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药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药师
中国药师

江德元

月刊

1008-049X

zgysyg@163.com,zgys@periodicals.net.cn,acjpe077@public.wh.hb.cn

027-82835077

430014

湖北省武汉市兰陵路2号

中国药师/Journal China Pharmacist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于1998年正式出版。旨在面向广大药师,积极宣传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传播药学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配合国家执业药师制度的实施,开展药学人员继续教育,传递国内外药学信息,促进药师经验交流和医、药学人员间的信息沟通,为药学事业的发展和医药经济的繁荣服务。主要登载药品科研、生产、经营、管理及临床使用诸多方面的研究成果与工作经验,并及时传播国内外药学领域的最新进展,辟有药品监督管理、药学研究、执业药师、继续教育、药学进展、药物与临床、社会药学、质量控制、药苑撷英、新药之窗、经验交流、读者、作者、编者等栏目,内容丰富,是广大药师的良师益友、医师的询药指南,尤其是广大执业药师学术交流和继续教育之必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体内实验探究白鲜皮致急性肝损伤的机制

    胡文凯徐晓敏蒋鑫沃佳美雪...
    1089-10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与动物体内实验,探究白鲜皮致急性肝损伤的机制。方法 通过TCMSP、TCMIP和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得到白鲜皮的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GeneCards和CTD数据库获取肝损伤疾病的相关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蛋白质互作网络分析并筛选出核心靶点,利用DAVID数据库完成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使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多层次关联网络图。动物实验中,通过灌胃给予小鼠 92。7 g/(kg·d)白鲜皮,7 d后取材。采用苏木精-伊红(HE)、Masson、油红O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肝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的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肝脏组织蛋白激酶B1(AKT1)、IL-6、TNF-α、肿瘤蛋白p53(TP53)、胱天蛋白酶 3(CASP3)、IL-1β的mRNA表达。应用分子对接验证潜在毒性成分与靶点的结合情况。结果 通过筛选共得到白鲜皮化学成分 14 个,预测靶点 244个;与肝损伤的交集靶点 202 个。GO生物过程分析主要涉及基因表达正向调控、凋亡过程的负向调控等。KEGG通路富集分析主要包括癌症途径、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TNF、IL-17 等信号通路等。病理片结果显示,给予白鲜皮后,HE染色小鼠肝组织中可见重度出血,较大量的肝细胞坏死,核碎裂或溶解;Masson染色显示肝组织出现明显纤维化;油红O染色结果有大量脂滴生成。ELISA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给药组小鼠血清AST、ALT、ALP、LDH及肝脏MDA、TNF-α、IL-1β水平显著上升(P<0。05),肝脏SOD水平显著降低(P<0。05)。qRT-PCR结果显示给药组小鼠肝脏组织相关mRNA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分子对接显示黄柏酮、白鲜碱、梣酮 3 个白鲜皮的潜在毒性成分与AKT1、IL-6、TNF-α、TP53、CASP3、IL-1β靶点结合性、亲和力良好。结论 黄柏酮、白鲜碱、梣酮、柠檬苦素可能是白鲜皮致小鼠急性肝损伤潜在毒性成分,白鲜皮可能是通过改变AKT1、IL6、TNF-α、TP53、CASP3、IL-1β等蛋白的表达,影响能量代谢、细胞分化、炎症、氧化应激及免疫等多种途径来作用于肝脏,导致肝损伤。

    白鲜皮急性肝损伤网络药理学关联网络图分子对接体内实验黄柏酮白鲜碱梣酮柠檬苦素

    积雪草酸调节PI3K/AKT信号通路对七氟烷诱导的海马神经元HT-22细胞凋亡的影响

    王瑞周志刚陈永学徐朋...
    1099-1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积雪草酸(AA)通过调节磷脂酰肌醇 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对七氟烷(SEVO)诱导的HT-22 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使用不同浓度(0、5、10、15、20、30 μmol/L)AA处理七氟烷诱导HT-22 细胞 24 h,CCK-8检测HT-22细胞活力;将HT-22细胞分为对照(Control)组、七氟烷(SEVO)组、AA低浓度(AA-L,10 μmol/L)组、AA中浓度(AA-M,15 μmol/L)组、AA高浓度(AA-H,20 μmol/L)组和AA高浓度+PI13K通路抑制剂LY294002(AA-H+LY294002,20 μmol/L AA+5 μmol/L LY294002)组。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变化,ELISA检测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及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丙二醛(MDA)水平,活性氧(ROS)试剂盒检测ROS水平,TUNEL试剂盒检测HT-22 凋亡,JC-1 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三磷酸腺苷(ATP)含量检测试剂盒检测ATP含量,Western blot检测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p-PI3K、PI3K、p-AKT和AKT蛋白表达。结果 与 0 μmol/L相比,5~30 μmol/L AA处理的HT-22 细胞活力呈浓度依赖性升高(P<0。05),选择浓度为 10、15、20 μmol/L的AA用于后续实验。与SEVO组相比,AA-L组、AA-M组和AA-H组TNF-α、IL-6、MDA和ROS水平、细胞凋亡率、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降低,SOD和GSH-Px水平、红/绿JC-1 荧光比、ATP含量、Bcl-2 蛋白表达、PI3K和AKT磷酸化水平增加(P<0。05),且呈浓度依赖性。LY294002 可逆转AA对七氟烷诱导的HT-22 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P<0。05)。结论 AA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保护七氟烷诱导的HT-22细胞损伤,为新型减轻七氟烷诱导的神经毒性的药物开发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积雪草酸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海马神经元细胞活力细胞凋亡

