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数字印刷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数字印刷
数字印刷

欧阳芸

双月刊

2095-9540

study@keyin.cn keyinstudy@gmail.com

010-88275760,88275607

100036

北京市海淀区翠微路2号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A座1层

数字印刷/Journal Digital PrintingC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一本面向国内外印刷包装行业,以报道国内外印刷包装行业学研动态、高端学术研究及科研论文及重要科技成果为特色的学术类期刊,旨在推动印刷包装行业的技术发展,鼓励印刷包装领域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的研发和创新,为行业的科技创新和学术交流搭建国内和国际交流平台,推进行业的科研活动及专业教育的发展。面向国内外印刷高端院校、科研院所发行。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小功率光纤激光打标机的锡粉3D打印研究

    王大政张国伟
    93-98页
    查看更多>>摘要:金属3D打印往往存在设备昂贵、生产研究门槛较高的问题.本研究根据选区激光熔化技术,利用30W小功率光纤激光打标机对金属锡粉进行3D立体打印,探究适用于小功率光纤激光打标机的合适参数.本研究分别以不同参数打印金属线条、金属实心块,研究不同参数下锡粉的成形规律及特点,最后采用堆叠打印,打印出复杂工艺品.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矢量图,位图模式下打标的金属成型效果更好.综上,锡粉3D打印的最佳参数为位图模式下扫描次数3次、扫描速度90mm/s、激光功率80%、焦距145mm、铺粉层数15层.采用本研究方法打印的锡粉3D打印成品呈现金黄色金属光泽,有明显的立体感,成形效果较好,可以作为工艺品展示.

    3D打印选区激光熔化技术激光打标机锡粉

    不锈钢的彩色激光打标技术研究

    吴振兴魏真
    99-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内激光打标发展至今已由开始的高速发展到了稳定发展的阶段,在国内的应用也较为广泛,这时为了寻求企业业务拓展的新增长点,在不锈钢打标领域拓展上出现了不锈彩色打标的新工艺开发.为了增强不锈钢的彩色图激光打标效果,本研究应用激光打标技术,开展激光彩色打标工艺品的设计与制作,探究毫秒光纤激光打标机对304不锈钢材料进行激光彩色打标的可行性.在使用毫秒光纤激光打标机在不锈钢表面打标的同时,还要兼顾激光在不锈钢表面着色.通过Adobe Photoshop软件对图像进行调整,对比位图和矢量图格式的颜色效果,摸索激光彩色打标参数、图片格式与着色之间的规律,探究影响打标效果的因素,确定最佳激光彩色打标模式.实验结果表明,除激光功率外,图像格式对打标效果也有一定影响,相较于位图,矢量图模式下不锈钢表面的着色的效果更好,最终工艺品成呈现淡黄、淡蓝、深蓝、粉红、浅绿、深绿6种颜色.本研究验证了使用毫秒光纤激光打标机对不锈钢表面进行激光彩色打标具有一定可行性.

    不锈钢激光打标表面着色

    面向无线无源印刷机状态监测的一种能量收集方法及装置设计

    毛新宇张媛杨财杨犇...
    106-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印刷机轮系是印刷机的重要组成部件,印刷机轮系的状态监测对于保障印刷品质量、设备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为解决印刷机内部无线状态监测系统的能源和续航问题,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自供电技术的面向无线无源印刷机状态监测的能量收集方法,通过电磁式能量收集装置采集印刷机轮系的旋转机械能量,维持印刷机内部低功耗无线无源状态监测系统的数据获取.首先,调研了现代高速印刷机正常运转下轮系的转速特点;其次,设计了能量收集装置;之后,根据理论分析与有限元仿真结果,对装置结构进行了改进;最后,制作样机进行测试,并将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相比较,验证了该能量收集方法的有效性.经实验验证,在1000r/m转速下,当外部负载电阻为50Ω时,该能量收集装置最大输出功率可达275.28mW.同时,该装置的电压与转速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证明其还具备作为转速监测传感器的潜力.

