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有色金属学报(英文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英文版)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英文版)

黄伯云

月刊

1003-6326

f-ysxb@mail.csu.edu.cn

0731-88876765

410083

湖南省长沙中南大学内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英文版)/Journal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CSCDCSTPCD北大核心EISCI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报道有色金属(含先进材料)材料科学与工程、有色金属选矿、冶金及化学化工等学科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及其发展动向。本刊已被美国SCI、EI、CA,英国INSPEC等国际著名检索系统和国内《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等检索系统/数据库收录,在材料、冶金科技界享有较高的声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变形处理对Mg-Li合金显微组织演变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刘站聂金凤赵永好
    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镁锂合金具有较高的比强度和比刚度、优秀的电磁屏蔽效应和阻尼性能等优点,是目前最轻的金属结构材料,在自动化、航空、交通运输、医疗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是,和其他金属结构材料相比,镁锂合金的强度仍然偏低,需要对镁锂合金进行合金化或者变形处理来提高力学性能.总结了各类变形处理镁锂合金的研究现状,讨论了常规变形加工和剧烈塑性变形加工对镁锂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总结了变形加工过程中形变量和温度对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及镁锂合金的几种晶粒细化机制,阐述了镁锂合金在工业应用中遇到的问题.晶粒细化和加工硬化目前仍然是提高镁锂合金性能的主要手段.强调了几种变形和结构设计(异质材料),这将有助于镁锂合金的创新工作,从而得到高强度镁锂合金.

    镁锂合金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塑性变形细晶强化剧烈塑性变形

    NiMo基非晶合金电催化析氢反应的进展

    张思璇黄金昭丁殿金汤军...
    26-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催化水分解产生绿色氢气是发展可持续能源体系的重要途径之一.由过渡金属Ni、Mo组成的具有高活性、低成本的非晶态合金被广泛认为是一种有效的制氢催化剂.重点关注以镍钼(NiMo)基非晶合金为代表的催化剂,总结非晶态合金的制备方法及其在催化领域的应用,分别叙述NiMo合金、NiMo基中熵合金和NiMo基高熵合金在电催化析氢反应(HER)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在合理的功能导向设计下,通过对关键科学及技术问题的解决,NiMo基非晶态合金催化剂能够表现出良好的析氢性能,最后提出在制备技术、组分调控、纳米化、电子结构以及活化机理5个方面还有待解决的问题.这对于催化剂的设计、制备、构效关系及催化机理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NiMo合金非晶合金水电解析氢反应

    原位表面改性的纳米WC/AlSi10Mg合金增强机制

    易江龙廖汉林常成闫星辰...
    50-64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静电自组装工艺合成-系列不同纳米WC含量的表面改性AlSi10Mg粉末,并使用激光选区熔化(SLM)技术制备纳米WC/AlSi10Mg复合材料.结果表明,SLM制备的纳米WC/AlSi10Mg材料中形成多种Al-W金属间化合物相,通过(002)α(Al)//(104)Al5w的取向关系,证实具有4.7%的低晶格失配度的Al/Al5W可形成良好共格界面.纳米WC颗粒和A1-W相可促使柱状晶转变为等轴晶,获得精细的等轴晶组织.同时,SLM制备的3%(质量分数)纳米WC/AlSi10Mg复合材料具有最优的力学性能,抗拉强度为(464.1±8.68)MPa,伸长率为(5.6±0.95)%.此外,与其他WC/AlSi10Mg复合材料相比,SLM制备的3%WC/AlSi10Mg样品的平均摩擦因数和磨损率最低,分别为0.429和3.842×10-5 mm3/(N·m).力学和磨损性能的提升主要归因于晶粒细化和第二相析出强化作用.

    原位改性激光选区熔化纳米WCAlSi10Mg力学性能

    多道次拉伸和感应电流处理5052铝合金的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演变

    王世鹏崔晓辉肖昂余卓行...
    65-79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出一种多道次拉伸和感应电流处理(IEPT)相结合的复合成形方法,采用TEM和EBSD揭示感应电流对材料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采用4次拉伸5%和拉伸后放电,材料伸长率比原始材料增加145%.预拉伸试样经过IEPT处理后,强度下降、塑性提高,材料的位错密度下降,晶粒变形结构向亚结构转变,同时晶粒尺寸略有增加.感应电流减弱材料的各向异性,出现新的<111>//TD织构.电塑性效应和焦耳热效应的结合增强位错运动和空位移动.采用ANSYS软件模拟板料的温度分布,最高温度达到144.7 ℃.材料强度的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一致.

    5052铝合金感应电流织构演变焦耳热模拟强度计算

    超声振动对2195铝锂合金搅拌摩擦焊接头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戴翔石磊田春燕武传松...
    80-93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新型超声振动强化搅拌摩擦焊对第三代2195-T6铝锂合金进行焊接,研究超声振动对接头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超声振动强化搅拌摩擦焊能够增强塑性材料流动,进而抑制焊接缺陷,提高无缺陷接头的临界焊接速度.在保证接头抗拉强度达到母材75%的条件下,超声振动强化搅拌摩擦焊的焊接速度和效率均高于常规搅拌摩擦焊.施加超声振动能够大幅提升较高焊接速度条件下的接头力学性能.超声振动强化搅拌摩擦焊接头的极限抗拉强度为449.5 MPa,达到母材的83.1%.超声振动强化搅拌摩擦焊接能够在保证接头质量的前提下提升临界焊接速度和焊接效率.