    桦褐孔菌的生药学鉴别研究

    朱田密段雨晴王思萌陈树和...
    1108-1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中药材桦褐孔菌的生药鉴别方法及特征。方法 从东北原产地采集样品,采用来源、分子生物学、性状、显微等鉴定法和HPLC法对桦褐孔菌药材和其非纯粹菌体、伪品进行研究。结果 桦褐孔菌外形为瘤状团块,微观构造为菌丝紧密交联状,药用部位为菌核,而非当前中药材标准所述的"子实体"。桦褐孔菌药材中偶见极少量的菌管组织与菌肉。管孔类圆形,直径 130~190 μm,破裂;管壁构造特别,由纵向排列的直径为 2~5~8 μm的小包室构成。非纯粹菌体系被菌丝渗透已腐朽的宿主木质部,所含栓菌酸和麦角甾醇含量显著低于纯粹菌核(P<0。05)。桦褐孔菌与伪品树瘤的显微结构和HPLC指纹图谱区别明显。结论 所用方法能对桦褐孔菌药材进行真伪鉴别以及药材品质辨识。

    桦褐孔菌药用部位基原调查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分子生物学高效液相色谱法含量测定

    加味藿香正气丸特征图谱建立及3种成分测定

    张一唱范晓磊宋德芳
    1115-1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HPLC法建立加味藿香正气丸特征图谱,并测定3种成分含量。方法 样品甲醇提取液采用Agilent TC-C18 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分析,以乙腈-0。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 1。0 mL/min;检测波长为 254 nm和284 nm;柱温为 30℃。结果 橙皮苷、厚朴酚、和厚朴酚分别在 2。715~434。400 μg/mL、2。760~176。600 μg/mL、2。623~167。900 μg/m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r=1。000 0),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 99。2%,96。3%,95。9%,RSD分别为 1。5%,1。3%,1。8%(n=9)。建立的特征图谱对制剂中 7 味主要药材进行了控制,为整体上评价不同企业的原药材、投料、工艺以及制剂的质量情况提供了依据。结论 该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加味藿香正气丸的质量控制。

    加味藿香正气丸HPLC特征图谱橙皮苷和厚朴酚厚朴酚含量测定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白术中34种禁限用农药残留

    王澄林徐荟博张学斌高海波...
    1125-1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白术 34 种禁限用农药残留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检测方法,对21批市售白术进行检测,初步调查市售白术农药残留情况。方法 样品用纯乙腈提取,提取液经Waters-HLB 3cc(60 mg)固相萃取柱净化后,采用Waters-C18 色谱柱分离,流动相为 0。1%甲酸水(含 10 mmol/L甲酸铵)-乙腈,梯度洗脱,根据保留时间在多反应监测正离子模式下,以外标法定量分析。结果 各成分在各自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均大于 0。998 0。检测限为 0。8~4。0 µg/kg,定量限为 2。0~10。0 µg/kg。平均回收率为 74。1%~97。4%,RSD为 0。6%~6。4%(n=9)。21 批白术样品中共有 13 批样品检出 7 种农药残留。结论 本方法操作简单、定量准确,具有较高的回收率和良好的重复性,适用于白术中禁限用农药多残留检测。

    白术农药残留基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黄芪饮片不同灭菌方式考察及最佳灭菌工艺研究

    高艳红曹玲崔琳琳金宗元...
    1134-1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比黄芪饮片的性状、气味、指纹图谱、灭菌效果及浸出物、有效成分含量,以考察不同灭菌方式对黄芪饮片质量的影响,进一步优选黄芪饮片的最佳灭菌工艺参数。方法 对比湿热灭菌、辐照灭菌、干热灭菌对黄芪饮片质量的影响,选择最佳灭菌方式。基于此,以黄芪甲苷含量、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两者总含量和灭菌率为考察指标,灭菌温度、灭菌时间、物料厚度为考察因素,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黄芪饮片最佳干热灭菌工艺。结果 选择干热灭菌方式对黄芪饮片进行灭菌;干热灭菌最佳工艺为:灭菌温度 113℃、灭菌时间 5。1 h、物料厚度 19 mm。结论 综合考虑灭菌效果、对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操作性及经济成本,选择干热灭菌为黄芪饮片的最佳灭菌方式,优选得到的灭菌工艺稳定可行、重复性好,可为其工业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黄芪湿热灭菌干热灭菌辐照灭菌层次分析法响应面

    阿巴西普治疗抗环瓜氨酸肽抗体阳性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与安全性:单中心真实世界研究

