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学工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学工程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 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工程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 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

张阳德

月刊

1672-2019

zgyxgc@sina.com

010-64273209

100013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七区16号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大楼418室

中国医学工程/Journal China Medical Engineering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刊登与工程学相关的国内外医学技术、临床应用及其基础、新技术、新理论和高新技术开发成果,新药研制、成药二次开发,数学、物理在医学中的应用、新产品研制过程,国内外医用仪器设备的质量、性能评价和购置参考。文稿须具科学性、原创性、逻辑性及有效性、文字力求准确、精练、通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机器学习方法预测妇科手术麻醉恢复时间

    蒋文琛屠骞阳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妇科手术中麻醉恢复时间预测模型并验证。方法 回顾性收集来自湖南省妇幼保健院2022年9月至2023年8月495例妇科手术,数据预处理后,构建逻辑回归(LR)模型、支持向量机(SVM)模型、多层感知器(MLP)模型、自适应提升(AdaBoost)模型、梯度提升决策树(GBDT)模型、随机森林(RF)模型、极限梯度提升(XGBoost)模型、类别提升(CatBoost)模型及引导聚集(Bagging)算法9个模型。为评估机器学习模型的预测准确性,绘制了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并比较曲线下面积(AUC)。针对最佳模型,探索各个特征在最佳模型中的重要性,并进行十折交叉验证最佳模型的适用性和稳定性。结果 在495例患者中,全身麻醉恢复时间≥2h者为A组,94例;<2h者为B组,有401例。根据性能指标,9个模型中最佳模型为XGBoost(AUC为0。8701)。特征重要性分析中发现拔管时间与全身麻醉恢复时间关系密切。在十折交叉验证,该模型表现出了良好的普适性和稳定性。结论 利用多种数据构建的XGBoost模型,有良好的预测表现和临床价值。

    麻醉恢复时间妇科手术机器学习

    基于LASSO回归和Nomogram预测经皮肾活检术后出血风险

    李铖铖梅莞翠柏刚张忠磊...
    8-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穿刺活检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2年6月1日至2023年6月1日在十堰市太和医院超声医学科进行实时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穿刺活检住院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采用LASSO回归、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超声引导下肾穿刺活检术后出血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正曲线(calibration curve)和决策曲线分析(DCA)三个层面对模型进行评估。结果 最终纳入206例超声引导下肾穿刺活检的患者。LASSO回归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病史((OR)=5。339,P<0。001)、穿刺肾下极皮质厚度((OR)=0。410,P<0。001)、穿刺肾皮髓质分界不清((OR)=6。133,P<0。001)和穿刺时患者不能配合((OR)=4。525,P=0。004)是超声引导下肾穿刺活检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AUC=0。891,95%CI为0。842~0。941,绘制模型校准曲线,平均绝对误差为0。026,理想曲线和校正曲线贴合较好。Hosmer-Lemeshow检测x2=6。599,P=0。580(P>0。05),表明该模型的准确度较好。绘制临床决策曲线显示当列线图预测模型的阈概率小于89%时,该模型的临床净收益率最高。结论 高血压病史、穿刺肾下极皮质厚度、穿刺肾皮髓质分界不清、穿刺时患者不能配合是超声引导下肾穿刺活检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基于列线图模型预测超声引导下肾穿刺活检术后出血具有可行性,可以为临床评估肾穿刺活检后出血风险提供可视化依据。

    肾活检出血高危因素LASSO回归列线图

    某综合医院空调系统问题分析及对策

    沈斌魏晓阳史文利
    16-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某综合医院已正式运营5年有余,医院空调系统设计和施工阶段考虑不全面的问题逐步凸显。该文列举了空调系统设计思路以及日常运行中遇到的过渡季节内外区冷热不均,发热门诊空调选型偏小,某些机组安装位置不便于维修与更换,某些区域空调设置不合理等问题,并给出建议或解决方案。

