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黄伯云

月刊

1004-0609

f-ysxb@mail.csu.edu.cn

0731-88876765,88877197

410083

湖南省长沙中南大学内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Journal The Chinese Journal of Nonferrous Metals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的源期刊。已被国际和国内著名检索系统和数据库收录。本刊的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名列冶金、金属学类期刊前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Mg-TM-RE系镁合金中LPSO相的研究进展

    罗宇伦杨鸿董志华蒋斌...
    1429-1452页
    查看更多>>摘要:镁合金是最具发展潜力的轻量化材料之一,但相对较低的强度和塑性限制了其工程应用.具有堆垛有序和化学有序特征的长周期堆垛有序(LPSO)相是有望实现镁合金强韧化的新型析出相,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本文总结分析了LPSO相的原子结构特征、形成和转变机制,讨论了不同合金元素对LPSO相稳定性、本征结构物性参数的影响规律,分析了LPSO相对镁合金动态再结晶行为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机理,并总结了基于LPSO相发展高性能镁合金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以期为新型高强韧镁合金的发展提供参考.

    镁合金LPSO相结构物性动态再结晶强韧化机制

    碳/铝复合材料界面Al4C3相的形成与调控研究进展

    李肖亮李昱桦董正学万梓涵...
    1453-14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石墨烯、碳纳米管和碳纤维等碳材料作为铝基复合材料的增强体时,其界面润湿性差、与Al基体结合弱等缺点限制了其增强效果.利用C与Al反应使界面黏接形式转变为部分反应结合的形式,可有效提升碳/铝(C/Al)界面强度及其载荷与功能传递的效率.然而,高温下C/Al界面反应易生成大量脆性Al4C3,且会损伤增强体.针对C/Al界面Al4C3的调控,本文首先介绍了其形成机制、对C/Al复合材料界面结合和性能的作用,随后从碳增强体表面涂层、纳米颗粒修饰、Al基体合金化,以及复合制备、热加工与处理工艺优化等方面,综述了Al4C3生成量与形貌的控制研究及效果,最后展望了C/Al复合材料界面与性能的研究方向,以期通过碳增强体跨尺度设计与界面构型控制,挖掘石墨烯、碳纳米管和碳纤维增强Al基体的最大潜能.

    铝基复合材料石墨烯碳纳米管碳纤维Al4C3相

    2196铝锂合金的淬火敏感性及析出动力学

    李响李红英刘锦勋肖翔...
    1475-1485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分级淬火法测定了2196合金挤压型材的时间-温度-转化率(TTT)和时间-温度-性能(TTP)曲线,结合电子探针显微分析(EPMA)、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Johnson-Mehl-Avrami(JMA)方程研究了2196合金在等温处理过程中的组织转变和析出动力学.结果表明:2196合金型材的鼻尖温度为375 ℃,孕育期为0.9 s,淬火敏感区间为300~425℃;在等温处理过程中,过饱和固溶体分解析出粗大的T1相,且在375℃附近的析出速率最大;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T1相聚集并长大,时效后纳米析出相减少,无沉淀析出区变宽,导致合金力学性能显著下降;根据析出动力学方程拟合出的"S"形曲线,解释了合金在375℃附近淬火敏感性最大的原因,分析了在淬火敏感区间第二相的析出规律.

    2196铝锂合金时间-温度-转化率(TTT)曲线时间-温度-性能(TTP)曲线淬火敏感性析出动力学

    Cu含量对Al-1Mg-0.6Si-xCu合金板材韧性及弯曲性能的影响

    欧阳瑞丁赵磊蒋海春唐建国...
    1486-1494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室温拉伸、Kahn撕裂以及弯曲实验,结合数字图像分析法和扫描透射电镜等手段,探究了Cu含量对Al-1Mg-0.6Si-xCu合金板材韧性及弯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u含量的增加,合金的伸长率、均匀伸长率、均匀断裂能和单位面积裂纹形核功逐渐增加,合金的弯曲性能变好,均匀阶段韧性提升,而合金的失稳伸长率、失稳断裂能及单位面积裂纹扩展功下降,合金失稳阶段韧性变差.随着Cu含量的增加,Al-1Mg-0.6Si-xCu合金中强化相β″的密度增加,且在0.5-Cu合金中出现Q′相和L相,晶内析出相密度增加,使得合金在形变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增加;晶界析出相间距增加,从而提高合金的韧性及弯曲性能.

    Al-Mg-Si-Cu合金Cu含量失稳伸长率裂纹形核功裂纹扩展功弯曲性能

    铝车轮铸造模具水冷界面换热系数反算求解

    董国疆李世德王克奇王海翔...
    1495-1505页
    查看更多>>摘要:铝车轮低压铸造过程中,模具温度场是影响铝液凝固的重要因素.水冷作为铸造模具的主要冷却方式,对模具温度场的影响机理仍不明晰,有待深入研究.本文以铝车轮铸造模具的边模水冷模块为研究对象,设计水冷降温实验并采集水冷过程中的模具温度数据.通过ProCAST及ANSYS分析冷却水流动状态,以实测温度数据为基础进行软件反求解,基于Beck非线性估算法,建立界面换热数值模型.通过对比分析两种界面换热系数求解方式,并正向求解以验证两种求解方式的准确性,以期为铝车轮低压铸造模拟验证提供数据支撑,有望获取冷却水与模具的真实换热系数,并揭示其传热行为和换热机理.