    2195-T6铝锂合金搅拌摩擦焊超声振动强化搅拌摩擦焊焊接速度晶粒结构接头性能

    热处理对1060/7N01/1060轧制复合板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李顺强孙国胜张瑞升程笑...
    94-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475 ℃单道次热轧的方式制备界面结合良好的1060/7N01/1060层状复合板.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及电子背散射衍射结合硬度和拉伸实验研究层厚比对热轧复合板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此外,对比研究冷轧前热处理(固溶处理及峰值时效)对冷轧复合板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层厚比对热轧复合板各层显微组织特征影响不大,其力学性能与混合法则理论预测结果一致.相比而言,额外的热处理对冷轧板纯铝层的晶粒尺寸无明显影响,却有助于细化7N01层的晶粒尺寸及弥散、细小析出物的形成,使其具有更显著的细晶强化、析出强化及位错强化效应.

    7N01铝合金纯铝层状复合板结合界面时效力学性能

    铝板水热碳吸附工艺制备APC/Al层状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和摩擦学性能

    陈奕涵许红雨姜博王晔...
    108-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铝板水热碳吸附工艺(HTCAP)和真空热压烧结工艺(VHPS)制备无定形碳(APC)/Al层状复合材料,研究葡萄糖溶液浓度对其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和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PC在层间分布均匀,并且通过Al的扩散与基体形成良好的界面结合.随着葡萄糖溶液浓度的增加,层间硬度、极限抗拉强度(UTS)和伸长率先增大后减小,而磨损率则呈现相反的趋势,摩擦因数(COF)逐渐减小.当葡萄糖溶液浓度为0.3 mol/L时,伸长率最大,为16.4%,磨损率最小,为0.344×10-5mm3/(N·m).粘着磨损是APC/Al层状复合材料的主要磨损机制.耐磨性的提高是由于在磨损表面形成均匀的APC润滑膜.

    铝基层状复合材料无定形碳水热反应界面显微组织摩擦学性能

    累积叠轧焊Al/Mg/Al多层复合材料的腐蚀行为

    Ismail BENCHERIFAKhadidja ABIBKhereddine ABDEL YAZIDBaya ALILI...
    122-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累积叠轧焊(ARB)Al1050/AZ31/Al1050多层复合材料的腐蚀行为,腐蚀介质为3.5%NaCl(质量分数)溶液,分析测试手段包括动电位极化测试(PDP)、电化学阻抗谱(EI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EDS)、拉曼光谱和X射线衍射(XRD)等.为了深入研究Al1050/AZ31/Al1050多层复合材料的耐腐蚀性和腐蚀产物,对ARB制备的Al1050/Al1050/Al1050多层复合材料进行了相似的测试作为对比.动电位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显示,ARB应变水平会显著影响腐蚀速率.与Al1050/Al1050/Al1050样品相比,Al1050/AZ31/Al1050多层复合材料具有更高的腐蚀速率和更低的极化电阻.AZ31层对腐蚀过程起主导作用.拉曼和XRD分析结果表明主要腐蚀产物为Mg(OH)2,且不含任何氯化合物(如(Mg(OH)2)·MgCl2).

    累积叠轧焊Al1050/AZ31/Al1050多层复合材料腐蚀金属间化合物

    磁控溅射镀铝AZ31镁合金等离子体电解氧化揭示的放电通道结构及其腐蚀行为

    胡攀峰魏兵剑程昱琳程英亮...
    139-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硅酸盐-六偏磷酸盐电解液中对覆盖薄磁控溅射铝层的AZ31镁合金进行等离子体电解氧化(PEO),以研究PEO机理并提高合金的耐腐蚀性.使用SEM和EDS检测涂层形貌并追踪涂层中Mg和Al元素的分布.新的涂层主要在靠近涂层/金属基体界面的放电通道下部形成.在放电通道上部先前形成的氧化物大部分以固态形式保留在原先的位置,只有少部分熔融氧化物通过涂层的微孔流出,到达表层.阴离子可以通过涂层充满电解液的孔传输,自由地进入涂层的最深部位.在3.5%NaCl(质量分数)中进行开路电位、极化曲线和EIS测试.结果表明,致密的磁控溅射Al层可以显着提高AZ31镁合金的耐腐蚀性,其耐腐蚀性甚至优于PEO处理后的样品.

    AZ31镁合金磁控溅射Al层等离子体电解氧化放电通道耐腐蚀性能

    通过调控表面石墨烯-环氧树脂复合涂层的仿生界面和取向以提高镁合金的防腐和热/电性能

    隋普升刘成宝张爱猛孙聪...
    157-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旋涂方法制备具有"砖泥"结构的仿生石墨烯-环氧树脂复合涂层.合成咪唑基离子液体修饰的石墨烯(GI)以改善石墨烯(G)和环氧树脂之间的界面相容性.通过扫描电镜、拉曼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观察和分析其表面形貌和化学结构,利用热成像仪记录表面温度变化,通过体积表面积电阻率测试仪和激光闪点法分别测定涂层的表面电阻率和导热系数,通过电化学阻抗谱和盐雾腐蚀试验表征其耐蚀性.复合涂层中的GI层呈现出近似平行的取向,从而提高热传导和静电耗散效率.穿过平面的导热系数和表面电阻率分别为0.77W·m-1·K-1和1.6×106 Ω·cm.电化学阻抗谱测试表明,经过40 d的浸泡,涂层的低频模量达到6.76×1010Ω·cm2,比纯环氧涂层提高约2个数量级,表现出优异的耐腐蚀性.

    仿生结构复合涂层镁合金石墨烯取向耐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