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药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药师
中国药师

江德元

月刊

1008-049X

zgysyg@163.com,zgys@periodicals.net.cn,acjpe077@public.wh.hb.cn

027-82835077

430014

湖北省武汉市兰陵路2号

中国药师/Journal China Pharmacist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于1998年正式出版。旨在面向广大药师,积极宣传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传播药学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配合国家执业药师制度的实施,开展药学人员继续教育,传递国内外药学信息,促进药师经验交流和医、药学人员间的信息沟通,为药学事业的发展和医药经济的繁荣服务。主要登载药品科研、生产、经营、管理及临床使用诸多方面的研究成果与工作经验,并及时传播国内外药学领域的最新进展,辟有药品监督管理、药学研究、执业药师、继续教育、药学进展、药物与临床、社会药学、质量控制、药苑撷英、新药之窗、经验交流、读者、作者、编者等栏目,内容丰富,是广大药师的良师益友、医师的询药指南,尤其是广大执业药师学术交流和继续教育之必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早期补充维生素D对初产妇子痫前期发生率的影响

    李亚男杨沫苗欢欢杨青...
    810-8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评估孕早期(12~16 周)开始补充维生素D对初产妇子痫前期(PE)发生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招募 2019 年 1 月 1 日至 2022 年 1 月 31 日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初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初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碳酸钙D3 片)和试验组(碳酸钙D3 片+维生素D)。本研究主要观察结局为子痫前期的发生率。次要研究结局为早产、新生儿出生体重、新生儿出生身长、分娩方式和新生儿阿普加(Apgar)评分。采用Logistic回归探讨补充维生素D与研究结局之间的关系。此外,在干预前及干预结束后,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 25-羟基维生素D;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钙离子水平。结果 本研究共招募 586 例初产妇,70 名初产妇失访,最后共纳入516名初产妇(对照组264例、试验组252例)。试验组PE发生率、早产率、剖宫产率、低出生体重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结束后,两组患者血清 25 羟基维生素D水平较前显著上升(P<0。05),而钙离子较前未见明显变化(P>0。05)。此外,试验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出生身长度以及1、5、10 min的Apga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补充维生素D是PE[OR=0。336,95%CI(0。120,0。939),P=0。037]、剖宫产[OR=0。539,95%CI(0。364,0。798),P=0。002]、米索前列醇诱导分娩[OR=0。066,95%CI(0。009,0。504),P=0。009]、早产[OR=0。487,95%CI(0。238,0。995),P=0。048]和低出生体重[OR=0。391,95%CI(0。189,0。806),P=0。011]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 补充维生素D可降低PE发生率,并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和胎儿结局的发生率。

    维生素D子痫前期妊娠不良结局Logistic回归胎儿产妇妊娠早期早产

    丁苯酞序贯疗法联合高压氧疗及糖皮质激素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疗效研究

    郝美美田甜白如玉班玉霞...
    817-8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丁苯酞序贯疗法(BST)辅助治疗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延安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2018 年 1 月至 2023年 6 月就诊的DEACMP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DEACMP患者随机分为高压氧治疗(HBOT)组、糖皮质激素(GC)组(GC联合HBOT)、BST组(HBOT、GC联合BST),均持续治疗 30 d。观察并比较 3 组DEACMP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3 组治疗前后炎症指标、神经损伤指标、认知功能、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研究共纳入患者 120 例,每组各 40 例。治疗期间,3 组患者均未观察到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无 1 例患者因不良反应而终止治疗。BST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GC组和HBOT组,而GC组高于HBOT组(P<0。05)。治疗前,3 组炎症指标、神经损伤指标、认知功能、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功能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血清脂蛋白磷脂酶(LP-PLA2)、全身炎症反应指数(SIRI)、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BST组低于HBOT组和GC组,GC组低于HBOT组(P<0。05)。治疗后,3 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和Barthel指数(BI)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下降(P<0。05)。此外,BST组MMSE、MoCA、和BI评分高于HBOT组和GC组(P<0。05),NIHSS评分低于HBOT组和GC组(P<0。05);GC组MMSE、MoCA、BI评分高于HBOT组,NIHSS评分低于HBOT组(P<0。05)。结论 与HBOT治疗和HBOT联合GC治疗比较,BST辅助治疗可提升DECAMP患者临床疗效,改善炎症状态、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丁苯酞序贯疗法临床疗效高压氧治疗糖皮质激素临床疗效