    医院空调系统新风系统水系统

    基于改进电阻抗技术的酵母菌细胞活性检测

    王震宇丁力叶霞姚佳烽...
    2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为了使用神经网络快速预测并探究酵母菌细胞活性与电阻抗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用电阻抗技术对不同浓度活性酵母菌细胞进行测试,获得死亡细胞的阻抗值。基于灰狼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的预测模型,探究酵母菌活性与电阻抗在不同频率下的关系。结果 酵母菌活性与电阻抗存在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在一定频率下随着酵母菌细胞浓度的增加,酵母菌细胞悬浮液的电阻抗也随之增加。发现活性细胞在相对频率下的电阻抗要高于死亡细胞。基于灰狼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误差明显小于BP神经网络,且拟合值更加接近真实值。结论 该文所提方法能有效解决电阻抗与酵母菌活性的非线性关系,能够为电阻抗技术在细胞检测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酵母菌细胞检测电化学阻抗谱BP神经网络灰狼优化算法

    不良孕产人群遗传学病因研究

    雷庆华李九凤杨秀娥乔伶俐...
    28-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染色体核型分析及临床外显子测序检测分析不良孕产人群遗传学病因,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方法 收集2019年9月至2023年9月因不良孕产史在广东省韶关市妇幼保健院产前诊断门诊就诊的409对夫妇为研究对象。分为复发性流产组、异常胎儿组、出生缺陷儿组。269对夫妇仅行染色体检查,52对夫妇染色体正常进一步临床外显子测序,88对夫妇仅行临床外显子测序家系分析。结果 染色体检测异常人数32例,总体诊断率9。97%(32/321),三组诊断率依次为12。12%、5。26%、3。03%。外显子测序致病性(致病性/可能致病性)检测结果为38例,临床意义不明检测结果18例,总体诊断率27。14%(38/140),三组外显子测序异常检出率分别为13。64%(3/22)、27。16%(22/81)、35。14%(13/37),出生缺陷儿组临床意义不明基因变异中50%(4/8)经家系分析及重评估后改变了生育决策。结论 染色体检查在复发性流产人群临床检测效能最高,临床外显子测序在出生缺陷儿、不明原因新生儿及婴幼儿死亡人群临床检测效能最高。对基因检测意义不明结果进行家系验证及重分析,可提高临床外显子检测的阳性率,使其临床效益最大化。遗传学病因检测可指导不良孕产人群的生育决策,降低出生缺陷率。

    染色体核型分析临床外显子测序不良孕产

    基于深度学习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风险类型的研究

    潘康宁袁明辉赵玉娟玄怡...
    34-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深度学习相关技术在医疗器械不良事件风险类型判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自2023年4月至9月国家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系统数据库中的12 350条数据为研究对象,每条数据具有25个维度的信息,其中包括企业、注册证号、产品批号、不良事件描述等。采用fastText技术将文本特征转化为向量表示,采用k均值聚类方法将具有相似主题或语义内容的文本数据分组到同一类别中,搭建BP神经网络将不良事件的风险类型分为轻微危害、严重危害、死亡。结果 该研究选取的深度学习方法能够很好地处理文本数据且搭建的BP神经网络模型的准确度(accuracy)为92。86%,精密度(precision)为 93。65%,召回率(recall)为 93。08%,F1-score 为 92。31%,曲线下面积(AUC)为 0。98,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泛化能力。结论 基于深度学习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风险类型的研究可有效地为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提供帮助。

    深度学习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分类研究

    不同固定方法治疗胫骨平台外后侧骨折的生物力学分析研究

    毛冯缘程邦君黄燕峰罗轶...
    38-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生物力学分析研究采用掌骨T形钢板和拉力螺钉治疗胫骨平台外后侧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20具人工合成的右侧胫骨模形,根据胫骨平台外后侧劈裂塌陷性骨折的形态学特征,建立胫骨平台外后侧劈裂塌陷性骨折模形,随机分为两组(n=10):A组采用3。5掌骨T形钢板固定;B组采用2枚拉力螺钉固定。测量两组在轴向负荷加载起始为10 N,最大为2 000N的压力下的垂直位移和最大失效载荷。结果 钢板组和螺钉组在250 N载荷下骨折块的垂直位移分别为(0。21±0。15)mm和(0。35±0。11)mm,在500 N载荷下骨折块的垂直位移分别为(0。32±0。12)mm和(0。91±0。27)mm,在1 000N载荷下骨折块的垂直位移分别为(0。76±0。16)mm和(1。75±0。21)mm,在1 500 N载荷下骨折块的垂直位移分别为(0。93±0。14)mm和(2。37±0。26)mm,在同一载荷下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钢板组和螺钉组的最大失效载荷分别为(1 865±183)N和(1 242±146)N,二者最大失效载荷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掌骨T形钢板固定胫骨平台外后侧骨折,可以对塌陷的胫骨平台外后侧骨折块起到有效、稳定、坚强的固定,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明显的生物力学优势。