    低压铸造界面传热换热系数模拟仿真

    Cu含量对Al-Cu-Li合金淬火敏感性的影响

    刘锦勋李红英杨惠钧林海涛...
    1506-15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薄板叠层末端淬火的方法,通过强度测试、连续冷却转变(CCT)和时间-温度-转化率(TTT)曲线计算及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等微观组织表征方法,研究了Cu含量(3.15%、3.63%和3.88%)对Al-Cu-Li合金淬火敏感性的影响,结合理论分析,从析出驱动力和形核位点的角度分析了Cu含量影响淬火敏感性的机理.结果表明:随着Cu含量的增加,晶格畸变能增加,Li的溶解度降低,淬火态合金中位错和残留第二相增多,含Li相的析出驱动力和非均匀形核位点增加,淬火沉淀相增多;随着临界冷却速率的增大,鼻尖温度孕育期缩短,强度残存率减小,Al-Cu-Li合金淬火敏感性提高.T8态合金强度受Cu含量和淬火速率共同作用,淬火速率较高时,主要受Cu含量的影响;淬火速率较低时,Cu含量的影响减小.

    Al-Cu-Li合金Cu含量淬火敏感性强度淬火沉淀相

    镁含量对超高强铝合金屈服强度淬火敏感性的影响

    刘安民刘胜胆杨梦楚张梦晗...
    1519-1528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浸入式末端淬火、室温拉伸测试、电导率测试、相图和连续冷却转变曲线计算、扫描电镜、电子背散射衍射和透射电镜等方法,研究了Mg含量(1%、2%、3%,质量分数)对Al-9Zn-xMg-1Cu合金屈服强度淬火敏感性的影响.结果表明:Mg含量越高,合金屈服强度随着淬火速率减小而下降的比率越高,即淬火敏感性越高.合金中的淬火诱导相均为η相和T相,Mg含量升高提高了这些相析出的临界淬火速率,同时增加了它们的数量和尺寸.结合电导率和淬火诱导相面积分数结果,从淬火诱导相的析出驱动力和非均匀形核位点数量差异的角度,探讨了Mg含量影响合金淬火敏感性的机理.

    Al-Zn-Mg-Cu合金Mg含量屈服强度淬火敏感性

    电压对15%SiCp/2009铝基复合材料微弧放电析出气体成分的影响

    廖燚钊王兴平万旭敏杜建成...
    1529-15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硅酸盐溶液中,对15%SiCp/2009铝基复合材料进行不同电压下的微弧氧化试验.通过分析微弧放电过程中复合材料析出气体的组成,评估电压对阳极析出气体成分的影响,并阐释其产生机制.结果表明:不同电压下阳极析出的气体均由H2、O2及少量CO组成,不同于传统电化学理论认为的阳极析出氧气.在360~440 V范围内,随着电压的升高,放电火花强度增大,微弧氧化膜生长速率加快,H2含量随之增加,O2含量相应降低;电压超过440 V后,H2含量约为80%(体积分数),O2含量约为20%,两者含量保持稳定.阳极火花放电区水热分解释放大量H2和O2,且放电越剧烈,水分解量越多.放电区中铝和水氧化反应及高能电子轰击电离水分子也是过量H2析出的重要原因.此外,SiC增强体参与成膜过程,并在放电区高温环境中被氧化,生成了少量的CO气体.

    微弧氧化铝基复合材料碳化硅增强体气体析出气相色谱

    Mg-6Gd-1Er-6Zn-0.5Zr合金轧板显微组织、力学性能与导热性能

    侯健捷李旭东朱训明王云峰...
    1541-15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构-功能一体化镁合金在国防军工、交通运输、电子通信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开发力学性能和导热性能协同提升的镁合金板材是实现结构功能一体化镁合金应用的关键.本文以固溶态Mg-6Gd-1Er-6Zn-0.5Zr(质量分数,%,简称GEZ616K)合金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轧制温度和变形量对轧制态GEZ616K合金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和导热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轧制变形温度的上升,变形量80%的板材组织经历了从低温混晶→均匀细小再结晶→高温粗大晶粒的变化过程,并伴随基面织构减弱、大角度晶界比例增加以及合金中位错密度降低;当轧制温度一定时,随着变形量的增加,合金中孪晶数量降低,再结晶比例增加,合金力学性能和导热性能同步提升.当轧制温度为425 ℃ 时,经80%轧制变形的GEZ616K合金展现出优良的力学性能和导热性能,其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伸长率分别为280 MPa、227 MPa和11.4%,热扩散系数为72.9 mm2/s,热导率为135.3 W/(m·K).

    镁-稀土合金轧制显微组织导热性能力学性能

    EB态TA10钛合金高温变形行为及热加工图

    张启飞储双杰梁高飞杨帅...
    1555-15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电子束冷床(EB)炉单次熔铸的TA10钛合金扁锭为研究对象,利用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开展高且宽应变速率范围(0.01~30 s-1)下的等温压缩试验,研究该合金在800~1000 ℃ 下变形60%时的高温力学行为及铸态组织演变特征,建立基于峰值应力的高温塑性本构方程,绘制考虑应变的热加工图,深入讨论能量耗散效率因子与宏观、微观组织、力学响应间的关联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变形温度升高或应变速率降低,TA10钛合金流变应力减小;变形温度高于或低于相变点时,峰值应力与变形温度均呈线性相关.Arrhenius方程能较好地预测该合金变形抗力与工艺参数间的变化规律.该合金不适合单道次大变形,较为适合变形量中等且较慢应变速率下的成形方式,可尝试开展高速率多次小变形的方式成形.该合金在两相区慢应变速率下热变形时的流变软化机制为动态球化或塑性流动局部化,而高应变速率下应力塌陷现象的主要原因为宏观失稳,且其在单相区的软化机制以动态回复为主.

    TA10钛合金高温力学行为铸态组织演变高温塑性本构方程热加工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