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黄伯云

月刊

1004-0609

f-ysxb@mail.csu.edu.cn

0731-88876765,88877197

410083

湖南省长沙中南大学内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Journal The Chinese Journal of Nonferrous Metals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的源期刊。已被国际和国内著名检索系统和数据库收录。本刊的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名列冶金、金属学类期刊前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浓盐酸表面薄层分子识别优先分离铑

    杨之焯周海涛吴雪琴肖列发...
    3114-3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Rh(Ⅲ)氯络阴离子的动力学惰性和易水化特性使其难以在传统溶剂萃取过程中优先于其他共存铂族金属离子分离.本文提出一种采用分子识别剂苯并-15-冠醚-5(B15C5)选择性优先分离浓盐酸中Rh(Ⅲ)氯络阴离子的薄层油膜萃取新方法.考察了水相流速和油膜厚度对Rh(Ⅲ)、Pd(Ⅱ)、Pt(Ⅳ)萃取率及其彼此间分离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分散油滴搅拌萃取法相比,在浓盐酸表面执行薄层油膜萃取可实现Rh(Ⅲ)>Pd(Ⅱ)>Pt(Ⅳ)的选择性识别分离顺序.由于Rh(Ⅲ)氯络阴离子的水化能力强于Pd(Ⅱ)和Pt(Ⅳ)氯络阴离子,在进入Rh(Ⅲ)氯络阴离子内界配位的水分子以及Rh(Ⅲ)氯络阴离子周围水化壳层的共同作用下,Rh(Ⅲ)氯络阴离子与B15C5分子间通过水分子为"桥"的氢键相互作用更强.同时,由于浓盐酸表面自由H3O+浓度较低,油膜层下方水相流速的增加有利于促进界面处Rh(Ⅲ)氯络阴离子水化,油膜层厚度的减小则有助于界面更新,从而强化了Rh(Ⅲ)与Pd(Ⅱ)、Pt(Ⅳ)的分离.

    浓盐酸表面薄层油膜分离分子识别

    钒渣空白焙烧-碳酸氢钠浸出选择性提钒

    付自碧饶玉忠汪超韦林森...
    3125-3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现有钒渣生产氧化钒工艺熟料浸出选择性差、浸出液杂质浓度高的问题,提出钒渣空白焙烧-碳酸氢钠浸出提钒新工艺,重点研究了焙烧温度、焙烧时间、钒渣粒度、碳酸氢钠浓度、浸出温度、浸出时间、熟料粒度、液固比对钒浸出率的影响规律,采用矿物解离分析仪(MLA)、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等表征方法,分析了钒渣焙烧、浸出过程的物相和形貌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钒渣空白焙烧过程中,钒主要与钙、锰结合生成焦钒酸钙锰,呈环状分布在氧化铁、铁板钛矿边缘;在焙烧温度930℃、焙烧时间120 min、碳酸氢钠浓度160 g/L、浸出温度95℃、浸出时间120 min、液固比(mL∶g)2∶1等条件下浸出,钒浸出率为94.03%;浸出液中钒38.83 g/L、硅0.21 g/L、铁0.08 g/L、磷0.08 g/L、钙0.02 g/L,锰、镁、铝、铬均<0.01 g/L,这表明浸出液中杂质浓度低,实现了熟料中钒的选择性浸出.碳酸化浸出液中的钙、锰、镁、铁、铝、磷、铬浓度低且理论上不富集,沉钒后的上层液可直接循环浸出熟料,省去废水处理工艺过程,避免水处理固废产生.

    钒渣空白焙烧碳酸化浸出钒浸出率

    基于MetCal的铜阳极炉精炼过程热力学仿真分析

    徐少春李明周赵志慧钟立桦...
    3141-3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所构建的铜阳极炉精炼过程热力学仿真模型及系统,计算了某典型阳极炉精炼生产工况,验证模型热力学分析的可行性,进而考察气料比(RGF)、石英熔剂率(RFlux)和精炼温度(t)等工艺参数对产物组成及杂质分配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RGF、RFlux,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精炼渣组成,改善杂质入渣脱除效果,但因精炼渣量较小,除Co和Cr外其他杂质元素的实际入渣脱除率变化不大;提高温度对产物组分影响不大,但会降低杂质的脱除效果.综合工艺参数对阳极精炼过程的影响规律,得到的较优工艺参数为RGF为22 m3/t,RFlux为0.16%,t为1200℃.在此条件下,铜液的Cu品位、S含量和O含量分别约为99.39%、0.0065%、0.17%.

    铜阳极炉精炼MetCal软件热力学仿真分析

    全球富锂层状氧化物专利分析

    童汇谢建龙伍晓赞喻万景...
    3156-3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富锂层状氧化物(Li-rich layered oxides,LRLOs)具有能量密度高、成本低等特点,被广泛认为是最具发展潜力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之一.世界诸多国家在LRLOs领域深耕多年,申请了许多具有重要意义的专利.本文通过智慧芽(PatSnap)全球专利信息数据库对全球已公开的LRLOs相关专利进行检索,对获得的1647项专利,按照申请情况、地域分布、申请人与发明人、技术类型等进行了系统整理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LRLOs正处于高速发展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及商业价值.然而,LRLOs仍存许多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尤其是容量及电压衰减问题.为了实现LRLOs的广泛商业化应用,需加大创新力度,针对LRLOs面临的主要问题,对材料进行不断优化及改进.本文对今后LRLOs的研发及产业布局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锂离子电池富锂层状氧化物专利分析发展态势

    伪随机广域电磁法自动采集系统关键技术

    柳建新李成龙郭荣文蒋奇云...
    3178-3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川藏铁路、西南山区等高海拔的勘探,急需一套自动采集电磁勘探系统.本文基于伪随机广域电磁法和自动控制技术,攻克了伪随机多频信号发送与接收相结合的自动控制的难题.首先根据2n伪随机序列信号,生成多频波可控信号源,并推导了伪随机多频波信号的自动采集时间节点控制公式;接着设计了一套自动采集参数结构表和通信控制方法,用于实现在不同设备间的参数交互;最后在伪随机广域电磁法装备上编写自动采集控制核心算法,实现了伪随机广域电磁法自动采集系统.结果表明:通过实验测试,自动采集系统可以得到准确的时间域和频域数据,同时工作时间上节省20%,人力资源上可以节省71%.伪随机广域电磁法的自动采集功能实现了非技术人员介入的数据采集,可降低施工成本,提高勘探效率,尤其是在类似于川藏铁路的勘探中,可由登山队员或当地藏民携带仪器进行数据采集.

    广域电磁法自动采集系统通信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