    医务人员及患儿家长对儿童使用中成药风险的KAP调查研究

    刘洁宋远刘芳石晓旭...
    826-8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医务人员及患儿家长对儿童使用中成药风险的知识-态度-行为(KAP)现状,分析两类人群对中成药知识掌握程度、用药态度及用药行为的异同,并通过"医-患"两个角度分析中成药用药风险的影响因素,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方法 2023年7月至2023年11月,以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及外院医务工作人员,以及在我院就诊过且服用过中成药的患儿家长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星发放并回收问卷,分析医务人员及患儿家长对儿童使用中成药风险KAP得分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对使用中成药KAP得分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通过Spearman分析探讨中成药用药知识、态度、行为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医务人员版问卷共收集有效问卷339份(有效回收率98。83%),医务人员中成药用药知识、态度和行为评分优秀者分别占16。22%、7。08%和 83。19%。患儿家长版共收集有效问卷 336 份(有效回收率 98。82%),患儿家长中成药用药知识、态度和行为评分优秀者分别占 25。87%、3。57%和 30。6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不同医院所在地、受教育程度是医务人员KAP的重要影响因素,患儿家长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工作状况、职业和月收入是患儿家长KAP的重要影响因素(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用药知识、态度和行为 3 个维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医务人员和患儿家长的中成药用药知识和用药态度均有待进一步提高,患儿家长需特别注意规范用药行为,从而降低儿童使用中成药的风险。医师和药师可结合本研究结果针对患儿家长开展适宜的中成药知识普及和科普宣传工作。

    中成药知识-态度-行为用药风险调查研究影响因素医务人员

    基于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的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抗肿瘤药物管理策略研究

    杨典丽李菁俞亚静
    841-8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抗肿瘤药物采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MEA)法来分析用药管理中的风险现状,并落实防范措施,提高用药安全性。方法 使用FMEA法对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PIVAS中的抗肿瘤药物管理环节中不同失效模式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分别计算出风险优先值(RPN)评分,以RPN≥216 分作为中高风险点,针对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观察防范措施实施前后的效果。结果 经综合分析,找出了 8 个中高风险点,包括未认真检查临床退回药品、药品标识不够醒目、未严格执行核对制度、药品未溶解完全即混合、存在配伍禁忌、上药/药品归位错误、非整支药品未双人核对盖章、核对流程错误。针对各风险点实施防范措施前8 项中高风险点的RPN评分为(271。88±33。97)分,实施后 8 项中高风险点的RPN评分为(76。25±28。3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防范措施实施前比较,实施后调配差错率更低(P<0。05)。结论 应用FMEA法对抗肿瘤药物调配环节进行用药管理,能够有效防范各项风险,减少药物调配错误率,保障医护人员及患者的安全。

    失效模式效应分析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抗肿瘤药物用药管理

    重症监护病房267株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

    谢其洋王逸楼彦明楼翰健...
    848-8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 267 株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方法 收集2021 年 1 月—2023 年 11 月义乌市中心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 180 例发生医院获得性感染患者送检的180份标本,统计医院获得性感染患者感染部位、标本来源。分析患者:病原菌的分布特点,结合药敏评估结果对主要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革兰氏阴性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 180例发生医院获得性感染患者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占比较高,送检标本中痰液、尿液标本占比较高。180 份标本经病原菌培养后共检出 267 株病原菌,其中革兰氏阳性菌占比 29。59%,革兰氏阴性菌占比 67。04%,真菌占比 3。37%。2021-2023年间革兰氏阳性菌、真菌检出率呈上升趋势,革兰氏阴性菌检出率呈降低趋势。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利奈唑胺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表皮葡萄球菌对莫西沙星和利奈唑胺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均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肺炎克雷伯菌对复方新诺明、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结论 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医院获得性感染患者中病原菌分布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及肺炎克雷伯菌,且对抗菌药物存在不同程度耐药,后续在临床用药选择中应当慎重,应优先考虑敏感性高的抗菌药物。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获得性感染病原菌分布抗菌药物耐药性药敏试验

    "10S"管理法在中药房工作管理的应用效果评价

    钟运香袁娇曹丽凤梁勇...
    855-8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验证"10S"管理法在提高中药房工作效率方面的效果。方法 采用对照试验法,以"10S"管理实施前(2022 年 1 至 7 月)作为对照组,"10S"管理实施后(2023 年 1 至 7 月)作为试验组,比较中药房日常用品开支、场所环境、药师药学服务胜任力、调剂工作质量与效率、调剂差错率、患者满意度等内容。结果 在实施"10S"管理后,中药房日常开支减少,场所更整洁有序,药师药学服务胜任力明显提高,调剂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显著改善,调剂差错率降低,患者的满意度进一步提升。数据显示,中药房工作繁忙阶段调剂时间由(7。77±0。21)min缩减至(6。64±0。27)min,工作繁忙阶段平均发药时间由(32。44±1。32)min缩减至(17。05±2。23)min。结论 "10S"管理法建议在中药房推广应用,以提高中药师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10S"管理中药房调剂日常用品开支场所环境药学服务胜任力药品调剂质量药品调剂差错率药品调剂效率患者满意度

