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有色金属学报(英文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英文版)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英文版)

黄伯云

月刊

1003-6326

f-ysxb@mail.csu.edu.cn

0731-88876765

410083

湖南省长沙中南大学内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英文版)/Journal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CSCDCSTPCD北大核心EISCI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报道有色金属(含先进材料)材料科学与工程、有色金属选矿、冶金及化学化工等学科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及其发展动向。本刊已被美国SCI、EI、CA,英国INSPEC等国际著名检索系统和国内《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等检索系统/数据库收录,在材料、冶金科技界享有较高的声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应变片法的非平行多裂纹相互作用及起裂机理

    沈晴晴黄典一饶秋华易威...
    1655-1668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计算3条非平行斜裂纹的最大应力强度因子KⅠ,kmax(θ)和KⅡ,kmax(θ),揭示其相互作用机理,并采用多裂纹起裂准则预测非平行多裂纹的起裂参数.对含3条非平行斜裂纹的红砂岩试样开展单轴压缩试验,采用应变片测量方法监测裂纹尖端附近的应变,以确定裂纹起裂顺序.结果表明:裂缝相对倾角的变化对破坏轨迹影响不大且多裂纹尖端很少同时起裂.单轴压缩下含3条非平行斜裂纹红砂岩试件破坏形式可分为两种:翼裂纹贯通和翼裂纹-次生裂纹贯通.断裂机理均为Ⅰ型(拉伸)起裂.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理论结果的有效性.

    非平行多裂纹相互作用机理起裂机理应变片法

    含钴三元硫化物常压硫酸浸出钴的动力学研究

    张丁川孙丰龙赵中伟刘旭恒...
    1669-16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开展含钴三元硫化物常压硫酸浸出的实验研究.考察搅拌速度、浸出温度、硫酸浓度和粒度对钴浸出率的影响,并分析从含钴三元硫化物中浸出钴的动力学.结果表明,在最佳条件下,钴和铁被选择性浸出,且浸出率均大于99%,而钼和铜则富集于浸出渣.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可知,钴的浸出符合由固体产物层产生的收缩核模型,且浸出过程受内扩散控制.浸出反应的活化能为49.86 kJ/mol,硫酸浓度和粒度的反应级数分别为0.57和-1.4.

    钴白合金含钴三元硫化物硫酸浸出动力学

    非水四乙基氯化铵体系中电溶解耦合铪醇盐合成的电化学机理与动力学

    李帅杨声海陈永明唐朝波...
    1681-1693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高效电合成技术,耦合电溶解的铪醇盐合成(EHS)基于铪溶解/乙醇脱氢的同时非均相反应以及溶液中Hf4+阳离子和烷氧阴离子的自发结合反应.为了阐明EHS过程的机制和动力学,通过电化学测试、扫描电镜、气相色谱和微观动力学模拟等手段,探究阳极铪溶解和阴极乙醇脱氢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优选的支持电解质四乙基氯化铵(Et4NCl)展现了钝化膜击穿与铪溶解协同的剧烈点蚀机制以及两段脱氢机制.为量化钝化膜击穿和铪点蚀的动力学参数,提取与钝化速率、钝化膜击穿敏感性和点蚀速率相关的3个指标,并通过建立微观动力学模型评估基于Et4NCl体系的EHS工艺,其电能消耗为1.53~1.83 kW·h/kg Hf(OC2H5)4.

    铪醇盐合成四乙基氯化铵铪溶解乙醇脱氢电化学机理电化学阻抗谱微动力学模拟

    加压氧化过程中胡敏酸结构和吸附特性的变化

    牛会群赵荣欣杨洪英佟琳琳...
    1694-170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碳质加压氧化金矿中提取胡敏酸.采用元素分析、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光谱、拉曼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胡敏酸的结构.建立胡敏酸吸附金的动力学和等温线模型,计算热力学参数和等量吸附热.结果表明,受加压氧化的影响,胡敏酸的脂肪族结构、C=O键及其他含氧基团被破坏.更重要地,胡敏酸结构中有新化学键形成,如C—O—Clx、C—Clx和Me4N—Cl.吸附实验结果显示,加压氧化对胡敏酸的金吸附性能具有极大影响.加压氧化后,胡敏酸对纯金溶液的吸附率下降至(42.78±1.05)%,对金浸出液的吸附率下降至(28.63±1.11)%.吸附数据表明,胡敏酸对金吸附行为符合伪二级动力学和Langmuir等温线模型.胡敏酸的等量吸附热随吸附量的增加而增加.

    胡敏酸正交实验加压氧化结构变化吸附行为

    气体流量和喷嘴直径对鼓泡塔内气泡大小和形状分布的影响

    闫红杰张河杨刘柳Thomas ZIEGENHEIN...
    1710-1720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高速摄影结合图像处理算法,研究气体流量和喷嘴直径对气泡尺寸和纵横比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有喷嘴直径下,气泡当量直径的概率密度呈现双峰分布,其中第一个峰值接近直径为1.5~2 mm的小气泡区域,另一个峰值位于较大的气泡区域.将气体流量从0.1 L/min增加到0.2 L/min会导致大气泡的概率密度更高,表明气泡聚并现象普遍存在.当气体流量增加至1.2 L/min时,峰值对应的气泡直径变小,并且气泡破裂占主导地位.对于直径为1~2mm 的气泡,形状受气体流量的影响较小,而3~9 mm的气泡在所有气体流量下气泡纵横比概率密度分布的峰值均位于纵横比E=0.5处.Iguchi和Chihara提出的模型能更好地预测气泡脱离直径随气体流量的增大的变化.

    气泡尺寸分布气泡直径气泡纵横比气体流量喷嘴直径鼓泡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