果表明:(1)识别关岭县37块生态源地(449.78 km2),其受不同石漠化程度影响呈现东西部集中成片、中部零星离散的空间分布特征;(2)提取74条生态廊道(140.775 km)有效连接零散分布的源地,等级较高的生态廊道多分布在石漠化程度较低区域.共识别36处生态夹点和14处生态障碍点作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关键区,构建出"三区、两轴、多点"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格局以提高生态修复成效;(3)确定生态夹点区的生态修复面积为757.84 hm2,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中部的低阻力区域,确定的生态障碍点区的生态修复面积为364.48 hm2,主要集中在研究区中部的人类活动密集区,其分布范围受人类活动与大面积、深程度石漠化的双重干扰;(4)生态修复措施需结合实际石漠化治理成效及修复成本科学推进,并根据胁迫因子的差异性提出有利于关岭县生态修复与岩溶地区环境保护的规划布局.

    安全格局生态节点生态修复岩溶山地关岭

    高寒岩溶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其多样性

    夏热克亚木·伊提尼牙孜董发勤李琼芳安德军...
    364-378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寒岩溶是四川黄龙风景区独特的地质特征.为分析高寒岩溶区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特征与土壤理化性质间的相关性,以黄龙风景区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土壤细菌的16SrRNA基因序列和真菌ITS序列进行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不同岩溶区的土壤细菌多样性和丰富度具有显著差异,但土壤真菌差异不显著,且土壤细菌群落占主导地位;细菌群落以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为主;真菌群落以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为主,真菌在门和属水平的差异较大.冗余分析发现总磷和温度是黄龙风景区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的重要环境因子,pH是第二重要的环境因子.

    高寒岩溶黄龙风景区岩溶土壤高通量测序微生物群落结构环境因子

    滇东南喀斯特山区石漠化程度与坡位因子的关联机制研究

    陈彦君赵筱青普军伟石小倩...
    379-3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石漠化作为一种土地退化现象,是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的主要生态问题之一.探寻石漠化分布规律及影响机制是石漠化有效治理的关键.文章以滇东南喀斯特山区的3个典型实验区为研究对象,提取石漠化程度及坡位信息,探讨不同等级石漠化沿坡位的分布规律,并采用通径分析法研究石漠化程度与坡位的关联机制.结果表明:(1)实验区内从山脊到山谷石漠化面积逐渐减少,而非石漠化面积逐渐上升,石漠化主要分布在坡位高的地方;其中轻度石漠化多发生在山脊和上坡,中度石漠化多发生在山脊、上坡和下坡,重度石漠化在各坡位的分布较均匀.(2)坡位与石漠化程度的相关性显著,坡位直接影响着石漠化的分布规律.同时,坡位对石漠化的影响受到坡度与地形切割深度间接的强化作用.(3)坡位与石漠化程度的关联机制是:当区域以自然演化状态为主时,坡位与石漠化程度呈负关联,坡位越高,伴随坡度与地形切割深度变大,导致高坡位区域物质迁移更加频繁,石漠化的程度加剧;当区域人类活动影响明显时,坡位与石漠化程度呈正关联,坡位越低,随同坡度与地形切割深度较小,人类活动更加方便且频繁,消耗了由高坡位到低坡位的堆积物质,使石漠化程度加深.研究结果能为喀斯特山区石漠化程度综合影响机制的深入分析提供参考,为山区石漠化治理及生态恢复措施制定提供依据.

    石漠化坡位通径分析关联机制喀斯特山区

    越南岩溶地质概况

    韦延兰李文莉黄晨晖周立新...
    392-405页
    查看更多>>摘要:越南岩溶发育面积大,岩溶地质有关研究比较广泛,为了更全面地掌握越南岩溶地质的研究成果,本文综合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结合遥感资料、地质图、洞穴图集等有关资料,编制越南岩溶地质分布图,结合地质构造、岩性组合、水文气候、生物活动等特征分析岩溶作用的背景条件,总结越南岩溶地质、地貌特征和岩溶分布规律,为"全球岩溶地质"数据库提供基础支持.越南岩溶分布面积60 000 km2,占国土面积的20%,主要分布在越南的北部和中部,南部有零星分布,发育峰丛、峰林、岩溶盆地、洞穴等岩溶景观.多期构造运动、厚层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纯石灰岩、温润多雨的热带季风气候、活跃的生物活动均有利于岩溶作用的发生.越南岩溶属于典型的热带岩溶,与中国南部岩溶具相似的起源.

    越南岩溶地质岩溶景观岩溶资源

    水位下降诱发覆盖型岩溶塌陷发育机理

    李京天朱凯肖先煊尹艳...
    406-4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岩溶塌陷是岩溶区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具有突发性和隐蔽性的特征,给当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文章以曲靖市马龙区东侧岩溶塌陷为研究对象,以多元结构盖层的地面塌陷为例,在室内构建了与原型相符的地质物理模型,开展两种典型工况下的地下水位下降触发岩溶塌陷试验.基于试验数据分析,提出此类型盖层的致塌机理,并分析透—阻—透型塌陷变形演化特征.研究表明:(1)地下水位下降导致盖层和溶洞中均出现负压带,盖层内的孔隙水压力和溶洞中的真空压强会随着排水波动增长至峰值,地下水位降速越大,压强的增长速率和峰值就越大;(2)根据压强和盖层形变量随时间的演化特征,可将塌陷演化过程分为土洞发育阶段、土洞扩张阶段和盖层失稳塌陷3个阶段;(3)马龙区的水位降速达到0.1 cm·min-1(1.44m·d-1)时,所产生的真空压强能提供足够大的真空吸蚀力,联合渗透压力可导致覆盖层塌陷.研究结果可为马龙区岩溶塌陷灾害的防治减灾及其塌陷预警预报提供参考.