    胫骨平台骨折胫骨外后侧平台骨折外后侧骨折支撑钢板螺钉

    陶瓷增材制造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

    熊征宇马国芝张超刘润哲...
    42-47页
    查看更多>>摘要:陶瓷增材制造技术的日益成熟,将推动其产品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该文介绍了陶瓷增材制造的主要技术方法,回顾了陶瓷增材制造在口腔全瓷修复体和骨组织工程领域的应用研究现状,最后指出陶瓷增材制造产品应用在生物医学领域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应用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增材制造陶瓷材料口腔修复体骨组织生物医学

    超声引导下肝切除术、精准区段肝蒂肝切除术对肝胆管结石患者机体炎症反应的影响

    吴大帅岳珂珂季予江季春勇...
    48-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比超声引导下肝切除术、精准区段肝蒂肝切除术治疗肝胆管结石(HC)患者的效果及对患者机体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90例HC患者的病例资料,按手术方案不同分两组。以接受精准区段肝蒂肝切除术治疗的45例患者列为A组,以接受超声引导下肝切除术治疗的45例患者列为B组。对比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术前、术后14 d肝功能指标[碱性磷酸酶(ALP)、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酶(AST)]、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4+/CD8+)、炎症指标[白三烯B4(LTB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结石残留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组术后肝断面引流量、术中失血量相较于B组更低(P<0。05),两组排气时间、手术用时相比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A组术后14d血清ALP、ALT、TBIL、AST水平相较于B组更低(P<0。05);A组术后14 d CD3+、CD4+、CD4+/CD8+水平相较于B组更高(P<0。05);A组术后14 d血清LTB4、TNF-α、IL-6水平相较于B组更低(P<0。05);A组结石残留率、并发症总发生率6。67%(3/45)、4。44%(2/45)相较于B组28。89%(13/45)、22。22%(10/45)更低(P<0。05)。结论 相较于超声引导下肝切除术治疗,通过精准区段肝蒂肝切除术治疗不仅能进一步降低术后肝断面引流量、术中失血量,缓解机体炎症反应,提升免疫功能,改善肝功能,同时还可进一步降低结石残留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超声引导下肝切除术炎症反应精准区段肝蒂肝切除术

    乳牙患龋儿童口腔内微生物菌群与过渡性修复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欧阳付军万静平马子惠
    53-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乳牙患龋儿童口腔内微生物菌群与过渡性修复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1月于驻马店市中心医院就诊的108例乳牙患龋儿童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按照乳牙患龋的程度分为轻度患龋组(58例)和重度患龋组(50例),以探讨不同程度患龋对口腔内微生物菌群与过渡性修复疗效相关性的影响。收集患者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有无正畸治疗史、刷牙是否有出血、牙齿是否松动、咀嚼是否无力、牙周治疗史、牙周炎家族史;测定口腔菌种,分析乳牙患龋儿童口腔内微生物菌群与过渡性修复疗效的相关性。结果 轻度患龋组唾液链球菌、鼠李糖乳杆菌、植物乳杆菌、罗伊氏乳杆菌、瑞士乳杆菌、短乳杆菌、乳酸乳杆菌、双歧杆菌、副干酪乳杆菌等有益菌含有人数比率高于重度患龋组(P<0。05)。轻度患龋组链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内氏放线菌、嗜酸乳杆菌等有害菌含有人数比率低于重度患龋组(P<0。05)。修复后有害菌含有人数比率低于修复前,有益菌含有人数比率高于修复前(P<0。05)。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内氏放线菌、嗜酸乳杆菌、唾液链球菌、鼠李糖乳杆菌、植物乳杆菌、罗伊氏乳杆菌、瑞士乳杆菌、短乳杆菌、乳酸乳杆菌、双歧杆菌、副干酪乳杆菌等菌种是影响乳牙患龋儿童口腔健康的因素(P<0。05)。结论 乳牙患龋儿童口腔内微生物菌群与过渡性修复疗效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这为优化乳牙患龋的治疗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不同治疗方式对乳牙患龋儿童口腔内微生物菌群与过渡性修复疗效相关性的影响,以及调节口腔微生物菌群的方法,为乳牙患龋的治疗提供更加科学和有效的方案。

    乳牙患龋口腔微生物菌群过渡性修复