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黄伯云

月刊

1004-0609

f-ysxb@mail.csu.edu.cn

0731-88876765,88877197

410083

湖南省长沙中南大学内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Journal The Chinese Journal of Nonferrous Metals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的源期刊。已被国际和国内著名检索系统和数据库收录。本刊的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名列冶金、金属学类期刊前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微波焙烧赤泥-稻壳压块回收铁

    曾一钧曾奎全学军姜启彬...
    1702-17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微波体相加热还原焙烧赤泥-稻壳压块并从中回收铁的新方法,研究了进料方式、生物质用量、焙烧温度和时间等主要工艺参数对铁回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稻壳赤泥比为3、焙烧温度为1000 ℃、焙烧时间为20 min的优化条件下,得到铁品位为60.1%、回收率为86.3%的铁精矿.利用X射线衍射和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研究了赤泥中铁氧化物还原过程的机理,赤泥中的含铁矿物被还原成Fe和FeO等磁性物质.

    微波体相加热还原焙烧赤泥-稻壳压块铁回收

    酸浸米糠协同脱硫石膏驱动赤泥成土

    黄诗蔚张子颖钟小琳江钧...
    1712-1726页
    查看更多>>摘要:赤泥土壤化是降低赤泥环境风险、实现规模化消纳的可行方法.本研究通过植酸酸浸溶出的方法,探究米糠酸浸出液和浸出渣协同脱硫石膏对赤泥成土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联合施用酸浸米糠(2%)和脱硫石膏(2%)30 d后,赤泥的pH和电导率(γ)分别从10.56和169.67 μS/cm降低至8.42和75.53 μS/cm,Na2O含量降低,大团聚体比例、非毛管孔隙度均升高,总有机碳(TOC)、有效磷(AP)含量增加,黑麦草生长状况良好;Al3+、Fe3+、Ca2+和Mg2+与植酸形成不溶性螯合物,植物受到的阳离子胁迫明显缓解;添加脱硫石膏可降低米糠施用量,Ca2+能加快脱碱效率、促进植酸盐分解,提高TOC和AP含量.

    赤泥酸浸米糠脱硫石膏植酸绿化种植土

    基于GMM和GA-LSTM的稀土熔盐电解过程原料含量状态识别模型

    张震朱尚琳伍昕宇刘飞飞...
    1727-17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高温高风险的稀土熔盐电解工艺中,为了实现稀土熔盐电解过程原料含量状态的智能识别,提出了一种基于混合高斯背景建模(GMM)和遗传算法优化的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GA-LSTM)的分类模型.模型通过GMM算法、R通道自适应滤波和中值滤波准确提取图像的火焰前景和特征,以量化熔盐电解反应的剧烈程度,进而判断稀土熔盐电解处于原料含量过多或含量正常状态;然后利用GA-LSTM神经网络建立熔盐表面火焰特征和稀土熔盐电解过程原料含量状态的非线性映射关系.结果表明:模型的识别精度高达99.79%,具有较好的泛化性,为实现稀土熔盐电解工艺自动化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稀土熔盐火焰特征混合高斯模型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遗传算法

    非等压应力场下充填钻孔主应力差分布规律

    刘春康王洪江李浩
    1743-17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非等压应力场下充填钻孔主应力差分布规律并评估其稳定性,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工程实例方法,分析了不同钻孔直径、垂直主应力σV、最大水平主应力σH、水平主应力比λ′下钻孔主应力差和塑性区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平行于最小水平主应力σh方向的钻孔内壁处均是主应力差最大区域;建立了不同λ′下钻孔主应力差最大位置计算模型,可为预测不同围岩深度下钻孔破裂发展方位提供理论指导;钻孔主应力差分布的数值模拟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当围岩参数一定时,不同钻孔直径、σH、σV下主应力差分布均为类"8"字形,不同λ′下主应力差的分布形态转变历程为圆形→椭圆形→类"8"字形;围岩塑性区先出现在主应力差最大方位,即平行σh方向,后向平行σH方向发展;塑性区的存在可能导致围岩失稳,并使得钻孔横截面由圆形向椭圆形发展.以国外某铜矿充填钻孔为例,分析了围岩主应力差和塑性区分布规律,并计算了钻孔加固的最小泥浆压力,可为提高钻孔稳定性提供工程指导.

    充填钻孔非等压应力场主应力差稳定性最小泥浆压力

    孔隙率对多孔介质模型内水-气两相驱替规律的影响

    肖霞胡世丽王观石王国涛...
    1757-17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多孔介质的孔隙率是影响水气两相驱替模式和注液饱和度的重要因素,饱和度是决定离子型稀土矿浸出率的关键指标.开展四种孔隙率的多孔介质中水气两相驱替微流体模型试验,确定了水气两相驱替模式,分析了气体团簇的形成机理及其分布特征,研究了孔隙率对模型内注液饱和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气两相驱替为毛细管指进模式,孔隙率高的多孔介质中指进现象更显著;随着毛细管数的增大,渗流模式逐渐趋于稳定.毛细管指进过程容易在多孔介质孔隙中形成气体团簇,低孔隙率模型中的气体团簇小而多;高孔隙率模型内的气体团簇大而少.模型内的注液饱和度随着孔隙率的增大而减小,随着注液强度的增大而增大.

    水气两相流多孔介质孔隙率毛细管指进饱和度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投稿须知

    176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