    岩溶塌陷模型试验多元结构地下水位下降致塌机理

    山东荆泉地区岩溶地面塌陷预警分区研究

    冯亚伟毛宁利李卫利
    421-4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荆泉断块岩溶水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地下水流模型和数学模型,旨在实现不同环境条件下岩溶塌陷预警分区,指导岩溶水资源开发利用.结果显示:在其它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随着降雨量的不断减小,研究区红色预警区面积不断增大,抽水井越密集的地方,越容易产生岩溶塌陷,岩溶水开采量的增加和降雨量的变化都是诱发岩溶塌陷的主要原因.建议以岩溶塌陷为约束条件,加强区内地下水开采优化控制与布局,在保证生产生活用水的前提下,降低岩溶塌陷发生概率.

    岩溶塌陷预警不同环境数值模拟

    综合物探方法在碎屑岩地区找水中的应用——以云南宣威大路边村为例

    郑智杰曾洁甘伏平陈吉礼...
    432-4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索地球物理方法在碎屑地区找水应用的有效性,文章以云南宣威大路边村为研究对象,选取高密度电阻率法、联合剖面法、音频大地电磁法对碎屑岩层进行找水研究.结果表明:三叠系上统飞仙关组(T1f)碎屑岩富水性中等,含水性较均匀;受地面场地狭窄限制,高密度电法及联合剖面法测线长度有限,探测深度较浅,受碎屑岩电阻率小的影响,其找水应用效果不佳,在可探测的深度范围内较难识别基岩裂隙等找水有效异常,需结合其他物探方法甄别异常;音频大地电磁法找水应用效果相对较好,具有较高的横向分辨率,可有效识别碎屑岩中的断裂破碎带及构造裂隙带,表现为相对低阻异常特征;视电阻率单支测深曲线能有效分辨不同深度的岩土层结构,具有较高的纵向分辨率,对裂隙破碎带有较好指示意义.在地面场地较为狭窄的碎屑岩地区开展找水工作,音频大地电磁法结合视电阻单支测深曲线能取得较好效果,以音频大地电磁法确定碎屑岩地区中的裂隙发育带位置,以视电阻单支测深曲线确定裂隙发育带的深度.

    高密度电阻率法联合剖面法音频大地电磁法视电阻率测深曲线碎屑岩找水

    高密度电阻率法和音频大地电磁法在猴场滑坡结构探测中的应用

    刘永亮张伟刘振宇易连兴...
    441-45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采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和音频大地电磁法对贵州省威宁县猴场滑坡区进行探测,探究从浅部到深部岩溶及裂缝发育情况、岩溶滑坡体底界面形态及滑坡体结构特征.通过音频大地电磁法划分了滑坡区地层结构,发现滑坡区发育浅部和深部两层岩溶,尤其在灰岩与泥页岩界面处的深部岩溶,加之煤层开采形成的采空区,是触发滑坡的背景条件;通过高密度电阻率法探测出的裂缝及岩溶发育区域,是滑坡体进一步位移拉裂的脆弱区.分析认为,岩溶发育破坏了滑坡体原来的整体性,使岩溶山体劣化成零散块体,是导致滑坡的关键因素之一.

    地球物理岩溶山体滑坡高密度电阻率法音频大地电磁法

    采矿爆破振动主频率在岩溶区衰减规律现场试验研究

    唐灵明黄翔李红明李佳明...
    454-4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减小岩溶区采矿爆破施工中振动产生的地表塌陷灾害影响,文章根据岩溶区矿山爆破振动现场实测数据,采用傅里叶变换及回归分析方法,对比分析塌陷区与非塌陷区爆破振动主频率的衰减规律,以讨论岩土体性质、震中距及爆破药量对爆破振动主频率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岩土体性质对爆破振动主频率存在较大影响,表现为结构愈松散、孔隙度愈大、密实度愈小,其爆破振动主频率和振动能量衰减得愈快;同一次爆破中,在塌陷区外及塌陷回填区内,所获得的振动主频率随其震中距的增加而呈减小趋势,而在塌陷区内,并非严格衰减,出现波动现象,略有上升趋势;在塌陷区与非塌陷区,爆破振动主频率随着震中距和药量的增加而减小;在同一振动荷载作用下,爆破振动主频率在塌陷区的衰减速度明显大于非塌陷区,且爆破药量在塌陷区内对爆破振动主频率衰减速度的影响更大.

    岩溶区爆破振动主频率传播速度傅里叶变换衰减规律

    喀斯特旅游地虚拟旅游体验对实地旅游意愿的影响——以武隆喀斯特旅游区为例

    李玉萍刘亚男杨晓霞
    463-47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重庆市武隆喀斯特旅游区为例,采用游客问卷调查数据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游客在喀斯特旅游区虚拟旅游体验后产生的心流体验以及对实地旅游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喀斯特旅游地虚拟旅游体验对游客的注意力集中度、远程呈现、时间感的变化和实地旅游意愿均产生显著正向影响,注意力集中度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建议武隆喀斯特旅游区加强以下建设:优化虚拟应用技术,营造更真实的虚拟旅游体验情境;提供全面优质的旅游信息,减少游客信息收集成本;扩大虚拟旅游宣传,赢得更多潜在游客.

    虚拟旅游旅游意愿心流理论社会认知理论武隆喀斯特旅游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