    注射用白眉蛇毒血凝酶对外科手术切口止血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邵千航刘雪梅黄琳封宇飞...
    864-8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注射用白眉蛇毒血凝酶对外科手术切口止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万方、VIP、CNKI,收集白眉蛇毒血凝酶在外科手术切口中止血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为建库至 2023 年 12 月 1 日。采用RevMan 5。4 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 13 项RCT,共 1 027 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白眉蛇毒血凝酶组的平均止血时间、单位面积出血量、术中出血量和术后第 1 天的凝血酶时间(TT)均小于对照组(P<0。05);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纤维蛋白原(FIB)含量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组分析显示,不同类型的手术切口中,白眉蛇毒血凝酶组的止血时间、单位面积的出血量及术中出血量均减少(P<0。05)。神经外科手术切口术后第 1 天白眉蛇毒血凝酶组PT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TT、APTT、FI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鼻内镜手术、普通外科手术切口术后第 1 天两组TT、APTT、PT、FIB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妇科手术切口术后第 1 天白眉蛇毒血凝酶组TT、PT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APTT、FI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有 6 项研究对白眉蛇毒血凝酶使用后的不良反应进行报道,其中 4 项研究并未观察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 与对照组相比,白眉蛇毒血凝酶对外科手术切口的止血疗效更佳,且对患者凝血功能影响较小,未增加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安全性较好。

    白眉蛇毒血凝酶外科手术切口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安全性Meta分析

    围手术期重复剂量与单剂量地塞米松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及康复影响的Meta分析

    杨燕周璐敏芦德梅钟巧妮...
    875-8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围手术期重复剂量与单剂量地塞米松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疼痛及康复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NKI、WanFang Data、SinoMed、VIP数据库,搜集关于TKA围手术期重复剂量对比单剂量地塞米松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为建库至 2024 年 1 月 4 日。由 2 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4 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 6 项研究,包括 674 例患者,其中单剂量地塞米松组 336 例和重复剂量地塞米松组 338 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剂量地塞米松相比,围手术期重复剂量地塞米松可降低TKA术后 48 h静息痛评分[SMD=-0。68,95%CI(-1。05,-0。30),P<0。001]、术后48 h运动痛评分[SMD=-0。86,95%CI(-1。37,-0。34),P=0。001]、术后 48 h C-反应蛋白(CRP)水平[MD=-4。43,95%CI(-6。70,-2。16),P<0。001]、术后 72 h CRP水平[MD=-3。60,95%CI(-5。53,-1。67),P<0。001];2 组术后 24、72 h静息痛评分、术后 24、72 h运动痛评分、各时段内恶心呕吐发生率、术后24 h CRP水平、住院天数、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 项研究的结果均显示,重复剂量地塞米松组补救性应用镇痛药物剂量或患者比例未增加。结论 现有证据表明,与单剂量地塞米松相比,围手术期重复剂量地塞米松可显著降低TKA术后 48h疼痛评分、术后 48 h和 72 h CRP水平,但未能明显降低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和住院天数,也未增加药品不良反应风险。

    地塞米松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Meta分析随机对照试验术后疼痛康复药品不良反应

    非甾体抗炎药疗效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姑丽尼格尔·艾尼瓦尔谢菡陈心怡马旭东...
    885-891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是治疗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和急慢性疼痛最常用的药物之一。在使用NSAIDs的患者中发现,NSAIDs的疗效在个体之间存在较大差异,这可能导致患者治疗失败或出现危及生命的药物不良反应。本综述从药物代谢酶CYP2C9基因多态性、环氧化酶基因多态性以及肠道微生物群差异的角度对引起NSAIDs疗效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讨论,为NSAIDs个体化用药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非甾体抗炎药疗效差异药物代谢酶CYP2C9环氧化酶肠道微生物群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基因多态性

    羧甲司坦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辛昱轩秦咏九徐新元
    892-9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羧甲司坦是一种常用的祛痰药物,目前已报道的羧甲司坦检测方法主要有电化学法、溴酸钾滴定法、动力学法、光谱法、色谱法、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液相-质谱联用法等,该文对比分析了各种分析方法的优缺点,发现HPLC法更适合羧甲司坦质量分析,为提升羧甲司坦检测标准提供参考。

    羧甲司坦含量测定光谱法色谱法慢性阻塞性肺病祛痰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