    印刷机轮系自供电技术无线状态监测能量收集

    基于多目标遗传算法的双肘杆机构尺寸参数优化

    李金炜蔡吉飞房瑞明
    115-122,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模切机双肘杆机构运动学性能优化问题,本研究提出一种多目标优化方法.首先,建立双肘杆机构平面坐标系,利用封闭矢量法建立运动学模型,利用迭代法求解Ⅲ级杆组的运动曲线.然后,以模切机动平台运动过程中两端纵向距离最小和动平台水平位移最小作为优化目标,以各个杆件间的几何约束和实际工作条件作为约束条件,基于Sobol敏感性分析和快速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Ⅱ)并结合工程实际建立多目标优化模型.最后,分析对比优化前后杆件的参数变化和位移及加速度仿真曲线,选取最优的优化方案.实验结果表明,对双肘杆机构优化后动平台两端纵向最大距离降低1.22%,同时动平台水平最大位移降低17.65%,其模切速度显著提高.

    双肘杆机构多目标优化遗传算法敏感性分析

    准静态压缩下"EPE/瓦楞纸板"缓冲系统能量吸收的研究

    魏娜周云令陈志强王焱梅...
    123-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主要探讨了发泡类材料与瓦楞纸板的共同缓冲作用.本研究将"EPE/瓦楞纸板"看作缓冲包装系统,并对其进行准静态压缩试验,得到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和能量吸收图,探究环境温度、EPE密度、EPE厚度对缓冲包装系统力学性能、能量吸收性能的影响.在应变为0.6时,组合缓冲系统(EPE_3、EPE_5)标准化能量(W/Es)吸收分别为0.2266、0.2024,较对照组EPE(W/Es=0.1835)增加了23.5%、10.3%;应变为0.6时,随着温度由-20℃增加至23℃、40℃,EPE_3吸收的标准化能量明显减小,EPE_3吸收的能量分别减少17.7%、20.9%,而EPE_5吸收的能量分别减少11.8%、19.9%;在上述应变状态下,EPE密度为24g/cm3的试样组合缓冲系统(EPE_3、EPE_5)具有最高的标准化能量吸收,分别为0.1916、0.1745;EPE厚度为30mm、40mm、50mm的组合材料(EPE_3、EPE_5)能量吸收曲线(W/Es-ε)重合度较高.瓦楞纸板在组合缓冲系统(EPE_3、EPE_5)中的缓冲作用不可被忽略;温度升高,组合缓冲系统的能量吸收会减少;EPE密度对组合缓冲系统力学性能有影响且存在"阈值效应".EPE厚度对组合缓冲系统的力学性能影响不显著,增加EPE厚度会导致能量吸收曲线(W/Es-σ/Es)趋于平滑,使得最佳吸能点难以辨识.

    准静态压缩组合缓冲系统应力-应变曲线能量吸收图

    基于人工蜂群算法的快递循环包装回收中心选址方法

    刘笑朱磊张媛
    134-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快递循环包装的使用量越来越多,不仅消耗了大量成本,循环包装材料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与此同时,对快递循环包装回收的整体规划却还不完善,回收工作还存在难度大、效率低的问题,给回收中心进行选址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因此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快递循环包装回收中心选址的方法,以成本和碳排放为优化目标,采用人工蜂群算法(ABC)进行优化求解,并与其他优化算法进行了对比.经过实验验证,本研究提出的方法在优化速度和优化结果上都表现出了显著的优势,通过本研究提出的方法,可以有效地确定最佳的快递循环包装回收中心选址方案,从而降低循环包装回收过程中的成本和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在未来的研究中,可考虑更多社会影响因素,以促进循环包装回收的可持续发展.

