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有色金属学报(英文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英文版)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英文版)

黄伯云

月刊

1003-6326

f-ysxb@mail.csu.edu.cn

0731-88876765

410083

湖南省长沙中南大学内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英文版)/Journal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CSCDCSTPCD北大核心EISCI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报道有色金属(含先进材料)材料科学与工程、有色金属选矿、冶金及化学化工等学科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及其发展动向。本刊已被美国SCI、EI、CA,英国INSPEC等国际著名检索系统和国内《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等检索系统/数据库收录,在材料、冶金科技界享有较高的声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动态张拉载荷作用下花岗岩的层裂破坏机理

    黄麟淇汪军Aliakbar MOMENI王少锋...
    2116-2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动态载荷作用下岩石可能发生层裂破坏.在动态霍普金森压杆(SHPB)上及4种不同的冲击载荷条件下,开展动态张拉载荷作用下花岗岩的破裂发展和破坏特性研究.岩样破坏后,在破坏表面附近取样并制作薄片,用偏光显微镜观察岩石裂纹的生长模式,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破坏表面的矿物颗粒形貌特征,从而评价岩石矿物特征对载荷和破坏的响应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岩样层裂裂纹数量随着峰值冲击载荷的增加而增多,并且岩石内的石英矿物持续发生大量的晶间断裂;矿物晶体的解理面及其相对于载荷的方向对岩石强度和破裂特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沿垂直于载荷的矿物晶体解理面进行分离而没有云母矿物平行于载荷的运动是岩石发生层裂破坏所特有的.

    微观检测动态加载层裂破坏矿物特性晶间断裂

    高浓度锌离子对酸性体系中闪锌矿可浮性的影响

    邱廷省李国栋李晓波严华山...
    2128-2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浮选实验、zeta电位测试、接触角测量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研究高浓度Zn2+对闪锌矿在酸性体系中可浮性的影响.结果表明,Zn2+吸附于闪锌矿表面,且当pH=4和Zn2+浓度为4×10-2 mol/L时,在闪锌矿表面形成Zn-羟基络合物.zeta电位增加且接触角从84.80°减小到36.48°,从而极大地抑制闪锌矿的可浮性.当单独以S2-或Cu2+作为活化剂时,无法活化吸附Zn2+后的闪锌矿,其接触角也无明显变化;而采用S2-与Cu2+组合活化剂时,吸附Zn2+后的闪锌矿可被活化而浮选.这归因于S2-可先将闪锌矿表面的Zn-羟基络合物消除,Cu2+即可吸附在闪锌矿表面上并形成Cu2S∙S0疏水膜.

    酸性体系高浓度锌离子闪锌矿浮选

    不同pH值硫酸铁溶液中碳酸盐岩型黄铜矿的浸出机理

    Kolela J NYEMBWEElvis FOSSO-KANKEUFrans WAANDERSMartin MKANDAWIRE...
    2139-2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pH值0.5~2.5、温度25℃和时间12 h的条件下,研究碳酸盐岩型黄铜矿在H2SO4-Fe2(SO4)3-FeSO4-H2O体系中的溶解行为.实验所用的颗粒粒度为53~75µm.在所有pH条件下,Cu的回收率均低于15%.浸出渣的XRD、SEM-EDS和光学显微镜(OM)分析结果表明,溶解过程中形成了中间相.pH为0.5和1.0时的中间相分别是Cu3.39Fe0.61S4和Cu2S,而pH值为1.5和1.8时的主要矿物为Cu5FeS4.热力学模拟预测产物的生成顺序为CuFeS2→Cu5FeS4→Cu2S→CuS.Cu5FeS4 and Cu2S为可溶性中间相,而CuS和Cu3.39Fe0.61S4是难溶中间相,在整个溶解过程中不断积累.所得结果表明,CuFeS2浸出过程中CuS和Cu3.39Fe0.61S4的生成有助于形成钝化膜.

    黄铜矿碳酸岩化学浸出浸出机理中间相热力学行为

    铜冶炼烟气中含砷铜颗粒物的形成与硫酸盐化分解机理

    姚文明闵小波李青竹李开中...
    2153-2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铜冶炼余热回收锅炉中含有大量的砷铜颗粒物,其砷和铜的原位分离对环境风险控制和有价资源回收至关重要.模拟含砷铜颗粒物的形成,提出黄铁矿原位分解含砷铜颗粒物的新方法,并证实其分解机理.结果表明,在模拟余热锅炉中形成砷含量较高的颗粒物,且以砷酸铜物相为主.黄铁矿促进铜的硫酸盐化,导致砷酸铜的原位分解.在此过程中,砷以气态形式得以释放,从而实现颗粒物中砷和铜的分离.

    铜冶炼烟气颗粒物硫酸盐化分解砷酸铜黄铁矿

    锂云母连续管式反应器中混酸H2SO4+H2SiF6体系强化溶出锂

    郭慧旷戈李欢裴文涛...
    2165-2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硫酸(H2SO4)和氟硅酸(H2SiF6)的混酸浸出剂强化锂云母中锂的浸出.氟硅酸(H2SiF6)作为氢氟酸的副产物,可以提供反应所需的氟化氢(HF)分子.而氟化氢是氟硅酸实际参与反应的主要成分,对锂的强化溶出具有关键作用.探究矿石/硫酸/氟硅酸质量比、硫酸和氟硅酸浓度、浸出温度(40~80℃)、浸出时间(15~75 min)等因素对锂浸出的影响.采用连续管式反应器进一步强化酸浸体系.确定酸浸最优条件为:矿石/H2SO4/H2SiF6质量比1:0.8:1.6、H2SO4浓度80%(质量分数)、H2SiF6浓度15%(质量分数),97.9%的锂、96.4%的钾、97.6%的铷、96.7%的铯和81.4%的铝(质量分数)在80℃下仅需反应15 min即可得到有效浸出.此外,提出两步热处理工艺对反应浆料进行脱氟.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管式反应器加含氟混酸浸出剂(H2SO4+H2SiF6)可实现锂云母的高效提锂.

    锂云母提锂连续管式反应器氟硅酸氟化学法

    以MOFs为前驱体制备二维碳带/Al2O3及氮掺杂碳带/Al2O3去除高氟废水

    黄磊杨志辉严律己Sikpaam Issaka ALHASSAN...
    2174-2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2D-MOFs为前驱体,采用溶剂热法合成铝基金属有机骨架MIL-53(Al),采用煅烧法合成2D碳带/Al2O3.为了解氟在碳带/Al2O3和氮掺杂碳带/Al2O3上的吸附行为,对吸附参数如pH、液固比、吸附动力学、吸附热力学和阴离子竞争等进行研究.碳带/Al2O3对氟的吸附为化学吸附和多层吸附;而氮掺杂碳带/Al2O3对氟的吸附为化学吸附和单层吸附.氮掺杂碳带/Al2O3对氟化物的吸附速率(3.1×10-7 m/s)比碳带/Al2O3对氟化物的吸附速率(1.2×10-7 m/s)快.氮掺杂增强碳带的缺陷结构,提高对氟的吸附能力.此外,研究二乙炔键(—C≡C—)和吡啶N对除氟的影响.结果表明,碳带和氮掺杂碳带均为良好的除氟吸附剂.

    吡啶氮碳带MIL-53(Al)吸附除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