    雷玲彦邵会雨刘絮莹
    1142-1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回顾性分析阿巴西普(ABA)对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CPA)阳性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 2020 年 5 月至 2023 年 1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风湿免疫科接受ABA治疗的ACPA阳性RA患者,并分析其临床资料,评估 12 周和 24 周ABA的疗效与安全性。疗效评估指标包括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评分 28(DAS-28)、临床疾病活动性指数(CDAI)和美国类风湿学会RA缓解标准(ACR)。结果 最终共纳入 35 例ACPA阳性RA患者。经ABA治疗后,12 周DAS-28、CDAI、ACR20、ACR50 和ACR70 缓解率分别为 34。29%、31。43%、60。00%、28。57%和 14。29%;24 周DAS-28、CDAI、ACR20、ACR50 和ACR70 缓解率分别为 74。29%、82。86%、85。71%、54。29%和 31。43%;此外,24 周缓解率较 12 周缓解率显著提高(P<0。05)。纳入分析的 35 例患者中,有 4 例患者出现呼吸道感染,3 例患者出现一过性肌酐升高,4例患者出现血尿酸升高。结论 在真实世界中,ABA临床缓解率与预期相符,且临床联合用药方案灵活多样,药物安全性高。

    阿巴西普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类风湿关节炎真实世界研究

    免疫球蛋白输注速度对川崎病患儿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

    查旋许周媚
    1149-1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免疫球蛋白(IVIG)输注速度治疗川崎病(KD)患儿的疗效和安全性差异。方法 回顾性选取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诊治的KD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IVIG不同输注速度,将KD患儿分为 12 h组和 24 h组。本研究主要观察结局包括发热持续时间和冠状动脉病变(CAL)发生率。次要观察结局为IVIG无应答比例、IVIG总剂量、三线治疗比例和实验室检查指标(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小板计数、白蛋白、肌酐、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钠离子、C-反应蛋白和免疫球蛋白G水平)。结果 研究共纳入60例KD患儿,12 h组和24 h组分别有41例和19例。两组患者发热持续时间、CAL发生率、IVIG无应答比例、IVIG总剂量和三线治疗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12 h组和 24h组患者在第 2 天和第 7 天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和C-反应蛋白显著下降(P<0。05);而血小板计数、钠离子和免疫球蛋白G显著上升(P<0。05);白蛋白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P<0。05);肌酐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未见显著变化(P>0。05)。此外,不同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2 h组2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事件,24 h组未发现不良反应事件。结论 IVIG使用超过 12 h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与使用超过24 h的IVIG相似。

    输注速度川崎病疗效安全性免疫球蛋白冠状动脉病变

    基于马尔科夫模型的雷珠单抗或阿柏西普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成本-效用对比

    朱艳霞周如婷施天严
    1155-1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比阿柏西普与雷珠单抗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成本和效用,以期借助药物经济学的视角,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提取临床用药模式建立马尔科夫模型,模拟在10年内两种治疗方案的生存状态,分别计算成本和健康效用,获得增量成本效用比(ICUR)。与 1 倍的 2022 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为意愿支付阈值(WTP)比较,选取成本-效用具有优势的方案。结果 在模拟期限内,阿柏西普方案对比雷珠单抗方案,ICUR为 61 024。22 元/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低于WTP,具有明显的经济性。单因素敏感性分析显示,使用阿柏西普使视力改善的转移概率、雷珠单抗每年注射次数是ICUR的重要影响因素。概率敏感性分析显示,在WTP为1倍GDP时,阿柏西普具有显著的成本-效用优势,经济概率为63。7%,结果较为稳健。结论 对于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相比于雷珠单抗,阿柏西普更具有成本-效用优势。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阿柏西普雷珠单抗药物经济学

    安罗替尼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EGFR-TKI获得性耐药晚期肺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

    熊菊方郭星宇周美英
    1162-1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安罗替尼(AL)联合贝伐珠单抗(BEVA)治疗晚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获得性耐药肺腺癌(LUA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2 年 1 月至 2023 年 1 月宜宾市第三人民医院肿瘤科接受治疗的EGFR-TKI获得性耐药LUAD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BEVA组和AL组。两组患者在标准化疗方案的基础上,联用BEVA注射液或AL胶囊,共治疗 4 个周期。主要观察指标包括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近期临床疗效[总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无进展生存期(PFS)、1 年生存率和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共纳入 60 名EGFR-TKI获得性耐药LUAD患者,BEVA组 32 例,AL组 28 例。治疗 4个周期后,两组患者血清CEA、NSE和VEGF水平均显著降低,且AL组低于BEVA 组(P<0。05)两组患者完全缓解比例、部分缓解比例、疾病稳定比例和ORR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EVA组相比,AL组患者出现疾病进展比例较低(P<0。05),而DCR较高(P<0。05)。此外,BEVA组中位PFS较AL组显著延长(8。4 vs。7。2个月,P<0。05),而两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AL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较低,而骨髓抑制发生率较高,总体不良反应等级较低。结论 相较于BEVA联合化疗方案,AL联合化疗在治疗EGFR-TKI耐药晚期LUAD方面显示出更好的疗效,且安全性良好。

    安罗替尼贝伐珠单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耐药晚期肺腺癌获得性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