    人工蜂群循环包装回收中心选址

    聚吡咯基导电油墨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李旭曹梅娟李莎莎李路海...
    145-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聚吡咯(PPy)因具有制备简单、成本低、导电性高、环保等优点,而受到广泛的关注.本研究以PPy和导电炭黑(CB)为导电浆料,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PPy基导电油墨.通过调整树脂连结料含量、导电浆料配比及烧结温度等因素,对油墨的黏度、附着性和导电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PPy基导电油墨具备良好的分散均匀性、附着性和导电性,且满足丝印油墨的性能要求.导电浆料配比影响印品的线阻和表面电阻.印品的表面电阻随着烧结温度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加,100℃时电阻值最小.同时,PPy基导电油墨在多种基材上具有优良的印刷适性.这些结果表明PPy基导电油墨在柔性导电线路、传感材料和静电屏蔽等领域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PPy原位聚合导电油墨导电性印刷适性

    聚乙烯醇包装薄膜的制备及其抗菌性能研究

    张莉琼皮阳雪徐海芳李彭...
    156-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聚乙烯醇(PVA)是一种新型的绿色环保材料,开发无毒且光学性能和力学性能优异的PVA抗菌包装薄膜能扩大其在包装领域的应用范围.PVA抗菌包装薄膜制备的难点在于选择合适的抗菌材料以解决大部分抗菌剂分散难、与基材相容难的问题.本研究以无毒安全的抗菌剂单辛酸甘油酯(GMC)作为抗菌剂、甘油/山梨醇为复配增塑剂,制备PVA包装薄膜.首先将GMC溶于甘油后再与水混溶形成乳状抗菌液,而后加入PVA膜液中,共混制备了PVA包装薄膜,并对其力学性能、光学性能和透氧性能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当GMC用量在0.2~0.3mL之间时,PVA包装薄膜的透光率保持在92%以上,雾度低于10%,拉伸强度为211.485MPa,断裂伸长率为140.41%,其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和力学性能且GMC用量的增加对PVA包装薄膜氧气透过率影响不大.然后,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仪对PVA包装薄膜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GMC的加入使PVA包装薄膜红外光谱图中3200cm-1左右的峰明显变宽,薄膜中羟基(-OH)的含量增加;加入GMC后的PVA包装薄膜表面出现均匀分布的抗菌液滴,且随着GMC含量的增加,GMC在薄膜中的分散性减弱;差示扫描量热仪曲线反映出GMC、PVA和复配增塑剂(甘油/山梨醇)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容性.最后,对PVA包装薄膜进行抗菌性能测试.研究表明,GMC的加入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繁殖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且GMC的含量越多,其作用效果越明显.

    聚乙烯醇单辛酸甘油酯薄膜抗菌

    基于KS-BERT算法对短文本匹配方法的研究

    杨浩文孙美凤
    164-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短文本匹配精度,本研究提出一种对BERT进行知识增强和结构增强的短文本匹配方法(KS-BERT).该方法首先为输入文本引入外部知识;然后将扩充后的文本同时送往上下文编码器BERT和结构编码器GAT,捕获输入文本的上下文关系特征和结构特征;最后,基于两个特征的融合结果进行匹配判定.基于公开数据集BQ_corpus和LCQMC的实验结果表明,KS-BERT的匹配效果超过了ERNIE2.0等先进模型.本研究工作说明,在面向短文本匹配时,知识增强和结构增强是改进BERT的两种有效途径,在BQ_corpus中分别提升了0.2%和0.3%的准确率,在LCQMC中则分别提升了0.4%和0.9%的准确率.

    深度学习短文本匹配图注意力网络知识增强

    基于大语言模型的印刷业智能体架构探索

    阮西东齐元胜来永爱熊晖...
    174-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梳理大语言模型发展历程,揭示智能体发展脉络和最新研究进展.针对现行印刷行业生产高度离散化、智能化程度有限等现状,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大型印刷知识模型的智能体架构(Large Print Knowledge Model Based Agent,LPKM-Based Agent).系统阐述了架构的系统组成和架构原理;分析了整合LPKM-Based Agent多系统之间的数据统筹利用的方法,强调构建大型印刷知识模型的四项原则,并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架构融合多模态的印刷领域数据输入,能够构建自决策、自执行、自诊断的印刷智能制造体系;基于LPKM-Based Agent架构的印刷业生产制造模式较现行智能印厂生产体系优势明显.

    印刷知识模型LPKM-BasedAgent印刷智能制造智能印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